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8 21: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玉湲
研究生(外文):Huang,Yuyuan
論文名稱:從景觀美學探討風水理論之研究-以禪機山仙佛寺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Feng-Shui (Geomantic Omen) Theory from the Aesthetics of Landscape-Hsien Fo Temple of Chan Chi Shan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曾賢熙曾賢熙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eng,Hsienhsi
口試委員:呂明燦劉秋固
口試委員(外文):Lu,MingtsanLiu,Chiuku
口試日期:2012-06-1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葉大學
系所名稱: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其他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8
中文關鍵詞:風水理論禪機山仙佛寺景觀美學生態環境
外文關鍵詞:Feng-Shui TheoryChan Chi ShanHsien Fo TempleLandscape AestheticsEcological Environ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72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中文摘要
風水理論是人類祖先為適應環境,而發展出來的一門學問。是構成中華文化內涵的一環。筆者選擇禪機山仙佛寺作為實例,探討從景觀美學而獨立出風水理論的可能,來確立中國的風水理論就是東方最殊勝的景觀美學。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採梁啟超的三種論證方法論,以歸納法觀察景觀美學與風水理論的本相及其組合,用辯證法觀察景觀美學與風水理論的內在運動規律,以因果律觀察禪機山仙佛寺與景觀美學和風水理論之間的相互關係。
西方景觀美學的生物法則理論即是中國的風水理論。風水理論是中國景觀美學基本架構的內涵,亦是一種契合人心與契合自然環境居住正義的文化。
自古人類社會的變化興衰與天象的變化有密切的關聯。目前冰川不斷的溶解、海平面持續上升、地球暖化、全球氣候異常、聖嬰現象頻繁,如何防止情況不再繼續惡化,這是刻不容緩的問題。在石油危機之後,水可能是人類下一個要面對的危機。人只有順著「水」的習性,不阻礙其自然循環,擇址居住生活才能確保平安。
面對氣候的變遷,基於地球村的理念,我們必須懂得節制並付諸行動。期待透過對風水理論的正面認識,建造符合景觀美學和環境美學的居住環境,可以達到節能減碳及生態環境的維護,並對土地的利用建立永續經營的概念。

ABSTRACT
Feng-Shui (Geomantic Omen) Theory, a knowledge developed from the process to adapt themselves to environment by human ancestors, is a link forming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he author has chosen the Hsien Fo Temple of Chan Chi Shan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to single out such Feng-Shui theory from landscape aesthetics so as to establish the likewise Chinese one the most outstanding landscape aesthetics of the Orient.
This study employs qualitative methods of three-demonstration methodology set forth by Mr. LIANG, CHI-CHAO. The induction method observes the features and combination of landscape aesthetics and Feng-Shui theory. The regular pattern of inner movement of landscape and aesthetics and Feng-Shui theory is closely watched with the method of dialectics. And, the interrelation among the Hsien Fo Temple of Chan Chi Shan, landscape aesthetics, and Feng-Shui theory is seen under law of causality.
The theory of biological law of western landscape aesthetics is the same as Chinese Feng-Shui theory. Feng-Shui theory is the essence of infrastructure of Chinese landscape aesthetics, i.e., a kind of residential justice culture corresponding with human soul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the rise and fall of social changes and shifting of natural phenomen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human history. The continuous dissolving glaciers, steady rising of sea level, global warming, unusual worldwide weather extremes and frequent El Niño scenes are being experienced currently. How to prevent the conditions going from bad to worse is now a matter of top priority. Immediately after the oil crisis, water may be the next critical situation to be confronted by mankind. Human beings can only ensure their peace and security by following the water characteristics, not to obstructing its natural cycling, and choosing the proper sites for habitation.
With the conviction of global village in the presence of drastic climate changes, it is essential for us to know how to refrain ourselves and take proper actions.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rough the positive understanding of Feng-Shui theory we will buil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conformity with both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and achieve energy-saving, carbon-reducing, and maintenance goa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perpetual management of land utilization.

目錄

封面內頁
簽名頁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誌謝 …………………………………………………………vi
目錄 ………………………………………………………vii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的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的目的……………………………………4
第三節 研究的方法……………………………………7
第四節 研究的範圍與限制…………………………10
第二章 風水理論………………………………………………12
第一節 風水理論的內涵……………………………13
一、風水的氣與形………………………………14
二、陰陽 …………………………………………18
三、陰陽與五行的關係 …………………………19
第二節 風水的形成要素 ……………………………24
一、陽光與光合作用 ……………………………25
二、風……………………………………………26
三、水……………………………………………29
四、山與土地……………………………………36
第三節 自然現象與風水理論的關係………………41
第三章 從景觀美學探討風水理論 …………………………46
第一節 西方景觀美學的內涵………………………46
一、景觀美學相關名詞釋義……………………46
二、西方景觀美學的生物法則…………………53
三、西方景觀美學的兩個面向…………………55
第二節 東方園林景觀美學的內涵 …………………59
一、中國的園林發展概述 ………………………60
二、東方園林景觀美學的要素 …………………66
第三節 西方景觀美學與中國風水之共通性 ………71
第四章 禪機山的景觀和風水…………………………………79
第一節 禪機山仙佛寺簡介 …………………………79
第二節 禪機山仙佛寺之景觀 ………………………84
一、 天梯、蓮池與山門…………………………86
二、 大雄寶殿、極樂殿、孔雀開屏與九九華山89
三、 禪林、天壇、唯心園、第一禪房與白鶴戲水
………………………………………………94
四、 觀音騎龍與法輪常轉………………………99
五、 如來園與龍藏………………………………102
六、 彌陀講堂與世界和平鐘塔…………………105
七、 唯心博物院、千佛禪堂與齋堂……………107
八、 景石…………………………………………111
九、 小結…………………………………………112
第三節 禪機山的景觀美學對應西方形式美學……115
第四節 禪機山仙佛寺唯心宗的教義與終極關懷…117
第五章 結論……………………………………………………120
參考文獻…………………………………………………………122

圖目錄

圖1 葬乘生氣圖…………………………………………………16
圖2 太極圖………………………………………………………20
圖3 五行代表自然界中山川的基本形態「五形」……………20
圖4 五行在現代建築中所代表的形狀…………………………21
圖5 五行相生相剋關係…………………………………………22
圖6 冰川的侵蝕…………………………………………………32
圖7 活水的侵蝕…………………………………………………32
圖8 土壤沖蝕圖…………………………………………………40
圖9 風水上的「土生金」→「金生水」………………………43
圖10王維輞川圖(部分)………………………………………62
圖11禪機山風水地理偈…………………………………………81
圖12唯心宗宗記…………………………………………………83
圖13禪機山仙佛寺總本山導覽圖………………………………85
圖14天梯…………………………………………………………87
圖15福龜迎賓……………………………………………………88
圖16階梯旁的茄苳樹……………………………………………88
圖17水天蓮池……………………………………………………88
圖18仙佛寺山門…………………………………………………88
圖19大雄寶殿……………………………………………………89
圖20中尊已略呈金色的阿彌陀佛………………………………90
圖21龍泉…………………………………………………………91
圖22通往極樂殿的階梯…………………………………………91
圖23極樂殿下的巨石……………………………………………92
圖24仙佛寺之朝山-九九峰……………………………………92
圖25大雄寶殿的屋脊……………………………………………93
圖26世界和平鐘…………………………………………………93
圖27天壇右方山坡………………………………………………94
圖28天壇左方山坡………………………………………………94
圖29天壇與左方之見性河………………………………………95
圖30唯心園全景…………………………………………………96
圖31天壇前的第一禪房…………………………………………96
圖32天壇右方之禪林……………………………………………96
圖33唯心園塔柱…………………………………………………97
圖34白鶴戲水……………………………………………………98
圖35台灣祖師紀念亭……………………………………………99
圖36觀音騎龍 …………………………………………………100
圖37觀音騎龍與法輪常全景 …………………………………101
圖38葫蘆池上的拱橋 …………………………………………102
圖39如來園五百羅漢……………………………………………104
圖40龍藏 ………………………………………………………104
圖41如來園入口處 ……………………………………………104
圖42鯉魚躍龍門 ………………………………………………105
圖43彌陀講堂全景 ……………………………………………106
圖44彌陀講堂前方全景 ………………………………………106
圖45唯心博物院及前廣場 ……………………………………107
圖46千佛禪堂 …………………………………………………108
圖47齋堂 ………………………………………………………109
圖48唯心博物院、千佛禪堂、齋堂的外部空間 ……………110
圖49千佛禪堂的正前方外部空間 ……………………………110
圖50仙佛寺原地貌 ……………………………………………11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王亢沛發行(2003)。《東海風-東海大學的歷史》。台中市:東海大學出版社。
2.《王禪老祖玄妙真經》(1991)。禪機山仙佛寺結緣品。
3.《中國國家地理雜誌.風水專輯》(2007年8月)。第62期。
4.《國家地理雜誌.水專題報導》(2010年4月)。第112期。
5. 石橋青(2007)。《風水圖文百科》。北京,陝西師範大學。
6. (美)史蒂文‧C.布拉薩(Steven C. Bourassa)彭鋒 譯(2008)。《景觀美學》(The Aesthetics of Landscape)。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7. 《四書白話句解》(1997)。台北市:文化圖書公司。
8. 米高.奎因.巴頓(Michae lQuinn Patton)原著;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縣:桂冠。
9. (法)米蓋爾‧杜夫海納(Mikel Dufrenne)原著者,孫非 譯(1987)。《美學與哲學》(ESTHETIQUE ET PHILOSOPHIE)。台北市:五洲出版社。
10.任法融注解(1993)。《老子的智慧》。台北市:地球出版社。
11.朱榮智(1992)。《莊子的美學與文學》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北市:明文書局印行。
12.朱光潛(1995)。《談美》。台北市:業強出版社。
13.宋文明(1991)。《梁啟超的思想》。台北市:水牛。
14.李匡郎、李賢中、李志成合著(2001)。《哲學概論》。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15.李文孝(1997)。《形家風水知識及操作體系之研究-以雪心賦為例》。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6.李澤厚(1996)。《美學四講》。台北市:三民。
17.沈竹礽(1995)。《沈氏玄空學‧上》。台北市:武陵出版。
18.沈靜(2008)。《易之行者--混元禪師》。南投縣: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19.杜順寶(1988)。《中國園林》。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20.余樹勛(1989)。《園林美與園林藝術》。台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
21.呂應鐘(2000)。《商用風水學》。台北:遠流。
22.林春輝發行(1988)。《大英科技百科全書》共計十五冊。台北市:光復書局。
23.林品章(1986)。《商業設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24.林麗雪(1991)。《王充》。台北市:東大出版。
25.《易經證釋》(1~ 8冊全套)(1997)。台中市:瑞成書局。
26.神林恆道、潮江宏三、島本浣 原主編,潘襎 譯(1996)。《藝術學手冊》(Handbuch der Kunstwissenschaft)。台北市:藝家出版社。
27.唐正一(2000)。《風水的研究》。台北市:集文。
28.徐漢昌(1990)。《管子思想研究》。台北市:台灣學生。
29.徐善繼、徐善述合著(2011)。《地理人子須知》。台北市:武陵出版社。
30.庫爾特‧考夫卡Kurt Koffka 原著,黎煒譯(2000)。《格式塔心裡學原理‧上》。台北市:昭明。
31.高燦榮(2006)。《環境藝術: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台北市:南天。
32.唯心宗禪機山仙佛寺等(2007)。《2007世界華人易經與建築風水高層論壇》。南投縣:易鑰出版社。
33.康德(Immanuel Kant)著,鄧曉芒譯,楊祖陶校訂(2004)。《判斷力批判》。台北市:聯經。
34.孫振青(1984)。《康德的批判哲學》。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5.夏征農主編(1992)。《辭海》。台北市:台灣東華(台灣版)。
36.笛卡兒(Rene Descartes)(2007)。《笛卡兒談談方法》。台北市:網路與書出版。
37.張松輝注譯(2005)。《新譯莊子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
38.張志睿(2008)。《魯班尺原則與設計構成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39.張益瑞(混元禪師)(1993)。《清靜人間佛世界-陽宅風水學的奧秘》。天明出版社。
40.張倉明(1993)。《庭園的心》。台北市:大樹文化事業公司。
41.混元禪師(張益瑞)(2004)。《唯心宗禪機山簡介》。南投縣:易鑰出版社。
42.混元禪師(2011)。《鬼谷子心法在台灣-陽宅風水學講座》。南投縣:易鑰出版社。
43.黃春發(2002)。《玄空風水突破要訣》。台北市:武陵。
44.黃春枝(2008)。《唯心宗世界和平》。南投縣: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45.黃春枝(2010)。《中華三祖文化對世界和平的貢獻》。南投縣:唯心宗南天文化院。
46.黃仲淇(2004)。《風水場域之意象性研究-以三元理氣為例》。南華大學碩士論文。
47.曾肅良(2004)。《藝術概論》。台北縣蘆洲市:國立空中大學。
48.楊筠松(1991)。《撼龍經 疑龍經 山法備收 全集》。台北市:集文書局。
49.楊瀚辰(2006)。《景觀理論與風水理論比較之研究--以新竹地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研究所碩士論文。
50.漢寶德(2006)。《風水與環境》。台北市:小異出版。
51.劉瑞賢(2010)。《以現代科學觀點談風水》。台北市:博客思出版事業網。
52.劉天華(1992)。《園林美學》。台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
53.劉貴傑,李開濟編著(2001)。《佛學概論》。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54.蔣大鴻著,張心言疏(2000)。《地理辨正疏》。台北市:武陵。
55.陳世斌發行(2001)。《國語辭海》。台南市:啟仁書局。
56.陳蒼杰編譯(1995)。《易經讀本》。台南市:大夏出版社。
57.陳怡魁講述,張茗陽編著(2000)。《生存風水學:中國風水的源流與科學觀》。台北市:財團法人易學研究發展基金會。
58.陳植注釋(1982)。《園治注釋》。台北市:明文書局。
59.鄭金川(1993)。《梅洛─龐蒂的美學》。台北市:遠流出版。
60.賴明洲(1993)。《植栽、綠化與景觀》。台北市:藝術家出版。
61.鄭全雄(2001)。《論易經風水思想與傳統建築及景觀環境規劃關連性之探討》。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2.韓可宗(1995)。《景觀風水理論基礎》。台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二、網路部分

1.劉黎明,景觀美學原理。
http://www.epa.com.tw/landscape/景觀美學原理_%20劉黎明.pdf。2011.7.4下載
2.Yahoo奇摩中國的三大三角洲pdf版本。http://www.people.com.cn/GB/news/8410/20030430/982843.html。2011.07.14下載
3.景觀美學的自律與他律 - 陳柏達的網誌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ChenBoDa/1228957#ixzz1Rj01Rmku文章來源:美學研究,作者:桂強。2011.07.10下載
4.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1%AC%E4%B9%A6。
2011.07.25下載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