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3 02: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高子婷
研究生(外文):KAO,TZU-TING
論文名稱:父母對幼兒運動遊戲之態度及參與和幼兒粗大動作能力之關聯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attitude toward and parental participation in children exercise-games andyoung children’s gross motor ability
指導教授:林宜靜林宜靜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YI-CHING
口試委員:涂妙如陳若琳
口試日期:2019-01-0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學前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9
中文關鍵詞:幼兒粗大動作能力運動遊戲父母態度父母參與
外文關鍵詞:young childrenexercise-gamesgross motor abilityparental attitudeparental involvement
DOI:doi:10.6344/THE.NTUE.ECFE.003.2019.F02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73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運動是健康的泉源,在「幼兒園教保服務實施準則」中明訂,幼兒園每日應提供幼兒三十分鐘以上出汗性大肌肉活動。但對於幼兒來說,相對於幼兒園給予的活動經驗,父母的引導與身體力行的示範更為重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父母對幼兒運動遊戲之態度及參與情形與對幼兒粗大動作能力之關聯,並進一步檢視父母對幼兒運動遊戲之態度,是否會透過父母對幼兒運動遊戲之參與情形而對幼兒粗大動作能力有不同的影響。透過問卷調查法,了解父母對幼兒運動遊戲之態度及參與情形,並針對幼兒粗大動作能力進行觀察衡量,以得知幼兒的粗大動作能力程度。資料取得後利用迴歸分析探討「父母對幼兒運動遊戲之態度」、「父母對幼兒運動遊戲之參與」及「幼兒粗大動作能力」三者之間的關係,以及「父母對幼兒運動遊戲之參與」在「父母對幼兒運動遊戲之態度」和「幼兒粗大動作能力」之間產生中介效應。本研究以雙北地區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及公立幼兒園為研究對象,取得121組家庭參與研究。研究結果得出,父母對幼兒運動遊戲之態度及參與,皆能有效預測幼兒粗大動作能力,父母對幼兒運動遊戲之態度也能有效預測父母對幼兒運動遊戲之參與情形。而父母對幼兒運動遊戲之參與,在父母的態度和幼兒粗大動作能力之間則產生完全中介的效應,表示父母對幼兒運動遊戲之態度,會透過父母運動遊戲之參與,來有效預測幼兒的粗大動作能力。故依照本研究之結果,建議父母能對幼兒運動遊戲保持正向態度、多直接參與幼兒運動遊戲並多提供幼兒運動遊戲的場域及機會,將會對幼兒的粗大動作能力提供有效的幫助。
Activity is a fountain of health. “Preschool Educare Service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has explicitly stated that preschools need to provide young children sweating gross motor activity at least thirty minutes per day. However, for young children, parental attitude toward and parental participation in exercise-game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they experience in the preschools. Thus, this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attitude toward and participation in children exercise-games and children’s gross motor ability and whether parental participation in children exercise-games could mediate the effect of parental attitude toward children exercise-games on children’s gross motor ability. The survey method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s of the three major variables. Regression analyses was applied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arental attitude toward the children exercise-game, parental participation in children exercise game, and children ability of gross motor; furthermore, whether the parental participation mediated the effect of parental attitude on children’s gross motor ability was accessed. Participated families (parent-child dyads) from the affiliated preschools of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and public preschools in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y were recruited and the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121 families for the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both parental attitude and participation efficiently predicted the children’s ability of gross motor. Additionally, parental attitude could also significantly predict parental participation. Moreover, parental participation fully mediated the effect of parental attitude on children’s gross motor ability, which indicated that parental attitude precisely predicted the ability of children gross motor through parental participation. Hence, based on the results, we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parents are encouraged to hold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children exercise-games, join the games with children, and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exercise more. All will effectively promote children’s ability of gross motor.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7
第四節 研究問題 8
第五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幼兒運動遊戲 11
第二節 幼兒粗大動作能力 16
第三節 父母態度及參與和幼兒粗大動作能力之相關研究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0
第四節 實施程序 3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研究對象之背景資訊 41
第二節 問卷與測驗之分數概況 44
第三節 父母對幼兒運動遊戲之態度對幼兒粗大動作能力之預測作用 48
第四節 父母對幼兒運動遊戲之態度對父母運動遊戲參與情形之預測作用 53
第五節 父母運動遊戲參與對幼兒粗大動作之預測作用 55
第六節 父母對幼兒運動遊戲之態度透過父母運動遊戲參與情形對幼兒粗大動作能力之預測作用 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3
第二節 研究限制 67
第三節 研究建議 68
參考文獻 71
附錄 85

中文文獻
方黃裕、李詩賓、曹健仲(2015)。跳繩運動對幼兒身體動作能力的影響。萬能學報,37,187-197。
王宗騰(2013)。從幼兒園新課綱提擬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實施策略。大專體育,126,15-22。Doi:10.6162/SRR.2013.126.03
王俊明、林佳慧(2015)。親子戶外休閒活動參與動機、參與效益、參與阻礙及參與休閒活動行為之研究。南開學報,12(2),33-43。
王春燕(2013)。從運動遊戲論幼兒身體動作發展。幼兒運動遊戲年刊,8,43-49。
王美琇、黃瑞榮、張家銘(2015)。運動參與受代間傳遞影響之探討。惠明特殊教育學刊,2,247-258。
王珮玲(2016)。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台北市:心理。
王駿濠、張哲千、梁衍明、邱文聲、洪蘭、曾志朗、阮啟弘(2012)。運動對孩童認知功能及學業表現的影響:文獻回顧與展望。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7(2),65-94。
幼兒園教保服務實施準則(2012年08月01日)。
江昱明、陳坤虎、周延璽、毛萬儀、曾仁美(2013)。心理學。台北市:永大。
吳元暉(2010)。從小養成運動習慣,累積終身骨本。健康世界,295,14。
巫麗雪(2015)。揠苗助長:父母期望與參與對子女教育藍圖的影響。社會與區域發展學報,4(2),35-66。
李玉惠(2016)。家長為兒童使用3C產品看法與態度之研究。學校行政,103,118-139。
李怡真、莊漢宗(2016)。父母影響學齡兒童之身材-以飲食與生活習慣為中介效果。慈濟科技大學學報,2,1-22。
李品靜(2014)。嬰幼兒動作發展與家庭環境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李崑璋、吳香萍(2013)。設計合宜的幼兒運動遊戲。中華體育季刊,27(4),269-277。
李濟仲(2009)。父母的運動熱情對子女運動參與信念和行為的影響。國際運動及鍛鍊心理學期刊(中文部分),7(2),262-308。
杜光玉(2005)。家長與幼兒運動遊戲。大專體育,77,145-150。
杜光玉、張育誠、何永彬(2013)。幼兒園園長對幼兒運動遊戲課程理念之探討。嶺東學報,33,1-24。
周淑惠(2013)。遊戲vs課程:幼兒遊戲定位與實施。台北市:心理。
周嘉琪(2008)。以期望價值模式探究運動領域中父母對於孩童之影響。大專體育,99,136-141。
尚憶薇(2008)。兒童運動與休閒活動設計。台北市:五南。
林佳芬(2016)。幼兒園、家庭與社區: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林明志(2016)。動作分析模式運用在幼兒體能遊戲課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林玫君(2015)。幼兒美感教育。台北市:心理。
林建豪(2006)。國小學童身體質量指數、身體型態、基本運動能力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5,96-109。Doi:10.6169/NCYUJPEHR.5.11
林珈余(2010)。身體活動對孩童認知表現的影響。中華體育季刊,24(2),83-92。
林風南(2010)。幼兒體育與遊戲。台北市:五南。
林惠雅(2003)。兒童遊戲課程:動作技能與社會能力發展。台北市:心理。
林朝鳳(2003)。幼兒教育原理。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
邱文信(2010)。探討7至12歲學童投擲進步差異之年齡及性別效應。屏東教大體育,13,164-171。
邱若芷(2011)。屏東地區學生之健康運動概念及價值觀對運動興趣發展的關連性影響。美和學報,31(1),163-184。
邱嘉品、楊力鈞(2015)。談新時代父親的角色與職責。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2),82-85。
胡天玫、吳慧君、盧俊宏、林威秀、紀世清、蔡佳良……許立宏(2013)。體育概論。台北市:華格納企業。
茅秀芳(2007)。台南市幼稚園家長對幼兒運動遊戲態度與需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
孫世恆、朱怡菁、林千惠、吳昇光(2013)。學前兒童粗大動作品質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市:心理。
孫麗卿(2011)。父母親的兒童發展信念和幼兒社會情緒行為之相關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6,41-62。
徐元民等人(2007)。體育理論基礎經典叢書(下)。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徐偉閔(2010)。運動員同儕領導行為測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徐維辰、邱文信(2008)。社會支持-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體育態度之影響。中華體育季刊,22(3),50-56。Doi:10.6223/qcpe.2203.200809.1707
張仲豪、季力康(2011)。父母社會化模式與兒童運動社團參與行為。中華體育季刊,25(1),82-90。
張育愷、林珈余(2010)。身體動作對孩童認知表現的影響。中華體育季刊,24(2),83-92。Doi:10.6223/qcpe.2402.201006.2010
張芳華(2015)。家庭社會地位、社會資本對高中學生教育抱負影響之分析。教育研究學報,49(2),19-39。
張春興(201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婉琪(2015)。淺談父職教育及其做法。家庭教育雙月刊,58,32-37。
張鳳菊、黃永寬(2012)。幼兒運動遊戲課程實施之阻礙因素分析。幼兒運動遊戲年刊,6,232-245.
張鳳菊、黃永寬、黃世怡(2010)。幼兒運動遊戲對幼兒教育之價值。幼兒教育年刊,21,31-43。
張麗滿(2011)。手足化後的親子相處。取自
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104/project_1.html
教育部(2016)。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教育部。
教育部體育署(2016)。中華民國105年運動統計。教育部體育署。
章宏智(2011)。家長參與對兒童運動參與行為及身體質量指數之影響。運動與遊憩研究,6(1),46-57。
許美蓉(2016)。從幼兒園新課程大綱看見身體活動對幼兒的重要性。學校體育,153,117-128。
許義雄(2003)。遊戲是體育的種子。學校體育,13(1),114-128。
郭旭東(2015)。幼兒體能遊戲對學齡前兒童成長影響之探討。臺北城市運動健康休閒學刊,4(2),10-16。
郭靜晃(2013)。兒童發展與輔導。台北市:楊智。
郭靜晃(2015)。親職教育實務:家庭、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市:揚智。
郭靜晃(2017)。心理學概論(第二版)。台北市:楊智。
陳依苓、楊宗文、李秀華(2013)。幼兒運動遊戲對於幼兒人際關係影響之探討。幼兒運動遊戲年刊,8,50-55。
陳俊樑(2002)。父母參與學齡前兒童遊戲對其基本動作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陳信全(2002)。運動遊戲課程對幼兒運動能力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0NTCPE567025)
陳昭宇(2016)。探究遊戲在體育教學的價值:經驗學習理論的應用。中華體育季刊,30(2),97-104。
陳淑敏(2016)。幼兒遊戲。台北市:心理。
陳穎志(2013)。運動教育模式小組同儕關係與籃球技能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麗如(2005)。父母對子女學習的影響-家庭資源之探討。教育與社會研究,9,121-152。
陳耀宏(2000)。福祿貝爾的體育思想。體育學報,28,143-152。
曾予誱(2016)。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在幼兒體能專業知能現況、教學困境及專業成長需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曾沈連魁(2014)。幼兒體能與遊戲。台北市:華格納。
黃永寬(2009)。幼兒運動遊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紅葉文化。
黃永寬(2013)。幼稚園實施幼兒運動遊戲課程調查研究。幼兒運動遊戲年刊,8,4-42。
黃永寬(2016)。幼兒運動遊戲指導技巧。幼兒運動遊戲年刊,9,82-93。
黃永寬、張鳳菊、王宗進(2016)。幼兒運動遊戲課介入對學齡前幼兒運動能力之影響。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5,13-26。
黃政傑(2016)。親職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2),53-57。
黃美瑤、王文宜(2015)。體育:孕育成功力量的場域。學校體育,147,4-5。
黃愫芬(2010)。家庭環境因素對幼兒運動能力之影響。大專體育學刊,12(3),24-33頁。Doi:10.5297/Ser.1203.003
黃鈴雅、黃永寬(2017)。實施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活動教學原則之現況研究。真理大學運動學報,14,98-108。
黃靖惟(2012)。台灣幼兒運動遊戲課程實施現況及推動策略。幼兒運動遊戲年刊,6,43-49。
塗紫吟(2008)。運動參與對學業表現及情緒智力之影響。大專體育,95,82-87。
楊育安、黃靖惟(2016)。教師教學行為分析─以教育部幼兒運動遊戲師師計畫律動研習會為例。幼兒運動遊戲年刊,9,65-79。
楊珮琪、黃永寬(2017)。幼兒睡眠品質與身體活動量之相關研究。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14,109-123。
楊淑朱、林淑蓉、蔡佳燕(2014)。不同性別、年齡及BMI之幼童在基本動作技能發展的比較。大專體育學刊,16(3),287-296。Doi:
10.5297/ser.1603.003
溫世頌(2017)。心理學導論。台北市:三民。
葉紀昶、曾世宏(2017)。幼兒體能遊戲課程對幼兒靜態平衡能力之影響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學刊,12,43-53。
賈馥茗(2000)。教育大辭書。台北市:文景。
廖莉安、鄭家惠、廖焜福(2010)。國小學童性別及動作技能與同儕互動關係研究。運動研究,19(2),1-11。
廖繼薇、黃永寬(2016)。情境教學式運動遊戲對幼兒專注力之影響。幼兒運動遊戲年刊,9,94-137。
劉仙湧(2018)。兒童動作發展與運動能力培育相關理論溯源。中華體育季刊,32(3),165-173。
劉建廷、卓俊伶(2007)。身體活動參與和身體自我概念。中華體育季刊,21(4),68-74。
劉錞綺、劉嘉豪(2014)。兒童體能活動設計。台北市:心理。
蔡銘津、李雅鈴(2015)。核心家庭之父職參與和幼兒的社會行為發展及其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人文社會電子學報,10(2),66-83。
衛生福利部(2016)。中華民國103年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兒童篇。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2017)。睡眠與精神健康。臺北市: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年01月03日)。判斷自己是否屬於健康體重。取自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42&pid=705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年09月26日)。孩子睡眠不足,盡是風險增9倍。取自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405&pid=9556
鄧明宇、李介至、鄭鳳君(2017)。心理學概論(第四版)。新北市:新文京開發。
鄭俊傑、丁秋蘭(2016)。運動遊戲教學與幼兒同儕互動之行動研究。運動知識學報,13,1-16。
盧美貴(2013)。幼兒教保概論。台北市:五南。
賴淑娟(2012)。幼兒園推動幼兒運動遊戲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賴惠德(2016)。心理學:認知、情緒、行為。台北市:雙葉書廊。
賴雅馨、廖主民(2007)。父母影響兒童參與運動的機制─以Eccles等(1998)的父母社會化模式為基礎。中華體育季刊,21(2),61-67。
賴雅馨、廖主民(2008)。父母對於兒童的運動信念及行為的影響機制與兒童知覺父母涉入的品質。體育學報,41(3),15-28。
謝百亮(2014)。原住民幼兒家庭社經地位、家庭社會資本、家庭教養態度與其學習表現之關係-結構方程之分析模式。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10,129-167。
謝羽潔(2012年5月)。以五育教育價值淺談幼兒運動遊戲課程。「2012年運動休閒產業管理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亞東技術學院。
謝秋雲(2002)。從兒童動作發展談體育教學活動。大專體育,62,18-23。
謝筑虹、王俊明(2007)。親子休閒運動阻礙因素量表之編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6,32-46。
謝筑虹、黃永寬(2007)。家長參與親子休閒運動對幼兒運動行為影響之初探。幼兒運動遊戲年刊,2,41-45。
韓莉(2011)。幼兒自主性體育運動之我見。新課程研究,51。
前橋 明等人(2016)。幼兒體育理論與實踐:初級(黃愫芬譯)。台北市:光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於2016)
前橋 明(2017)。動得夠,孩子更好教(施逸筠譯)。台北市:親子天下。(原著出版年2015)
Bandura(2012)。社會學習理論(周曉虹譯)。台北市:桂冠。(原著出版於1971)
Frobel(1992)。人的教育(陶明潔譯)。台北市:亞太。(原著出版於1826)
Gallahue(1997)。兒童發展與身體教育(許義雄譯)。台北市:國立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6)
Locke(1990)。教育漫話(傅任敢譯)。台北市:五南。(原著出版於1693)
Rae Pica(2010)。幼兒的體能教育:幼兒動做ABC(王惠姿)。台北市:華能文化(原著出版於2008)
Rousseau(2013)。愛彌兒(魏肇基譯)。台北市:台灣商務。(原著出版年1762)
Sue Bredekamp & Carol Copple(2000)。幼教綠皮書: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專業幼教(洪毓瑛譯)。新竹市:和英出版社。(原著出版於1987)
英文文獻
Bois, J. E., Sarrazin, P. G., Trouilloud, D. O., & Cury, F. (2005). Elementary schoolchildren’s 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volvement: The influence of parents’ role modelling behaviours and perceptions of their child’s competence. Psychology of
Sport & Exercise, 6(4), 381-397.
Eccles, J. S., Wigfield, A., & Schiefele, U. (1998). Motivation to succeed.
In W. Damon (Series Ed.) & N. Eisenberg (Vol. 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 3. Social, emotion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5th ed., pp. 1017-1094). New York: Wiley.
Fredricks, J. A., & Eccles, J. S. (2004). Parental influences on youth involvement in sports. In M. R. Weiss(Ed.), Developmental sport and ecercise psychology: A lifespan perspective. Morgantown, WV: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allahue, D. L., & Donnelly, F. C. (2017). Developmental physical education for all children. Human Kinetics.
Gallahue, D. L., & Ozmun, J. C. (2006). Understanding motor development: infants, children, adolescents, adults. New York: McGraw-Hill.
Gomes, A. M., Ribeiro, R. F., Prat, B. V., Magalhães, L. D. C., & Morais, R. L. D. S. (2017). Parental practices and beliefs on motor development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Fisioterapia em Movimento, 30(4), 769-779.
Hair, J. F., Black, W. C., Babin, B. J., Anderson, R. E., & Tatham, R. L. (2010).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7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Hestbaek, L., Andersen, S. T., Skovgaard, T., Olesen, L. G., Elmose, M., Bleses, D., ... & Lauridsen, H. H. (2017). Influence of motor skills training on children’s development evaluated in the Motor skills in PreSchool (MiPS) study-DK: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nested in a cohort study. Trials, 18(1), 400.
Johnson, J. E. , Christie, J. F., & Yawkey, T. D.(1987). Play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Glenview, IL: Scott, Foreman.
Johnson, J. E., Christie, J.F., & Wardle, F. (2005). Play, development, and early education. Boston, MA: Pearson.
Kelly, N. T., & Kelly, B. J. (1997). Physical education for preschool and primary grades. Springfield: Illinois.
Kenny, D. A. (2016). Power analsis app MedPower. Learn how you can do a mediation analysis and output a text description of your results: Go to mediational analysis using DataToText using SPSS or R. Power. Retrieved from http://www.davidakenny.net/cm/mediate.htm
McFarland, A. L., Zajicek, J. M., & Waliczek, T. M. (201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attitudes toward nature and the amount of time children spend in outdoor recre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46(5), pp. 525-539.
Pollatou, E., Karadimou, K., & Gerodimos, V. (2005). Gender differences in musical aptitude, rhythmic ability and motor performance in preschool children.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175(4), 361-369.
Reverter, J., Montero, D., Hemandez, V., Jove, C., & Coiduras, J. (2013). Parental attitudes towards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and sports activity
in school-age children. J. Hum. Sport Exerc., 8(3), pp.861-876.
Rubin, D. (1980). The Teacher's Handbook of Reading/thinking Exercises.
Holt Rinehart & Winston.
Rubin, K. H., Fein, G. G., & Vandenberg, B. (1983). Play.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4, 693-774.
Sander S.(1994).Pre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hallenges for the professio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65(6), 25-27.
Smith, P. K., & Vollstedt, R. (1985). On defining play: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y and various play criteria. Child development, 1042-1050.
Stillwell, J. (2002). Know your learner. Teaching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 5, 18-19.
Ulrich, D. A. (2013). The 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3 (TGMD-3): Administration, scoring, and international norms. Spor Bilimleri Dergisi, 24(2), 27-33.
Veldman, S. L., Jones, R. A., & Okely, A. D. (2016). Efficacy of gross motor skill interventions in young children: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BMJ open sport & exercise medicine, 2(1), e000067.
Wood, E., & Attfield, J. (2006). Play, learning and the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London, UK: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Zecevic, C. A., Tremblay, L., Lovsin, T., & Michel, L. (2010). Parental influence on young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