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史料
1.【西漢】司馬遷著,馬持盈註,《史記今註》,臺北:台灣商務,1979。
2.【東漢】班固撰,《白虎通義》,收入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台灣商
務,1983。
3.【宋】洪邁,《容齋隨筆》,臺北:新興,1962。
4.【明】王士性著、呂景琳點校,《廣志繹》,北京:中華,1981。
5.【明】王圻,《三才圖會》,臺北:成文,1974。(為明萬曆35年刊本影本)
6.【明】方於魯,《墨譜》,西安:三秦,2006。
7.【明】史玄著,《舊京遺事》,臺北:新興,1978。
8.【明】余文台,《春秋五霸七雄列國志傳》,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1990。
9.【明】余象斗,《水滸志傳評林》,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1990。
10.【明】余邵魚編、余象斗評,《列國志傳評林》,收入《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1990。(明萬曆34年三台館余象斗刊本)
11.【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收入《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1959。
12.【明】李日華,《紫桃軒雜綴》:上海:中央,1935。
13.【明】李日華,《味水軒日記》,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2002。
14.【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北京:中華,1982。
15.【明】範濂,《雲間據目抄》,收入《筆記小說大觀》,臺北:新興,1978。
16.【明】郎瑛,《七修類稿》,上海:上海書店,2001。
17.【明】徐沁,《明畫錄》,收入《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18.【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2001。
19.【明】高得暘,《節菴集》,收入《武林往哲遺書》,北京:藝文印書館,1971
20.【明】高士奇著,《天祿識餘》,選自《歷代名家筆記類選》,上海:正中,1946。
21.【明】淩濛初原著,石昌渝校點,《初刻拍案驚奇》,上海:江蘇古籍,1990。
22.【明】淩濛初原著,石昌渝校點,《二刻拍案驚奇》,上海:江蘇古籍,1990。
23.【明】陸人龍著,《型世言》,北京:中華,1993。
24.【明】張岱,《陶庵夢憶》,臺北:漢京文化,1984。
25.【明】張燮著,《東西洋考》,收入《中國邊疆史志集成》,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出版,2005。
26.【明】張瀚,《松窗夢語》,收入《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1989。
27.【明】張應俞,《杜騙新書》,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1990。
28.【明】程春宇,《士商類要》,收入《明代驛站考》,上海:上海古籍,2006。
29.【明】程大約,《墨苑》,西安:三秦,2006。
30.【明】馮夢龍編刊,魏同賢校點,《古今小說(喻世明言)》,上海:江蘇古籍,1991。
31.【明】馮夢龍編刊,魏同賢校點,《醒世恒言》,上海:江蘇古籍,1991。
32.【明】馮夢龍編,劉瑞明注解,《馮夢龍民歌集三種注解》,北京:中華,2005。
33.【明】無名氏撰,《隋唐演義》,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1990。
34.【明】湯顯祖,《牡丹亭》,臺北:文光圖書,1974。
35.【明】湯顯祖著、邵梅清校注,《牡丹亭》,臺北:三民,2000。
36.【明】湯顯祖彙集,《新刻海若湯先生彙集古今律條公案》,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1990。
37.【明】熊飛赤輯刻,《英雄譜》,江蘇:江蘇廣陵古籍,1997。
38.【明】潘鏡若編次,《三教開迷歸正演義》,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9.【明】潭陽三台館元素訂梓,《繡像東西漢全傳》,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1990。
40.【明】謝肇淛,《五雜俎》,上海:上海書店,2001。
41.【明】應檟,《大明律釋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2002。
42.【明】蘭陵笑笑生著,《新刻金瓶梅詞話》(明萬曆丁巳年刊本)
43.【明】蘭陵笑笑生著,《金瓶梅詞話》,臺北:增你智文化,1980。
44.【明】顧憲成,《小心齋劄記》,臺北:廣文,1975。
45.【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北京:中華,1991。
46.【明末清初】談遷,《北遊錄.紀郵上》,收入《明清筆記史料叢刊》,北京:中國書店,2000。
47.【清】於敏中等編纂,《欽定日下舊聞考》,北京:北京古籍,1983。
48.【清】孔尚任,《桃花扇》,揚州:江蘇廣陵古籍,1990。
49.【清】周亮工,《讀畫錄》,北京:中華,1985。
50.【清】?華,《木棉譜》,臺北:台灣商務,1966。
51.【清】葉德輝,《書林清話》,臺北:文史哲,1973。
52.【清】錢泳,《履園叢話》,臺北:大立,1982。
53.王劍編輯,《民國蕪湖縣志》,收入《中國地方誌集成》,南京:江蘇古籍,1998。
54.王實甫著、楊家駱主編,《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忝增奇妙註釋西廂記》,臺北:世界,1961。(據明弘治嶽刻本影印)
55.?出祥伸、小川陽一編,《五車拔錦》,收入《中國日用類書集成》,東京:汲古書院,1999。
56.?出祥伸、小川陽一編《三台萬用正宗》,收入《中國日用類書集成》,東京:汲古書院,2000。
57.?出祥伸、小川陽一編,《五車萬寶全書》,收入《中國日用類書集成》,東京:汲古書院,2001。
58.?出祥伸、小川陽一編,《萬書淵海》,收入《中國日用類書集成》,東京:汲古書院,2001。
59.?出祥伸、小川陽一編,《妙錦萬寶全書》,收入《中國日用類書集成》,東京:汲古書院,2003。
二、專書
1.大木康,《明末江南出版文化》,東京:研文,2004。
2.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歷代刻書概況》,北京:印刷工業,1991。
3.王兆祥、劉文智,《中國古代商人》,臺北:台灣商務,1999。
4.王春瑜,《明朝酒文化》,臺北:東大圖書,1990。
5.王恭行,《中國傳統市招》,收入《環境與藝術叢書》,臺北:藝術家,1994。
6.王靜、許小牙著,《掮客.行商.錢莊-中國民間商貿習俗》,成都:四川人民,1993。
7.田兆元、田亮,《商賈史》,上海:上海文藝,1997。
8.北京故宮博物院,《你應該知道的200件銅鏡》,臺北:藝術家,2007。
9.加藤繁,《中國經濟史考證》,臺北:華世,1976。
10.朱力,《明清古玩真賞》,上海:上海古籍,2003。
11.李致忠,《古代版印通論》,北京:紫禁城,2000。
12.李致忠,《北京出版史志》,北京:北京,1994。
13.李華,《山東商幫》,臺北:萬象圖書,1995。
14.李時人,《金瓶梅新論》,上海:學林,1991。
15.邱紹雄,《中國商賈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2004。
16.孟元老,《圖解東京夢華錄》,臺北:實學社,2004。
17.吳智和,《明史研究論叢》,臺北:大立,1985。
18.范金民,《明清江南商業的發展》,南京:南京大學,1998。
19.范金民,《明清地域商人與江南市鎮經濟》,廈門: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編輯部,2003。
20.昌彼得編,《明代版畫選初輯》,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影印本,1969。
21.周心慧編著,《古本小說版畫圖錄》,北京:學苑,2000。
22.周心慧、王致軍編著,《中國古代戲曲版畫集》,北京:學苑,2000。
23.周世榮,《古銅鏡》,臺北:渡假,1995。
24.周蕪編著,《中國古代版畫百圖》,臺北:業強,1986。
25.周蕪編著,《中國版畫圖錄》(明萬曆38年夷自堂刻本),上海:上海人民美術,1988。
26.周蕪、周路、周亮編著,《日本藏中國古版畫珍品》,南京:江蘇美術,1999。
27.林達.約翰遜(Linda Cooke Johnson)主編、成一農譯,《帝國晚期的江南城市》,上海:上海人民,2005。
28.金衛東主編,《明清風俗畫》,收入《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上海科學技術,2008。
29.邵毅平,《中國文學中的商人世界》,上海:復旦大學,2005。
30.林應麟,《福建書業》,廈門:鷺江,2004。
31.唐力行,《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臺北:台灣商務,1997。
32.唐力行,《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33.高明、林尹等人主纂,《中文大辭典》,臺北:中國文化研究所,1963。
34.張海鵬、王廷元主編,《徽商研究》,合肥:安徽人民,1995。
35.陳昭珍,《明代書坊之研究》,收入《古典文獻研究輯刊》,臺北:花木蘭文化,2008。
36.陳冠至,《明代的江南藏書-五府藏書家的藏書活動與藏書生活》,收入《古典文獻研究輯刊》,臺北:花木蘭,2006。
37.陳大康,《古代小說研究及方法》,北京:中華,2006。
38.陳大康,《明代商賈與世風》,上海:上海文藝,1996。
39.陳大康,《通俗小說的歷史軌跡》,長沙:湖南,1993。
40.陳學文,《中國封建晚期的商品經濟》,長沙:湖南人民,1989。
41.陳學文,《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臺北:稻禾,1991。
42.陳學文,《明清時期商業書及商人書之研究》,臺北:洪葉文化,1997。
43.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名寶上珍-國立故宮博物院名品選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名品選集,1995。
44.張秀民,《中國印刷史》,杭州:浙江古籍,2006。
45.張海英,《明清商品流通與市場體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2。
46.張懋鎔,《書畫與文人風尚》,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
47.張海鵬、王廷元、唐力行、王世華、周曉光、李琳琦,《徽州商幫》,臺北:萬象圖書,1995。
48.張紹勛著,《中國印刷史話》,臺北:台灣商務,1994。
49.戚福康,《中國古代書坊研究》,北京:商務,2007。
50.傅衣淩,《明代江南市民經濟試探》,中和:穀風,1986。
51.傅衣淩,《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中和:穀風,1986。
52.葉樹聲,《明清江南私人刻書史略》,合肥:安徽大學,2000。
53.賀野,《吳門畫派》,長春:吉林美術,2003。
54.程國賦,《明代書坊與小說研究》,北京:中華,2008。
55.詹怡娜著,吳智和主編,《明代的旅館事業》,臺北:樂學,2004。
56.黃俊英,《行銷學的世界》,臺北:天下遠見,2007。
57.楊海軍,《中國古代商業廣告史》,開封:河南大學,2005。
58.劉石吉,《明清時代江南市鎮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7。
59.劉軍、莫福山、吳雅芝,《中國古代的酒與飲酒》,臺北:台灣商務,1998。
60.趙汝珍,《古玩指南全編》,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06。
61.趙岡,《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臺北:聯經,1995。
62.趙志偉、張振華,《傳統中國商人的賈道透視》,江蘇:海天,1993。
63.鄭文,《江南世風的轉變與吳門繪畫的崛興》,上海:上海文化,2007。
64.鄭振鐸編著,《中國古代木刻畫史略》,上海:上海書店,2006。
65.樊樹志,《明清江南市鎮探微》,上海:復旦大學,1990。
66.錢杭,承載著,《十七世紀江南社會生活》,臺北:南天,1998。
67.龍登高,《江南市場史-十一至十九世紀的變遷》,北京,清華大學,2003。
68.蕭鏡堂著,《行銷入門》,臺北:華泰文化,2002。
69.謝天宇主編,《中國古玩收藏與鑑賞全書》,天津:天津古籍,2005。
70.韓大成,《明代城市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1。
71.韓大成,《明代社會經濟初探》,北京:人民,1986
72.繆詠和,《明代出版史稿》,南京:江蘇,人民,2000。
73.羅仲輝,《印刷史話》,臺北:國家,2003。
74.顧俊,《馮夢龍和三言》,臺北:木鐸,1983。
四、學位論文
1.胡衍南,〈《二拍》的生產及其商品性格〉,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2.郭姿吟,〈明代書籍出版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3.盧韻如,〈晚明本小說專集中之商人形象研究〉,嘉義: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碩士論文,2007。4.楊莙華,〈《三言》中商人形象的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5.劉文婷,〈馮夢龍《三言》商人形象研究〉,臺北:臺北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6.黃惠華,〈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五、期刊論文
1.王平,〈論明清時期小說傳播的基本特徵〉,《文史哲》(濟南:山東大學,2003年),第6期(總第279期),頁33-37。
2.王琳,〈試論徽商經濟對明清徽派版畫的影響〉,收入《美術研究》(北京:美術研究雜誌社,1999),第4期,(總第96期),頁63-68。
3.宋莉華,〈插圖與明清小的閱讀及傳播〉,《文學遺產》(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4期,頁116-125。
4.沈振輝,〈明代民間收藏品市場和藏品買賣〉,《學術月刊》(上海:上海人民,1999),第4期,頁102-108。
5.苗懷明,〈中國古代通俗小說的商業運作與文本形態〉,《求是學刊》(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00年) ,第5期(總第138期),頁78-83。
6.張明富,〈明清商人的商業行為與商品經濟的矛盾性〉,《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重慶:西南師範大學,2003),第29卷,第6期,頁107-112。
7.張明富、朱文學,〈明清商人的經營方式及特點〉,《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吉林市:松遼學刊編輯部,1973),1998年第1期(總80期),頁1-8。
8.張海鵬,〈論徽商經營文化〉,《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蕪湖:安徽師範大學,1999),第27卷第3期,頁271-180。
9.陳學文,〈明代杭州的夜市〉,《浙江學刊》(杭州:浙江省社會科學院,2007),第2期,頁106-111。
10.程國賦,〈論明代坊刊小說的廣告手段〉,《學術研究》(廣州:廣東社會學界聯合會,2001),頁136。
11.程國賦,〈論明代坊小說的廣告手段〉,《學術研究》,(廣州:廣東人民,2007),第6 期,頁134-138。
12.潘建國,〈明清時期通俗小說的讀者與傳播方式〉,《復旦學報》(上海:復旦大學,2001年),頁1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