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0 04: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建騰
研究生(外文):CHANG, CHIEN-TENG
論文名稱:金門蔡獻臣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sai Hsian-Chen of Kinmen
指導教授:蔡信發蔡信發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ai, Shin-Fa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蔡獻臣金門瓊林父子進士清白堂稿
外文關鍵詞:Tsai Hsian ChenKinmenCHUNG LINChinhsih of Father-and-SonCHIN PAI TANG KAO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131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蔡獻臣識遠才閎、志芳行潔,生前被讚為﹁廣大教化主﹂,死後被尊為﹁江南之夫子﹂。張玄中以﹁文心道韻,練才潔守﹂加以推轂;鄒維璉以﹁學問純正﹂奏請表章;鄒元標稱他有古先民悛悛遺風。其出生地平林,因他而獲御賜里名瓊林。
  獻臣,字體國,號虛臺,別號直心居士。生於嘉靖四十二年︵一五六三︶,卒於崇禎十四年︵一六四一︶,年七十九。以文章風節有聲於寰海間。為人沉毅,抗勵守高;才華卓特,磊砢英拔;宅心溫潤似玉,接物和煦如春。立朝時,屹然如山;不肯為同黨之行,亦不作違心之言;秉禮衡文,不愧職掌;清白自守,好推轂賢士大夫。居鄉時,一清如水,屢空而恒晏如;讀書味道,樂於發明道術,陶鑄人士。
  在家世上,獻臣之父貴易,精要敏贍,持廉守潔,曾擺袖卻金,與獻臣合稱﹁父子文宗﹂,是金門有名的﹁父子進士﹂。祖父宗德寬大仁厚,倡﹁仁、信、讓﹂為家風。庶祖母楊氏忍死撫嫡,孤貞完節,貴易賴以有成,死後入節孝祠。
  在交遊上,獻臣與鄒元標相視莫逆,並獲其造就。與葉向高白頭傾蓋,意誼懃惓,獲折節下交。與何喬遠互託肝膽,彼此曾割金饋食,為乘車戴笠之友。與蔡復一誼如兄弟,併稱﹁同安二蔡﹂。蔡守愚為其族兄,壎箎相和,為瓊林文武世家的兩大支柱,在朝時有﹁大小蔡﹂之稱。許獬才冠瀛洲,曾以文章就教於獻臣,並引以為知己。
在科舉上,獻臣主張正文體以維世道。舉業文章必須透發聖賢精蘊,但文為道之末,讀書人應以舉業為行世之善物,做官之前,須先辨志,把道德置於功名的上位,才不會自誤一生人品,遺千古之譏。
  在仕途上,獻臣於戊子、己丑聯捷後,授南京 刑部 山東司主事,歷陞南京 兵部 車駕司員外郎、職方司郎中,調南京 吏部 文選司郎中;丁憂後,除禮部 主客司郎中,調儀制司郎中,陞常鎮兵備道大參、加陞湖廣按察使司副使;大計降調,起浙江按察司巡視海道右參議,陞浙江按察司提學副使,陞光祿寺少卿。在光祿寺少卿任上,經十四辭而歸。癸亥、戊辰,先後被推為太常寺少卿,但因魏忠賢矯旨,閑住。卒贈常卿,晉贈刑部右侍郎。他在儀曹任內,平心處理朝班之爭、楚案之勘,得罪多人,此後屢屢遭致詬謗。乞休後,曾以︿書致長安諸正人君子﹀對搆陷他的鹿馬鷹犬加以批駁。
  在政治上,獻臣不偏不倚,守定中立人的道氣,不願陷入黨派之爭、門戶之爭的漩渦。他批評黨爭空國,主張散私成公,渙小群以成大體;主張人君要﹁度天命、惠庶民﹂,對臣屬親之、敬之;人臣則要有用舍行藏的存養。
在兵備上,獻臣主張御將、治兵、清餉。兵貴精,不貴多,應重視平時的教練。具體的建議有澎湖兵不可撤、用火與銃制紅夷、榆下關分兵添將、浯洲建料羅城及二銃城等。
在白業上,貴易、獻臣父子曾倡修太武巖寺,以護文脈。巖寺為今日海印寺前身。獻臣曾鳩民築堤,修成海豐埭,解決水患。此外,他還曾倡修瓊林 樂圃公祠堂。
  在學問上,獻臣著述如服農,筆耕墨耘,勤於硯田。他於理學探索極早,出於太史楊貞復之門。著有︽清白堂稿︾文集,意在合理學與文苑為一。其文以識力勝,文直而心必達,文之﹁簡切趨峻、情至懇惻﹂,一如其人。詩篇則﹁明淨旨遠﹂,直剖胸襟。所修邑乘︽同安縣志︾,取︽春秋︾之遺義,鑑虛表微。出拔前群,昭前示後。在文化上的成就,獻臣與蔡虛齋、蔡復一同列﹁溫陵三蔡﹂。
  獻臣賦性徑直,遇事輒發,曾說:﹁閩人素號迂直無技倆,而不佞又迂直無伎倆之尤者。眾人曰可,不佞曰不可;宗伯曰可,不佞曰不可。戛戛乎不知眾口之為眾,天子之宰相之為尊,不知坐吾上者之為賢有力也。吾第求其是而已。不肖之迂若此。辟諸盲者之首途也,首觸枯株,足蹈坑塹,而不知也。﹂
  他坦中行事,與物無競,深為鄒元標、周海門等人所推轂,亦多為門戶中人如于玉立、章魯齋等輩所不悅,故半生坎壈于世。不過,他認為,只要能以大公之心,處天下之事,夙世因緣,一切恩怨,俱不足道。由於際遇不佳,他生前並未建立徽烈,但卻能矢志幽貞獨行,不辱於古靈薦章,且能垂著述于後世。金紫非達,銀青非蹇,在蘧化之年,他看淡富貴生死,優哉游衍,安度餘生。
  池顯方在詩中對獻臣有如下的描述:﹁三世冰官輔六朝,勸君勁節更凌霄。貯書何止萬千卷,封奏猶存數十條。團氣接人春滿面,裹糧來學雪齊腰。自從得遂歸田請,種盡黃精已長苗。﹂
目錄
第壹章 緒論..................一
  第一節 研究動機..............一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目的...........二
  第三節 研究工具、方法...........三
  第四節 文獻探討..............四
第貳章 家世.................一一
  第一節 蔡氏家族.............一一
  第二節 祖父宗德及庶祖母楊氏.......一七
  第三節 父貴易..............二一
  第四節 母黃太淑人............二五
  第五節 妻池淑人.............二七
  第六節 岳翁池明洲............三一
  第七節 內弟池顯京及顯方.........三四
第參章 宦途與事蹟..............四一
  第一節 總角為制義............四一
  第二節 戊己連捷.............四三
  第三節 初仕南京刑部主事.........四八
  第四節 禮部主客司郎中......... 五一
  第五節 禮部儀制司郎中..........五五
  第六節 常鎮執掌.............六一
  第七節 浙海執掌.............六四
  第八節 浙江提學.............六七
  第九節 光祿寺少卿............七○
第肆章 蔡獻臣與楚假王案...........七三
  第一節 楚王之封與嗣...........七三
  第二節 楚王真假成謎...........七六
  第三節 宰輔沈一貫力主存楚........七九
  第四節 禮部侍郎郭正域力主勘楚......八一
  第五節 獻臣主張楚事宜慎勘........八五
  第六節 獻臣因楚事受誣去官........九○
第伍章 著作.................九七
  第一節 ︽清白堂稿︾...........九七
  第二節 ︽同安縣志︾..........一○六
  第三節 其他著作............一一三
第陸章 詩風與詩材.............一一九
  第一節 詩風..............一一九
  第二節 歲時寫懷詩...........一二四
  第三節 旅況詩.............一二九
  第四節 詠物詩.............一三四
  第五節 輓詩..............一三七
第柒章 對制藝、兵備、君臣、朋黨之論述...一四五 
  第一節 論制藝.............一四五
  第二節 論君臣.............一四九
  第三節 論兵備.............一五五
  第四節 論朋黨.............一六四
第捌章 蔡獻臣與師友同官之交遊.......一七一
  第一節 蘇濬、楊起元、顧憲成......一七一
  第三節 何喬遠.............一七八
  第四節 鄒元標.............一九三
  第五節 葉向高.............二○二
第玖章 蔡獻臣與金門儒士之交遊.......二一三
  第一節 洪受..............二一三
  第二節 許獬..............二一七
  第三節 蔡守愚.............二二一
  第四節 蔡復一.............二三○
  第五節 盧若騰等............二四八
第拾章 蔡獻臣對金門的貢獻.........二五九
  第一節 獻臣與瓊林...........二五九
  第二節 獻臣與太武巖寺.........二七二
第拾壹章 結論...............二七九
參考書目..................二八九
附錄一:蔡獻臣年表.............二九九
附二:圖集.................三五一
群經
︽周易正義︾ 魏.王弼、韓康伯注 唐.孔穎達正義 臺北市 藝文印書館 一九五五年
︽尚書正義︾ 漢.孔安國傳 唐.孔穎達等正義 臺北市 藝文印書館 出版年 一九五五年
︽毛詩正義︾ 西漢.毛公傳 東漢.鄭玄箋 唐.孔穎達等正義 臺北市 藝文印書館 一九五五年
︽儀禮注疏︾ 漢.鄭玄注 唐.賈公彥疏 臺北市 藝文印書館 一九五五年
︽禮記注疏︾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等注疏 臺北市 藝文印書館 一九五五年
︽春秋左傳正義︾ 晉,杜預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 臺北市 藝文印書館 一九五五年
︽論語注疏︾ 魏.何晏等注 宋.邢昺疏 臺北市 藝文印書館 一九五五年
︽孟子注疏︾ 漢,趙岐注 宋.孫奭疏 臺北市 藝文印書館 一九五五年
︽圈點段注說文解字︾ 東漢.許慎 清.段玉裁注 臺北市 書銘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說文答問︾ 蔡信發 臺北市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總經銷 二○○○年十月  
︽說文部首類釋︾ 蔡信發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總經銷 一九九二年
國史
︽新校本史記三家注︾ 漢.司馬遷撰 劉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隱 臺北市 鼎文書局 一九七五|一九八一年
︽新校本漢書︾ 東漢.班固撰 唐.顏師古注 臺北巾 鼎文書局 一九七五|一九八一年
︽新校本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撰 唐.李賢等注 晉.司馬彪補志 臺北市 鼎文書局 一九七五|一九八一年
︽新校本三國志︾ 晉.陳壽撰 宋.裴松之注 臺北市 鼎文書局 一九七五|一九八一年
︽新校本晉書︾ 唐.房玄齡等撰 臺北市 鼎文書局 一九七五|一九八一年
︽新校本宋書︾ 梁.沈約撰 臺北市 鼎文書局 一九七五|一九八一年
︽新校本陳書︾ 隋.姚察 唐.魏徵、姚思廉 臺北市 鼎文書局 一九七五|一九八一年
︽新校本魏書︾ 北齊.魏收撰 臺北市 鼎文書局 一九七五|一九八一年
︽新校本舊唐書︾ 後晉.劉昫撰 臺北市 鼎文書局 一九七五|一九八一年
︽新校本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撰 臺北巾 鼎文書局 一九七五|一九八一年
︽新校本宋史︾ 元.脫脫等撰 臺北市 鼎文書局 一九七五|一九八一年
︽新校本元史︾ 明.宋濂等撰 臺北市 鼎文書局 一九七五|一九八一年
︽新校本明史︾ 清.張廷王等撰 臺北市 鼎文書局 一九七五|一九八一年
︽新校本清史稿︾ 趙爾巽等撰 臺北市 鼎文書局 一九七五|一九八一年
蔡獻臣與浯士之著作
︽四庫未收書輯刊輯六冊二二.清白堂稿︾ 明.蔡獻臣 北京市 北京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
︽清白堂稿︾ 明.蔡獻臣 金門縣 金門縣政府印行 一九九九年
︽清白堂稿︾ 明.蔡獻臣 清.蔡永勉手抄孤本
︽清白堂稿︾ 明.蔡獻臣 臺北市 國家圖書館據尊經閣文庫影印 明崇禎刊本
︽金門先賢錄︾ 金門縣文獻委員會編 金門縣 金門縣文獻委員會發行 一九七○年
︽金門志︾ 清.林焜熿 臺北市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 一九六○年
︽島噫詩︾ 明.盧若騰 臺北市 臺灣銀行 一九六八年
︽海山行客︾ 許維民等編 金門縣 內政部營建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一九九八年
︽留庵詩文集︾ 明.盧若騰 金門縣 金門縣文獻委員會 一九六九年
︽滄海紀遺︾ 明.洪受 金門縣 金門縣文獻委員會 一九六九年
︽滄海紀遺校釋︾ 明.洪受 民國.吳島注 臺北市 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二○○二年
︽蔡廷蘭傳︾ 蔡主賓 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一九九八年
︽遯庵詩集︾ 明.蔡復一 臺北市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 明刊本
︽遯庵蔡先生文集︾ 明.蔡復一 臺北市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 明繡佛齋鈔本
︽澎湖廳志︾ 清.林豪 臺北市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一九六三年。
︽叢青軒集︾ 明.許獬 金門縣 金門文獻委員會編印 一九七一年
史地
︽八閩通志︾ 明.黃仲昭 北京市 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 北京 書目文獻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
︽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 柏楊 臺北市 星光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
︽廿二史劄記︾ 清.趙翼 臺北市 世界書局 一九九七年
︽文史通義校注︾ 清.章學誠著 民國.葉英校注 臺北縣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六年初版
︽古蹟入門︾ 李乾朗等著 臺北市 遠流出版 二○○○年
︽生與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擇︾ 何冠彪 臺北市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一九九七年
︽明一統志︾ 明.李賢等撰 民國.王雲五主編 四庫全書珍本七集 臺北市 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年
︽明代忠烈奏議論衡︾ 謝渠源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一九七○年
︽明代思想史︾ 齊魯大學研究所編 臺北 臺灣開明書店 一九八二年
︽明代歐洲漢學史︾ 吳孟雪、曾雅麗著 北京市 東方出版社 二○○○年
︽明史外國傳︾ 尤侗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一九七七年
︽明史紀事本末︾ 明.陳邦瞻編 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六八年
︽明史新編︾ 楊國楨、陳支平著 臺北市 昭明出版 一九九九年
︽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 李紀祥著 臺北市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明季北略︾ 清.計六奇 臺北市 臺灣銀行 一九六八年
︽明季南略︾ 清.計六奇 臺北市 臺灣銀行 一九六八年
︽明帝國與南海諸蕃國關係的演變︾ 邱炫煜 臺北市 蘭臺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
︽明清文化新論︾ 王成勉主編 臺北市 文津出版 二○○○年
︽明清儒學家著述生卒年表︾上下 麥仲貴著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一九七七年
︽明實錄閩海關係史料︾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臺北市 臺灣銀行 一九六八年出版
︽明實錄類纂.文教科技卷︾ 吳柏森等編 武漢市 武漢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明實錄類纂.宗藩貴戚卷︾ 李瓊英、張穎超編 武漢市 武漢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
︽明實錄類纂.經濟史料卷︾ 姚偉軍等編 武漢市 武漢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
︽明實錄類纂.福建臺灣卷︾ 薛國中、韋洪編 武漢市 武漢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
︽東林與復社︾ 明.蔣平階等著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臺北市 臺灣銀行 一九六八
︽金門.馬祖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何培夫主編 李增德碑文說明 臺北 國家圖書館︵中央圖書館︶ 一九九九年
︽金門史稿︾ 謝重光、楊彥杰、汪毅夫等著 福州市 鷺江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金門祖厝之旅︾ 陸炳文 金門縣 金門縣政府 一九九六年
︽金門與同安︾ 顏立水著 金門縣政府印行 一九九八年
︽金門瓊林蔡氏祠堂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暨施工紀錄︾  金門縣政府委託漢光建築師事務所計畫 一九九六年 
︽金門縣古蹟瓊林蔡氏祠堂修護研究計畫二︾ 金門縣政府委託 漢光建築師事務所計畫 一九九二年
︽金門縣古蹟瓊林蔡氏祠堂修護研究保存計劃三︾ 金門縣政府委託 漢光建築師事務所計畫 一九九二年
︽金壇縣志︾ 馮煦等纂 臺北市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九七○年 
︽泉州府志選錄︾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臺北市 臺灣銀行 一九六七年
︽風雪定陵︾ 岳南 楊仕著 臺北市 遠流出版社 二○○○年
︽徐霞客旅行路考察圖集︾ 褚紹唐主編 上海市 中國地圖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 
︽海外慟哭記︾ 明清.黃宗羲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臺北市 臺灣銀行 一九六八年出版
︽浯江瓊林蔡氏族譜︾ 清.蔡鴻略修 金門縣 瓊林蔡氏宗親會據清抄本影印 
︽荷據時代台灣史︾ 楊彥杰 臺北市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二○○○年
︽廈門志︾ 清.周凱著 臺北市 臺灣銀行 一九六一年
︽廈門掌故︾ 葉時榮編撰 廈門市 鷺江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 臺北市 食貨出版社 二○○○年
︽萬曆野獲編︾ 明.沈德符 北京市 中華書局 一九九七年
︽葉向高與明末政壇︾ 冷東 廣東省汕頭市 汕頭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
︽靖海紀略︾ 明.曹履泰著 臺北市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一九五八年
︽福建通志︾ 清.金鋐、鄭開極纂修 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 北京市 書目文獻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
︽福建通志列傳選︾ 明.陳衍著 臺北市 臺灣銀行 一九九三年
︽閩書︾ 明.何喬遠編撰 福州市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
哲學
︽中國歷代思想家十三︾ 王熙仁等著 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一九九九年六月更新版
︽中國歷代思想家十四︾ 古清美等著 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一九九九年六月更新版
︽王陽明與明末儒學︾ 吳光錢譯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年
︽沖決名教的羈絡︾ 潘運告 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明中晚期理學的對峙與合流︾ 于化民著 臺北市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
︽明代哲學史︾ 張學智著 北京市 北京大學出版社 二○○○年
︽閩學源流︾ 劉樹勛主編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
語文
︽中國文學理論史明代時期︾ 黃保真等著 臺北市 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一九九四年
︽中華文彙.明文彙︾ 明.宋濂等著 民國.高明總編纂 臺北市 中華叢書委員會 一九五八年
︽內自訟齋文選︾ 清.周凱 臺北市 臺灣銀行 一九六○年
︽天遠樓集︾ 明.徐顯卿著 臺北.國家圖書館藏 明萬曆間刊本
︽文史論衡.論學自珍集︾ 蔡信發 臺北市 漢光文化 一九九三年 
︽文學社會學︾ 侯伯.埃斯卡皮︵Robert Escapit︶著 葉淑燕譯 臺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一九九五年
︽白榆集︾ 明.屠隆著 臺北 國家圖書館藏 明萬曆間太末龔堯惠刊本
︽作文答問︾ 江惜美 臺北市 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二○○○年
︽余文敏公集︾ 明.余有丁著 臺北市 國家圖書館藏 明萬曆間刊本
︽明文海︾ 明.黃宗羲編 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年
︽明代文學︾ 錢基博著 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九年
︽明清小品︾ 陳萬益編撰 臺北市 時報出版 一九九八年
︽明儒學案︾ 方武編撰 時報出版 一九九八年
︽秋水閣墨副︾ 明.董光宏著 臺北 國家圖書館藏 明鄞縣董氏刊本
︽重刻楊復所先生家藏文集︾ 明.楊起元著 國家圖書館據內閣文庫影印 明萬曆間楊氏家刊本
︽崇相集選錄︾ 明.董應舉 臺北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一九七一年
︽理學文化與文學思潮︾ 韓經太著 北京市 中華書局 一九九七年
︽寧澹齋全集︾ 明.楊守勤著 臺北市 國家圖書館藏 明崇禎︵戊辰︶元年新安黃少川刊本
︽碧山學士集︾ 明.黃洪憲著 臺北市 故宮博物院藏 明萬曆間刊本
︽碣石編︾ 明.楊承鯤著 臺北市 國家圖書館藏 明萬曆間勤縣楊氏桓溪山房刊本
︽蔡文莊公集︾ 明.蔡清著 臺北市 臺大圖書館藏 清乾隆七年︵壬戌,一七四二︶泉州蔡氏家刊本
︽緱山先生集︾ 明.王衡著  臺北市 國家圖書館藏 明萬曆太倉王氏家刊本
︽鏡山文集︾ 明.何喬遠著 臺北市 國家圖書館據內閣文庫影印 崇禎十四年序刊本
詩、詩論
︽中國詩歌原理︾ 松浦友久著 孫昌武譯 臺北市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九三
︽中國詩學|考據篇︾ 黃永武著 臺北市 巨流圖書公司 一九九六年
︽中國詩學|鑑賞篇︾ 黃永武著 臺北市 巨流圖書公司 一九九九年
︽中華文學通覽.明代卷.燎之方揚︾ 謝思煒著 香港 香港書林出版 一九九七年
︽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張夢機著 臺北縣 駱駝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朱蘭嵎太史詠物詩︾ 明.朱之蕃著 臺北巾 國家圖書館藏 明刊本
︽李山人詩︾ 明李生寅著 臺北巾 故宮博物院藏 明萬曆年間刊本
︽卓徵甫詩集︾ 明萬曆八年芳杜洲刊本 卓明卿著 臺北 國家圖書館藏
︽明代詩文研究︾ 陳正宏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二○○○年
︽明清詩精選︾ 錢仲聯編選 江蘇省 江蘇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
︽金元明清詩詞理論史︾ 丁放著 合肥市 安徽大學出版社 二○○○年
︽相思千行:明清民歌賞析︾ 陳信元選注 成陽出版   二○○○年
︽廈門詩薈︾ 戴光華編選 廈門市 鷺江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詩話論風格︾ 林淑貞 臺北市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詩論︾ 朱光潛著 臺北市 正中書局 一九九九年重排本第三次印行
︽閩中十子詩︾ 明.袁表、馬熒同編 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年
社會
︽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 黃仁宇著 阿風等譯 北京市 三聯書店 二○○一年
︽中國古代宗族與祠堂︾ 馮爾康著  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一九九八年
︽立命與忠誠|士人政治精神的典型分析︾ 葛荃著 浙江省 浙江人民出版社 二○○○年
︽明代中央司法審判制度︾ 那思陸 臺南市 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 二○○二年
︽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 牛建強 臺北市 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九九七年
︽明代行政法研究︾ 陳國平 北京市 法律出版社 二○○一年
︽明代巡撫研究︾ 張哲郎 臺北市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
︽明代的衛學教育︾ 蔡嘉麟 宜蘭縣 明史研究小組出版 二○○二年
︽明代教育管理制度研究︾ 張建仁著 臺北市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 
︽諡法及得諡人表︾ 張卜庥著 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一九九七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