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刁筱華(譯)(1998)。Linda Nochlin著。寫實主義。台北市:遠流。
2.王世德(主編)(1987)。美學辭典。台北市:木鐸。
3.李茂興(譯)(1996)。Gerald Corey著。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新北市:揚智。
4.李欽賢(1997)。李梅樹繪畫裏土與洋的戰爭。載於李梅樹作品展(頁9-10)。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5.李建緯(2008)。美學概論講義:辯證的美學黑格爾。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未出版,台南市。
6.李維菁(2014)。傳記。載於家族盒子:陳順築(頁9-108)。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7.辛治寧(譯)(1993)。Alison Effeny著。卡莎特‧巨匠與世界名畫。台北市:國巨。
8.何政廣(主編)(1996)。魏斯。台北市:藝術家。
9.何政廣(主編)(1999)。卡莎特。台北市:藝術家。
10.吳就君(編譯)(1986)。Virginia Satir著。家族治療入門。臺北市:大洋。
11.林馬騰(主編)(2007)。烈火焠煉的島嶼:烈嶼耆老口述歷史彙編。金門縣:金門縣烈嶼鄉公所。
12.周文欽(2008)。文獻探討。載於空大學訊第393期(頁95-109)。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13.邱銘哲、吳重禮(2012)。研究文獻評閱與研究。載於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總論與量化研究法(頁103-130)。台北市:東華。
14.洪曉聰(2015)。烈嶼貓空石的美麗與哀愁。載於烈嶼協會會刊第18期(頁26-30)。新北市:中華民國金門烈嶼公共事務協會。
15.胡永芬(編)、周翼夫(譯)(2001)。女性藝術家:卡莎特。台北市:閣林國際
16.范毅舜(1991)。老家人:范毅舜攝影文集。台北市:時報文化。
17.范毅舜(2011)。逐光獵影:范毅舜的攝影心法。台北市:本事文化。
18.倪再沁(1997)。李梅樹和他的藝術。載於李梅樹作品展(頁6-8)。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19.倪再沁(1997)。圖版與作品解說。載於李梅樹作品展(頁19-124)。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20.黃海鳴(1998)。重構失憶家園。載於重構失憶家園:侯錦郎個展(頁10-28)。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21.陳向明(201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22.曹雅珍(1997)。視覺隱喻鑑賞教學應用於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覺察之研究:以超現實風格圖畫書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藝術教育與創作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23.張鈺(2013)。由Marry Cassatt之Modern Woman作品探究其女性意識。議藝份子,2,151-170。24.廖經庭(1997)。家族記憶與族群邊界:以台灣彭姓祭祖儀式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25.鄭麗君(1998)。形體與精神的試探:侯錦郎的創作歷程。載於重構失憶家園:侯錦郎個展(頁29-53)。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