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丁鳳碧(2000)。國立高級中等學校人事人員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于長禧(1998)。航空客運服務品質之實證研究-以台灣的航空公司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于長禧、張秀珍(2003)。學校行政服務品質之探討—以元智大學為例。育達研究叢刊,4期,147-162。牛玉珍(1997)。教師規律運動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交通大學教師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克捷(1988)。品質的歷史觀:五位大師的理論演化。生產力雜誌,17卷,10期,91-98。
王克捷(1998)。TQA全面品質保證手冊:五位品管大師的理論演化。台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
王泳貴(2001)。國小教師人際依附風格、人際溝通能力與人際溝通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金寶(2004)。高雄市自來水服務品質提昇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俊貴(2001)。國民小學教師對理想服務品質與實際服務品質知覺差異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彥程(2000)。台灣企業員工人際溝通能力之衡良及其量表發展之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時成(1996)。人際溝通致勝要訣。公關雜誌,13期,46-49。
王瑞祺(2000)。學校人事人員角色衝突之研究-以台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丘宏昌(2000)。服務人員人格特質之影響分析與應用。管理學報,16卷,2期,175-200。
丘宏昌(2001)。以需求理論為基礎所建立之服務品質分類。管理學報,18卷,2期,231-253。
丘昌泰(2000a)。「以『人力資源管理』再造文官體制的生機」。人事月刊,第31卷第6期,頁14-24。丘昌泰(2000b)。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朱明謙(2001)。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休閒行為、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汝信主編(1988)。社會科學新辭典。四川重慶:重慶出版社。
江文雄(2001)。學校行政人員。輯於吳清基主編:學校行政新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江岷欽(1999)。政府再造與顧客導向的服務理念。人力發展月刊,65,34-53。江鷹敏(2004)。台北市國民中學總務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考試院(2009)。考銓報告書,162-163。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9)。主要人事法規彙編。台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何雪真(2002)。國立大學人事人員角色知覺、角色壓力與壓力反應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何華國(2006)。一個人溝通模式的初步建構。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1卷,1期,109-124。吳三靈(2003)。公務人員力資源管理者的願景。人事月刊,37卷,6期,8-11。吳有恒(2007)。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務行政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武忠(1999)。餐旅服務品質之管理與控制。高雄餐旅學報,2期,21-27。吳芝儀、李奉儒譯(1999)。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市:桂冠。原著:Michael Quinn Patton(1995)。
吳彥廣(2009)。全面品質管理對傳統市場競爭力之認知研究-以臺東市第一公有零售市場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泰成(1997)。人事管理條例修正芻議。公務人員月刊,10期,9-17。吳清山、林天佑(1994)。全面品質管理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初等教育學刊,3期,1-28。
吳清山、林天佑(2005)。工作壓力。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5期,135。
李思宏(2005)。台東縣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英夙(2010)。臺東縣國民中小學人事人員角色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瑞文(2002)。國立大學校院人事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麗珍(2003)。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服務品質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麗素(2005)。桃園縣國民中小學人事人員角色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水波(1997)。反思顧客導向的行政革新。公務人員月刊,10期,34-39。林水波、任可怡(1998)。人事服務理念之探討-評述全國行政單一窗口人方案。公務人員月刊,19期,3-9。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新論。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水波(2003)。「領導者的員工激勵角色」。人事月刊,37卷,5期。林玉鳳(200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東源(2005)。國民小學教師人際溝通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玫玫(2005)。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關係之研究。經營管理論叢,特刊,287-294。
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2000)。教育組織行為。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原著:Robert G..Owens(1998)。
林素鈺(2002)。大學校院認證ISO 9000與其行政服務品質。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素鈺(2004)。服務品質模式之演變。品質月刊,40卷,7期,68-74。
林清江(1971)。教師角色理論與師範教育改革動向之比較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3期,45-107。林揚傑(1998)。我國中央政府人事人員角色與功能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未出版。
林義豐(2005)。台南縣國小學校行政服務品質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鳳儀、鄧子正(1998)。服務品質之意涵與衡量。警學叢刊,28卷,6期,213-235。
林燈燦(2003)。服務品質管理。台北:品度股份有限公司。
金玉珍(2000)。提升公共服務品質與民眾滿意度之探述。研考雙月刊,24卷,5期,84-90。
金玉珍(2000)。洽公民眾對臺北市區公所服務品質看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能傑(2002)。能力模式與人力資源訓練發展。人事月刊, 34卷,3期,5-19。施能傑(1999)。人事部門的新責任。人事月刊,29卷,3期,22-27。洪慶恩(2004)。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服務品質之研究-以臺北縣某國民中學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台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胡幼慧、姚美華(2001)。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P141-158。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孫本初(1995)。「顧客導向」對當前行政管理之意涵。人事月刊,21卷,2期,41-51。孫本初(2005)。公共管理。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孫本初(2010)。新公共管理。台北市:一品文化出版社。
時蓉華(1996)。社會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秦夢群(1989)。教育行政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高清愿(1999)。「團體服務,夢想昇華」服務高手。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
高敬文(2002)。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張木榮(2003)。國民小學認輔教師輔導困境及因應策略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火燦(1998)。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張定富(2002)。政府採購法施行後國立大學校院採購人員業務認知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定富(2002)。政府採購法施行後國立大學校院採購人員業務認知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明輝(2003)。學校行政專業角色的新思維。台北市:政治大學研討會論文。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9)。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華葆(1992)。社會心理學理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張華葆(1999)。社會心理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張潤書(1998)。行政學,修訂版。台北市:三民書局。
畢恆達(201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許文俊(1998)。公部門服務品質構面之探討-台北市戶政事務所之實證。人事行政月刊, 26期,59-64。許南雄(2002)。人事行政學。台北市:商鼎文化。
許淑玉(2004)。中央與地方機關人事人員對核心職能認知差異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連月玲(2008)。地方機關人事人員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人事月刊,46卷,4齊,63-72。郭丁熒(1995)。我國國民小學教師角色知覺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郭生玉(1987)。教師工作心壓與背景因素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0期,37-54。郭明德(2001)。我國地方政府人事人員領導型態與工作滿足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郭為藩(1971)。角色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3期,15-43。郭為藩(1993)。教育的理念。台北市:文景書局。
郭泰平(2001)。國民中學教師對教育改革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文俊(2001)。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永甡(1998)。服務品質之探索。品質管制月刊,34卷,4期,15-18。陳永甡(2005)。服務品質之探討。品質月刊,41卷,5期,63-65。陳明崇(2002)。國民中小學專任人事人員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之研究-以台灣北部五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美玲(2006)。學校行政服務品質之探討。菁莪季刊,18卷,2期,64-68。
陳淑靜(2011)。臺東縣人事人員角色壓力對工作滿意之影響-以因應策略為中介變項。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陳皎眉、鄭美芳(2002)。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市:大中國。
陳德宗(2005)。學校人事人員的角色期望、角色壓力、角色踐行、組織承諾與工作倦怠之關聯性研究-以嘉義縣市高中職國中國小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寶蓮(2003)。主計人員工作困境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在職專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鈕文英(2001)。身心障礙者行為問題處理:正向行為支持取向。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黃月伶(2010)。國民中小學專任人事工作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臺東縣國民中小學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文教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黃昆輝(民80)。教育行政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黃明寬(1987)。我國現行人事管理機構組織體系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勇富、王惠芸、李端子、張淑玲、管宴羚(1999)。科技大學行政滿意度之研究。品質管制月刊,35卷,11期,65-71。
黃瑞琴(1999)。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楊深坑(1999)。迎接二十一世紀心專業主義之建構,輯於新世紀的教育願景。台北市:臺灣書店。
楊慕慈(2002)。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市:禾楓出版社。
楊錦洲(1996)。影響服務品質的特性。品質管制月刊,29卷,2期,25-29。楊錦州(1997)。品質是競爭的最佳策略。桃園縣:華邦出版社。
楊錦洲(2001)。顧客服務創新價值-如何做好服務品質。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
楊錦洲 (2002)。服務業品質管理。台北市:品質學會。
溫慶榮(2006)。消防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以臺東縣消防局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泳倫(2003)。基層消防人員休閒參與、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雪貞(2004)。國民中學校長工作壓力與其因應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蔡良文(1993)。五權憲法的考試權之發展-甲等特種考試個案分析。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碩士論文獎助出版委員會出版。台北市:正中書局發行。
蔡良文(1998)。行政中立與政治發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蔡良文(2003)。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蔡純姿(1998)。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蔡漢津(2004)。影響我國人事人員服務績效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盧淵源編譯(1986),杉本辰夫著。事務、營業、服務的品質管制。台北市:中興管理顧問公司。
戴久永(1998)。品質管理。台北市:三民書局。
謝文全(1998)。學校行政。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台北市:高等教育。
鍾秀敏(1999)。如何提升餐飲服務品質。品質管制月刊,35卷,10期,58-59。鍾榮進(2003)。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鍾學文、翁上錦(2001)。服務品質模式應用於學校行政評鑑之探討。商業職業教育季刊,82期,21-28。二、西文部分
Auerbach,S.M.,&Gramling,S.E.(1998).Stress management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Biddle,B.J.(1979).Role Theory:Expectations,Indentities And Behaviors.New York:Academic Press.
Hoy,W.K.& Miskel,C.G.(1987).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3rd ed.).New.York.:Random House.
Parsons,T.(1961).An Outline Of The Social System.In T.Parsons et al.(Eds.),Theory of Society.New York:Fress Press,pp.41-43.
Reitman,S.M.Role.(1971).Interaction of The Sociol Sciences,Ed.By Bills,D.L.,New York:MacMillian & The Free Press, 1971,Vol.13,pp.546-558.
Robbins,S.P.(1996).Organizational Behavior:Concepts,Controversies,and Application(7th ed.).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Robbins,S.P.(2001).Organizational Behavior.New Jersey: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Sarbin,T.R.(1968).Role.In D.L.Sills(Eds.),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Vol.13,pp.546-547.New York:Macmillan & The Free Press.
Spector,P.E.(1997).Job.Satisfaction:Application,Assessment,Causes,and Consequences.Thousand Oaks,C.A.:Sage.
Ulrich,D.(1997).Human Resource Champions:The Next Agenda for Adding Value and Delivering Results.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Vansell,M.V.,Brief,A.P.& Schuler,R.S.(1981).Role conflict and role Ambiguity:Integrationof the literatur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Human Relations,34,pp.43-71.
三、網路資源
人事行政局核心價值能力專區(2011)。網址http://www.cpa.gov.tw/mp.asp?mp=26,查詢時間2011.04.02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全球資訊網(2011)。網址www.cpa.gov.tw,查詢時間2011.04.02
考試院全球資訊網(2011)。網址www.exam.gov.tw,查詢時間2011.04.02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查詢法規名稱。網址http://law.moj.gov.tw/,查詢時間2011.04.02
臺東縣政府教育資訊入口網(2011)。網址http://www.boe.ttct.edu.tw/front/bin/home.phtml,查詢時間2011.04.02
銓敘部全球資訊網(2011)。網址www.mocs.gov.tw,查詢時間201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