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9 21:4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念菊
研究生(外文):TSAI,NIEN-CHU
論文名稱:先秦儒家家庭倫理觀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f Family Ethics For Confucian Views In Pre-Qin
指導教授:藍麗春藍麗春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AN,LEE-CHUN
口試委員:汪中文林惠勝
口試委員(外文):WANG,CHUNG-WENLIN,HUEI-SHENG
口試日期:2016-06-2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嘉南藥理大學
系所名稱:儒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4
中文關鍵詞:先秦儒家家庭倫理夫婦父子兄弟
外文關鍵詞:Pre-Qin Confucianismfamily ethicshusband and wifefather and sonbrother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21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家庭乃人之避風港,重視家庭是中國文化之特色,然現今台灣家庭倫理陷入失序,日趨嚴重,我國家庭倫理觀念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本論文採文獻分析法,依據所收集研究資料,加以歸納、分析,從先秦儒家家庭倫理觀當中,獲得新思維,期能為現今家庭失序之現況提供改善之道。
本論文分為六個章節研究先秦儒家家庭倫理觀:第一章緒論,首先說明研究動機和目的、研究範圍和方法,以及文獻探討。第二章介紹先秦儒家學者之背景。第三章分析夫婦倫理,以得夫婦相處之道。第四章分析父子倫理,以得父子相處之道。第五章分析兄弟倫理,以得兄弟相處之道。最後第六章作結論。
透過研究可發現先秦儒家學者倡導「夫義婦聽」、「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等相對性的倫理關係,不僅僅只侷限於家庭成員間,甚至可擴及身旁朋友。若能將先秦儒家家庭倫理精神融合於生活當中,家庭成員關係密切和樂,當可充實人生,穩定社會發展,亦是大家之福祉。

The family is not only human shelter , but 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e. However , today's Taiwanese family ethics are getting disorder and worsening. Chinese family ethics deeply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This paper adopted a document analysis, and was based on the collected research datas , which have been well summarized, analyzed. I expect to get new ideas from the Confucian family ethics ,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families disorder nowadays in Taiwan.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study Confucian Family Ethics. Chapter One is introduction, explains the motive and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 the areas and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 and the literatures and the discussions. Chapter Two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of Confucian scholars. Chapter Three analyzes Couple ethics, discusses the rules which couple in family should follow. Chapter Four Sons ethics, discusses the rules how father and son should get along. Chapter Five analyzes brothers ethics, discusses the rules the brothers getting along in the faily. Finally, Chapter Six is conclusion, concludes this paper.
Through this research ,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Confucian scholars In Pre-Qin advocated"a wife should obey her husband and a husband loves his wife", " a father is kind to his son and a son respects and honors his father" , and"an elder brother should be friendly to his younger brother, and the younger brother should respect his elder brother ", etc. But it’s not just limited to family members , friends and even extended to the society. If it could be Confucian Family Ethics fused to daily life , the family members will draw closer , stable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is also the well-being of everyon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6
第四節 文獻探討 8
第二章 先秦儒家家庭倫理觀之背景 13
第一節 周代的政治制度 13
一、宗法制度 13
二、封建制度 16
三、禮樂制度 21
第二節 東周的政治現況 23
一、春秋時代 24
二、戰國時期 26
第三節 周代的社會型態 29
一、家庭結構 29
二、經濟活動 31
三、社會風氣 33
第三章 先秦儒家之夫婦倫理觀 36
第一節 周代的婚姻狀況 36
一、婚姻的界定 36
二、周代婚姻類型 38
三、周代婚姻禮制—六禮 41
第二節 夫婦有別 44
一、男女有別 44
二、夫婦一體 47
第三節 夫婦之道—夫義婦聽 49
一、「義」、「聽」的意義與重要性 50
二、論夫道 52
三、論婦道 56
小結 61
第四章 先秦儒家之父子倫理觀 62
第一節 父之道—父慈 62
一、「慈」的意義與重要性 62
二、論父道 64
第二節 子之道—子孝 71
一、「孝」的意義與重要性 71
二、論子道 74
小結 88
第五章 先秦儒家之兄弟倫理觀 90
第一節 長幼有序 91
一、「長」、「幼」的研究範疇 91
二、尊卑有序 92
第二節 兄弟之道—兄良弟悌 95
一、「良」、「悌」的意義與重要性 96
二、論兄道 98
三、論弟道 102
四、手足相處 104
小結 109
第六章 結論 110
參考文獻 116

一、古籍:(依時代順序排列)
(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左傳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戰國)呂不韋著,陳奇猷校注《呂氏春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疏《毛詩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疏《禮記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漢)何休注,(唐)徐彥疏《公羊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81。
(漢)韓嬰撰,《韓詩外傳》,臺北:商務印書館,1979。
(東漢)班固撰,(清)陳立疏證《白虎通書證》,臺北:廣文書局,2004。
(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真本》第二冊,臺灣:中華書局,1971。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灣:天工書局,1992。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疏《周易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晉)范甯集解,(唐)楊士勛疏《穀梁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劉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晉)司馬彪補志,楊家駱主編《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
(北齊)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唐)歐陽詢撰,汪紹楹校《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唐)玄宗明皇帝御注,(宋)邢昺疏《孝經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宋)朱熹撰,《詩集傳》,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
(宋)朱熹集注,《四書集注》,臺北:世界書局,1985。
(宋)袁采撰《袁氏世範》(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簡編》),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
(宋)歐陽修撰 楊家駱主編《歐陽修全集》上冊,臺北:世界書局,1961。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臺北:華世出版社,1987。
(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
(清)孫奇逢著《孝友堂家訓》(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簡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
(清)王聘珍饌《大戴禮記解詁》,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
二、現代專書(依作者筆劃順序排列)
王大千撰述《論語甚述》,屏東:王大千出版,2013。
田博元總編纂《中國文化史》,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
任寅虎著《中國古代婚姻》,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
呂濤等統編《中國文明史.先秦時期》上冊,臺北:地球出版社,1991。
肖群忠著《孝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新華經銷,2001。
杜正勝主編《中國文化史》,臺北:三民書局,1995。
吳存浩著《中國民俗通志.婚嫁志》,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吳自甦撰《中國家庭制度》,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
林明燦編著《中國文化史》,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林安弘著《儒家孝道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
林安梧著《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6。
陳正茂、林寶琮主編《中國文化史》,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
陳顧遠撰《中國婚姻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陳立夫著《陳立夫先生孔孟學說論叢》,臺北:中華民國孔孟學會,2010。
陳子展撰《詩經直解》,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
許倬雲著《西周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
陶希聖等著《西周政教制度研究》,臺北: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社,1979。
張岱年著《中國倫理思想研究》,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
傅樂成著,夏德儀校定《中國通史》上冊,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74。
楊懋春著《中國家庭與倫理》,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1。
楊寬著《西周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楊昭明主編《孔子家語通解—附出土資料與相關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
劉昭仁著《應用家庭倫理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鄧海翔選編.注釋《忠孝文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蔡仁厚著《孔孟荀哲學》,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
錢穆著《國史大綱》上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90。
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修訂本》,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
羅時進著《中國婦女生活風俗》,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4。
譚家哲著《論語與中國思想研究》,臺北:唐山出版社,2006。
顧兆駿編著《儒家倫理思想》,臺北:正中書局,1967。
三、學位論文(依作者筆劃順序排列)
1. 台灣
王欣媚《《周易》婚姻家庭觀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
王薏淳《從論語孝經探討孝道之精神》,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7。
石致華《儒家孝道思想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吳佳穎《論語孝道思想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
周惠鳳《從《論語》、《孟子》探討孔孟之孝道思想》,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
袁純正《先秦儒學人倫德教之研究─以孔孟思想為中心》,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許漢祥《先秦儒家「友」觀研究》,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曾珮華《曾子孝道思想及其實踐》,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黃錦淳《《論語》、《孟子》論孝與《孝經》之比較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6。
劉嬌柔《《左傳》中的倫常關係探討》,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3。
劉振鴻《儒家友道研究:以《論語》為中心》,淡江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
陳秀美《曾子倫理思想之探究》,東吳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2。
鄭志慧《儒家孝道思想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蕭燕榮《春秋時代孝親倫理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
蘇淑瑜《儒家孝道思想研究(先秦~兩漢)》,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 大陸
王春梅《《詩經》中的家庭倫理關係研究》,山東省曲阜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
呂紅平《先秦儒家家庭倫理及其當代價值》,河北省河北大學中國哲學博士論文,2010。
吳泳清《《詩經》五倫關係試論》,福建省福建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7。
岳宗偉《先秦儒家家庭觀探索》,河南省鄭州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2003。
屈勇捷《“重孝輕慈”的背後—對先秦儒家親子倫理的質疑與探索》,上海市上海師範大學倫理學碩士論文,2013。
周以杰《先秦家庭代際倫理及其現代價值初探》,江蘇省南京林業大學倫理學碩士論文,2009。
陳叢蘭《《禮記》婚姻倫理思想研究》,甘肅省西北師範大學倫理學碩士論文,2005。
湯潔娟《先秦兩漢家庭倫理及其現代價值》,陜西省陜西師範大學專門史碩士論文,2005。
裴娜《先秦儒家夫婦之道及其當代省思》,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論文,2013。
鄭群《《詩經》與周代婚姻禮俗研究》江蘇省揚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7。
鄭民令《《詩經》家庭倫理詩研究》,山東省山東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13。
蔡健《論先秦儒家家庭制度》,遼寧省遼寧師範大學歷史、專門史碩士論文,2003。
薛改輝《禮記家庭倫理思想》,河南省河南大學哲學、倫理學碩士論文,2013。
聶希《夫婦與朋友—先秦兩漢儒家的視野》,陝西省西北大學歷史學、專門史碩士論文,2010。
羅晶《中國傳統家庭倫理及其現代轉換》,湖南省中南大學倫理學碩士論文,2007。
四、期刊論文(依作者筆劃順序排列)
1.台灣
毛炳生〈孝字的原始意義析論〉,《東方人文學誌》第4期,2009.12。
江美華〈從五倫論儒家倫理觀的主體性〉,花蓮師院學報第13期,2001.10。
李日斌〈先秦儒家殯葬倫理思想〉,《輔仁宗教研究》第18期,2009.3。
吳瓊治〈倫理之建設與實踐〉,《品質月刊》第1期,2008.1。
高華灼〈臺灣社會之家庭倫理觀研究--以儒家經典為例〉,《輔大中研所學刊》第27期,2012.5。
劉錦賢〈儒家之婚姻觀〉,《興大中文學報》第21期,2007.6。
錢國盈〈先秦儒家家庭倫理思想及其現代意義〉,《2012年經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2012.11。
謝居憲〈儒家「家庭一體」之建構初探〉,《當代儒學研究》第12期,2012.6。
2.大陸
王巧玲、廖永林、鄧小明〈儒家傳統家庭倫理的困境與現代啟示〉,《河南社會科學》第6期,2013.8。
王林、張方玉〈《禮記》家庭倫理思想研究〉,《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期,2004.7。
王林、張方玉〈孟子荀子家庭倫理思想之比較〉,《理論月刊》第6期,2008.7。
王黎明〈中國傳統孝道及其現代倫理重構〉,《天水行政學院學報》第1期,2012.7。
汪中文〈曾國藩家庭教育思想的特色及其對孝文化推展的啟示〉(《第二屆海峽兩岸孝文化與養老產業發展研討會論文集,2015.9。
梅良勇、張方玉〈荀子家庭倫理思想研究〉,《道德與文明》第4期,2000.7。
朱春曉〈淺談儒家家庭倫理〉,《學園》第27期,2014.1。
朱哲〈試論先秦儒家“長幼有序”及其當代價值〉,《青春歲月》第20期,2014.11。
吳明燕〈從《詩經》看周代婚姻形態〉,《懷化學院學報》第2期,2015.2。
呂靜〈論《詩經》中的兄弟姊妹關係〉,《忻州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2012.8。
李麗麗、王凌皓〈傳統儒家孝悌之道的現實關照〉,《學術交流》第195期,2010.6。
金尚理〈簡論封建制度與周代禮制〉,《東方論壇》第5期,2002.7。
孟凡平〈先秦儒家的夫婦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啟示〉,《齊魯學刊》第1期,2013.7。
胡啟勇〈先秦儒家“親親相隱”原則的實質及基法倫理意義〉,《貴州民族大學學報》第6期,2008.7。
胡葳〈儒家思想中的家庭倫理〉,《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5期,2010.10。
崔海亮〈儒家傳統家庭倫理的現代價值〉,《船山學刊》第2期,2009.7。
梅良勇、張方玉〈中國傳統家庭倫理思想的重要淵源--《詩經》的家庭倫理思想研究〉,《道德與文明》第2期,2004.7。
張桂珍〈儒家家庭倫理思想簡論〉,《經濟與社會發展》第12期,2009.7。
張方玉〈儒家傳統家庭倫理思想的重要淵源——《尚書》的家庭倫理思想初探〉,《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4期,2009.7。
張潔〈儒家家庭倫理思想的現代性探究〉,《大觀周刊》第2期,2013.8。
陳叢蘭〈《禮記》婚姻倫理思想的哲學基礎〉,《蘭州學刊》第9期,2006.7。
陳瑛〈怎樣看待儒家家庭倫理在當今的作用〉,《高校理論戰線》第9期,2002.7。
張傳超〈孔子的家庭倫理道德的啟示〉,《金田》第10期,2013.7。
楊威〈論中國傳統家庭倫理的基本原則〉,《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第5期,2006.7。
劉健〈儒家倫理的現代價值〉,《教師教育論壇》第5期,2001.7。
五、網路資源
內政統計通報104年第24週,我國離婚對數變動狀況分析(按發生日期)。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week/week10424.pdf(105/4/14)
蘋果日報,標題:醋夫殺嫩妻自焚2死,網址: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128/35608614(105/4/14)
東森新聞,標題:夫殺妻淋汽油自焚 神仙眷侶雙亡,網址:http://news.ebc.net.tw/news.php?nid=9319(105/4/14)
內政統計通報102年第8週,101年家庭暴力通報案件概況,頁3。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week/week10208.pdf(105/4/14)
三立新聞網,標題:兇手竟是家人!不滿爸爸偏心 男除夕夜怒潑油縱火,網址: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23390(105/4/14)
中時電子報,標題:醉父悶死1歲女 丟還分居妻,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17000392-260102(105/4/1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