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方梓出版作品(按出版年月日排序)
序號書名文類型式出版社及出版時間
一人生金言報導文學自立晚報,1983年
二他們為什麼成功報導文學健行出版,1994年
三傑出女性的宗教觀報導文學巨龍文化,1994年
四第四個房間現代散文健行出版,1999年
五大野狼阿公兒童文學三民書局,2002年
六要勇敢喔兒童文學三民書局,2005年
七釆釆卷耳現代散文麥田出版,2001年
聯合文學,2008年
八來去花蓮港長篇小說聯合文學,2012年
九野有蔓草現代散文二魚文化,2013年
十時間之門 現代散文 聯經出版,2016年
二、專書(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禮陽:《台灣果菜誌》,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
仇小屏:《篇章結構類型論(下)》,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年
仇小屏:《篇章結構類型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年7月再版
石玉鳳編:《蔬菜養生事典,臺北: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朱自清《詩言自辨》,臺北:開明書店
李光連:《散文技巧》,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李宏碩主編:《台灣經濟四十年》,山西:山西經濟出版社,1993年
宋芬玫、沈競辰、林淡櫻、施小玲、許佳玲、謝素芬合著:《蔬果、野菜圖鑑》,臺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余光中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臺灣1989~2003》,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
金健仁:《小說結構美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周芬娜:《味覺的旅行:漂泊食尚》,臺北:威秀科技,2009年
周芬伶:《散文課》,臺北:九歌出版社,2013年
林文月:《飲膳札記》,臺北:洪範出版社,1999年
林佩蓉:《從閨秀到摩登──台灣女性書寫》,臺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2年9月初版
林東泰:《敘事新聞與數位敘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5年
季薇:《散文研究》,臺北:益智書局,1979年
胡亞敏:《敘事學》,臺北:若水堂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10月
凌拂:《食野之苹:台灣野地生活》,臺北:時報出版社,2003年6月
徐達明:《廚房裡的祕密:飲食的科學及文化》,臺北:二魚文化事業公司,2012年
范銘如,《文學地理:台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出版社,2008年
楊家駱編:《本草綱目》,鼎文書局,1973年
張瑞芬:《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4月
張蕙芬:《菜市場蔬菜圖鑑》,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陳彥甫著:《蔬菜營養密碼》,臺北:人類智庫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上)(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0月增訂二版二刷
陳芳明等:《中華民國發展史:文學與藝術》,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及聯經出版公司,2011年10月
陳滿銘:《章法學綜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3年
陳滿銘:《篇章結構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年5月初版
陳滿銘:《章法學論粹》,臺北:萬卷樓圖書,2002年
曹幸之、羅筱鳳:《蔬菜(II)》,臺北:復文書局,2003年
莊萬壽等:《台灣的文學》,臺北:群策會李登輝學校,2004年
郭強生:《在文學徬徨的年代》,臺北:立諸文化,2002年
焦桐:《臺灣飲食文選Ⅰ》,臺北:二魚文化公司,2003年
焦桐:《臺灣飲食文選Ⅱ》,臺北:二魚文化公司,2006年
焦桐:《臺灣味道》,臺北:二魚文化公司,臺北市,2009年
焦桐:《手飲碗中的雷聲:客家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二魚文化,2010年
焦桐:《味覺的土風舞: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二魚文化,2009年
劉安妮編著:《蔬菜栽培技術》,臺北:五洲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劉忠蕙主編:《寫作指導上—理論技巧》,高雄:麗文文化,1996年
劉正忠:《現代散文之旅》,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2012年
蔣伯潛:《中學國文教學法》,臺北:泰順書局,1972年
潘瑋翔:《餐桌上的蔬菜百科》,臺北:城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6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2000年
鍾怡雯:《天下散文選——1970-2000臺灣》第一輯,臺北:天下遠見,2001年
韓良露:《美味之戀》,臺北:方智出版社,2001年
簡錦玲:《台灣好蔬菜》,臺北:天下遠見,2007年
羅秀美:《從秋瑾到蔡珠兒──近現代知識女性的文學表現》,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10年1月初版
戴錦華:《涉渡之舟--新時期中國女性寫作與女性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荒木雅彥著,葉時妏譯:《圖解蔬菜栽培技巧》,臺北:文國書局,2003年
傑梅茵‧格里爾著:《完整的女人》,天津:百花文藝,2002年
蘿莉‧柯文(Laurie Colwin):《餐桌上的幸福》,蕭妃君譯,臺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
Pamela Abbott and Claire Wallace著,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玫譯:《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5年
Simone de Beauvoir(西蒙‧波娃),楊美惠譯:《第二性》,臺北:志文出版社,1997年4月再版
Iris Marion Young(艾利斯‧馬利雍‧楊),何定照譯:《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臺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三、期刊論文(依照出版年代排列)
林杏娟:〈韓良露飲食書寫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1997年馮永敏:〈散文寫人藝術探微〉,《中國學術年刊》,第18期,1997年
焦桐、林水福編:《趕圤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
鍾怡雯:〈記憶的舌頭—美食在散文的出没方式〉,焦桐、林水福編:《趕圤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時報,1999年
張瑞芬:〈春日遲遲四月天—曾麗華《旅途冰涼》、戴文采《我最愛的人》、方梓《采采卷耳》三評介〉《明道文藝》第302期(臺北:明道文藝,2001年5月),頁24-33
符立中:〈書評—采采卷耳〉《幼獅文藝》第570期(臺北:幼獅文藝,民國90年6月),頁108
汪永欣:〈台灣當代飲食文學的養生美學〉台中: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2001年陳滿銘:〈章法教學與思考訓練〉《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第十二卷四期,2002年
黃子平:〈「故鄉的食物」:現代文人散文中的味覺記憶〉,《中外文學》第363期,2002年8月
陳芳明:〈在母性與女性之間——五○年代以降台灣女性散文的流變〉,《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上)》,臺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
王婉婷:〈《臺灣飲食文選》中的情感書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12期,2007年,7月
王鈺婷:〈原鄉的菜蔬體驗──論方梓《采采卷耳》的花蓮地誌書寫與女性主體〉,《花蓮縣:東華大學,第一屆花蓮學術研討會》,2007年
鄭淑娟:〈台灣飲食文學出版概況〉臺北: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07年6月
方梓:〈我的創作與自然書寫〉演講內容,節錄整理馬小姞,收錄於《幼獅文藝》第64期,民國96年4月,頁107-108
楊明璋:〈論詩經中的瓜類名物及比興義〉《先秦兩漢學術》第10期(2008年3月)
楊葵齡:〈飲食敘寫與認同建構──以「古早味」之懷舊書寫為例〉臺北:政大新聞學系學位論文,2011年。
焦桐:〈山海戀:原住民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二魚文化,2013年。
鄭毓瑜:〈替代與類推──「感知模式」與上古文學傳統〉《漢學研究》第28卷,第一期。
陳芳明:〈從漂泊旅行到自我定位的女性散文〉,《文訊》311期,2011年9月
陳木青:〈女力在花蓮—論方梓《來去花蓮港》的族群書寫與土地認同〉,《奇萊論衡:東華文哲研究集刊》創刊號,2016年,3月
楊宗翰:〈模糊、曖昧也是文學之必要〉(訪談方梓之訪談稿)收錄於方梓:《時間之門》(臺北:聯經出版,2016年
四、學位論文(依照出版年代排列)
阮美慧:〈台灣精神的回歸:六、七年代台灣詩風的轉折〉,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鄭淑娟:〈台灣飲食文學研究:平凡中的不平凡──評方梓《采采卷耳》〉,臺北: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施秀春:〈從台灣女性文學論析父權體制下之女性意識覺醒〉,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徐耀焜:〈舌尖與筆尖的對話—台灣當代飲食書寫研究(1949-2004)〉,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所國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6年張巍騰:〈臺灣當代飲食的流變(1949-2008)〉,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楊惠椀:〈80年代以來台灣飲食散文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謝舒怡:〈蔡珠兒及其散文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陳皇靜:〈焦桐飲食書寫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蔡明志:〈故事化產品設計初探〉,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李佩芸:〈遊客懷舊情緒、幸福感與地方依附之相關研究—以台南老屋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陳怡靜:〈鄭華娟散文的旅遊書寫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許碧霞:〈物情、自然、旅遊:洪素麗散文研究〉,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五、網路資料(按照檢索日期排列)
網站名稱:中華百科全書,檢索關於蔬菜分類,檢索日期2017/11/1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908
網名:國立科學博物館,檢索關於蔬菜食用部位,搜尋日期:2017/11/14
http://web2.nmns.edu.tw/Boards/discussion/discussion-1.php?sid=13&id=1058&page=6&bdate=&edate=&faq=&keyword=
網址名稱:維基百科,檢索本省人與外省人的稱呼來源,搜尋時間:2017/11/2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AC%E7%9C%81%E4%BA%BA
網址名稱:維基百科,搜尋醃製品,搜尋日期:2018/3/13。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search=%E9%86%83%E8%A3%BD%E5%93%81&title=Special:%E6%90%9C%E7%B4%A2&go=%E5%9F%B7%E8%A1%8C&searchToken=9m1y4oa6fkmju0i0z8g5ge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