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料
(一)資料庫
中央研究院,「漢籍全文資料庫」,《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網址:http://hanchi.ihp.sinica.edu.tw/mql/login.html。
中央研究院,「清代糧價資料庫」。網址:http://mhdb.mh.sinica.edu.tw/foodprice/。
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資料庫」。網址:http://npmhost.npm.gov.tw/tts/npmmeta/GC/indexcg.html。
(二)方志
來新夏主編,《中國地方志歷史文獻專輯‧災異志》,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年。
二、專書
(一)中文
王業鍵,《清代經濟史論文集》,臺北:稻鄉出版社,2003年。
吳承明,《中國的現代化:市場與社會》,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
李中清著,林文勛、秦樹才譯,《中國西南邊疆的社會經濟:1250-1850》,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施堅雅主編,葉光庭等譯,《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耿占軍,《清代陝西農業地理研究》,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6年。
馬立博,王玉茹、關永強譯,《虎.米.絲.泥:帝制晚期華南的環境與經濟》,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
馬國英,《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55批面上資助基金報告書――清代華北地區糧價研究:以制度轉型為視角》,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15年。
陳春聲,《市場機制與社會變遷――18世紀廣東米價分析》,臺北:稻鄉出版社,2005年。
陳超塵,《統計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
葉顯恩主編,《清代社會區域經濟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謝美娥,《清代臺灣米價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2008年。
謝美娥,《販運者多:十八世紀湖北的糧價與糧食市場(1738-1797)》,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年。
(二)英文
Cheung, Sui Wai, The Price of Rice: Market Integration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Washington: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2008.
Li, Lillian M., Fighting Famine in North China : State, Market, and Environmental Decline, 1690s-1990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Rawski, Thomas G. and Lillian M. Li ed., Chinese History in Economic Perspective,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Wilkinson, Endymion Porter, Studies in Chinese Price History,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Inc., 1980.
三、論文
(一)中文
王世銘,〈十八世紀贛北三府的糧食市場整合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5年。王國斌、濮德培,〈18世紀湖南的糧食市場與糧食供給〉,《求索》,1990年第3期,頁114-120。
朱琳,〈乾嘉道時期淮河流域糧價研究(1736-1850)〉,天津:南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年。
朱琳,〈數理統計方法在清代糧價研究中的應用與發展〉,《中國經濟史研究》,2015年第1期,頁50-59。
李建德,〈十八世紀四川的糧食市場整合――以成都平原為中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張萍,〈明清陝西商業地理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歷史地理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
張瑞威,〈18世紀江南與華北之間的長程大米貿易〉,《新史學》,第21卷第1 期(2010年3月),頁149-173。
陳金月,〈十八世紀陝南地區的糧食市場整合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陳瑩如,〈十八世紀光州、鳳陽、淮安三府州的糧食市場整合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5年。黃美芳,〈十八世紀魯西平原糧食市場整合研究――以小麥價格為中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趙偉洪,〈清乾隆時期長江中游米穀流通與市場整合〉,天津:南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5年。
鄭生芬,〈十八世紀贛南地區的糧食市場整合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謝美娥,〈十九世紀淡水廳、臺北府的糧食市場整合研究〉,《淡江史學》,第23期(2011年9月),頁237-258。
謝美娥,〈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十八世紀武漢(漢口)、長沙、南昌米價所見長江中游地區的糧食市場整合」成果報告〉,計畫編號MOST 105─2410─H─006─041─。
謝美娥,〈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十八世紀長江中游地區的糧食市場整合──以江西糧價為中心的考察」成果報告〉,計畫編號MOST 104─2410─H─006─036─。
謝美娥,〈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十八世紀長江中游地區的糧食市場整合──以湖南糧價為中心的考察」成果報告〉,計畫編號MOST 103─2410─H─006─013─。
謝美娥,〈餘米運省濟民居,兼及西浙與東吳──十八世紀臺米流通以及臺灣週邊地區糧食市場整合的再觀察〉,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及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聯合主辦,「明清時期江南市場經濟的空間、制度與網絡國際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2009年10月5-6日,頁1-30。
顏色、劉叢,〈18世紀中國南北方市場整合度的比較──利用清代糧價數據的研究〉,《經濟研究》,2011年第12期,頁124-137。
(二)英文
Shiue, Carol Hua, “Grain Trade and Storag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h.D. Dissertation, Yale University,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