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7 05: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羅崢榮
研究生(外文):LO, JONG-RON
論文名稱:明式圈椅之延伸思考與設計創作
論文名稱(外文):Extensional Thinking and Design Creation of Ming Style Round-Backed Armchair
指導教授:官政能官政能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AN, CHENG-NENG
口試委員:丑宛茹吳志富官政能
口試委員(外文):CHOU,WAN-RUWU, CHIH-FUKUAN, CHENG-NENG
口試日期:2017-07-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實踐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產品設計學系碩士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產品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5
中文關鍵詞:明式圈椅詮釋方法延伸思考
外文關鍵詞:Ming Style Round-Backed ArmchairWays of InterpretationExtensional Think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8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明式圈椅」是具有華人地域性風格的設計物件;一直以來,明式圈椅經常成為被詮釋的對象,在不同的時代與區域呈現既熟悉又具差異性的面貌,這樣的現象成為本創作的背景與設計現代化圈椅的創作動機。在方法上藉由「延伸思考」作為觀點的啟發,應用於設計創作。

過程可分為三部分,一、採用「詮釋方法」探討明式圈椅與詮釋案例,來理解物件的形式構成與時代意義;二、藉由對人體曲線、場所空間的擬想來定義設計特徵與使用空間;三、以模組化考量執行「Ning Collection」系列設計,此外,透過六件1:4比例模型、一張扶手單椅作為產出;四、經由與三位業界設計師的訪談獲得意見回饋,執行進一步的延伸思考和「Family Ning」創作。

最後,將創作歷程以「明式圈椅的魅力」、「延伸思考的方法」、「設計創作的反思」分述作為總結。

"Ming style round-backed armchair" is a design object with the regional style of Chinese. In different times and regions, it has usually been interpreted by designers and the results show pluralistic appearance. As a designer seeking for a spatial identity of culture, this phenomenon becomes the motivation and background.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Extensional Thinking" is the methodology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aspect, and applied to the design.
The resear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through the "Ways of interpretation" to understand the object context and applied to the case study research. Second, by envisio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g Style round-backed armchair" and body of the curve, the space of the proposed space to define the shape and use of space. Thi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ular design as a consideration to design a series work "Ning Collection". In addition, the designs are displaying by six 1: 4 scale model, an armchair. Fourth,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three designers to receive feedback, and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ggested further extensional thinking and design "Family Ning" as a result of the design adjustment.
In the end, the research process will be summed up in three points, "the fascination of the Ming Style round-backed armchair", ways of extensional thinking" and "the reflection of design creation"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前言 1
1.1 創作背景 2
1.2 創作動機 3
1.3 創作目的 3
1.4 創作範圍與限制 4
1.5 創作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2.1 設計詮釋方法 7
2.1.1 描述 7
2.1.2 理解 9
2.1.3 反思 10
2.1.4 擬想 10
2.1.5 小結 11
2.2 明式圈椅概述 12
2.3 明式圈椅現代詮釋案例 15
2.3.1 Hans.J.Wegner-PP66 The Chinese Chair 15
2.3.2 Ettore Sottsass - Mandarin Chair 17
2.3.3 Philippe Starck-Min Ming 19
2.3.4 Drill Design-Offset 21
2.3.5 吳孝儒-圈凳 Plastic Classic 23
2.3.6 Konstantin Grcic-MingX 25
2.3.7 Neri & Hu- Ming &Mandarin 27
2.3.6 TADEÁŠ PODRACKÝ-Personal bamboo sofa 30
2.3.10 明式圈椅詮釋創作物之案例分析總結 32
2.4 文獻探討總結 33
第三章 創作方法 35
3.1 創作擬想之延伸思考 35
3.2 模組化之系列創作 37
3.3 創作方法之總結 38
第四章 創作作品與說明 40
4.1. 創作背景與理念 40
4.2. 創作過程 41
4.2.1 造型初探 42
4.2.2 意象發展 44
4.2.3 實作發展 46
4.3 系列作品說明 51
4.3.1 單椅 51
4.3.2. 搖椅 55
4.3.3. 辦公椅 58
4.3.4. 吧台椅 61
4.3.5. 堆疊椅 63
4.3.6. 公眾座椅 66
4.4 成果攝影 69
4.5 業界設計師訪談與建議 74
4.5.1 業界設計師評論一:75
4.5.2 業界設計師評論二:75
4.5.3 業界設計師評論三:76
4.5.4 訪談歸結 76
4.6 設計調整 77
第五章 總結 83
5.1 結論 83
參考文獻 84
附錄 88
作者簡介 95
中文書籍

1.包益民(2015),創意大師想什麼?:PPAPER╳包益民╳45位全球頂尖創意大師對談經典。台北:時報出版。
2.吳汝鈞(2001),胡賽爾現象學解析。台北:台灣商務。
3.林東陽(2011),名椅好坐一輩子。台北:三采文化。
4.洪漢鼎(2002),詮釋學史。台北:桂冠。
5.阮慶月(2013),開門見山色。台北:麥田。
6.王健柱 (1992)。室內建築學。台北:藝風堂
7.徐磊青、楊公俠 (2005),環境心理學。台北:五南文化事業。
8.崔詠雪(1990),中國家具史─坐具篇增訂新版。台北:明文書局。



翻譯著作

1.Roberto Verganti 著,呂奕欣 譯(2011)。 設計力創新。臺北市:馬可孛羅文化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2.織田憲嗣 著,丁雍、高詹燦、謝承翰 譯(2014)。名椅大師 丹麥設計。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3.西川榮明 著,王靖惠 譯(2015)。圖解經典名椅。臺北市:臺灣東販。
3.伊姆斯.迪米崔歐斯 Eames Demetrios 著,呂奕欣 譯(2011)。伊姆斯:創作,到真實之路。臺北市:商周出版 。
4.黛安‧歐斯本(Diane K. Osbon) 著,朱侃如 譯(1997)。坎伯生活美學 A Joseph Campbell Companion。臺北縣:立緒文化。
5.亞瑟.丹托 Arthur C. Danto 著,林雅琪、鄭慧雯 譯(2010)。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台北:麥田。
5.約翰.伯格 John Berger 著,吳莉君 譯(2010)。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台北:麥田人文。
6.大衛.哈維 David Harvey 著,劉英澤 譯(2013)。跟大衛.哈維 讀《資本論》A companion to Marx's Capital。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7.尚‧布希亞 JeanBaudrillard 著,林志明譯 譯(1997)。物體系。台北市:時報文化。
8.湯馬士‧豪菲 Thomas Hauffe 著,陳品秀 譯(2010)。設計小史DESIGN。台北市:臉譜 。

中文期刊

1.官政能(2013)。產品設計-論一個人創作性。實踐設計學報,(7),96-112。
2.官政能(2014)。產品設計-對創作物的詮釋方法及其應用案例。實踐設計學報,(8),160-173。
3.丑宛茹(2012)。設計:物質與非物質的交互關係。實踐設計學報,(6),174-189
4.官政能(2016)。試探新產品設計的生成路徑 -從詮釋到創作的案例考察。實踐設計學報,(10),176-203。
5.陳令佳、梁容輝(2016)。陰翳的互動:物性別之初探。台灣科技藝術學會第三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衝突與合作-科技藝術的未來」,(3)。
6.鄧運鴻,高科技公司 INTERIOR,(90),(104)。
7.苏珂、穆亚平(2006)。浅析中国圈椅的演变历程。西北林學院學報,21(4),176-179。


中文論文

1.張雲帆(2015)。文化意象的捕捉、詮釋與訴說:以港口部落設計品牌KAMARO’AN為例。台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陳令佳 (2016)。對性化物件:互動設計中的物性別。台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外文資料

1.Ulrich, K, and Tung, K. (1991) “Fundamentals of product modularity” Issues in Design Manufacturing/Integration, Vol. 39, 73-77.
2.David Harvey, A Companion to Marx's Capital (2010). 


網站資訊

1.Eames Office Site官方網站,http://www.eamesoffice.com/the-work/charles-eames-design-process-diagram/
2.明清家具系列結構牙板構件中的券口牙子-每日頭條,https://kknews.cc/zh-tw/collect/53bqql.html
3.宋式圈椅:被遺忘的圈椅-每日頭條,https://kknews.cc/culture/y6mepgg.html
4.「Stellarworks」官方網站,http://www.stellarworks.com。
5.Stellarworks- Mandarin ,http://www.stellarworks.com/collections/mandarin/
6.PP Møbler官方網站,http://www.pp.dk/index.php?page=collection&cat=1&id=17
7.Knoll 官方網站,https://www.knoll.com/knollnewsdetail/ettore-sottsass
8.Starck 官方網站,http://www.starck.com/en?i=min-ming&q=ming
9.Drill 官方網站,http://www.drill-design.com/
10.Times&Style 官方網站, https://timeandstyle.nl/
11.Konstantin Grin 官方網站,http://konstantin-grcic.com/
12.Personal bamboo sofa 媒體報導, http://www.designboom.com/design/tadeas-podracky-13.personal-bamboo-sofa-12-30-2015/
14.TADEÁŠ PODRACKÝ 官方網站,http://tadeaspodracky.com/index.php/press/2/
15.甯姓-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4%AF%E5%A7%9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