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尤昭良,《塞尚與柏格森》,台北:宜高文化,2003。
何政廣,《弗洛依德》,台北:藝術家,2011。
何政廣,《波納爾-先知派繪畫大師》,台北:藝術家,1999。
吳億偉,《努力工作:我的家族勞動紀事》,台灣:INK印刻文學,2010。
李威儀,《攝影之聲》,台北:影言社有限公司,2016。
許綺玲,《糖衣與木乃伊》,台北:美學書房,2001。
陳順築,《家族盒子》,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
黃瑞奇、黃之棟編,《自然的人化與人的自然化》,台北:松慧文化,2005。
蔣勳,《西洋藝術大師100系列》,VCD, 高雄:耕心藝術欣賞工作室,2003。
鍾舜文,《印象盒子》,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翻譯文獻
Bartlelett﹐Frederic C.,《記憶:一個實驗的與社會的心理學研究》,黎煒譯,台北:昭明,1994。
Charles Baudelaire/Stephane Mallarme,《波德萊爾/馬拉美》,李魁賢譯,台北:桂冠出版社,2005。
Henri Bergson,《物質與記憶》,張君譯,台北:先知,1976。
Italo Calvino,《看不見的城市》,王志弘譯,台北:時報文化,1993。
John Berger,《另類的出口》,何佩樺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
Martin Gayford,《更大的訊息:戴維霍克尼談藝錄》,王燕飛譯,中國:上海人民美術,2013。
Roland Barthes,《明室‧攝影札記》許綺玲譯,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7。
Sigmund Freud,《文明及其不滿》,金學勤註釋,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