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arrett, R. H., Grisham, C. M. 1999 Biochemistry 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 2nd p.81-p.91.
2.W. H. Carothers, U.S. Patent 2071250 Linear Condensation Polymers, Du Pont, 1937.
3.羅欽焄,聚氨纖維(Nylon-6)生產技術及管理,臺灣區人造纖維製造工業同業公會,p6-p26,2004。
4.M. I. Kohan, Nylon Plastics Handbook, 1995.
5.P. Schlack, U.S. Pat 2241321 Preparation of Polyamides, 1939.
6.M. I. Kohan, Nylon Plastics Handbook, 1995.
7.李新炯、邱方遒、賴森茂,Nylon 6/ABS奈米複材之物性與熱性質探討,碩士學位論文,長庚大學,2006。8.陳守傑、鄧道興,PA6/Al2O3/ABS複合材料之熱和機械性質之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2010。9.鄧如生、魏運方、陳步寧,聚醯胺樹脂及其應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10.馬鴻文,工業礦物與岩石,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11.廖德章,高分子實驗法,高立圖書有限公司,p79-p81,2000。
12.M. P. Steven, Polymer Chemistry an Introduction, p364-p371, 2009.
13.許永綏,纖維化學,徐氏文教基金會,p93-p94,2002。
14.曾毓麒、芮祥鵬,Nylon-6固態聚合及Nylon-6共聚合物性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2007。15.H. Schmidt, New Type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Between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erials. Non-cryst. Solids, 1985.
16.Y. Mitutant, S. Nago, Microporous Polypropylene Films Containing Ultrafine Silica Particles, J. of Appl. Poly. Sci., 1999.
17.杜逸虹,物理化學十版,三民書局,p192,p319,1999。
18.Ira. N. Levine, Physical Chemistry 3rd Edition, Fong & Sons Printers Pte Ltd, p178, p298, 1988.
19.于偉東、儲才元,紡織物理,東華大學出版社,p47-p70,p216-p217,2009。
20.邱垂豪,遠紅外線功能之聚乙烯醇纖維,碩士論文,逢甲大學紡織工程研究所,台中市,2002。21.Global trends in fibre prices,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Textile Outlook International, No.188.
22.黃致成,「吸溼快乾在穿著舒適性的總體觀念」,紡織速報專題報導,第123期,P51,2003。
23.謝光裕,高科技纖維在運動領域上的應用,染化雜誌,第177期,p17∼18 1999。
24.姚興川,人造纖維原理-理化與紡絲,大學圖書供應社,p394 1972。
25.田中孝明,高吸濕排汗型素材,人纖加工絲,第49期,p47-51 2004。
26.王立主,吸濕排汗速乾紡織品之技術演進與趨勢分析研究,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p13 2005。
27.游孟華、秦治平、黃富亮、劉仁湧、張景棠、鄭國彬,以化學合成法製備含涼感礦石/二氧化鈦的聚醯胺 6 切片之研究 ,華岡紡織期刊/第二十三卷/第八期
28.賈豔梅,保濕劑及其在化妝品中的應用,中國化妝品:專業版,2003。
29.袁仕揚、何小平、葉志虹,常用皮膚保濕劑性能研究,廣東化工,2009。
30.陳勇,保濕劑及其在化妝品中的應用,中國化工貿易,2013。
31.機能性暨產業用紡織品認證與驗證評議委員會,吸濕速乾織物驗證規範(FTTS-FA-004),2003。
32.機能性暨產業用紡織品認證與驗證評議委員會,遠紅外線紡織品驗證規範(FTTS-FA-010),2004。
33.機能性暨產業用紡織品認證與驗證評議委員會,織物瞬間涼感驗證規範(FTTS-FA-019) ,2008。
34.機能性暨產業用紡織品認證與驗證評議委員會,織物液態水分傳導性能試驗方法(FTTS-FA-020),2011。
35.劉曉芸,組織中膠原蛋白含量之分析,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2003。
36.賴志行,魚鱗膠原蛋白之萃取及其酵素水解物抗氧化性與角質細胞增生效果之探討,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研究所,2006。
37.Paul Siple, quoted in Cold Injury,(1958),Steven Horvath editor,Josiah Macy Foundation, p216.
38.Robert G.Steadman,(1984),J Clim Appl Meteorol 23:1674–1687.
39.廖怡華,皮膚科醫師的換季保養建議,臺大校友雙月刊,2015。
40.劉柏青,利用枯草桿菌水解台灣鯛魚鱗膠原蛋白,國立成功大學化學研究所,2008。
41.朱進忠,第六章 化學纖維 紡織材料,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
42.Dr. D. Julian McClements, Analysis of Proteins,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2007-04-27.
43.吳芳禎、毛文霖、施英隆,蠶絲絲膠蛋白之純化與應用研究,科學與工程技術期刊 第十二卷 第一期,2016,P21~30。
44.許玉金、張博雄,臺灣體感溫度初步分析中央氣象局104年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中央氣象局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