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6 12: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世蓉
研究生(外文):Shi-Rong Chang
論文名稱:臺東地區紅烏龍茶器創作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aitung red oolong tea sets creation research
指導教授:施能木施能木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Neng-Mu Shi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進修部美術產業發展碩專(夜間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6
中文關鍵詞:臺東地區紅烏龍茶器
外文關鍵詞:Taitung areared oolong teatea set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1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茶是台灣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台灣因氣候多霧潮濕,適合茶樹的生長。台東茶區自1995年起遇到大陸、越南等進口茶的衝擊下,使得茶農無以生存。茶業改良場台東分場針對鹿野茶區的特性,突破茶區之困境便發展出重萎凋、發酵程度重之「紅烏龍茶」。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東地區紅烏龍茶器創作,為達研究目的,透過文獻探討以瞭解紅烏龍茶的發展及特性,所得資料作為茶器創作的依據。同時,採取訪談法彙整與分析出各類茶器使用者的感受與想法。本研究茶器的創作分為「文化圖紋意象系列」與「大自然生態系列」藉由茶器創新以表現出茶器美學及文化意義,賦予茶器的新生命。
本研究的結論為:
一、紅烏龍茶在沏泡時確實具有一些注意的要素。
二、茶器創作在材料、成型、燒製等確實有其特定的方法及考量。
三、根據上述確實可以創作出適合的茶器,同時獲得使用者的贊同。

Te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conomic plants in Taiwan as fog and wet weather are suitable for growth of tea. Taitung tea area face attack when people start import a lot of tea from China and Vietnam since 1995. It made our tea farmers hardly survive in the market. At that time Tea Improvement Station in Taitung focus on Luye tea area characteristics, they break zone and develop severe withering, heavy degree of fermentation "red oolong tea."

This research was investigate red oolong tea sets creation in Taitung. For reach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we following literature fo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red oolong tea. These information will become a basis for creation of tea sets in the future. At the meantime, we take interviews aggregated and analyzed all kinds of feelings and thoughts from tea users. This research set creation of tea sets into a "cultural pattern Imagery Series" and "natural ecology" series. Follow creation new tea sets and show these tea sets with the aesthetic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Give these tea sets with new lif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1. There are some elements need take attention when infusion of red oolong tea.
2. When creation of the tea sets need specific considerations and methods in material, forming, firing, etc.
3. Following above methods can create a suitable tea sets and get user's approval.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台灣茶的發展與茶類的種類 9
第二節 茶器的功能與種類 31
第三節 茶器創作的要素 40
第四節 飲茶的藝術與保健之道 56
第三章 創作方法與實施 63
第一節 創作方法與架構 6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66
第三節 創作理念 68
第四節 表現形式 70
第五節 茶器創作使用的工具與技法 71
第四章 茶器創作解析與詮釋 85
第一節 茶器創作解析 85
第二節 專家訪談資料彙整 10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1
第一節 結論 111
第二節 建議 117
參考文獻 119
一、中文部分 119
二、外文部分 121
附錄 121
附錄一 茶器創作專家訪談與分析 122
附錄二 訪談內容 125

一、中文部分
方柏欽(2010)。從實用陶瓷茶具檢視台灣的文化融合現象。台灣工藝,37,82-87。
台東縣鹿野地區農會(2015年10月8日)。鹿野農產:台東地區紅
烏龍【線上論壇】。取自https://tw.search.yahoo.com/search?fr=yfp-t-900-tw&p=%E5%8F%B0%E6%9D%B1%E7%B8%A3%E9%B9%BF%E9%87%8E%E5%9C%B0%E5%8D%80%E8%BE%B2%E6%9C%83
有本香(2004)。中國茶•台灣茶。臺北市:台灣東販。
朱光裕(2005)。台灣消費者茶類消費與飲茶習慣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江淑玲(2005)。時代的茶顏­話百年台灣茶具。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
池宗憲(2004)。選好壺、泡好茶。臺北市:宇河。
池宗憲(2008)。茶壺樂活知己。臺北市:藝術家。
陳英玲(2012)。茶葉的功效。科學發展,391,66-73。
吳進風(2002)。第1屆台灣陶瓷生活茶具競賽展。臺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
吳德亮(2011)。台灣的茶園與茶館。臺北市:聯經
吳德亮(2012)。台灣茶器。臺北市:聯經。
吳聲舜(2012)。台灣新興特色茶-紅烏龍介紹。農政與農情,235,1-8。
吳聲舜(2012)。茶作學。臺東縣: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
展望。臺東縣: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
周守倉(2009)泡茶者之泡茶動機與泡茶的正向情緒、社會互動效益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周宜君(2000)。清新泡壺台灣茶。臺北市:太雅。
姚國坤、承啟坤、王存禮(2000)。茶文化。臺北市:新視野。
茶藏全球茶葉華文網(2015年10月12日)。世界茶藝:台灣茶認證標章介紹【專欄報導】取自:https://tw.search.yahoo.com/search?fr=yfp-t-900-s-tw&p=%E8%8C%B6%E8%97%8F%E5%85%A8%E7%90%83%E8%8C%B6%E8%91%89%E8%8F%AF%E6%96%87%E7%B6%B2
茶藏全球茶葉華文網(2015年10月12日)。茶器百科:茶器的種類【專欄報導】。取自http://www.chalib.com/teathings/teathinglib.asp
袁旃主編(1987)。三希堂茶話。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張丁一(2009)。達悟族圖騰意象在陶藝花器上之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張明雄(1994)。台灣•茶文化之旅。臺北市:前衛。
張淑真(2014)。喝杯台灣茶。台北市:城邦。
鹿野鄉公所(2015年10月12日)。地理環境:鹿野鄉歷史沿革【本鄉簡介】。取自http://www.lyee.gov.tw/page2.php#a2
游冉琪(2004)。第2屆台灣陶瓷生活茶具競賽展。臺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
游博文(2003)。台灣當代陶藝茶壺發展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解致璋(2008)。清香流動。臺北市:遠流
鄭惟之(2011)。現代台灣茶文化暨因是茶具設計創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戴佳如、陳國任(2013)。漫談泡茶用水。茶業專訊,84,1-5。
羅森豪(2013)。陶藝創作。臺北市:雄獅。

二、外文部分
Jo Connell(2002).The potters quide to Ceramic Surfaces.England: United Kingdom.
Jean, L. & Tom,L. (2001). CERAMIC EXTRUDING. England: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小川雄一(2014)﹒陶工房 日本東京都文京區:誠文堂新光株式會社。
田邊雅一(2005). 國際陶瓷器展美濃 日本岐阜縣:國際陶瓷器フェステイバル美濃實行委員會。
志村昌也(2003)﹒私の陶藝 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株式會社 ブティック社。
菅谷誠一(2003)﹒陶藝ろくろのテクニツク 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株式會社グラフィック社。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