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中共中央編譯局(主編)(1965)。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
王唯(1997)。戲劇原理與評析。台北:小報文化。
石琴娥(譯)(2007)。易卜生—藝術家之路(原作者:Bjorn Hemmer)。北京:商務。
朱柄樹、洪嘉永、林品章(譯)(1994)。藝術設計的立體構成(原作者:朝倉直己)。台北:龍溪。
何政廣(1999)。歐美現代美術。台北:藝術家。
吳礽喻(2011)。柯比意:現代建築與純粹主義大師。台北:藝術家。
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台北:雄獅。
宋寶珍(2003)。世界藝術史.戲劇卷。北京:東方。
李有祥、王立憲、周紀文、李群(2003)。著名劇作家和他的戲劇。臺北:書林。
汪義群(2005)。西方現代戲劇流派作品選(第2卷)。北京:中國戲劇。
林昆範(2005)。色彩原論。台北:全華。
林品章(2005)。造形原理:藝術.設計的基礎。台北:全華。
林羿君(2007)。前衛的開創-未來主義對劇場之貢獻(碩士論文)。取自台灣碩博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5PCCU0510007)。林崇宏(2005)。基礎設計—立體構成原理。台北:新文京。
枳園(2002)。西洋文學簡介。台北:大地。
紀蔚然(2006)。現代戲劇敘事觀—建構與解構。台北:書林。
胡妙勝(2001)。充滿符號的戲劇空間。台北:文津。
張先(2005)。外國戲劇經典作品賞析。北京:高等教育。
張長傑(1981)。立體造形基本設計。台北:東大。
曹永洋(1998)。歷史人物的回聲。台北:志文。
曹禺(1997)。曹禺全集(第4卷)。河北:花山文藝。
陳世雄(1994)。現代歐美戲劇史。成都:四川教育。
黃才郎(1984)。西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黃文叡(2002)。現代藝術啓示錄。台北:藝術家。
楊其文(2006)。閱讀舞台設計大師。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雷圭元(1984)。新圖案學。台北:臺灣商務。
廖可兑(2005)。西歐戲劇史。北京:中國戲劇。
劉國彬(譯)(1989)。現代戲劇的理論與實踐(原作者:J.L.Styan)。北京:中國戲劇。
劉森堯(譯)(2002)。國民公敵(原作者:Henrik Ibsen)。台北:書林。
劉森堯(譯)(2006)。玩偶之家(原作者:Henrik Ibsen)。台北:書林。
潘家洵(譯)(1995)。易卜生文集(第8卷)(原作者:Henrik Ibsen)。北京:人民。
潘家洵(譯)(2006)。易卜生戲劇集(第二卷)(原作者:Henrik Ibsen)。北京:人民。
潘家洵、黃雨石、南江(譯)(1986)。易卜生全集(第1卷)(原作者:Henrik Ibsen)。北京:人民。
鄧綏甯(1966)。西洋戲劇思想。臺北:正中書局。
鄭國裕、林磐聳(1996)。色彩計畫。台北:藝風堂。
蕭乾(譯)(1999)。培爾.金特(原作者:Henrik Ibsen)。台北:書林。
韓生、胡佐(2008)。舞台設計概論。北京:文化藝術。
魏尚河(2008)。百花齊放:33位最具影響力的現代藝術家及其作品。台北:信實。
瀟月(2005)。各領風騷100位文學家。台北:良品。
羅明陽(2012)。世界最偉大的文學家。新北:德威。
西文部份
Ackerman, G. P. (1987).Ibsen and the English Stage, 1889-1903. New York, NY: Garland Pub.
Archer, W., &; Postlewait, T. (1984). William Archer on Ibsen: The major essays, 1889-1919.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Barr,A. H.(1986). Cubism and Abstract Art. New York, NY: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Bowers, J. (2008). Introduction to two-dimensional design: Understanding form and function. Hoboken, NJ: Wiley.
Faulkner, R., &; Ziegfeld, E. (1969).Art Toda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visual arts. New York,N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Hodge, F., &; McLain, M.(2005).Play Directing: Analysis, Communication, and Style. Boston, MA: Pearson Education.
Keller, M. (1999). Light Fantastic: The Art and Design of Stage Lighting. New York, NY:Prestel.
Kostellow, R. R.(2002). Elements of Design. New York, NY: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Ledger, S. (1999). Henrik Ibsen.London, England: Northcote House.
Marker, F. J.,&; Marker, L.-L. (1994)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Ibsen.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Morison, M. (1970). The correspondence of Henrik Ibsen. New York, NY: Haskell House.
Rotzler, W. (1977).Constructive Concepts: A History of Constructive Art from Cubism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NY: Rizzoli.
Thomas, D. (1984).Henrik Ibsen.New York, NY: Grove Press.
網路圖片部份
中國國家大劇演出《玩偶之家》劇照。取自中國國家大劇院,http://www.chncpa.org/ZyttAct/Jysc.jspx?playsid=918450。
威拉米特大學劇院演出《玩偶之家》劇照。取自Willamette University Theatre網站,http://www.willamette.edu/cla/theatre/gallery/2000/a_dolls_house/#8。
馬列維奇「戰勝太陽」舞台設計圖。取自Russian Stage Design網站,http://faculty-web.at.northwestern.edu/slavic/theater/index7.html。
當瑪倉庫劇院演出《玩偶之家》劇照。取自SYMMETRICAL ILLUSIONS網站,http://haniuta.tumblr.com/post/2699784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