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敘說分析。台北市:五南。
任海(1993)。中國古代武術。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何瑞宏、李巧玲、韓靜(2002)。四十二式太極拳及其防身應用。北京:北京體
育大學。
李德印(2004)。42式太極拳。台北市:大展。
胡幼慧(2002)。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應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徐紀(1987)。中國武術論叢。台北市:五南。
康戈武(1990)。中國武術實用大全。台北市:五洲。
國際武術聯合會(2005)。國際武術競賽套路規則。北京市:作者
黃淑如(2010)。一個國術與班級經營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齊力、林本炫(2005)。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華南大學教社所。
劉一民(2005)。運動哲學新論。台北:師大書苑。
劉建國(2011)。競技武術套路運動員賽前心理學問題之研究。曲阜師範大學學報,1,85-88。
劉曉娟(2011)。論競技武術套路的發展。學術探討,3,268。
劉亞力、高麗娟、謝富秀(2010)。痛與破之轉折:一位空手道選手之自我敘說。運動研究,1,11-22。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蔡仲林(2000)。武術。北京:高等教育。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質性研究中的經驗故事。台北市:心理。
韓良憶譯(2003)。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台北市:心靈工坊。
藍孝勤(2010)。國際武術競賽規則的變化對競技太極拳與劍競技能力之影響。台灣體育論壇,創刊號,93-104。
顏寧譯(2011)。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台北:五南。
蘇士博(2008)。台灣地區國術與競技武術運動推展之比較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2,138-157。二、英文部分
Bruner, J. (1990). Acts of meaning.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onnelly, F. M., &; Clandinin, D. J. (1990). Stories of experience and nar-rative inquiry. Educational Researcher, 9(5) , 2-14.
Gee, J. P. (1985). The narrativiation of experience in the oral Style. Journal of Education, 167(1),9-35.
Jonassen,D.H.,&;Hernandez-Serrano,J.(2002).Case-based reasoning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Using stories to support problem solv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0(2), 65-77.
Lee, R. M. (2000). Unobtrusive methods in social research. 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Mishler, E. G. (1986a). 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olkinghorne, D. E. (1995). Narrative configuration in qualitative analysis. In J. A. Hatch &; R. Wisniewski (Eds.). Life History and Narrative(pp. 5-24). Washington, DC: Falmer Press.
White, H. (1989). The rhetoric of interpretation. In P. Hernadi (Ed.), The rhetoric of interpreta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rhetoric (pp.1-22).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Webb, E., Campbell, D. T., Schwartz, R. D., &; Sechres, L. (2000). Unob-trusive measures: Nonreactive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revise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