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85)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9 16: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杜惠文
研究生(外文):TU, HUI-WEN
論文名稱:以資料探勘技術應用於社區推廣教育課程之規劃—— 以彰化縣鹿秀社區大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Using Data Mining Techniques in community extention education course planning—— An Example of the LS Community College in Changhua
指導教授:夏太長夏太長引用關係陳乃華陳乃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a, Tai-ChangNai-Hua Chen
口試委員:劉朝陽夏太長陳乃華許勝源
口試委員(外文):Chao-Yang LiuHsia, Tai-ChangNai-Hua ChenSheng-Yuan Hsu
口試日期:2016-01-1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建國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服務與科技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5
中文關鍵詞:終身學習推廣教育社區大學兩階段集群分析貝氏網路
外文關鍵詞:Lifetime learningExtension educationCommunity collegeTwo-stage cluster analysisBayesian Network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在現今知識急劇爆發展的時代,終身學習愈來愈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許多終身學習機構相繼產生,諸如各大專院校設立推廣教育中心,公民營機構成立職業訓練中心、社區大學與樂齡大學等。由於政府的鼓勵與補助,激發各公民營機構深入各鄉鎮市開辦社區大學。社區大學逐漸成為社會大眾在取得正式學位外,持續學習、吸收知識的定點場所,讓只要想獲得新知的社會大眾,都能沐浴在學習氛圍中進修成長,以提升國民素質與國家競爭力。
本研究蒐集彰化縣鹿秀社區大學學員修課之數據,運用SPSS 18.0與IBM SPSS Clementine進行資料處理,首先將資料運用兩階段集群分析進行分群,再由分群結果,依據貝式網路演算法,探討學員背景資料與修習課程類別,以及是否能順利結訓之聯合機率,藉以預測爾後來自不同背景的學員,修習那種課程類別最為適當,且可預測其能順利結訓之機率,此舉可幫助社區大學做好課程內容設計與學員能否順利結業的篩選,提升社區大學辦學績效與學員學習的動機。

In a rapid growing of the knowledge blooming era,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lifetime learning in current society.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ys have established affiliated extension education centers, public and private careering training centers, community colleges and active aging colleges. According to government policies, these policies promote many public and private community colleges to open courses of local communities in various counties. Community college becomes a place that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people in keeping learning and enriching their knowledge. This is different from getting a formal degree. Everyone who wants to learn new knowledge can go to the community college and surround by learning environment. It can also enhanc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people educational quality.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people who enrolled the LS community college in this study. The SPSS 18.0 and IBM SPSS Clementine are adopted in data analysis. First, data are grouped by the two-stage cluster method. Then, the Bayesian network is used in rule generationing for different clusters. Results show joint probabilities of course category registration and course graduation dependent on students’ background for different cluster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edict which course is suitable for registration and whether enrollment students can graduate successfully based on their background. This research can also provide valuable suggestions for course designs and filter potential graduation conditions to enhance community college school performance and encourag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s.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彰化縣鹿秀社區大學概況 4
第二節 推廣教育 6
第三節 終身學習 11
第四節 集群分析 16
第五節 貝氏網路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5
第二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方法 27
第四章 資料統計結果 28
第一節 敘述統計 28
第二節 兩階段集群分析 34
第三節 貝氏網路分析 40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 52
第一節 研究結果 52
第二節 研究討論 52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53
參考文獻 54
附錄一 59
附錄二 62
附錄三 65
附錄四 70
附錄五 77
附錄六 87



一、中文部份
1.丁一賢、陳牧言(2005)。資料探勘。臺北:滄海書局。
2.何青蓉(1996)。終身學習與個人發展。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身學習與教育改革,臺北:師大書苑。
3.佐藤一子,楊碧雲譯(1997)。社區文化與終生學習。成人教育雙月刊,第37期,第45-49頁。
4.吳清山、林天佑(1996)。回流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第8卷,第87頁。
5.吳清山(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第43期,第1-7頁。
6.吳明烈(1997)。學習社會理論的發展。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7.吳三靈(2004)。探索學校組織學習的有效方法。研習資訊雙月刊,第21卷第1期,第1-12頁。
8.林清江(1998)。邁向新世紀的教育政策。教育資料文摘,第42期第2卷,第9-19頁。
9.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臺北:師大書苑。
10.林振春(2002)。社區大學與學習型社會。社區發展季刊,第100期,第91-106頁。
11.胡夢鯨(1997)。終生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師大書苑。
12.孫本初(1995)。學習型組織的內涵與運用。空大行政學報,第三期,第1-17頁。
13.陳茂祥(2000)。以學習社會理念建構我國高等技職校院推廣教育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14.陳乃林(1998)。終生學習理論。成人教育雙月刊,第41期,第36-41頁。
15.陳炳南(2000)。從學習型組織與教師專業談建構學校本位經營。學校行政雙月刊,第8期,第41-48頁。
16.陳嘉彌、潘慧玲、魏惠娟、張明輝、王麗雲(2004)。當前影響學校發展學習型組織因素之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第27期第2卷,第307-324頁。
17.陳順宇(2000)。多變量分析。台北:華泰書局。
18.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19.馮秋桂(2001)。從學習型組織的觀點談建構學習型學校。
20.黃富順(1985)。成人學習動機-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討。高雄市:復文書局。
21.黃富順(1994)。社區學院在美國高等教育中的角色與地位。成人教育雙月刊,第20期,第12-21頁。
22.黃富順(1996)。終生學習的意義、源起、發展與實施。載於中華民國成大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第1-31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23.黃富順(1997)。終生學習理念的意義與發展。成人教育雙月刊,第35期,第6-15頁。
24.黃富順(1998)。回流教育的理念與實施。成人教育,第41期,第3-11頁。
25.詹棟樑(1996)。回流教育的原則與實施。成人教育雙月刊,第31期,第2-7頁。
26.楊國德(1996)。終身學習與高等教育改革。載於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第350-351頁。台北:師大書苑。
27.廖述賢、溫志皓(2009)。資料探礦與商業智慧。台北市:雙葉書廊。
28.蔡秀美(1996)。終生學習社會的成長與規劃。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第83-118頁。臺北:師大書苑。
29.蔡培村(1998)。終生學習與教師生涯發展。臺灣教育,第565期,第14-26頁。
30.蔡培村、武文瑛(2010)。成人教育學。高雄市:麗文文化。
31.蔡佩娟(2004)。學習型學校理論在國民小學行政策略上應用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32.鄭婷伊(2014)。影響在職人士參與推廣教育課程進修之決策因素。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33.魏惠娟(1998)。邁向學習型組織的教育行政領導。教育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一期,第135-172頁。
34.魏惠娟(2004)。學習型學校的規劃與實踐:一個學校的經驗。研習資訊雙月刊,第21卷第1期,第13-19頁。
35.蘇明燦(2001)。發展以學習型組織為核心的學校組織。教育資料與研究,第40期,第32-36頁。

二、英文部分
1.Cropley, A. J. (1980). Towards a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 Some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Hamburg: UNESCO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2.Garvin (1993).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3(4): 78–91
3.Jarvis, P. (1990). An International dietionary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London, Routledge.
4.McGill, M.E., Slocum, Jr. J.W., & Lei. D. (1992).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Learning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1(1): 5-17.
5.Pant, L. (2001). The Grow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Control: Does Organization Learning Empower or Subjugate Workers.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
6.Palmer, R. (1969). Hermeneutics: Interpretation theory inSchlemacher, Dilthey, Heidegger, and Gadamer. Evanston, IL:Nor 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7.Senge, Peter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Doubleday.
8.Senge, Peter (1994). 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郭進隆譯,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

三、網路部分
1.國立教育資料館,終身教育
http://subject.naer.edu.tw/2d/longlife/outline/outline_0102.asp,最後瀏覽日2015.04.10
2.原文:高齡化與終身學習-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3/12033
3.教育部網站,104學年度大學校院一覽表
http://ulist.moe.gov.tw/Download/FileDownload
4.教育部統計處,主要統計表-歷年
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4075&Page=20046&Index=5&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5.行政院主計總處,行業標準分類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28854&ctNode=5479&mp=1
6.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
7.彰化縣鹿秀社區大學
http://ls.ccu.org.tw/school.php
8.內政部統計處,內政國際指標,主要國家老化指數
http://sowf.moi.gov.tw/stat/national/list.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3.佐藤一子,楊碧雲譯(1997)。社區文化與終生學習。成人教育雙月刊,第37期,第45-49頁。
2. 5.吳清山(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第43期,第1-7頁。
3. 7.吳三靈(2004)。探索學校組織學習的有效方法。研習資訊雙月刊,第21卷第1期,第1-12頁。
4. 8.林清江(1998)。邁向新世紀的教育政策。教育資料文摘,第42期第2卷,第9-19頁。
5. 10.林振春(2002)。社區大學與學習型社會。社區發展季刊,第100期,第91-106頁。
6. 12.孫本初(1995)。學習型組織的內涵與運用。空大行政學報,第三期,第1-17頁。
7. 16.陳嘉彌、潘慧玲、魏惠娟、張明輝、王麗雲(2004)。當前影響學校發展學習型組織因素之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第27期第2卷,第307-324頁。
8. 21.黃富順(1994)。社區學院在美國高等教育中的角色與地位。成人教育雙月刊,第20期,第12-21頁。
9. 23.黃富順(1997)。終生學習理念的意義與發展。成人教育雙月刊,第35期,第6-15頁。
10. 24.黃富順(1998)。回流教育的理念與實施。成人教育,第41期,第3-11頁。
11. 25.詹棟樑(1996)。回流教育的原則與實施。成人教育雙月刊,第31期,第2-7頁。
12. 29.蔡培村(1998)。終生學習與教師生涯發展。臺灣教育,第565期,第14-26頁。
13. 33.魏惠娟(1998)。邁向學習型組織的教育行政領導。教育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一期,第135-172頁。
14. 34.魏惠娟(2004)。學習型學校的規劃與實踐:一個學校的經驗。研習資訊雙月刊,第21卷第1期,第13-19頁。
15. 35.蘇明燦(2001)。發展以學習型組織為核心的學校組織。教育資料與研究,第40期,第32-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