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集作品
(一)零雨詩作:
零雨:《城的連作》,台北:現代詩季刊出版,1990年。
零雨:《消失在地圖上的名字》,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2年。
零雨:《特技家族》,台北:現代詩季刊社出版,1996年。
零雨:《木冬詠歌集》,台北:唐山文化出版,1999年。
零雨:《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臺北:唐山文化出版,2006年。
零雨:《我正前往你》,台北:唐山文化出版,2010年。
零雨:《膚色的時光》,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2018年。
(二)顏艾琳詩作:
顏艾琳:《抽象的地圖》,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4年。
顏艾琳:《骨皮肉》,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7年。
顏艾琳:《她方》,台北:聯經出版,2004年。
(三)其他:
女鯨詩社:《詩壇顯影》,台北:書林出版,1999年。
江文瑜:《男人的乳頭》,台北:遠流出版,1998年。
江文瑜編:《詩在女鯨躍身擊浪時》,台北:書林出版,1998年。
江寶釵、范銘如主編:《島嶼妏聲:台灣女性小說讀本》,台北:巨流出版,2000年。
利玉芳:《向日葵》,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6年。
李元貞:《女人詩眼》,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李元貞編:《紅得發紫》,台北:女書文化出版,2000年。
夏宇:《腹語術》,台北:現代詩季刊出版,1997年。
席慕蓉:《在黑暗的河流上》,海口:南海出版,2003年。
涂靜怡:《飲水思源》,台北:采風出版,1986年。
張默等編:《六十年代詩選》,高雄:大業出版,1960年。
張默等編:《七十年代詩選》,高雄:大業出版,1969年。
陳克華:《欠砍頭詩》,台北:九歌出版,1995年。
馮青:《天河的水聲》,台北:爾雅出版,1983年。
蓉子:《七月的南方》,藍星詩社出版,1961年。
趙天儀等編:《混聲合唱──「笠」詩選》,高雄:春暉出版,1992年。
劉克襄:《在測天島》,台北:前衛出版,1986年。
二、專著
(一)女性主義:
王逢振:《女性主義》,台北:揚智文化出版,1997年。
中國論壇編委會:《女性知識份子與台灣發展》,台北:中國論壇雜誌,1989年。
托里‧莫伊(TorilMoi)著、陳潔詩譯:《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台北:駱駝出版社出版,1995年。
米歇爾‧傅柯著,尚衡譯:《性意識史》,台北:桂冠出版,1998年。
米歇爾‧傅柯著,謝石、沈力譯:《性史》,台北:結構群文化,1990年。
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邱瑞鑾譯:《第二性》,台北:貓頭鷹出版,2013年。
何春蕤:《豪爽女人:女性主義與解放》,台北:皇冠出版,1994年。
克里斯特娃(Julia Kristeva)著,黃晞耘譯:《反抗的未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2007年。
克莉絲‧維登(Chris Weedon)著、白曉紅譯:《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4年。
維吉尼亞‧吳爾芙著、張秀亞譯:《自己的房間》,台北:天培文化出版,2000年。
潔玫‧葛瑞爾(Germaine Greer)著、吳庶任譯:《女太監》(The Female Eunuch),台北:正中書局出版,1995年。
簡瑛瑛主編:《當代文化論述:認同‧差異‧主體性──從女性主義到後殖民文化想像》,台北:立緒出版,1997年。
羅莎琳‧邁爾斯著,刁筱華譯:《女人的世界史》,台北:麥田出版,1998年。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台北:女書文化出版,1990年。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出版,1996年。
(二)詩學理論
李元貞:《女人詩眼》,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5年。
李元貞:《女性詩學──台灣現代女詩人集體研究(1951~2000)》,台北:女書文化出版,2000年。
孟樊:《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北:揚智出版,1998年5月。
林水福‧林耀德主編:《蕾淤與鞭子的交歡──當代台灣色情文學》,台北:時報文化,19997年。
林明德編:《台灣現代詩經緯》,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奚密:《現當代詩文錄》,台北:聯合文學出版,1998年。
張漢良、蕭蕭:《現代詩導讀》,台北:故鄉出版社,1979年。
陳義芝:《從半裸到全開──台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性別意識》,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出版,1999年。
蕭蕭:《現代詩縱橫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鍾玲:《現代中國謬思──台灣女詩人作品析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年。
(三)其他
余蓮著、林志明、張婉真譯:《本質或裸體》,台北,桂冠圖書出版,2004年。
林幸謙:《身體與符號建構:重讀中國現代女性文學》,香港:中華書局出版,2015年。
林芳玫:《色情研究:從言論自由到符號擬象》,台北:女書文化出版,1999年。
施叔青、蔡秀女編:《世紀女性‧台灣第一》,台北:麥田出版,1999年。
珍妮佛‧哈汀(Jennifer Harding)著、林秀麗譯:《性與身體的解構》,台北:韋伯文化出版,2000年。
范情等著、簡扶育總編:《女人屐痕:臺灣女性文化地標》,台北:女書文化出版,2006年。
焦桐:《台灣文學的街頭運動》,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8年。
焦桐:《臺灣文學的街頭運動(一九九七~世紀末)》,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8年。
楊翠:《日據時期台灣婦女的解放運動:以台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3年。
廖炳惠編:《關鍵詞200》,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
蒙雷‧塞爾登(Raman Selden)、彼得‧維德生(Peter Widdowson)、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er)合著,林志忠譯:《當代文學理論導讀》,台北:巨流出版,2005年。
劉亮雅:《情色世紀末》,台北:九歌出版,2001年。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3年。
三、期刊論文
伊萊恩‧肖維特(Elaine Showalter)著、張小虹譯:〈荒野中的女性主義批評〉,《中外文學》第14卷第10期,1986年,頁77-114。
何春甤:〈性革命──一個馬克思主義觀點的美國百年性史〉,《性/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似性研討會論文集(上)》,頁33-99。
吳昇晃:〈流動、自主與包容──顏艾琳詩中的女性意識〉,《現代詩學專論》,頁155-178。
李癸雲:〈賦詩言志,重新排練──論零雨詩作的反抗意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學報》第56期,2014年12月,頁187-210。
邱子修:〈台灣女性主義批評三波論〉,《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27期,2010年12月,頁251-273。
邱子修:〈西方第三波女性主義思潮概述〉,《婦研縱橫》第90期,2009年4月,頁56-61。
陳雀倩:〈女性書寫的延異與衍異──以羅英、夏宇、顏艾琳詩作為例〉,《問學集》,第9期,頁117-136。
陳義芝:〈台灣女性詩學的建立〉,《中外文學》第28卷第4期,1999年9月,頁82-105。
凱若琳‧G‧赫布蘭著、李欣穎譯:〈雙性人格的體認〉,《中外文學》第14卷第10期,1986年3月,頁115-123。
凱若琳‧G‧赫部蘭著、李欣穎譯:〈雙性人格的體認〉,《中外文學》第14卷第10期,1986年3月,頁115-123。
楊小濱:〈絕爽及其不滿:當代詩中的身體與色情書寫〉,《台灣文學研究集刊》第14期,2013年8月,頁71-112。
楊宗翰:〈零雨的啟示──關於台灣現代詩中性別議題的思考〉,《創世紀》詩雜誌120期,1999年秋季號,頁111-119。
解昆樺:〈零雨〈特技家族〉詩作的荒謬劇場性──與商禽〈門或者天空〉、村野四郎《體操詩集》的比較討論〉,《東海中文學報》第27期,2014年6月,頁167-190。
零雨、曾淑美:〈談女性詩人的創作〉,《現代詩》復刊第23 期,1995 年3 月,頁55-61。
劉亮雅:〈圖解女性主義──評《女性主義》〉,《中外文學》第24卷第7期,1995年12月,頁109-113。
蕭蕭:〈現代詩的情色美學與性愛描寫〉,《台灣詩學季刊》第9期,1994年頁10-23。
鍾玲:〈試探女性文體與文化傳統之關係〉,《中外文學》第18卷第3期,1989年8月,頁58-109。
四、報章雜誌
王萬睿:〈完全不可告密的奇蹟——談顏艾琳詩創作的經緯〉,《幼獅文藝》第608期,2004年8月,頁98-104。
李翠瑛:〈白鷺鷥的心事──零雨〈非人〉一詩中的女性角色思考〉,《創世紀詩雜誌》第170期,2012年3月,頁46-51。
游美惠:〈第三波女性主義〉,《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66期,2014年3月,頁102-105。
黃寶桃:〈秋天的女人聲音〉,引自楊翠:〈她們要歌唱!本世紀台灣女性作家鳥瞰〉,《文訊雜誌》第127期,1996年5月,頁47-52。
劉士民:〈零雨詩作中封閉與逃離的思辨〉,《東方人文學雜誌》第8卷第1期,2009年3月,頁201-226。
劉亮雅:〈易身通行〉,《聯合文學》,第13卷第10期,1997年8月。
顏艾琳、吳鈞堯:〈奏鳴四十二調〉,《幼獅文藝》第554期,2000年2月,頁34。
五、學位論文
劉維瑛:《八0年代以降台灣女詩人的書寫策略》,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李癸雲:《朦朧、清明與流動──論台灣現代女性詩作中的女性主體》,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林怡翠:《詩與身體的政治版圖──台灣現代女詩人情慾書寫與權力分析》,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陳曼華:《在隱匿與現身之間:解嚴後台灣女性藝術的身體書寫》,臺南: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黃宜苹《論臺灣九0年代女性詩作中角色個體意識衝突之書寫──以顏艾琳詩作為例》,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羅郁華:《解嚴後台灣女詩人性別書寫研究》,屏東: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紀雅蓉:《現代詩中的情人、妻子與母親》,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賴芳伶:《創化古典、鍛接當下:以夏宇、零雨的詩學為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論文,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