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日報,2005-8-17,A14 版『企業E 化』。
[2]黃信福,1997,「產品造形的視覺化設計傳」,《自行車工業雙月刊》,第14 期。
[3]陳鴻加總編輯,財團法人自行車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自行車研發中心)執行,2001,
《自行車技術手冊》,經濟部工業局,台北。
[4]工業設計廠商輔導成果報告書,1999,『折疊式腳踏車之設計』,工業局全面提升產品
設計能力計劃,台北。
[5]呂清夫著,1984,《造形原理》,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6]胡佑宗譯,Bernhard E. Burdek 著,1996,《工業設計》,亞太出版社,台北。
[7]翁鵲嵐、鄭玉屏、張志傑合譯,王鴻祥審譯,Donald A.Norman 著,2005,《情感設
計》,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
[8]賴虹燕譯,酒井隆著,2004,《問卷設計市場調查與統計分析實務入門》,博誌文化股
份有限公司,台北。
[9]黃俊英著,1986,《多變量分析》,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台北。
[10]方裕民著,2003,《人與物的對話 – 互動介面設計理論與實務》,田園城市事業有限
公司,台北。
[11]李玉琇&蔣文祈合譯,Robert J. Sternberg 原著,2005,《認知心理學》
Cognitive Psychology (3E),雙葉書廊有限公司,台北。
[12]鄭麗玉著,1993,《認知心理學 - 理論與應用》,五南出版社,台北。
[13]鍾聖校著,1990,《認知心理學》,心理出版社,台北。
[14]林隆儀、羅文坤、鄭英傑合譯,Robert D. Hisrich & Michael P. Peters 原著,1986,
《新產品行銷策略》清華管理科學圖書中心,台北。
[15]洪順慶著,1999,《行銷管理》,新陸書局,台北。
[16]王育英、梁曉鷹譯,Bernd Schmitt 著,2000,《體驗行銷》,經典傳訊,台北。
[17]周文賢•張欽富著,2000,《聯合分析在產品設計之運用》,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管理科學系列No.9,台北。
[18]周文賢、李宏達著,1992,《市場調查與行銷策略研擬:理論基礎與實務運用》,華
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
[19]郭伯壎編譯,1983,《消費者心理學》,大洋出版社,台北。
[20]簡貞玉譯,Hawkins, D.I., Roger J. B.,&Coney,A.K.著,1996,《消費者心理學》,五南
圖書出版社,台北。
[21]陳琇玲譯,DAVID LEWIS & DARREN BRIDGER 著,2002,《新消費心理學》,臉
譜出版,城邦文化發行,台北。
[22]閻蕙群、陳俐雯譯,Virginia Postrel 著,2004,《風格美感經濟學》,商智文化有限公
司,台北。
[23]榮泰生著,2006,《spss 與研究方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
[24]自轉車產業振興協會編,1971,《自轉車實用便覽》,東京。
114
[25]長町三生著,1993,《感性商品學》,海文堂出版,東京。
[26]長町三生著,1995,《淺談感性工學》,日本規格協會,東京。
[27]朱新明、李亦菲著,1999,《架設人与計算机的橋梁 : 西蒙的認知与管理心理學》
,湖北教育,武漢市。
[28]胡祖武&李傳房,”以感性工學觀點建構整體騎乘舒適性檢核系統之研究”,中華民
國設計學會第六屆設計學報研究成果論文集。
[29]莊明振、陳俊智,”產品形態特徵與構成關係影響消費者感性評價之研究─以水壺的
設計為例”,《設計學報》,第9 卷第3 期。
[30]王宗興,2002,”自行車車架造型特徵對意象認知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
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31]陳嘉維,2004,”自行車造型喜好對騎乘者心理感受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
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32]梁建文,2005,”以消費者產品偏好調查探討市場分群與產品屬性之關聯-以登山自
行車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33]陳鴻源,2001,”汽車輪廓型態特徵關係之研究”。
[34]練季旺,2003,”消費者對產品造形偏好之推論模式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
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35]謝政峰,2002,”產品造形屬性特徵對使用者感官意象的影響-以行動電話為例”,碩
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
[36]莊盈棋,2002,”複合式感性意象下產品造形的建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
業設計研究所。
[37]陳建昌,2005,”汽車正面造形特徵與意象認知知關聯性研究”,碩士論文,華梵大學設計研究所。
[38]翁嘉聲,2004,”汽車造形形變對於意象認知與美感反應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39]程慧瑛,1996,”產品造形語會與造形要素轉換之研究-以椅子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40]周君瑞、陳鴻源、劉家成,2000,”電動刮鬍刀產品造形與感性之關聯性研究”,工
業設計,第103 期,2000 年技術與教學研討會特集 工業設計組,明志技術學院。
[41]蘇志豪,2003,”產品形態與使用者偏好之關係研究─以牙刷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42]葉美玲,2006,”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與忠誠度關係探討
-以台北市立北投區運動中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運動與健康研究所。
[43]許世彥,1998,”台灣自行車消費者購買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
[44]楊胤甲,2006,”愛好自行車、休閒運動者之流暢體驗、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
,碩士論文,靜宜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班。
[45] DAVID LEWIS & DARREN BRIDGER (2001), The Soul of the New Consumer:
115
Authenticity-What We Buy and Why in the New Economy,Natl Book Network.
[46] Greenbaum, T. L.(1993), The Handbook for Focus Group Research, Lexington Books,
New York.
[47] Kotler,Philip H,and Armstrong,G (1997), Marketing:An Introduction,4(th)ed,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Hall,inc,p201-203
[48] Pine, B. J., & Gilmore J. H.(1998),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 76,97, Boston
[49] Punj, G. N. and R. Staelin (1983), A Model of Consumer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for New Automobil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50] Norman,Donald A. (2003), Emotional design : 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New York : BasicBooks.
[51] http://www.tbnet.org.tw/ [技術尖兵產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