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9 03: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利明偉
研究生(外文):LI,MING-WEI
論文名稱:公告不良廠商聲請停止執行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Debar Mechanism for Suspend Enforcement.
指導教授:林家祺林家祺引用關係鍾秉正鍾秉正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CHIA-CHICHUNG,PING-CHENG
口試委員:蘇南王國武
口試委員(外文):SU,NANWANG,KUO-WUN
口試日期:2018-05-0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防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2
中文關鍵詞:不良廠商異議申訴停止執行
外文關鍵詞:Bad SuppliersObjectionsAppealsSuspension of Enforc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34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停止執行制度對人民權利保護扮演著舉足輕重之角色,人民權利因國家或其他公行政主體行使公權力而受到侵害,於依法訴請行政救濟之過程中,由行政處分之執行,將造成一種「既存事實」,致人民縱獲勝訴判決,亦不能實際享有權利內容。惟初步檢視本制度之實務運作,即可輕易發現仍有許多令人遺憾之處:人民對實體要件尚欠缺一定程度之了解,而有流於濫用之勢;另一方面,由於行政法院之案源激增,漸生不堪負荷之跡象,連帶實體要件操作上也有望文生義之嫌,因此本文認為實體要件之解釋與操作尚有整理檢討之空間。
綜上考量,本文共分五章,其中第二章為「公告不良廠商制度及其救濟程序」,分別簡介公告不良廠商之事由、通知不良廠商與刊登公報之法律性質、刊登公報之法律效果、不良廠商之救濟途徑及不良廠商聲請停止執行之困境。而第三章為「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法理」介紹,先針對訴訟權之保障,從訴訟權之本質,導引訴訟權為權利保護請求權及訴訟權之保障範圍,即具體的公法上爭議。再介紹暫時權利保護制度在我國的憲法上依據及該制度之權利確保、分配與降低錯誤裁判風險及暫時滿足等功能,並針對暫時權利保護程序及有效權利保護的落實作說明。再者,藉由參考德國及日本等國家有關停止執行制度之現況,並提出可供我國參考之作法,希望能讓我國在解釋與適用停止執行制度時,能更有效地運用法條規定,保障人民權益,以體現立法精神。
在第四章為「不良廠商聲請停止執行之要件與實務見解」,針對行政訴訟法及訴願法規定停止執行之實體要件,例如「難以回復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對公益有重大影響」、「原告之訴在法律上顯無理由」及「原行政處分之合法性顯有疑義」做詳細之判斷與相關實務見解介紹。並藉由我國學者援引德國法的討論,建構出我國行政訴訟法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的架構與現況。最後再回歸探討本文不良廠商聲請停止執行實務運作情形,藉由討論近年來政府採購案件中,行政法院裁准不良廠商聲請停止執行之案例,並提出法院裁准停止執行之理由,期能歸納出相關判斷標準與看法。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即對本論文的內容作一回顧,並就研究成果提出己見。本文認為我國行政法院幾乎以「是否可以金錢賠償」,作為標準衡量是否有「難以回復的損害」,法院應在解釋論上逐步放寬實體要件的解釋,不宜過於拘泥於條文,而應實際去考量個案中各種不同要素,建立符合法條文義的實體審查標準並穩定操作之,以完整審查聲請人(不良廠商)權利,達到暫時確保權利的功能。另外,希望透過拙見之研究與建議,提供我國政府採購實務運作停止執行的參考,更能確實、有效保障人民權利救濟之目的。

The suspension of the enforcement system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people’s rights. People’s rights are infringed upon by the state or other public administrative entities in the exercise of public power. In the process of petitioning administrative remed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enforcement by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will result in an “existence of "Facts" have caused the people to win the judgment of victory and cannot actually enjoy the rights. However, if we first examine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this system, we can easily find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regrettable points: The people still lack a certain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entity's requirements, but they are in a situation of abuse; 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the administrative court case The proliferation of sources, the signs of overwhelming load, and the suspicion of the operation of an entity also have the suspicion of literary righteousness. Therefore, this paper believes there is room for review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ntity's requirements.
Taken together,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second chapter is “Notice of Bad Manufacturer System and Relief Procedures.” It describes the causes of bad companies, describes the legal nature of bad companies, and publishes communiques, and publishes the legal effects of the communique. The remedial channels of poor vendors and the plight of poor vendors screaming to stop execution. The thir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legal theory of temporary protection system”. Firstly, it protects the right to procedural rights. From the nature of procedural rights, it guides the right to sue to protect the right to request protection and procedural rights, that is, the specific public law disputes. . Then it introduces the constitutional basis of the temporary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 in China and the functions of the system to ensure, distribute, and reduce the risk of misjudgment and temporary satisfaction. It also 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mporary protection procedures and protection of effective rights. Furthermore, by referring 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suspension of enforcement systems in countries such as Germany and Japan, and proposing practices tha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our country, we hope that i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ease-fire implementation system, China can more effectively apply the provisions of the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re reflected in the spirit of legislation.
In the fourth chapter, “materials and practical insights from bad vendors’ requests to stop execution”, the entity requirements for the suspension of enforcement against the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law and the law on appeals, such as “difficulties in responding and having urgent circumstances” and “having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ublic interest” "The plaintiff's lawsuit appears to have no legal grounds," and "the legitimacy of the original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has doubts." Do detailed judgments and related practical insight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German law by Chinese scholars, the structure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provisional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 under the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law in China are constructed. Finally, we return to the discussion of how the bad vendors stopp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actice. Through the discussions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cases in recent years, the administrative court ruled the cases of the bad manufacturers' requests to stop execu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reasons for the court's decision to stop the implementation. Relevant judgment standards and views.
The fifth chapter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which is a review of the content of this paper, and put forward some opinions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court of our country uses almost “whether it can make monetary compensation” as a measure of whether there is “difficult to recover damage”. The court should gradually relax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ntity's requirements on the interpretation theory. It should not be too rigidly adhered to the provisions, but should actually consider Various elements in the case were established, and entity examination standards that conformed to the law were established and operated stably to fully review the claims of the claimants (bad vendors) and to temporarily ensure the rights. In addition, we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ractices to cease to be implemented through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that can provide a reliable and effective way to ensure the protection of people's righ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問題提出........................................2
第三節 研究目的、方法與範圍............................4
第一項 研究目的......................................4
第二項 研究方法......................................5
第三項 研究範圍......................................6
第四節 研究架構........................................9
第二章 公告不良廠商制度及其救濟程序.....................13
第一節 公告不良廠商之事由.............................13
第二節 通知不良廠商與刊登公報之法律性質 ..............25
第一項 通知不良廠商之法律性質.......................25
第一款 非行政處分說...............................25
第二款 行政處分說.................................27
第二項 刊登公報之法律性質...........................29
第一款 行政處分說.................................29
第二款 事實行為說.................................30
第三節 刊登公報之法律效果.............................32
第一項 直接法律效果.................................33
第二項 間接法律效果.................................35
第四節 不良廠商之救濟途徑 ............................37
第一項 異議程序.....................................39
第二項 申訴程序.....................................41
第三項 行政訴訟.....................................43
第一款 提起行政訴訟之種類.........................44
第二款 提起行政訴訟之期限.........................46
第四項 不良廠商聲請停止執行.........................47
第一款 訴願法第93條..............................48
第二款 行政訴訟法第116條.........................49
第五節 不良廠商聲請停止執行之困境.....................51
第一項 各機關認定構成停權事由之判斷標準寬嚴不一,有違平等原則........52
第二項 聲請人難以積極舉證證明有何「難於回復之損害」之事實存在........54
第三項 不良廠商難以獲得即時、有效之救濟.............55
第六節 小結...........................................56
第三章 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法理...........................61
第一節 訴訟權保障.....................................61
第一項 訴訟權之本質.................................61
第二項 訴訟權為權利保護請求權.......................64
第一款 接受裁判請求權.............................66
第二款 適時救濟請求權.............................68
第三款 接受公平法院之裁判.........................69
第三項 訴訟權之保障範圍─具體的公法上爭議...........72
第一款 具體的法律上爭議...........................73
第二款 公法上爭議.................................74
第二節 暫時權利保護之憲法依據與功能...................76
第一項 暫時權利保護的憲法依據.......................76
第一款 憲法第十六條...............................76
第二款 有效權利保護之要求.........................79
第二項 暫時權利保護制度的功能.......................83
第一款 權利確保.................. ................83
第二款 分配與降低錯誤裁判的風險...................84
第三款 暫時滿足...................................86
第三項 暫時權利保護程序及有效權利保護的落實.........86
第一款 暫時權利保護程序...........................86
第二款 有效權利保護的落實.........................88
第三款 停止執行與公法上假處分的區別...............90
第三節 外國法停止執行制度之借鏡.......................95
第一項 德國法的情況.................................96
第二項 日本法的情況.................................99
第三項 外國法可供我國參考之借鏡....................103
第四節 小結..........................................106
第四章 不良廠商聲請停止執行之要件與實務見解............107
第一節 不良廠商聲請停止執行之程序問題................108
第一項 不良廠商可否不經行政機關之申請程序而逕向法院聲 請停止執行?...109
第一款 學說見解..................................109
第二款 實務見解..................................112
第二項 經分別申請或聲請之各機關,管轄權與判斷效力,何者優?......114
第三項 小結........................................116
第二節 「難以回復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之判斷............120
第一項 實體要件─學說見解..........................120
第一款 「難以回復之損害」..........................120
第二款 「有急迫情事者」..........................123
第二項 相關實務見解................................123
第三節 「對公益有重大影響」之判斷......................129
第一項 實體要件─學說見解..........................129
第二項 相關實務見解................................131
第四節 「原告之訴在法律上顯無理由」之判斷.............134
第一項 實體要件─學說見解..........................134
第二項 相關實務見解................................135
第五節 「原行政處分之合法性顯有疑義」之判斷............137
第一項 實體要件─學說見解..........................137
第二項 相關實務見解................................139
第六節 暫時權利保護之「實體審查標準」.................141
第一項 實體要件與實體審查標準的關係................141
第一款 實務見解..................................141
第二款 學說討論..................................142
第二項 實體審查標準的採用..........................143
第一款 略式審查模式................... ..........143
第二款 利益衡量模式..............................144
第三款 階段審查模式..............................144
第七節 不良廠商聲請停止執行實務運作情形..............146
第一項 最高行政法院101年度裁字第634號裁定.........148
第一款 案例事實..................................148
第二款 法院裁准停止執行之理由....................149
第二項 最高行政法院105年度裁字第770號裁定.........151
第一款 案例事實..................................151
第二款 法院裁准停止執行之理由....................152
第三項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5年度停字第143號裁定.....155
第一款 案例事實..................................155
第二款 法院裁准停止執行之理由....................156
第八節 小結..........................................15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63
第一節 結論..........................................163
第二節 建議..........................................167
參考文獻................................................174
一、專書著作
1.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2月,增訂12版4刷。
2.吳庚、張文郁,行政爭訟法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6年9月修訂第8版。
3.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9月修訂第7版。
4.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6年9月修訂第7版。
5.李建良,基本權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憲法理論與實踐(一),1999年8月,學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6.林騰鷂,行政訴訟法,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0月,增訂4版。
7.林騰鷂,行政法總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3月,修訂3版。
8.林明鏘,行政法講義,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2月,3版。
9.林家祺,政府採購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0月,3版。
10.林家祺,政府採購法之開拓線,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2月,1版。
11.政府採購法令彙編,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編,2013年9月,28版。
12.翁岳生,行政法(上)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10月,3版。
13.翁岳生,行政訴訟制度現代化之研究,收錄於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三民書局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1月,初版。
14.陳計男,行政訴訟法釋論,三民書局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1月,初版。
15.陳清秀,行政訴訟法,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9月,修訂7版。
16.陳敏,行政法總論,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9月,7版。
17.陳新民,憲法學釋論,自版,104年5月修訂8版。
18.謝定亞,你所不知的工程訴訟-工程司法判決研析(1),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3月初版第1刷。
19.謝哲勝、李金松,工程契約理論與實務,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2月增訂二版。
20.羅昌發,政府採購法與政府採購協定論析,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1月,3版第1刷。
21.寰瀛法律事務所、古嘉諄、吳詩敏,政府採購法停權處分之相關問題,工程法律實務研析(四), 元照出版公司,2008年9月初版第1刷。
二、期刊文章及研究報告
1.包國祥,廠商遭刊登政府採購公報拒絕往來廠商名單之救濟程序,軍法專刊,第49卷第8期,2003年8月。
2.李旭銘,政府採購法上不良廠商認定的停止執行,月旦法學雜誌,第114期,2004年11月。
3.李建良,論停職處分的停止執行—側觀NCC委員停職事件,台灣法學雜誌,96期,2007年7月。
4.李惠宗,行政處分執行停止制度的商榷—從訴訟權的有效保障檢討訴訟不停止執行的立法適當性,台灣法學雜誌,第246期,2014年4月。
5.李惠宗,訴訟本質論與訴訟權的保障—從兩公約人權談起,台灣法學雜誌,第284期,2015年11月。
6.吳志光,行政機關公告行為與行政訴訟種類之選擇,法學講座,第7期,2002年2月。
7.林昱梅,行政法院對暫時權利保護之審查模式—兼評中科三期停止執行與停止開發相關裁定,法令月刊,61卷10期,2010年10月。
8.林明昕,行政爭訟上停止執行之實體審查標準-以行政訴訟法第一百十六條第二項為中心,收於湯德宗、劉淑範主編,2005年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6年12月。
9.林明昕,論ETC案中之行政爭訟問題─以暫時權利保護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2期,2006年5月。
10.林明昕,假處分之本案事先裁判─兼論行政訴訟法第二九八條第三項之規範意義,公法學的開拓線,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9月。
11.林明昕,論行政訴訟法之「執行(不)停止原則」,公法學的開拓線,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9月。
12.林清祥,行政訴訟中停止執行制度實務之探討(上),司法周刊,1051期,2001年10月3日,第二版。
13.林清祥,行政訴訟法中停止執行制度與實務之探討(下),司法周刊,1052期,2001年10月10日,第三版。
14.林素鳳,不良廠商之通知與刊登政府採購公報,台灣法學雜誌,第187期,2011年11月。
15.林素鳳,淺析行政訴訟法上之停止執行,萬國法律,第112期,2000年8月。
16.林素鳳,向法院聲請停止執行有無必要之先行程序,台灣法學雜誌第194期,2012年2月。
17.林石猛、徐肇謙,政府採購法上不良廠商停權制度相關爭議,月旦裁判時報,第22期,2013年8月。
18.周佳宥,不良廠商之認定及其救濟程序,法令月刊,65卷7期,2014年7月。
19.陳清秀,憲法上人民行政訴訟權之保障,法令月刊,第66卷第9期,2015年9月。
20.陳清秀,訴願制度—回顧與展望,行政院出版,2011年。
21.陳淑芳,行政救濟與暫時權利保護程序,月旦法學教室第59期,2007年8月。
22.陳英鈐,從有效權利保護論公法上假處分—與最高行政法院的裁定對話,臺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4期,2005年7月。
23.陳英鈐,論撤銷訴訟之暫時權利保護─從雙贏的風險分配評析實務見解,行政法實務與理論(一),2003年3月。
24.陳英鈐,如何降低公法上假處分的制度成本—與最高行政法院的裁定對話,第2屆行政法實務與學術研討會,2002年11月。
25.陳偉仁,政府採購法通知刊政府採購公報有無時效適用-兼評最高行政法院101年度6月份第一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暨相關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230期,2013年8月。
26.陳愛娥,立法者對於訴訟制度的形成自由與訴訟權的制度保障核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8期,2001年1月。
27.郭俊佑,行政爭訟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兼評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裁字第2407號裁定,軍法專刊,第58卷第6期,2013年1月。
28.盛子龍,租稅核課處分之暫時權利保護,月旦法學教室第48期,2006年。
29.張永明,政府採購公報上之不良廠商,月旦法學教室,91期,2010年5月。
30.彭鳳至,行政訴訟法準用民事訴訟法立法方式的商榷─兼論民事訴訟法本次修正對於行政訴訟法的影響,法官協會雜誌,第3卷第1期,2001年6月。
31.蔡進良,論行政救濟上人民權利之暫時保護—新修正訴願法及行政訴訟法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47期,1999年3月。
32.蔡志方,論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共通之制度與法理,月旦法學雜誌,第47期,1999年4月。
33.蔡志方,析論訴願新制實施後之部分新增程序相關問題,台北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編,2000年。
34.蔡茂寅,停止執行決定之競合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77期,2001年。
35.蔡震榮,再論訴願停止執行,月旦法學雜誌,第170期,2009年。
36.鄧文廣,不良廠商產生原因及因應對策,台灣公路工程月刊,第31卷7期,2005年1月。
37.蕭文生,行政處分之停止執行—評最高行政法院99年裁字第972號裁定,月旦裁判時報,第6期,2010年12月。
38.駱忠誠,政府採購法上遭拒絕往來廠商救濟制度評析(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3期,2004年10月。
三、學位論文
1.王鼎棫,論行政訴訟停止執行之實體審查標準-以日本行政事件訴訟法為借鏡,臺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7月。
2.朱景文,論環境法上之暫時權利保護,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7月。
3.朱健文,租稅行政訴訟之暫時權利保護程序─以德國法為借鏡,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7月。
4.林明鏘,人民權利之暫時保護—以行政訴訟程序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6月。
5.馬鴻驊,行政訴訟上假處分決定之實體審查標準,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4月。
6.倪永祖,論稅法上核課處分停止執行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7月
7.詹融潔,停止執行與假處分制度實體要件之研究-以日本行政事件訴訟法的變革對我國的啟示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
8.蔡德明,政府採購法之拒絕往來廠商機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7月。
9.盧惠珍,論行政爭訟法之停止執行制度─以實體審查要件為中心,高雄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8月。
10.梁雅惠,政府採購法爭議處理制度之研究-兼論美國相關爭議處理規範,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1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包國祥,廠商遭刊登政府採購公報拒絕往來廠商名單之救濟程序,軍法專刊,第49卷第8期,2003年8月。
2. 2.李旭銘,政府採購法上不良廠商認定的停止執行,月旦法學雜誌,第114期,2004年11月。
3. 6.吳志光,行政機關公告行為與行政訴訟種類之選擇,法學講座,第7期,2002年2月。
4. 7.林昱梅,行政法院對暫時權利保護之審查模式—兼評中科三期停止執行與停止開發相關裁定,法令月刊,61卷10期,2010年10月。
5. 12.林清祥,行政訴訟中停止執行制度實務之探討(上),司法周刊,1051期,2001年10月3日,第二版。
6. 13.林清祥,行政訴訟法中停止執行制度與實務之探討(下),司法周刊,1052期,2001年10月10日,第三版。
7. 15.林素鳳,淺析行政訴訟法上之停止執行,萬國法律,第112期,2000年8月。
8. 18.周佳宥,不良廠商之認定及其救濟程序,法令月刊,65卷7期,2014年7月。
9. 19.陳清秀,憲法上人民行政訴訟權之保障,法令月刊,第66卷第9期,2015年9月。
10. 21.陳淑芳,行政救濟與暫時權利保護程序,月旦法學教室第59期,2007年8月。
11. 27.郭俊佑,行政爭訟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兼評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裁字第2407號裁定,軍法專刊,第58卷第6期,2013年1月。
12. 28.盛子龍,租稅核課處分之暫時權利保護,月旦法學教室第48期,2006年。
13. 30.彭鳳至,行政訴訟法準用民事訴訟法立法方式的商榷─兼論民事訴訟法本次修正對於行政訴訟法的影響,法官協會雜誌,第3卷第1期,2001年6月。
14. 31.蔡進良,論行政救濟上人民權利之暫時保護—新修正訴願法及行政訴訟法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47期,1999年3月。
15. 32.蔡志方,論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共通之制度與法理,月旦法學雜誌,第47期,199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