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3 16: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慧蓮
研究生(外文):Hui-Lien Chen
論文名稱:台語文語料中各文類間語詞差異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An Examination of Differences of Terms among Various Genres in Corpus of Taiwanese
指導教授:楊允言楊允言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Un-gian Iun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進修部台灣語文教師碩(暑期)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語言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4
中文關鍵詞:關鍵詞:台語分類關鍵詞台華共通詞台語特別詞台語用字語料庫
外文關鍵詞:Keywords: Taiwanesegenre keywordsTaiwanese-Chinese common wordsspecific Taiwanese wordsTaiwanese usage of wordscorpu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5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摘要
本研究以2008年~2010年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字頻調查工作計劃中搜集的140萬語詞為語料,這些語料分為小說、散文、論文、流行歌、報導文學、演講訪談、褒歌、囡仔歌、謎猜、歌仔冊、俗諺、民間故事、戲劇、教材及其他教材等15類,運用語料庫語言學的方法進行研究,整理並分析15個文類的前200名分類關鍵詞,找出各文類的台華共通詞和台語特別詞以及比較15個文類的台語用字情形。研究結果發現:
一、15個文類中,分類關鍵詞集中在一種文類的比例最高的是流行歌類,第二高的是其他教材類和民間故事類,第三是囡仔歌類。
二、15個文類中,論文類和演講訪談類的文類相似度最高,散文和小說這兩類的相似度為第二高,歌仔冊類和戲劇類的文類相似度為第三高。
三、15個文類中,台華共通詞比例最高的是戲劇類、第二高的是論文類、第三高的是流行歌類,最低的是民間故事類;在台語特別詞方面,比例最高的是民間故事類、第二高的是小說類、第三高的是散文類,最低的是戲劇類。
四、在所有語料中,台語用字不同情形超過10種以上的共有36組詞彙,共426種不同寫法,同一組詞彙用字不同最多的寫法有15種。
五、在36組詞彙中的最常用字寫法,有12組用字全為羅馬字沒有漢字,,只有1組使用漢羅合用,有23組使用漢字。
六、在36組詞彙中,有32組詞彙可在教育部閩南語推薦用字700字裡頭有收錄,4組沒有收錄。
Abstract
The corpus of Taiwanese in this research contains 1.4 million words, collected from the Taiwan Southern Min Word Frequency Investigation Project support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from 2008 to 2010 , and includes fifteen genres: fiction; prose; academic paper; pop songs; journalism; lecture & interview; praise and worship songs; children
台語文語料中各文類間語詞差異之探討 1
目  次 VIII
圖  次 X
表  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
第四節 研究問題 3
第五節 名詞釋義 3
第六節 本論文之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與發展 7
第二節 台語文類分類關鍵詞相關研究 16
第三節 台華共通詞相關研究 19
第四節 台語文字相關研究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2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7
第三節 研究語料 28
第四節 語料處理步驟 29
第五節 研究分析 29
第四章 研究結果統計與分析 39
第一節 各文類分類關鍵詞結果統計與分析 39
第二節 台華共通詞結果統計與分析 58
第三節 台語用字統計結果與分析 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3
第二節 建議 75
參考文獻 77
附錄 85
附錄一 報導文學類前200名分類關鍵詞 85
附錄二 演講訪談類前200名分類關鍵詞 87
附錄三 散文類前200名分類關鍵詞 89
附錄四 小說類前200名分類關鍵詞 91
附錄五 論文類前200名分類關鍵詞 93
附錄六 流行歌類前200名分類關鍵詞 95
附錄七 褒歌類前200名分類關鍵詞 97
附錄八 囡仔歌類前200名分類關鍵詞 99
附錄九 謎猜類前200名分類關鍵詞 101
附錄十 歌仔冊類前200名分類關鍵詞 103
附錄十一 俗諺類前200名分類關鍵詞 105
附錄十二 民間故事類前200名分類關鍵詞 107
附錄十三 戲劇類前200名分類關鍵詞 109
附錄十四 教材類前200名分類關鍵詞 111
附錄十五 其他教材類前200名分類關鍵詞 113
Anthony McEnery, Richard Xiao, Yukio Tono(2006). Corpus-based language studies : 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 London : Routledge.
David Crystal著、任明等譯(1995)。劍橋語言百科全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David Crystal著、周蔚譯(2001)。語言的死亡。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Warren Wellek著、王夢鷗等譯(1983)。文學論。志文出版社。
王育德(1957)。臺灣語常用詞彙。東京:永和語學社。
王育德著、黃國彥譯(2000)。台灣話講座。台北:前衛出版社。
王育德(2002)。台灣語常用語彙。台北:前衛出版社。
王淑眉(2010)。華語「究竟」和「到底」的言談語用功能探析-以語料庫為本。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萸芳(1995)。漢語口語與書面語中副詞子句的訊息順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朱國能(2003)。文學概論。台北:里仁出版社。
余明憲(2005)。漢語之框觸動詞──「玩」、「弄」和「搞」在「動賓」格式中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外國文學與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勤岸(2000)。Lexical Change and Variation in Taiwanese Literary Texts, 1916--1998 ─A Computer-Assisted Corpus Analysis。美國夏威夷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勤岸、洪惟仁(2007)。沒有名字的語言?-「台灣話」、「閩南話」還是Hoh-lo話。臺灣文學館通訊15。頁36- 41。
李珮甄(2007)。以口語語料庫為本探究台灣閩南語「是講」、「著是講」的語用功能。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翰嘉(2008)。漢語疑問詞「怎麼」與「如何」之分析及其教學啟示—以語料庫為本。高雄師範大學文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欣珉(2008)。國民小學閩南語民間版教科書漢字選用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碩士論文。
宋澤萊(2001)。一隻煎匙。台北:聯合文學。
周長楫(1996)。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臺灣的傳播。台北:台笠出版社。
林慶勳(2001)。臺灣閩南語概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香薇(2003)。論宋澤萊台語詩《一枝煎匙》的用字與用詞。師大學報48:2。頁95-118。
姚榮松(1990)。當代台灣小說中的方言詞彙-兼談閩南語的書面語。國文學報19。頁223-264。
姚榮松(1990)。閩南語書面語的漢字規範。教學與研究12。頁77-94。
姚榮松(2000)。臺灣閩南語歌仔冊的用字分析與詞彙解讀-以《最新落陰相褒歌》為例。國文學報29。頁193-230。
姚榮松(2000)。論臺灣閩南方言詞進入國語詞彙的過程。華文世界95。頁34-46。
姚榮松(2004)。閩南語漢字書寫的檢討與文字化的方向。國文天地19:10。頁81-86。
俞士汶(2003)。計算語言學概論。北京:商務出版社。
施炳華(2001)。行入台語文學的花園。台南:真平企業有限公司。
洪惟仁(1992)。台語文學與台語文字。台北:前衛出版社。
洪惟仁(1992)。台語方言之旅。台北:前衛出版社。
洪惟仁(1992)。台灣語言危機。台北:前衛出版社。
洪炎秋(1988)。文學概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洪文斌(1999)。使用決策樹來抽取文件自動分類系統中之分類規則。第四屆人工智慧與應用研討會。彰化:大葉大學。頁160-166。
洪嘉馡、黃居仁(2008)。語料庫為本的兩岸對應詞彙發掘。語言暨語言學9:2。頁221-238。
涂公遂(1978)。文學概論。台北:五洲出版社。
張學謙(1998)。HO-LO台語虛詞的語層和語用。第二屆台灣語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選集。頁451-463。
張學謙(2000)。台語口語及書面語體的多面向分析。語言暨語言學1:1。頁89-117。
張學謙(2001)。漢字文化圈的混合文字現象。第九屆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07-425。
張學謙(2003)。行向多文字ê台語文:文字態度kap政策論文集。屏東:睿煜出版社。
張學謙(2004a)。弱勢語言的地位規劃與語言復振:從語言歧視主義到語言公平。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台東:國立台東大學。頁61-76。
張學謙(2004b)。白話字kap台語文的現代化。2004台灣羅馬字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
張學謙、楊允言(2005)。台語語體演變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國科會計畫編號:NSC 93-2411-H-143-005)。
張學謙、楊允言(2008)。Ui《台灣府城教會報》觀察台語語體的演變。2008 第四屆台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kap亞洲漢字文化圈的比較。台南:國立成功大學。頁16-1~16-8。
張裕宏(2001)。白話字基本論:台語文對應&相關的議題淺說。台北:文鶴出版社。
張裕宏(2009)。台語白話小辭典。台南:亞細亞國際傳播社。
許極燉(1991)。台灣話流浪記。台北:臺灣語文研究發展基金會。
許極燉(1994)。台語文字化的方向。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許極燉(1998)。台灣語概論。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淑美(1992)。財經新聞自動分類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珮嘉(2000)。漢語動詞單位詞與動詞搭配關係之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金金(1997)。台語斷詞原則。台灣文學出版物收集、目錄、選讀編輯計畫結案報告說明。
曾元顯(2002)。文件主題自動分類成效因素探討。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68。頁62-83。
曾國榕(2008)。台語學術類和非學術類的詞彙使用比較。國立台東大學碩士論文。
詞庫小組(1996)。「搜」文解字------中文詞界研究與資訊用分詞標準技術報告NO96-01。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中文詞知識庫小組。
黃居仁(1990)。計算語言學﹣﹣人工智慧、語言學、認知科學的結合。科學月刊21:4。頁281-287。
黃居仁(1997)。科際整合與整合科技--談計算語言學與語料庫語言學之角色與發展。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13:23。頁257-262。

黃居仁(2006)。大數與求真:如何以十億字語料庫進行語言分析與研究。ATCSL2006台灣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黃婷鈺(1996)。台灣地區漢語親屬稱謂:一個以料庫為本的研究。靜宜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瓊華(2001)。國小台、華語教材詞彙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昌寧、李涓子(2002)。語料庫語言學。北京:商務出版社。
黃宣範(2004)。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出版社。
黃郁純、陳薌宇(2005)。以語料庫為本分析詞語搭配及近義關係。華語文教學研究2:2。頁57-71。
黃雅娟(2003)。中文“氣”的本質:一個認知語言學和語料庫為基礎的研究。靜宜大學英國語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旭妙(2010)。華語「就是」和「只是」的語用功能探究。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青矗主編(1992)。國台雙語辭典。高雄:敦理出版社。
楊允言(1993)。台語文字化兮過去佮現在。台灣史料研究1。頁57-75。
楊允言(1993)。文件自動分類及其相似性排序。國立清華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允言(2003a)。從語域及借詞觀點探討台語文寫作風格。第15屆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清華大學。頁73-86。
楊允言(2003b)。台文華文線上辭典建置技術及使用情形探討。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圓山大飯店。頁132-141。
楊允言(2003c)。近年來台語文資料處理的成果與展望。大漢學報18。頁71-78。
楊允言、劉杰岳、李盛安、高成炎。(2004)。語言流失kap變化e探討---以台語新約聖經做例。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國立台東大學。頁237-249。
楊允言、張學謙(2005)。台語文語料庫蒐集及語料庫為本台語書面語音節詞頻統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國科會計畫編號:NSC93-2213-E-122-001)。
楊允言(2007)。台語白話文學ê全新表現--台語文數位典藏資料庫計畫簡介。台灣文學館通訊15。頁42-44。
楊允言、劉杰岳(2007)。台語文線頂辭典kap語料庫簡介。語言、社會與文化系列叢書之二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頁311-328。
楊允言(2008a)。台語文數位典藏---以台語文記憶系統做例。第三屆台灣語文暨文化研討會。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頁119-136。
楊允言(2008b)。台語羅馬字書寫ê花東報導文學初探——以《台灣教會公報》1885~1911做例。2008台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 第四屆台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kap亞洲漢字文化圈的比較。台南:國立成功大學。頁19-1~19-15。
楊允言、張學謙、呂美親(2008)。台語文運動訪談暨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
楊允言(2010)。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字詞頻調查工作簡介。第三屆台語認證學術研討會。台南:國立成功大學。
楊惠中(2001)。語料庫語言學導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
楊秀芳(1995)。閩南語書寫問題平議。大陸雜誌90:1。頁15-24。
楊秀芳(2005)。台灣閩南語語法稿。台北:大安出版社。
董忠司(1996)。臺灣閩南語概論講授資料彙編。台北:台灣語文學會。
董忠司(2001)。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閩南語概要。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董忠司(2010)。台灣閩南語歌仔戲鄉土題材之押韻與用字分析。台灣學誌創刊號。頁143-204。
葉德明(1997)。華語文常用詞彙頻率等級統整研究。華文世界85。頁14-22。
趙炎秋、毛宣國(2000)。文學理論教程。湖南:岳麓書社出版。
廖小婷(2003)。中文施力動詞『拉、拖、扯』之語意初探--以語料庫為本的近義詞研究。國立交通大學語言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賢軒(2005)。應用語言學論文中的態度成份。清雲學報25:1。頁295-305。
臧汀生(1996)。台語書面化研究。台北:前衛出版社。
蔡素娟(2004)。台灣兒童語料庫I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結案報告(國科會計畫編號:NSC91-2411-H-194-029.)。
蔡玉仙(2005)。閩南語詞彙演變之探究。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秀俐(2009)。羅馬字tī台語文漢羅文本中ê使用分析-以台語文語料庫為基礎。台東大學碩士論文。
蔣為文(2007)。語言、文學kap台灣國家再想像。台南:國立成功大學。
鄭良偉(1984)。台語能以漢字書寫嗎?(上)臺灣風物34:4。頁111-128。
鄭良偉(1985)。台語能以漢字書寫嗎?(下)臺灣風物35:1。頁133-154。
鄭良偉(1989)。走向標準化的台灣話文。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鄭良偉(1990)。演變中的台灣社會語文-多語社會及雙語教育。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鄭良偉(1997)。台語、華語的結構及動向Ⅱ 台、華語的接觸與同義語的互動。台北:遠流出版社。
鄭錦全(2008)。華文句子長短及繁簡計量。2008亞洲太平洋地區華語文教學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賴永祥(1990)。教會史話。台北:人光出版社。
賴淑玲(2008)。教育部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的比較分析。國立台東大學碩士論文。
錢炳全、廖雙德(2002)。中文試題自動分類方法。第七屆人工智慧與應用研會。台中:朝陽科技大學。頁125-131。
蕭如卿(2006)。台灣閩南語量詞習得。國立中正大學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昌運(2008)。台語加強詞的研究:語料庫語言學的分析。國立台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顏國仁(1995)。台語口語常用詞頻率調查初步報告。國立清華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秀妃(2008)。台灣閩南語雙音節詞組詞彙化研究。新竹: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廣誠(1999)。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盧廣誠(2003)。台灣閩南語概要。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盧慧娟、林柳村、白芳怡(2007)。以語料庫為本之語言教學應用研究--語詞搭配之分析。外國語文研究6。頁39-5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