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說文本
元‧王實甫原著,清‧金聖嘆批點、張建一校注:《第六才子書西廂記》,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
明‧蘭陵笑笑生著,梅節校訂:《夢梅館校本金瓶梅詞話》,台北:里仁書局,2007年。
明‧蘭陵笑笑生著,齊煙,汝梅校點:《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台北:曉園書局,1990年。
明‧蘭陵笑笑生著,清‧張道深評點,王汝梅等人校點:《張竹坡批評金瓶梅》濟南:齊魯書社影《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本衙藏板,1991年。
明‧蘭陵笑笑生著,劉輝、吳敢輯校:《會評會校金瓶梅》,香港:天地圖書出版社,2010年。
明‧馮夢龍著,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喻世明言》,台北:三民書局,2010年。
明‧西周生著,黃肅秋校注:《醒世姻緣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明・青心才人:《金雲翹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本,1990年,據據日本國淺草文庫藏清康熙間刊本影印。
清‧夷荻散人著:《玉嬌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本,1990年,據日本內閣文庫四卷二十回康熙刊本影印。
清‧荻岸散人著:《平山冷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本,1990年,據大連圖書館藏順治刊本影印。
清・佩蘅子:《吳江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本,1990年,據北京圖書館分館藏本影印,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藏本配補描正。
清・天花藏主人:《兩交婚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本,1990年,據吳曉鈴所藏之本衙藏版本影印,所缺處以大連圖書館所藏相同本子補齊。
清・天花藏主人:《玉支璣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本,1990年,據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所藏醉花樓刊本影印。
清・天花藏主人:《飛花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本,1990年,據日本國淺草文庫藏清初刊本影印。
清‧名教中人著:《好逑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本,1990年,據獨處軒本影印。
清‧天花藏主人編《定情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本,1990年,據大連圖書館藏清初原刻本本影印。
清‧曹雪芹、高鶚著,馮其庸等校注:《革新版彩畫本紅樓夢校注》,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
清・曹雪芹著、脂硯齋評注:《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7年。
清‧李綠園:《歧路燈》,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
清‧李綠園著,欒星校注:《歧路燈》,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清‧邗上蒙人:《風月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本,1994年。
清‧邗上蒙人著,朱鑒瑉點校:《風月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清.陳森著:《品花寶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本,1994年。
清‧陳森著,徐德明校注:《品花寶鑑》,台北:三民書局,2010年。
清‧陳森著:《中國近代小說全集第一集:品花寶鑑》,台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
清‧陳森著:《晚清小說大系:品花寶鑑》,台北:廣雅出版社,1984年。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本,1994年。
張愛玲:《海上花開——國語海上花列傳》,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
二、古籍資料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宋‧趙希鵠撰:《洞天清祿集》,出自嚴一萍輯選:《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耐得翁:《都城紀勝》,收於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勝錄三種》,王民信主編:《宋史資料萃編》(第3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81年。
李贄:《答以女人學道為短見書》,出自《焚書》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2年,據明刻本影印。
明・計成著,陳植注釋:《園冶注釋》,台北:明文書局,1982年。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台北:藝文印書館,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影印)
清・李漁:《李漁全集(修訂本・全十二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清‧何德剛著,張國寧點校:《春明夢錄》,出自合輯《春明夢錄.客座偶談》,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
張次溪編纂:《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年。
清‧張潮著,馮保善注譯:《新譯幽夢影》,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
清・沈復著、俞平伯校點:《浮生六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清・葛元煦、黃式權、池志澂著;鄭祖安、胡珠生標點:《上海灘與上海人:《滬游雜記》、《淞南夢影錄》、《滬游夢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
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清史稿校註》,台北:國史館,1986-1991年。
徐珂編撰:《清稗類鈔》考試類・搜檢條,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三、專書
王宜庭:《紅顏禍水——《水滸傳》《金瓶梅》女性形象的文化思考》,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
王建科:《元明家庭家族敘事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王增斌:《明清世態人情小說史稿》,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8年。
王德威:《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
王穎:《才子佳人小說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朱一玄等主編:《《金瓶梅》名家評解集成》,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1999年。
朱一玄:《《金瓶梅》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
朱一玄編:《《紅樓夢》資料彙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
朱國昌:《晚清狹邪小說與都市敘述》,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0年。
李盾:《插圖本中國古代小說演進史》,台北:文津書局,1999年。
李志宏:《「演義」——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2011年。
李希凡:《紅樓夢的藝術世界》,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年。
李軍均:《紅樓服飾》,台北:時報文化,2004年。
李嘯倉:《宋元伎藝雜考》,上海:上雜出版社,1953年。
余英時,周策縱等著:《曹雪芹與紅樓夢》,台北:里仁書局,1985年。
宋淇:《紅樓夢識要︰宋淇紅學論集》,北京:中國書店,2000年。
吳晟、紀德君主編《視角與方法:中國古代文學新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林保淳:《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
周中明:《紅樓夢的語言藝術》,台北:里仁書局,1997年。
周中明:《金瓶梅藝術論》,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
周作人:《知堂回想錄(下)》,台北:龍文出版社,1989年。
周建瑜:《才子佳人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周鈞韜編:《金瓶梅資料續編(1919—1949)》,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6年。
岳立松:《晚清狹邪文學與京滬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1月。
孟昭連、寧宗一:《中國小說藝術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
侯運華:《晚清狹邪小說新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
胡適:《胡適古典文學研究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胡衍南:《飲食情色金瓶梅》,台北:里仁書局,2004年。
胡衍南:《金瓶梅到紅樓夢——明清長篇世情小說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9年。
段江麗:《醒世姻緣傳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3年。
徐復嶺:《醒世姻緣傳作者及語言考論》,濟南:齊魯書社,1993年。
夏薇:《醒世姻緣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馬克夢著;王維東、楊彩霞譯:《吝嗇鬼、潑婦、一夫多妻者——十八世紀中國小說中的性與男女關係》,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高春明:《中國服飾》,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
袁進:《中國近代文學史》,台北:人間出版社,2010年。
浦安迪編釋:《紅樓夢批語偏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秦瘦鷗:《小說縱橫談》,廣州:花城出版社,1986年。
康來新:《晚清小說理論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
康來新:《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台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
陳文新、魯小俊、王同舟:《明清章回小說流派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陳益源主編:《臺灣金瓶梅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2013年。
陳翠英:《世情小說之價值觀探論:以婚姻為定位的考察》,台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6年。
陳永健:《初挈海上花》,台北:大地出版社,1997年。
郭豫適編:《紅樓夢研究文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
陶慕寧:《青樓文學與中國文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年。
商衍鎏:《科塲案件與科塲軼聞》,香港:中國政經研究所,1972年。
莊仁傑:《晚清文人的風月陷溺與自覺:《品花寶鑑》與《海上花列傳》》,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10年。
曹淑娟:《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
張俊:《清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張清吉:《醒世姻緣傳新考》,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曼素恩著,定宜莊、顏宜葳譯:《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前後的中國婦女》,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黃霖:《黃霖說金瓶梅》,台北:大地出版社,2007年。
黃霖編:《金瓶梅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
黃長美:《中國庭園與文人思想》,台北:明文書局,1988年。
黃衛總著、張蘊爽譯:《中華帝國晚期的慾望與小說敘述》,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
馮其庸:《論紅樓夢思想》,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葉大兵、葉麗婭:《頭髮與髮飾民俗:中國的髮文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3年。
葛永海:《古代小說與城市文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
楚愛華:《明清至現代家族小說演變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8年。
楚愛華:《女性視野下的明清小說》,濟南:齊魯書社,2009年。
齊裕焜:《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這裡指的是此著作1990年的初版。
齊裕焜:《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修訂本)》,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2年。
熊秉真、呂妙芬編:《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
鄭振鐸:《鄭振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魯迅著、周錫山釋評:《中國小說史略(釋評本)》,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
蔣瑞藻:《小說考證》,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劉上生:《中國古代小說藝術史》,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劉大杰:《紅樓夢的思想與人物》,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
劉天華:《畫境文心:中國古典園林之美》,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2008年。
劉勇強:《中國小說史緒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劉敬圻:《明清小說補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
蕭相愷:《世情小說史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
戴志昂:〈《紅樓夢》大觀園的園林藝術〉,出自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室編:《紅樓夢藝術論》北京: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室,1979年。
韓南著、徐俠譯:《中國近代小說的興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顏湘君:《中國古代小說服飾描寫研究》,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2007年。
關華山:《《紅樓夢》中的建築研究》,台中:境與象出版社,1984年。
四、論文資料
(一)、學術期刊與單篇論文
方迎九:〈韓邦慶佚詩佚文鈎沈〉,《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2002年,頁233。
王啟忠:〈博采眾長 轉益多師——《紅樓夢》人物描寫上詩法與畫筆的藝術〉,《紅樓夢學刊》第2輯,1986年,頁70-71。
何永康:〈美,寓於運動之中——林黛玉性格世界透視〉,《紅樓夢人物論一九八五年全國紅學討論會論文選》,貴陽市: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77。
余育國、齊玉東:〈清末的賣官制度〉,《春秋》第3期,2006年,頁3。
李永東:〈情陷上海洋場的外鄉人——評《海上花列傳》〉,《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12年,頁90。
李志宏:〈論《金瓶梅》的情色書寫及其文化意味〉,《臺北師院語文集刊》第7期,2002年,頁41。
李娟:〈從世情小說《金瓶梅》看明代中後期官場〉,《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第12卷第1期,2013年,頁97。
李匯群:《《風月夢》:第一部城市狹邪小說》,《黃岡師範學院學報》第28卷第2期,2008年,頁49-53。
李豐懋:〈暴力敘述與謫凡神話:中國敘事學的結構問題〉,《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7卷第3期,2007年,頁147-148。
李鵬飛:〈古代小說空間因素的表現形式及其功能〉,《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2014年,頁86。
杜貴辰:〈《金瓶梅》為家庭小說簡論——一個關於明清小說分類的個案分析〉,《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1年,頁5。
周志波、談藝超:〈論《金瓶梅》中的花園意象〉,《語文學刊》第5期,2008年,頁17。
周京南:〈清代宮廷紅木使用論述〉,《家具》第6期,2010年,頁63。
周書文:〈《紅樓夢》藝術主旨的多義性〉,《紅樓夢的藝術世界》,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年,頁146-162。
武雲霞、陶慕寧:〈「名士傾城合一身」——由《品花寶鑑》看清代男伶的「文士化」〉,《文學與性別》第三期,2012年,頁79。
邱遠望:〈《品花寶鑒》在才子佳人小說模式之外的創新〉,《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第26卷第5期,2005年,頁84-86。
金生奎:〈論才子形象的矛盾性及其在小說史上的意味〉,《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4 年,頁17。
施曄:〈晚清小說城市書寫的現代新變──以《風月夢》、《海上花列傳》為中心〉,《文藝研究》第4期,2009年,頁49。
胡衍南:〈《品花寶鑑》:狹邪小說或世情小說〉,《成大中文學報》第46期,2014年,頁185-214。胡衍南:〈狹邪、城市或世情──論《風月夢》的屬性〉,《成大中文學報》第39期,2012年,頁115-146。范凌飛:〈試論劉姥姥在《紅樓夢》中的多重作用〉,《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1卷第6期,2011年,頁32。
徐志平:〈《風月夢》的兩性張力〉,《漢語言文學研究》第1期,2014年,頁57-65。
張松梅、王洪兵:〈清代順天科舉冒籍問題探析〉,《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4卷第5期,2012年,頁88-92。
張金蘭:〈「誰把纖纖月,掩在湘裙摺」——試析《金瓶梅》中的三寸金蓮〉,《中國古典研究》第5期,2001年,頁133-146。
曹碧松:〈才子佳人小說的進步意義與消極意義〉,《明清小說論叢(第一輯)》,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4年,頁48。
梁建欣:〈《品花寶鑒》性別倒錯現象成因分析〉〉,《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3年,頁107-111。
梁筱萍:〈明清家族小說界說及其類型特征〉,《浙江社會科學》第3期,2004年,頁201。
閆月英、閆秀梅:〈建構與想像--從《品花寶鑑》的性別倒錯現象看性別的意義生成〉,《濰坊教育學院學報》第22卷第4期,2009年,頁27。
陳家楨:〈三寸金蓮中隱含着的畸變心態——兼談西門慶的足(鞋)戀傾向〉,《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6卷第1期,2001年,頁66-69。
黄勇生:〈男性情愛的想象與期待──論《品花寶鑑》〉,《宜春學院學報》第30卷第1期,2008年,頁86-89。
曾宗宇:〈顛鸞倒鳳《品花寶鑑》之多變主體性探析〉,《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第18期,2012年,頁112、113。黃鴻泰:〈從消費的空間到空間的消費——明清城市中的酒樓與茶館〉,《新史學》第11卷第3期,2000年,頁38。
董皖昱:〈劉姥姥人物形象的作用性研究〉,《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第160期,2003年。
雍酉信:〈從《品花寶鑒》管窺清中后期北京戲曲生態〉,《大舞臺》第8期,2011年,頁39-40。
雷勇:〈明末清初世情小說新探〉,《漢中師院學報》第2期,1994年,頁48-53。
雷勇:〈明末清初社會思潮的演變與才子佳人小說的「情」〉,《甘肅社會科學》第 2期,1994 年,頁91。
雷勇:〈狹邪小說的演變及其創作心態〉,《漢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4卷第3期,1996年,頁60。
褚自剛:〈同樣的風月,不同的夢幻──略論《風月夢》主題意蘊的多重性〉,《開封教育學院學報》第28卷第1期,2008年,頁7。
劉敬圻:〈《紅樓夢》主題多義性論綱〉,《中外學者論紅樓——哈爾賓國際《紅樓夢》研討會論文選》,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89年,頁146-162。
樊玉梅:〈論《海上花列傳》的場景化敘事〉,《湖南工業技術學院學報》,第8卷第5期,2008年,頁86。
歐麗娟:〈論《紅樓夢》的「佳人觀」——對「才子佳人敘事」之超越及其意義〉,《文與哲》第24期,2014年,頁114。盧迪:〈就《品花寶鑒》看晚清小說中被壓抑的現代性〉,《青年文學家》第17期,2003年,頁56-57。
賴惠敏:〈清乾隆朝內務府皮貨買賣與京城時尚〉,《故宮學術季刊》第21卷第1期,2004年,頁106-107。聶春豔:〈一次不夠成功的「顛覆」——評《玉嬌梨》、《平山冷燕》的佳人模式〉,《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1998年,頁66-68。
羅崗:〈性別移動與上海流動空間的建構——從《海上花列傳》中談開去〉,《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1期,2003年,頁92。
譚坤:〈論《紅樓夢》對《品花寶鑑》的影響〉,《明清小說研究》第1期,2015年,頁102-103。
關愛和:〈19世紀俠妓小說流行的成因與主題模式〉,《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5期,1992年,頁9。
欒梅健:〈論《海上花列傳》的現代性特質〉,《政大中文學報》第5期,2006年,頁95-96。(二)、學位論文
朱燕靜:《醒世姻緣傳研究》,台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77年。方靜娟:《從虐戀心理看《醒世姻緣》》,高雄師範大學外文所碩士論文,1993年。薛甯今:《《醒世姻緣傳》的主題思想及其表現方式》,中山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5年。蘇元:《《林蘭香》文化價值論》,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6年。
林玉玲:《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說的愛情婚姻觀》,中山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7 年。
齊秀玲:《《品花寶鑑》之戲曲資料研究》,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8年。辛明芳:《晚清狹邪小說研究》,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0年。李曉萍:《《金瓶梅》鞋腳情色與文化研究》,靜宜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2年。江江明:《從性別政治論海上花列傳中的娼妓生存》,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楊峰:《《林蘭香》新論》,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葛永海:《古代小說與城市文化》,上海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
王佩琴:《說園:從《金瓶梅》到《紅樓夢》》,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4年。呂文翠:《現代性與情色烏托邦: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研究》,輔仁大學比較文學所博士論文,2004年。李慧:《《醒世姻緣傳》民俗取材之研究》,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所碩士論文,2005年。范正:《《林蘭香》敘事藝術論》,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陳秋良:《《醒世姻緣傳》的創作觀》,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5年。陳淑敏:《《醒世姻緣傳》因果報思想與文學技巧探析》,中山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5年。黃喬弘:《《林蘭香》之女性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碩士論文,2006年。楊小英:《《林蘭香》女性形象及其文化意蘊》,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廖彩真:《明清婦女的社會生活--以「醒世姻緣傳」為中心》,中興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6年。任柯:《明清家庭小說婚姻家庭敘事文本文化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張青青:《《品花寶鑒》與《紅樓夢》之比較》,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施文斐:《《品花寶鑒》中的士優交往狀況初探》,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袁崇梅:《論《林蘭香》在世情小說中的地位》,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楊玉英:《《林蘭香》研究三題》,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戴冠民:《品花寶鑑研究》,中興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8年。王博:《《品花寶鑒》之男風研究》,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王瓊:《《林蘭香》的敘事分析》,中國人民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林偉淑:《明清家庭小說的時間研究——以《金瓶梅》、《醒世姻緣傳》、《林蘭香》、《紅樓夢》為對象》,輔仁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9年。蘇亮:《古代人情小說的尾聲──對《品花寶鑒》與《花月痕》的重新審視》,新疆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于春灃:《《風月夢》研究》,南開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馬常青:《《林蘭香》中婚嫁禮俗的考察》,長春師範學院碩士論文,2010年。
陳菀馨:《晚清狹邪小說的人倫世界──以《品花寶鑑》為例》,中央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0年。劉春玲:《《林蘭香》人物形象研究》,濟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陳香年:《由《品花寶鑑》看清代優伶男風》,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論文,2011年。陳亭慈:《《林蘭香》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11年。左立忠:《戲曲學視野下的《品花寶鑒》研究》,山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顏琪艷:《《林蘭香》有標復句研究》,中南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五、報紙資料
冷眼叟:〈擬請禁止野雞設立夫頭議〉,《申報》,1872年4月15日。
張奇明主編,吳友如等繪:《點石齋畫報・大可堂版》第六冊(午集),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