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引書目(依作者姓排列)
一、文獻史料
小說
1.王韜,《淞隱漫錄》,臺北:廣文書局,1976。
2.王韜,《遯窟讕言》,臺北:廣文書局,1987。
3.王韜著,寇英標點,《淞濱瑣話》,重慶:重慶出版社,1996。
4.平江不肖生,《新版足本江湖奇俠傳》,臺北:世界書局,2003。
5.凌善清,《太平天國野史》,臺南:王家出版社,1969。
6.徐哲身《太平天國英傑錄》,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
7.張恂子,《紅羊豪俠傳》,合肥:黃山書社,1988。
8.捫蝨談虎客編,《近世中國秘史(第二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82。
9.進步書局編,《太平天國軼聞》,上海:進步書局/文明書局,1933。
10.黃小配,《洪秀全演義》,臺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1987。
11.蔡東帆,《清朝演義》,臺北:遠流出版社,1979。
12.遭劫餘生,《掃蕩粵逆演義》上海:上海書局石印本,1897。
13.燕北老人,《滿清十三朝宮闈秘史》,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
戲曲
1.阿英,〈洪宣嬌〉,收入:阿英,《阿英全集(十)》,合肥:安徽教育,2003,頁145-218。
2.陽翰笙,中國現代文學館編《陽翰笙代表作》,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
3.歐陽予倩,《歐陽予倩全集第二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
其它
1.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上海:上海書店,2000。
2.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太平天國傳說故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0。
3.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太平天國詩歌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4.王文章主編,《傅惜華藏古典戲曲珍本叢刊》第108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
5.呤唎,《太平天國親歷記》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6.梁啟超主編,《新民叢報三,拾叁─拾捌號)》,北京:中華書局,2008。
7.曾國藩,〈討粵匪檄〉,《曾文正公(國藩)全集》冊4,收入:沈雲龍主編,《中國近代史料叢刊續集第一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74),頁12685-12689。
8.曾國藩,〈備陳民間疾苦疏〉,《曾文正公(國藩)全集》冊1,收入:沈雲龍主編,《中國近代史料叢刊續集第一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74),頁239-248。
9.馮自由,《革命逸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
二、專書
1.王爾敏,《中國近代之文運升降》,北京:中華書局,2011。
2.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2007。
3.史式,《太平天國不太平》,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6。
4.左鵬軍,《晚清民國傳奇雜劇文獻與史實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5.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文學研究所編,《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7。
6.李文海、劉仰東編著,《太平天國社會風情》,臺北:雲龍出版社,1991。
7.李振宗編,《太平天國的興亡》,臺北:正中書局,1986。
8.季家珍著/楊可譯,《歷史寶筏:過去、西方與中國婦女的問題》,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
9.林俊宏,《晚清革命與民間文學傳播之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出版,2006。
10.武潤婷,《中國近代小說演變史》,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
11.芮和師等編,《鴛鴦蝴蝶派文學資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12.阿英,《晚清小說史》,臺北:臺灣商務,1996。
13.姜秉正編,《研究太平天國史著述綜目》,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4。
14.柯文(Paul A. Cohen)著,杜繼東譯,《歷史三調:做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15.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
16.胡纓,《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17.范伯群,《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18.范伯群、孔慶東主編,《通俗文學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19.秦燕春,《清末民初的晚明想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0.袁進,《中國小說的近代變革》,廣西:桂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21.高彥頤(Dorothy Ko)著/苗延威譯,《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22.康來新,《晚清小說裡論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
23.張海林,《王韜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24.張灝,《時代的探索》,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2004。
25.盛巽昌,《太平天國文化大觀》,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4。
26.許麗芳,《章回小說的歷史書寫與想像:以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的敘事為例》,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7。
27.郭廷以,《太平天國史事日誌》,上海:商務印書館,1941。
28.郭廷以,《太平天國曆法考訂》,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29.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臺北:曉園出版社,1994。
30.郭毅生主編,《天國洪楊:太平天國史講義》,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31.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第一卷(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32.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臺北:麥田出版社,1997。
33.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
34.陳建華,《從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國時期文學、電影與文化的轉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35.陳建華、李思涯,《紅顏禍水─傾國傾城的美麗謊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36.游秀雲,《王韜小說三書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6。
37.湯聲哲,《中國現代通俗小說思辨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8.費正清,《費正清論中國》,臺北:正中書局,1995。
39.逯耀東,《中共史學的發展與演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79。
40.詹福瑞,《不求甚解─讀民國古代文學研究十八篇》,北京:中華書局,2008。
41.趙明政,《黃小配與洪秀全演義》,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
42.齊邦媛,《千年之淚》,臺北:爾雅出版社,1990。
43.劉祥安,《挑開宮闈繪春色的畫師─張恂子》,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
44.劉進軍,《歷史與文學的想像》,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3。
45.歐陽健,《歷史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
46.潘旭瀾,《太平雜說》,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
47.蕭一山,《清代通史‧卷下》,北京:中華書局,1986。
48.賴芳伶,《清末小說與社會政治變遷(1895-1911)》,臺北:大安出版社,1994。
49.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
50.簡又文,《太平天國全史》,香港:簡氏猛進書屋,1962。
51.魏斐德,《大門口的陌生人:1839~1861華南的社會動亂》,臺北:時英出版社,2004。
52.羅爾綱,《太平天囯史》,北京:中華書局,2000。
53.羅爾綱,《太平天囯史料辨偽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5。
54.羅爾綱,《太平天囯史叢考丙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5。
55.羅爾綱,《太平天囯史叢考甲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1。
56.蘇關鑫編,《歐陽予倩研究資料》,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1。
57.顧頡剛,《孟姜女故事研究集》,臺北:漢京文化,1985。
三、期刊論文
1.Philip A. Kuhn,〈太平天國之亂〉,收入:John K. Fairbank主編,《劍橋中國史:晚清篇,上)》,(臺北:南天書局,1987),頁317-379。
2.Rania Huntington, “Chaos, Memory, and Genre: Anecdotal Recollections of the Taiping Rebellion.” 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 Reviews, 27, Dec, 2005:59-91.
3.王汎森,〈歷史記憶與歷史:以中國近世史事為例〉,《當代》91,(臺北:1993),頁40-49。4.王國英,〈政治文化視野中的歷史救贖─論抗日戰爭時期太平天國歷史劇〉,收入:《中國歷史文學的世紀之旅─中國現當代歷史題材創作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浙江:春風文藝出版社),2004,頁318-326。
5.王爾敏,〈中國近代知識普及運動與通俗文學之興起〉,收入:《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頁921-988。
6.王德威,〈潘金蓮、賽金花、尹雪艷─中國小說世界中禍水造型的演變〉,收入:王德威,《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86),頁77-94。
7.李孝悌,〈中國近代大眾文化中的娛樂與啟蒙─以改良戲曲為例〉,收入:張啟雄主編,《「二十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論文選集》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頁965-994。
8.李萬榮,〈個體人生體驗的積澱─抗戰時期大後方太平天國歷史劇發生論〉,《河池師專學報》21:1,(宜洲:2001),頁31-34。
9.李瀟,〈清末民初的中國近代史演義初探〉,《宿州學院學報》21:1,(安徽:2006),頁50-52。
10.沈松僑,〈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收入:盧建榮主編《性別、政治與集體心態:中國新文化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01),頁281-364。
11.沈松僑,〈振大漢之天聲─民族英雄系譜與晚清的國族想像〉,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3,(臺北:2000),頁81-158。12.季家珍著/曹南屏譯,〈擴充女性/國族的想像:晚清婦女期刊中的社會女英雄及女戰士〉,收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編,《新文化史與中國近代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頁54-78。
13.胡適,〈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五四新文學論戰集續編》,(臺北:長歌出版社,1976),頁16。
14.茅家琦,〈放開視野,觀察歷史-就《太平天國史》的評價問題與呂實強先生商榷〉,《近代史研究》1,(北京:2000),頁175-214。
15.夏春濤,〈二十世紀的太平天國史研究〉,《歷史研究》2,(北京:2000),頁164-181。
16.夏春濤,〈五十年來的太平天國史研究〉,《近代史研究》5,(北京:1999),頁203-221。
17.夏春濤,〈太平天國運動史〉,《五十年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頁454-493。
18.梁啟超,〈論女學〉,〈變法通議〉,收入:《飲冰室合集》1,(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37-44。
19.郭廷以,〈太平天國的極權統治〉,《大陸雜誌》10:2,(臺北:1955),頁25-32。
20.郭廷以,〈太平天國戰史〉,收入:張其昀等著,《中國戰史論集》下,(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6),頁1-25。
21.陳玉玲、李濤,〈太平天國的女子教育淺探〉《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山東:2009),頁71-74。
22.陳仲玉,〈太平天國的婦女政策〉,收入: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88),頁239-265。
23.曾佩琳(Paola Zamperini)著,余芳珍、詹怡娜譯,〈完美圖像─晚清小說中的攝影、欲望與都市現代性〉,收入:李孝悌主編,《中國的城市生活》(臺北:聯經出版社,2009),頁451-475。
24.黃克武,〈史可法與近代中國記憶與認同的變遷〉,《近代國家的應變與圖新》,(臺北:唐山出版社),2006,頁55-82。
25.楊聯芬,〈女性與革命─以1927年國民革命及其文學為背景〉《政大中文學報》8,(臺北:2007),頁121-150。26.劉靜貞,〈依違於私情與公義之間-孟姜女故事流轉探析〉,收入:熊秉真主編,《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公義篇》,(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03),頁83-108。
27.劉龍心,〈通俗讀物編刊社與戰時歷史書寫,1933-1940)〉,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4,(臺北:2009),頁87-136。28.蕭一山,〈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及其影響〉,《大陸雜誌》5:3,(臺北:1952),頁27-32。
29.瞿駿,〈革命歷史記憶的塑造與傳承─以烈士為中心的考察,1912-1928)〉,收入:許紀霖主編,《世俗時代與超越精神》,(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頁192-210。
30.簡又文,〈五十年來太平天國史之研究〉,收入:《香港大學東方文化研究院五十周年紀念特刊》,(香港:香港大學,1964),頁237-314。
31.簡又文,〈論太平天國之興亡〉,《民主評論》4:21,(臺北:1953),頁18-21。
32.羅爾綱,〈太平天囯領導集團內訌考〉,收入:《太平天囯史事考》,(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頁239-316。
33.羅爾綱,〈錢江考〉,《太平天囯史記載訂謬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1985,頁80-110。
四、學位論文
1.王華昌,〈晚清小說與晚清政治運動(一八九五─一九一一)〉,臺北:政治大學歷史學碩士論文,1986。2.王超然,〈天啟與實踐:洪秀全的異夢及其太平天國〉,臺北: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0。3.武思庭,〈女性的亂離書寫─以清代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戰役為考察範圍〉,南投: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8。4.張娟娟,〈晚清民初婦女解放思想的演變〉,合肥:安徽大學歷史學碩士論文,2007。
5.陳幼華,〈太平天國婦女地位之研究〉,桃園:中央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6.盧瑞鐘,〈太平天國的神權思想〉,臺北:台灣大學政學治系博士論文,1984。
五、國科會計畫
1.高桂惠,〈志怪與天啟︰「聊齋」與「太平天國」敘事群的「近現代性」考察〉,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7-2410-H-004-139-MY2,臺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