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5 14: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蘇聖為
研究生(外文):SU,SHENG-WEI
論文名稱:白賓山登山健行者休閒動機、休閒體驗、休閒滿意度及參與意圖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Leisure Motivation, Leisure Experience, Leisure Satisfacion and Participation Intention of Baibin Mountain Mountain Climbing
指導教授:許玫琇許玫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U,MEI-HS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美和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運動與休閒系碩士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2
中文關鍵詞:運動休閒動機休閒體驗休閒滿意度參與意圖
外文關鍵詞:SportsLeisure motivationLeisure experienceLeisure satisfactionParticipation inten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3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目的探討白賓山登山健行者休閒動機、休閒體驗、休閒滿意度及參與意圖之關係,調查對象為白賓山登山健行者,研究方法則是透過問卷調查法,於白賓山登山口、休息區以及三角點等地方,透過便利取樣方法,蒐集登山健行者之相關資料,總計發放420份問卷,實得有效問卷40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5.2%。所得資料經SPSS 20 for Windows套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白賓山登山健行者,以男性、51~60歲、軍公教職業、大學(專)教育程度、中等收入民眾最多。(二)不同背景變項之登山健行者,對於休閒動機、休閒體驗、休閒滿意度、參與意圖有顯著差異存在。(三)休閒動機與休閒體驗有顯著正相關存在;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存在;休閒動機與休閒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存在。(四)休閒滿意度直接顯著影響參與意圖。
Study on leisure motivation, leisure experience, 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tention of mountaineers in Baibin Mountai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motivation, leisure experience, 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tention of mountain climbers in Baibin Mountain.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by climbers on Mount Baibin, and the method was to collect data on mountaineers through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s at the mountain entrances, seating areas and triangle points of Mount Baibin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 total of 42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with a resulting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of 400 and the recovery rate of the valid questionnaire was 95.2%. The data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SPSS 20 for Window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found that: (1) mountaineers in Baibin Mountain, with male, 51-60 years old, military education occupation, university (special) education, middle income income of the largest number of people. (2) Mountain climb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isure motivation, leisure experience, 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tention. (3)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isure motivation and leisure experienc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isure experience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isure motiv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4) leisure satisfaction directly affects participation intention.
摘要 I
英文摘要 Ⅱ
目錄 Ⅲ
表次 Ⅴ
圖次 Ⅶ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白賓山與登山健行介紹 6
第二節 登山健行休閒動機理論與相關研究 8
第三節 登山健行休閒體驗理論與相關研究 10
第四節 登山健行休閒滿意度與相關研究 11
第五節 登山健行參與意圖與相關研究 13
第六節 登山健行者休閒動機、休閒體驗、滿意度、參與意圖研
究 14
第參章 研究方法 18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1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1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19
第四節 研究流程 28
第五節 資料分析 29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30
第一節 樣本結構分析 30
第二節 登山健行者休閒動機、休閒體驗、休閒滿意度及參與意圖之現況分析 32
第三節 不同背景登山健行者休閒動機、休閒體驗、休閒滿意度
及參與意圖之比較 36
第四節 登山健行者休閒動機、休閒體驗、休閒滿意度及參與意
圖之關係 5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55
第一節 結論 55
第二節 建議 57
參考文獻 58
附錄一 問卷原稿 65
附錄二 正式問卷 69
一、中文部分:
丁主亮(2019)。里民服務環境認知,服務價值與服務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科技大學,嘉義縣。
王思又(2018)。遊客參與動機、體驗、滿意度、行為意圖之關係—以鹿港巷街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
王素敏(1997)。老人的休閒滿意及其休閒教育取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震宇(1996)。休閒體驗中之自由感對休閒活動參與情況之影響。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Forestry。
交通部觀光局(2018)。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0082
朱珮瑩(2003)。遊客從事鄉野觀光之動機,期望與滿意度研究—以新竹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江彥德(2010)。高雄市柴山登山健行者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
吳克興(2014)。澎湖地區高中職學生體育課心理需求與環境之面度對自我決定動機及參與意圖之預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吳亮慶(2010)。登山健行者參與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吳科驊(2006)。登山健行者休閒參與動機、持續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臺中市。
李文貴(2007)。遊客休閒涉入、休閒體驗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屏東科技大學景觀暨遊憩管理研究所,屏東。
李志恭、陳欣宏(2009)。大學生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東方技術學院學生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8(3),115-123。
李晶(2002)。休閒活動餐與對於休閒效益體驗之影響—以軍艦岩登山健行步道為例。第一屆北投學術研討會—社區、文化、生態論文集。
李嘉慶(2002)。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動機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東海大學環境暨景觀中心(1988)。風景區規劃/設計參考技術手冊。台中市:台灣省交通處旅遊事業管理局。
林欣慧(2001)。解說成效對休閒效益體驗之影響研究---以登山健行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建佑(2009)。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休閒體驗對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台中市。
林暐閔(2010)。嘉義縣漁人碼頭休閒阻礙、休閒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耀東(2018)。家庭露營者之社會支持,露營活動參與,人格特質,休閒體驗對幸福感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邱士鳴(2019)。高齡者參與飛輪運動行為意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
邱垂杰(2007)。苗栗大湖草莓園區遊客參與動機與休閒體驗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屏東縣政府主計處(2018)。中華民國106年從國人旅遊看屏東縣觀光發展https://www.pthg.gov.tw/planfas/cp.aspx?n=C071B475FA53E4
宮下充正(1991)。トレーニングを科学する,理学療法学,18(3),187-193。
高俊雄(1993)。休閒參與體驗形成之分析。戶外遊憩研究,6(4),1-12。
張永昌(2010)。旅遊動機、精熟度對旅遊目的地環境屬性偏好之影響-以日月潭「4+2」輪族群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
張孝銘、林樹旺、余國振(2004)。慢跑消費者活動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1),83-93。
張良漢(2008)。高爾夫球場使用者知覺服務品質對忠誠度之影響: 以服務價值、滿意度爲中介機制。體育學報。
張春興(1992)。現代心理學。臺北:五南。
張恕忠(2002)。遊客對休閒漁業活動之態度與體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張琇鳳(2005)。成人藝術參與動機、藝術休閒體驗之研究-以社教機構藝術研習班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學位論文,1-148。
教育部體育署(2018) 106年我國民眾運動交費支出調查,https://www.sa.gov.tw/Resource/Other/f1535614914465.pdf
曹正、李瑞瓊(1989)。觀光地區遊憩活動設施規劃設計準則研究報告。
畢璐鑾、陳仲杰(2006)。從事休閒運動之動機因素。大專體育雙月刊,83,140-147。
莊秀婉(2006)。臺灣北海岸衝浪參與者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許惠玲(2008)。參與登山健行之高齡者期休閒涉入、休閒效益及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市郊山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縣。
許銘珊、梁仲正(2006)。墾丁國家公園遊客旅遊動機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3(1),139-155。
許樹淵(2000)。運動科學導論:師大書苑出版。
郭柏宏(2018)。休閒動機、場域規劃因子、遊憩體驗、休閒品質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南十鼓仁糖文化園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陳子逸(2009)。慢速壘球運動參與者的休閒參與動機、自由時間管理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台灣北部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嘉義縣。
陳文長(1995)。大學生運動性休閒參與動機與興趣分組體育課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水源(1989)。遊憩機會序列研究專論選集(二)。台北:淑馨出版社。
陳如玉(2019)藝文活動參與者休閒動機,涉入,體驗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陳怡伶、黃世明(2003)。鐵道藝術網絡參觀者的參觀動機、藝文生活型態與休閒體驗之研究-以台中站, 嘉義站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昭明(1981)。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與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大學森林學系森林遊樂研究室,台北市。
陳梅君(2008)。自行車參與者遊憩動機、深度休閒與遊憩專門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
陳嘉雯(2006)。登山健行活動之登山客持續涉入、休閒效益與幸褔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陳鳳貞(2009)。不同人格特質與參與動機、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瑜珈運動參與者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靜玲、施秀蓉、吳亮慶(2012)。登山健行者休閒參與與休閒效益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3),129-138。
陳艷麗(2003)。台南縣、市大專教師休閒參與型態、休閒活動參與項目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傅秀英(2010)。登山步道參與者休閒動機與休閒體驗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台中市大坑登山步道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
彭冠嘉(2019)。遊客體驗行銷、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以台南藍晒圖文創園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嘉義縣。
曾煥華(1989)。步行運動的科學。台北,銀禾。
黃元慶(2018)。高粱酒粕添加與儲存對熱狗物理性質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美和科技大學,屏東縣。
黃盈筑(2019)。親子餐廳、感官體驗對家長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黃德雄(2004)。台灣長程遊憩、山徑環境特質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楊宜靜(2018)。大鵬灣運動觀光客參與動機、休閒體驗、滿意度及參與意圖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美和科技大學,屏東。
溫富雄(1997)。不同目標取向和自覺能力對中強度踏車運動之知覺身體疲勞程度、情緒反應及運動表現的影響(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桃園縣。
葉日武(1997)。行銷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廖淑靜(2011)。自行車休閒者休閒動機、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埔里自行車道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劉莉芬(2011)。登山步道登山健行者休閒動機與休閒體驗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屏東縣笠頂山登山步道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
蔡佳蓉(2010)。台中市居民對騎乘自行車之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休閒促進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賴怡菁(2010)。手工藝創作者之認真休閒特質、休閒體驗與參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謝智謀(2000)。休閒行為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桃園縣。
欒國昌(2009)。休閒動機、涉入、休閒體驗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初鹿休閒農業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二、英文部分:
Ajzen, I., & Fishbein, M. (1977).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4(5), 888.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0).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 20-33.
Bobby,G (1995). The importace of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 279-299.
Brown, T. D., O’Connor, J. P., & Barkatsas, A. N. (2009). Instrumentation and motivations for organised cycl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yclist Motivation Instrument (CMI). The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 8(2), 211-218.
Chalip, L., Green, B. C., & Vander Velden, L. (2016). Sources of interest in travel to the Olympic Games.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4(1), 7-22. doi:10.1177/135676679800400102
Cope, A. M., Doxford, D. & Hill, T. (1998). Monitoring tourism on the UK’s First Long-Distance Cycle Route.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6, 210-223.
Davis, M. M., & Heineke, J. (1994). Understanding the roles of the customer and the operation for better queu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14(5), 21-34.
Donald, N.,Roberson,jr., & Vesna, B. (2009). Remedy for modernity : experiences of walkers and hikers on Medvednica mountain. Leisure studies, 28(1). January, 105-112.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 Miniard, P. W. (1995). Consumer be-havior. In: Orlando.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Flexner, S. B. & Hauck L. C. (1987). 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 (2nd). Random House Inc.
Franken, D. A., & VanRaaij, W. F.(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4), 337-352.
Iso-Ahola, S. E., & Mannell, R. C. (1985).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traints on leisur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traints on leisure., 111-151.
Khan, B. V., Parthasarathy, S. S., Alexander, R. W., & Medford, R. M. (1995). Modifi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and its constituents augment cytokine-activated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gene expression in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95(3), 1262-1270.
Kim, S. Y. & Lehto, X. Y. (2013). Travel by families with children possessing disabilities: Motives and activities. Tourism Management, 37, 13-24.
King, K. (2009). Young people, leisure and countryside spaces: mountain biking in the English countryside (Unpublished PhD. thesis). Brighton, UK: University of Brighton.
Kotler, P.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ng and control. (7th ed.). Nj: Prentice-Hall.
Krämer, A., Keller, W., Appel, B., & Lührmann, R. (1984). The 5′ terminus of the RNA moiety of U1 small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particles is required for the splicing of messenger RNA precursors. Cell, 38(1), 299-307.
Ladhari, R., Brun, I., & Morales, M. (2008). Determinants of dining satisfaction and post-dining behavioral inten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7(4), 563-573.
Mannell, R. C. (1980). Social psychological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for studying leisure experiences. Social psychological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for studying leisure experiences., 62-88.
Mook, D. G. (1987). Motivation: The organization of action: WW Norton.
Nash,J.(1953). Philosophy of recreation and leisure. Dubuque,IA: William C. Brown.
Oliver, R. L., & DeSarbo, W. S. (1988). Response determinants in satisfaction judgment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4(4), 495-507.
Pam, F. (2010). Motivations and serious leisure careers of bicycle tourists participating in big rides (unpublished doctoral thesis). University of Canberra : Faculty of Business & Government. Retrieved May 16, 2014.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 Berry, L. L. (1988).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Retailing, 64 (1), 12-40.
Qi, C. X., Gibson, H. J., & Zhang, J. J. (2009). Perceptions of risk and travel intentions: The case of China and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Journal of Sport & Tourism, 14(1), 43-67.
Revies, H. B. (1984). 63, 65-75. Green, RG, Beatty, WW, & Arkin, RM.
Roberson Jr, D. N., & Babic, V. (2009). Remedy for modernity: experiences of walkers and hikers on Medvednica Mountain. Leisure studies, 28(1), 105-112.
Seiger, L., & Hesson, J. (1994). Walking For Fitness. Kerper Boulevard, Dubuque: Wm. C. In: Brown Publishers.
Van Raaij, W., & Franken, D. (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1, 101-112.
Westbrook, R. A. (1980). A rating scale for measuring product/servic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44 (4), 68-72.
Zander, A., Passmore, E., Mason, C., & Rissel, C. (2013). Joy, exercise, enjoyment, getting out: a qualitative study of older people's experience of cycling in Sydney, Australi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health, 2013.
Zeithaml, V. A., Berry, L. L., & Parasuraman, A. (1996). 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0(2), 31-46.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
 
1. 登山健行者休閒動機、休閒體驗、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聖母山莊為研究場域
2. 屏東縣里龍山登山健行者休閒動機、休閒體驗對休閒滿意度影響之研究
3. 羊稠森林步道健行者之休閒動機,休閒體驗與滿意度
4. 台北郊山步道健行者休閒動機與休閒體驗及休閒滿意度-以象山步道為例
5. 登山步道登山健行者休閒動機與休閒體驗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屏東縣笠頂山登山步道為例
6. 自行車休閒活動參與者之休閒動機、休閒效益及滿意度之研究-以萬巒社區邀扛打陣協會為例
7. 登山健行活動者人格特質、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休閒效益之研究
8. 登山步道參與者休閒動機與休閒體驗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台中市大坑登山步道為例
9. 水肺潛水參與者參與動機、阻礙因素及滿意度之研究-以恆春地區為例
10. 探索桌上遊戲對精神科日間病房病友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
11. 溪頭登山健行者休閒知覺自由對休閒效益影響之探討
12. 登山健行者休閒涉入、地方依附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關子嶺大凍山步道為例
13. 遊客觀賞動機、休閒體驗、休閒渉入 與城市意象之研究 - 以2018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為例
14. 屏東市國民運動中心羽球館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
15. 籃球運動選手參與動機、阻礙因素與自我效能之研究--以屏東縣高中職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