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中華民國定向越野協會(2015)。定向運動規則。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1月1日。網址:http://www.ctoa.org.tw。
支學干(2010)。淺談定向越野運動在高校開展的前景。山西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3(1),110-112。
吳姿瑩(2006)。定向運動C級教練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運動與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吳崇旗、巫昌陽(2008)。定向運動課程對生活效能與團隊凝聚力之影響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5(2),19-31。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小辭書。臺北市:五南圖書。
李佳倫(2003)。主管與員工認知、溝通風格之相似性對員工溝通滿足、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論文,臺北市。
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下)。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周建志(2010)。批判性思考教學方案對國民中學資優生批判性思考能力提昇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彰化縣。林志遠、張君如(2005)。校園定向運動教學之設計與實踐。中華體育季刊,19(2),64-74。
林恬、程麗珍(2006)。高校定向運動教學實踐研究。溫州大學學報,19(4),60-64。
林禹良(2004)。定向運動發展概況。大專體育,70,95-98。
洪盈甄(2012)。中學生校園定向活動之探究-以台中市后綜高中國中部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縣。孫任弘(2008)。定向運動在臺灣。大專體育,94,113-117。
高大維(2008)。定向運動者參與動機與體驗滿意度之研究。立德大學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新安、劉宗偉(2003)。定向運動:一項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時尚運動。河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1(3),56-88。
張聖鴻(2004)。技專校院企管系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指標發展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彰化縣。張瓊方(2011)。從21世紀關鍵能力淺談未來學校。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10(11)。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1月4日。網址:
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InsightReportContent.php?nid=4271&lid=489
許玉枝(2012)。定向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休閒效益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許紋雀(2012)。北部某定向俱樂部定向運動參與者涉入程度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許慧如(2000)。人際溝通自我調整訓練課程對增進國小資優生人際溝通能力之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郭宏仁(1997)。定向運動簡介。大專體育,29,11-14。臺北市: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郭宏志、郭宏仁(譯)(2005)。定向運動ABC。臺北市:中華民國定向越野追蹤協會出版。(紺野晃•寄金義紀著)
郭金龍(2002)。探索教育課程對企業員工人際溝通效果之影響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中市。郭靜姿(2009)。聰明的孩子,資優的教學。臺北市:心理。
陳奇鈺(2007)。學齡前兒童動作技能及創造力之關係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所碩士論文,嘉義縣。陳宗麟(2003)。體育課學習歷程價值取向對國中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以探索教育為例。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陳威勳、張家銘(2008)。多元智慧應用於定向運動課程規劃之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7(1),195-205。
陳詩美(2013)。定向越野運動課程對國小學童注意力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陳榮德(2004)。網路化問題解決寫作數學對國中生批判性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陳龍安(1999)。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彭木山(2004)。高雄市B級定向運動教練講習資料。高雄市B級定向運動教練講習會,高雄市五權國小。
彭美惠(2013)。大專學生運動頻率與運動自我效能對學習成果之影響。中華大學碩士論文,新竹市。曾志朗(1999)。多元智慧理論:學習可以是快樂的、成功的。臺北市:世界領袖教育中心。
曾振源(2004)。定向運動運動教練專業能力之研究。康寧大學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湯誌龍(1999)。高工機械科學生專業創造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董永康(2003)。淺談定向運動的起源與發展。體育文化導刊,2003(5),78-79。北京: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導刊雜誌社出版。
聞祝達、李聖堂(2008)。定向運動與環境創意教學應用。地圖,18,117-12
劉琪(2009)。蘇州市高職院校開展定向越野之必要性。潮北體育科技,26(6),702-703。
劉曉燕(2015)。定向運動對國中學生關鍵能力影響之研究。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中市。潘怡吟(2001)。遊戲型態教學對國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蕭福生(2014)。一場專注學生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的盛宴-由3C能力看學習共同體。教師天地,189,75-78。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1月2日。網址:http://tiec.creatidea.com.tw/Uploads/Publish/TeacherLand/189160.pdf
賴姿伶(2000)。關鍵能力與多元智力發展之關聯性研究-以國民中學教師的觀點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簡淑婕(2012)。高職學生參與定向越野流暢經驗與團隊凝聚力及身心健康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臺北市。張瀞文(2011)。運動力,學習的新處方。親子天下雜誌28期,臺北市。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6月15日。網址: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26985-%E9%81%8B%E5%8B%95%E5%8A%9B%EF%BC%8C%E5%AD%B8%E7%BF%92%E7%9A%84%E6%96%B0%E8%99%95%E6%96%B9/
張德齡(2016)。運動,讓孩子更棒。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臺南市。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6月15日。網址: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2576
英文文獻
Hudgins, A. (2002, Jan 7). Orienteering. Map Reading and Land Navigation. Deapartment of Defense. Retrieved Jun 27, 2005, from Reading Topographic Map. web site: http://www.map-reading.com/appendf.php
Hunt, E. (1994). Problem solving. In R. J. Sternberg (Ed.), Teaching and problem solving, 215-232.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Idol, L. & West, J. F. (1991). Educational Collaboration: A Catalyst for Effective Schooling. Interventional in School and Clinic, 27(2), 70-78.
International Orienteering Federation (2018). About Orienteering. 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1月3日。網址:http://orienteering.org/about-orienteering/
Kolb, H., Sobotka, R., & Werner, R. (1987). A model of performance- determining components in orienteering. Scientific Journal of Orienteering, 3(2): 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