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與專書論文
大內正伸圖、文,陳盈燕譯,《里山生活基本術》(臺中:晨星出版,2015)
王嵩山,《原住民叢書─鄒族》(臺北:三民,2004)
巴代,《薑路》(臺北:山海文化,2009初版)
李亦園,《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聯經,1982)
森丑之助著,楊南郡譯註,《生番行腳》(臺北:遠流,2012)
浦忠成,《庫巴之火—台灣鄒族部落神話研究》(臺中:晨星,1996)
鹿野忠雄,《山、雲與蕃人》(臺北:玉山社,2000)
鹿野忠雄著,楊南郡、李作婷譯註,《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先史學研究,上卷》(臺北:原住民族委員會,2016)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番俗六考,北路諸羅番七》
楊南郡著,《台灣百年前的足跡》(臺北:玉山社,1999)
董時叡、蔡嫦娟,《當筷子遇上鋤頭—食農教育作伙來》(臺中:台灣農業推廣學會,2016)
霍斯陸曼.伐伐著,《玉山魂》(臺北:INK印刻出版社,2006)
賴澤涵主編,《台灣經濟、社會與文化的變遷》(臺北:威仕曼文化,2008)
衛惠林、余錦泉、林衡立編修,《臺灣省通志稿.同冑志.曹族篇》(臺中:臺灣省文獻會,1951)
藻谷浩介,林宜佳譯,《里山資本主義,不做資本主義的奴隸,做里山的主人》(臺北:天下雜誌出版,2016)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三冊.》(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5)
二、學位論文及期刊
鍾孟瑾,〈里山倡議之逐夢踏實—花蓮富興生態農場創設歷程與經營議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2014)原視界TITV雙月刊,2016年6月號,Vol.12(台北市,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2016)
張耀宗,《知識轉型:日治時期原住民族農業知識的轉變》(臺北: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第7卷第1期春季號)
康以琳、張瑋琦,《人與食物的距離–鄉村小學食農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教育實踐與研究,第29卷、第1期,2016)
鄭伊娟,《原鄉實踐里山倡議精神之初探》(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出版品,農政與農情,105年8月第290期)
顏愛靜,〈土地倫理為本之永續農業和原住民社區發展:以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部落為例〉(臺北:都市與計劃 第四十二卷 第二期,2015)
三、網路資料
Google Map新美部落衛星圖,研究者整理,https://reurl.cc/V9bbQ,2019.07.23參閱。
內政部統計處,〈內政部戶政類公務統計報表程式(108年實施版)〉,https://reurl.cc/KGGRp,2019.07.23參閱。
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小米類作物〉,https://reurl.cc/zVVEk,2019.07.23參閱。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氣候統計〉,https://reurl.cc/l11rQ,2019.07.23參閱。
全國法規資料庫,〈原住民族基本法〉,https://reurl.cc/7aaL1,2019.07.23參閱。
行政院,〈永續能源政策綱領〉,https://reurl.cc/a3Y6Z,2019.07.23參閱。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相關新聞摘要〉,https://reurl.cc/NWKam,2019.07.23參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平台,〈農業教育法草案〉,https://reurl.cc/EAANk,2019.07.23參閱。
產銷履歷農產品資訊網,〈認識產銷履歷〉,https://reurl.cc/5mmyV,2019.07.23參閱。
陳建宏,〈日本「食育基本法」之概要〉,https://reurl.cc/033b9,2019.07.23參閱。
溫帶森林及灌木林自然景觀帶,https://reurl.cc/ZmL3g,2019.07.23參閱。
嘉義縣竹崎戶政事務所,〈阿里山鄉村里鄰人口數〉,https://reurl.cc/WnnVk,2019.07.23參閱。
維基百科,〈世界經濟〉,https://reurl.cc/vMMxe,2019.07.23參閱。
劉怡馨 ,〈日本《食育基本法》奠定和食文化│從營養午餐到外食族都是推進目標〉,https://reurl.cc/RNNoZ,2019.07.23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