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部工業局,「廢水污泥減容減量技術研析」,產業綠色資訊網,編號30,2001。
2.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污泥處理現況檢討及因應策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研究報告,2004。
3.陳宗慶,「產業特刊報導」,工商時報,2016。
4.李中光,劉新校,侯佳蕙,「淺談污泥脫水及加熱乾燥技術」,桃園縣大學院校產業環保技術服務團環保簡訊第20期,2013。
5.吳俊哲,「污泥減量技術及資源化應用」,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研究報告,2009。
6.吳俊哲,「污泥資源化再利用」,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研究報告,2015。
7.張添晉,「污泥源頭減量及處理現況」,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研習報告,2015。
8.賴重光、黃嘉宏、蔡啟明、黃家銘、黃珧玲、陳政澤、曾善訓、張贊淵,「常溫乾燥技術於污泥處理之應用」,經濟部工業局產業環保工程實務技術研討會論文集,第351~369頁,2001。
9.產業服務基金會,「工業減廢叢書3-事業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 財團法人產業服務基金會編著,經濟部工業局發行,第191~218頁,1990。
10.黃嘉宏等,「污泥乾燥技術特性與經濟效益評估」,廢棄物妥善處理與資源化技術研討會,2001。
11.蔡禎輝,黃廷位,張志振,「微波加熱乾燥技術與應用」,微波加熱乾燥應用研討會論文集,p.1-14,2000。
12.張庭福,「高效冷凝除濕乾燥機簡介」元証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016。
13.陳瑞昌,「工業區廢水處理廠污泥減量及資源化之成效評估」,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2011。14.賴重光,「污泥乾燥減量及妥善處理技術」,經濟部工業局,2002。
15.中壢工業區服務中心,「106年中壢工業區污水處理廠簡介」,2017。
16.陳育新,「工業區污水處理廠污泥乾燥技術與應用評估」,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2015。17.陳見財,「污泥加熱乾燥技術」,廢水污泥減量技術手冊,1995。
18.經濟部工業局,「工業區污水處理廠營運管理月報告書」2015。
19.王建隆、鄭宏德,「新式污泥乾燥技術」,經濟部工業局產業環保工程實務技術研討會論文集,第419~428頁,2001。
20.阮炯澤,「不鏽鋼業廢水處理與污泥乾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2002。21.中壢工業區服務中心,「105年中壢工業區增設污泥乾燥設備工程試運轉成果報告」,2017。
22.朱敬平、李篤中,「污泥處置(Ⅳ):策略與永續利用」,國立臺灣大學「台大工程」學刊第八十四期,第91~101頁,2002。
23.陳永輝,「臺北市(迪化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現況」,污泥處理與減量技術研討會報告,2016。
24.林石逢,「下水污泥熱解減量及資源化技術探討」,第二十二屆下水道與水環境再生研討會論文集,2002。
25.高士嘉,「臺北市迪化污水處理廠污泥乾燥再利用」,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2015。
26.劉沛潔,「以低溫加熱方式乾燥生活污泥之可行性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2014。27.Eckenfelder, W.W.,“Industrial Water Pollution Control.”McGrawHill Book Co., New York,pp.41-43,1989.
28.Metcalf and Eddy,“Wastewater Engineering:Treatment and Reuse,”McGrawHill Book Co., Fourth Edition ,New York,1998.
29.H. W. Campbell,“Sludge management—futureissues and trends,”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41 No. 8, p. 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