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7 05: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常育
研究生(外文):HUANG, CHANG-YU
論文名稱:非績優運動員的生涯轉換
論文名稱(外文):Career Transition of Non-elite Athletes
指導教授:莊艷惠莊艷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ANG, YEN-HUI
口試委員:吳修廷廖主民
口試委員(外文):WU, HSIU-TINLIAO, CHU-MIN
口試日期:2017-07-0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系所名稱:競技運動學系碩士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競技運動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2
中文關鍵詞:生命故事轉行
外文關鍵詞:life storycareer transi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44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非績優運動員在升學或就業上,相較於優秀運動員,能獲得的資源及保障都較少,同樣投注許多時間在運動訓練上,當遇到妨礙不得不離開運動場域,生涯轉換需面臨學非所用時,他們是如何渡過這段歷程呢?目的:本研究欲瞭解非績優運動員從接觸運動專項到轉銜至職場的歷程,當中遇到哪些困難,促使轉換成功的關鍵因素為何。研究方法:本研究採用敘說研究,以立意取樣選擇三名符合條件之研究參與者,採半結構訪談,以整體-內容的方式進行分析。結果:一、非績優運動員在生涯轉換前都各自遭遇某些事件,如運動成就的起起伏伏、無法取得參賽機會、運動傷害等,因此,萌生了轉換的念頭。轉換是一段灰濛濛的過程,直到關鍵事件的發生才結束這段旅程;二、生涯轉換中所遭遇的困難來自於求職時一般人對於運動員的負面刻板印象、創業過程中收入的不穩定、老闆藏私不願傳授技術、對運動專項的羈絆;三、探索自己的興趣,將想法落實為行動,在相關領域中累積經驗,將別人的經驗當作自己的借鏡,並將運動員的經歷帶入職場,是轉換成功的關鍵因素。結論:夢想與現實的拔河是轉換時的最大困擾,早日下定決心,才能減少轉換的歷程。無法學以致用的非績優運動員,利用各種方式探索自身興趣及優勢,帶著運動訓練所培養出來的優異特質,在轉換後的另一領域潛心學習,最後也能在生命序曲裡譜下美麗的樂章。

Compared to elite athletes, non-elite athletes receive fewer resources and guarantee when entering the next stage of schools and jobs. They spend the same time on athletic trainings. But when they have no choice but to leave their athletic career because of obstruction, how can non-elite athletes go through the difficulties and face the situation that what they have learned can’t apply to job.
Research purpose:
The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what predicament the non-elite athletes encounter and the key to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process from being exposed to sports to entering workplace.
Research method:
The study undertook narrative research, using in-depth to choose three eligible counselor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them. A holistic-content approach was adopted for data analysis.
Findings:
1. Each non-elite athlete experienced some incidents before career transition, such as ups and downs of sporting success, no chance to participate in competitions, sport injuries and so on. These incidents lead to their career transition. The transition is an uncertain phrase until the key incidents happen.
2. The difficulties they encounter in career transitions come from the negative stereotypes to athletes from society, unstable incomes in the process of starting a startup, the boss’ unwillingness to pass on technique, and attachment for sports.
3. The key to successful transitions is to explore their own interest, put the ideas into action, accumulate experiences in related areas, and learn from others’ experiences.
Conclusion:
Striking a balance between dreams and reality is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in career transitions. Making the decision earlier can reduce suffering the times of transition. Those non-elite athletes who can’t apply what they’ve learned in school use various ways to explore their own interests. With outstanding traits cultivated from sports training, they can also take away from their learning, in other fields after transition and create another peek in their life.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 錄 V
表目錄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名詞解釋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生涯相關理論與觀點 9
第二節 生涯轉換相關理論 17
第三節 運動員生涯轉換之相關研究 2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取向 30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3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4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36
第五節 研究判準 39
第六節 研究倫理 40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2
第一節 小琪的生涯轉換故事 42
第二節 芋頭的生涯轉換故事 73
第三節 橘子的生涯轉換故事 105
第四節 綜合討論 136
第伍章 結論與省思 15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50
第二節 研究者的省思 153
第三節 建議 155
參考文獻 159
一、中文部分 159
二、英文部分 165
附錄 169
附錄一、訪談同意書 169
附錄二、參與研究同意書 170
附錄三、訪談大綱 171
附錄四、研究參與者訪談檢核函 173

表目錄
表2-1 SUPER生涯發展理論 13
表2-2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表 34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0)。運動人才中長程培育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署 (2014) 。浪潮計劃。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署 (2013) 。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楊証惠 (2014) 學生運動員時間承諾之現況調查-專項運動時間承諾、角色衝突 與運動員認同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許瀞心 (2005) 。我國女子足球選手生涯規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許瀞心 (2003) 。運動員的生涯規劃。大專體育,66,105-110。
洪嘉文 (2000) 。新世界學校體育願景。國民體育季刊,29(1),26-35。
陳怡帆、程瑞福 (2013) 。以生態系統觀點析論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與升學進路。體育學報,46(4),443-458。
劉得梭 (2007) 。「我的球會轉彎」:一位奧運棒球投手生涯轉換敘說(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祐慈 (2009) 優秀女子桌球選手生涯發展之質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建盛 (2012) 鋼鐵人生:一位田徑全能運動選手的生涯轉換敘說(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淑娟 (2011) 。影響優秀田徑運動員成功生涯轉換的關鍵因素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馬文山 (2010) 退役羽球男子甲組選手職場生涯規劃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鍾積慶 (2015) 大專公開一級男子籃球員生涯願景規劃與現實就業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趙乃儀 (2011) 。體育背景人士生涯轉換歷程與其復原力內涵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台南市。
岳瀛立(2012)。跨國籃球運動員張嗣漢生涯轉換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聰敏 (2002) 。運動員生涯規劃要項。2002年學生運動員生涯規劃輔導人員研討會發表,臺北市。
賴慶忠 (2011) 。跆拳道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運動競賽壓力之研究(未出版博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黃小熒、楊宗文、陳靜玲 (2015) 。運動員生涯轉換之個案研究。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9(1),57-70
黃小熒 (2015) 。運動員生涯轉換之探討。學校體育,147,120-128
吳英仲、李勝雄 (2012) 。學生運動員與生涯規劃。大專體育,121,24-30。
葉麗琴 (2001) 。大學學生運動員生涯轉換前的生涯規劃與輔導。90 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185-194。
洪鳳儀 (2000) 。生涯規劃。台北:揚智文化。
詹俊成、陳素青 (2013) 。落實運動員生涯輔導策略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7 (1) ,31-38。
黃崇儒、余雅婷、洪聰敏 (2014) 。檢視大學運動員的生涯轉換:生涯發展模式之觀點。大專體育學刊,16(2),192-201。
周文祥 (1996) 。運動員的生涯規劃。國民體育季刊,25(3),60-68。
陳志睿、林如瀚 (2010) 。生涯自我轉化對運動選手的重要意涵。中華體育季刊,24(3),124-130。
陳聖芳 (1997) 。走在挑戰極限的路上──我國運動員的生活、學業和出路問題(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紀俊吉、蘇慧慈(2006)。運動員應有的生涯規劃。大專體育,86,127-132。
徐碧君、黃杉楹、徐千惠 (2010) 。轉任幼兒體適能教師之職棒選手職涯轉換適應歷程探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9(3),105-122。
方萬邦 (1973) 。體育原理。台北:體育學術研究會。
高淑清 (2008) 。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文化。
洪聰敏 (2003) 。運動員的生涯轉換。2003年運動員生涯規劃輔導人員研習會發表,嘉義縣。
林幸臺 (1987) 。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市:五南。
林詩敏 (2006) 。中年女性職場轉換之經驗與學習研究--以兒童補教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香君(1998)。變的知識建構與建構知識的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秀蓉 (2000) 。生涯轉換之質性分析研究:以學士後教育學分班結業之教師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戴谷霖(2005)。技職體系學生生涯轉變之決定與歷程研究─一段探索與發現自我的冒險旅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呂碧琴 (1991) 。運動員退休經驗研究:以我國優秀田徑運動員為個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玉玲 (2007) 。生涯發展與心理輔導。臺北市:心理。
謝豐昌 (2008) 。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畫之研究—以臺東大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何守正 (2008) 。SBL 超級籃球聯賽球員生涯規畫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何金樑、黃煜 (2012) 。21世紀臺灣地區運動產業之回顧。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1),214-220。
詹俊成、陳素青 (2013) 。落實運動員生涯輔導策略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7 (1),31-38。
黃杉楹 (2010) 。台灣職業棒球選手職業生涯轉換因素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9(2),26-40。
季力康 (2000) 。應重視對大學學生運動員之輔導工作。大專體育,47,3-4。
吳佳勳 (2001) 。臺灣優秀運動員生涯轉換歷程之研究(未出版博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葉麗琴 (2001) 。不同運動水準與運動員認同之體育相關科系應屆畢業生就業前生涯決策焦慮與因應方式之差異研究(未出版博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吳珍梅 (1996) 。中年期生計改變的相關議題與諮商處理模式。輔導季刊,32 (3),34-42。
葉麗琴 (2002) 。一位運動員的成長歷程與運動員認同的影響。國民體育季刊,132,27-32。
李韻如 (2002) 。一個優秀運動員的養成模式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魏維 (2014) 。職業運動員生涯轉換準備之探討研究:以SBL現役球員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劉虹慧 (2014) 。優秀網球選手生涯轉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唐聖捷 (2015) 。台灣退役優秀游泳選手生涯發展與轉換歷程剖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 。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林文超 (2014) 。從炫麗到平凡:一位職棒明星球員的生涯轉換敘說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典龍 (2013) 。諮商心理師從大學非相關科系轉換至諮商領域之生命經驗敘說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汪光慧 (2004) 。諮商師生涯轉換之質性研究:細說生命的轉彎處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楊淑涵 (2002) 。選擇非傳統學習領域之四技女生生涯決定歷程之敘說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清楠 (1984) 。運動員的生活、學業與職業。國民體育季刊,13(4),31-33。
林幸臺 (1990) 。從生涯規劃談經社變遷中就業服務工作的走向。就業與訓練雙月刊,8(6),8-11。
胡幼慧 (2008) 。質性研究的分析與寫成。臺北市:巨流。
王勇智、鄧明宇譯 (2003) 。敘說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芝儀譯 (2008) 。敘說研究:閱讀、分析與詮釋。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芝儀、李奉儒譯 (2008) 。質性研究與評鑑。嘉義市:濤石文化。
Beach, D. S. (1980). Personnel: The management of people at work. New York: Macmillan. 5
Bridges, W. (2004). Transitions: Making sense of life’s changes. Cambridge, MA: Da Capo Press.
Brewer, B. W., Van Raalte, J. L., & Petitpas, A.J. (2000). Self-identity issues in sport career transitions. In D. Lavallee & P. Wylleman (Eds.), Career transitions in sport: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pp. 29-43). Morgantown, WV: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chran, L. (1990). Narrative as a paradigm for career research. In R.A.Young & W.A.Borgen (Eds.),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Career (pp57-59). New York: Praeger.
Danish, S. J. (1983). Musing about personal competence : the contributions of sport , health, and fit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1, 251-268.
Danish, S. J., Petitpas, A. J., & Hale, B. D. (1992). A developmental-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model of sport psychology. The Sport Psychologist, 6(4), 403-415.
Erikson, E. H. (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 Norton.
Goodman, J., Schlossberg, N. K. & Anderson, M. L. (2006). Counseling adults in transition: Linking practice with theory(3rd ed.) .New York: Springer.
Golan, N. (1981). Passing through transi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Gould, R. L. (1979). Transformations: Growth and change in adult life.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Grove, J. R., Lavallee, D., & Gordon, S. (1997). Coping with retirement from sport: The influence of athletic identity.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9, 191-203.
Hinkle, J. S. (1994). Integrating sport psychology and sports counseling: developmental programm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17, 52-59.
Lieblich, A., Tuval-Mashiach, R., & Zilber, T. (1998). Narr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Sage.
Zunker, V. G. (2006). Career counseling: A holistic approach (7th ed.). Belmont,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Mayocchi, L. (1999). Transferable skills and the process of skill transfer: The athlete’s experienc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Brisbane,Australia.
O'Neil, J. M., & Fishman, D. M. (1982). Adult men's career transitions and gender-role themes. In H. D. Lea, & Z. Leibowitz. (Eds), Adultcareer developmen : concepts, issues and practices (2nd). NewYork: Plenum.
Osipow, S. H. (1983). Theories of career development (3rd Ed.). New York: Appleton Century-Crofts. Sage.
Polkinghorne, D. E. (1995). Narrative configuration in qualitative analysis. In J. A.Hatch & R. Wisniewski (Eds.), Life history and narrative (pp. 5-24). Washington: The Falmer Press.
Schlossberg, N. K. (1984). Counseling adults in transition: Linking practice with theory. New York: Springer.
Stambulova, N. B. (1994). Developmental sports career investigations in Russia: A post-perestroika analysis. The Sport Psychologist, 8, 221-237.
Stambulova, N. (2000). Athletes’ crises :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31(4), 584-601.
Super, D. E. (1976). 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 Monograph on Care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 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 U.S. Office of Education.
Super, D. E. (1984).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 In D. Brown & L.Brooks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pp. 422-454).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Super, D. E. (1990).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 In D. Brown, & L. Brooks,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2nd.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Van Maanen, J., & Schein, E. (1979). Toward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 47-91.
Wylleman, P., & Lavallee, D. (2004).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transitions faced by athletes. In M. Weiss (Ed.), Developmental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 A lifespan perspective (pp. 507-527) . Morgantown, WV :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許瀞心 (2003) 。運動員的生涯規劃。大專體育,66,105-110。
2. 洪嘉文 (2000) 。新世界學校體育願景。國民體育季刊,29(1),26-35。
3. 陳怡帆、程瑞福 (2013) 。以生態系統觀點析論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與升學進路。體育學報,46(4),443-458。
4. 黃小熒 (2015) 。運動員生涯轉換之探討。學校體育,147,120-128
5. 吳英仲、李勝雄 (2012) 。學生運動員與生涯規劃。大專體育,121,24-30。
6. 詹俊成、陳素青 (2013) 。落實運動員生涯輔導策略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7 (1) ,31-38。
7. 黃崇儒、余雅婷、洪聰敏 (2014) 。檢視大學運動員的生涯轉換:生涯發展模式之觀點。大專體育學刊,16(2),192-201。
8. 周文祥 (1996) 。運動員的生涯規劃。國民體育季刊,25(3),60-68。
9. 陳志睿、林如瀚 (2010) 。生涯自我轉化對運動選手的重要意涵。中華體育季刊,24(3),124-130。
10. 紀俊吉、蘇慧慈(2006)。運動員應有的生涯規劃。大專體育,86,127-132。
11. 徐碧君、黃杉楹、徐千惠 (2010) 。轉任幼兒體適能教師之職棒選手職涯轉換適應歷程探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9(3),105-122。
12. 何金樑、黃煜 (2012) 。21世紀臺灣地區運動產業之回顧。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1),214-220。
13. 詹俊成、陳素青 (2013) 。落實運動員生涯輔導策略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7 (1),31-38。
14. 黃杉楹 (2010) 。台灣職業棒球選手職業生涯轉換因素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9(2),26-40。
15. 季力康 (2000) 。應重視對大學學生運動員之輔導工作。大專體育,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