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1 05:3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婉羽
研究生(外文):LI, WAN-YU
論文名稱:鄒族傳統農耕智慧—九糧田地實踐與應用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raditional Tsou Farming Wisdom—A Study of the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Nine-Grain Farmland
指導教授:浦忠勇浦忠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PU, ZHONG-YOUNG
口試委員:方慧臻王進發
口試委員(外文):FANG, HUI-CHENWANG, CHIN-FA
口試日期:2019-07-1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藝術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2
中文關鍵詞:鄒族九糧田地農耕體驗食農教育
外文關鍵詞:Nine-Grain Farmlandfarming experiencefood and agricultural educationTsou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篇研究旨在探討鄒族傳統農耕文化在國小課程實施的情形。鄒族傳統農耕方式主要以焚耕為主,在開墾的山坡地上,種植主要糧食作物。受限於農地地形與人力,無法發展成為大規模農業,都是以小規模農耕方式,經營自家的土地。在種植主要糧食作物時,也會選擇灑播其他的菜籽或是作物,在主要糧食尚未收成前,就可以在田地上採收其他作物及蔬菜。另外,鄒族人也會利用畸零地種菜或是種薑、蒜等調味用植物。這種傳統使用土地的方式,屬於低度開發,在人和生態的發展之間,可以達到平衡、永續的生存模式。鄒族人在同一塊土地上,採取多樣化作物的耕種方式,在不使用農藥和肥料的情形下,運用人力拔除雜草和驅蟲,並且以休耕方式讓土地地力能夠恢復。土地在多樣化的利用之下,也呈現馬賽克式的鑲嵌地景,也和日本提倡的里山倡議精神吻合。
在食安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的現今社會,政府開始推動食農教育,讓學生了解食材從產地到餐桌的生產過程。新美國小的教師團隊,配合學校的自然課程與科展活動,帶領學生親自體驗農事的樂趣。在一塊土地上種有許多不同的作物,並採輪耕的方式培養地力,這些農耕體驗活動,與鄒族傳統經營田地的方式符合,而且,在作物的選擇上,也種植多樣化的作物。讓小小的一塊地,可以充份運用,採收許多不同種類的作物。另外,學校也利用畸零地,種有果樹和咖啡,並帶著學生觀察昆蟲的分佈情形,與咖啡生產的完整課程,在記錄完成後製作成科展作品,參加嘉義縣內科展比賽。讓學習的成效多重呈現。
十二年國教重視校訂特色課程,研究者也期待,在新美國小既有的食農體驗課程之下,學校方面可以結合食農教育與鄒族九糧田地,發展出符合鄒族農耕精神的校訂課程。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Tsou farming culture in elementary schools. Traditional Tsou farming relies on slash-and-burn technique to plant main crops on arable hills. Limited by landform and manpower, Tsou people do not develop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practice but engage in small-scale farming where individual households grow their own food. Before planting the main crops, they would also spread the seeds of other plants or crops. As a result, they can harvest other plants and vegetables before the main crops. In addition, Tsou people also make use of odd lots to grow vegetables or spices like ginger or garlic. This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actice has low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can balance development and preservation, and shows a way to achieve balanc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Tsou grow different crops on a single piece of land, do not use pesticide and fertilizer but rely on manpower for removing weeds and pests, and allow the land to regenerate by lying fallow. Crop rotation, on the other hand, also turns the fields into mosaics, in line with the spirit of the Satoyama Initiative originated in Japa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where food safety has drawn much public attention, the government also began pushing for food education which would allow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phases of food production from raw ingredients to dishes on the table. The faculty at Shinmei Elementary School have been leading students to experience farming activities through science courses and exhibitions. Together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at Shinmei made use of odd lots to grow and harvest different crops, fruits and coffee. The students learn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insects and participated in coffee production course. Afterwards, their efforts were turned into science projects that competed in Chiayi county science fairs, showcasing their learning results in public.
As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policy puts the emphasis on featured course, I look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hinmei’s food and agricultural experience course through which the school can combine its existing food education with Tsou Nine-Grain Farmland practice to develop customized courses that are in line with the traditional farming wisdom of Tsou people.

目次 i
圖目次 v
表目次 ix
摘要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
一、文獻分析 6
二、觀察法 6
三、訪談法 6
四、課程實施法 7
第四節 研究流程 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9
第一節 原住民傳統農耕方式 9
一、刀耕火種 11
二、作物選擇 14
三、農耕用具 15
第二節 鄒族農耕文化演進 16
第三節 鄒族九糧田地內涵 19
一、友善、永續使用土地 20
二、低度開發、小規模農業模式 20
三、輪耕種植、雜種作物 21
四、生物多樣化,益蟲與害蟲共存 21
五、充分運用每一塊土地: 22
第四節 里山倡議 22
一、里山倡議的精神 22
第五節 食農教育與農耕體驗 31
一、日本食育教育的啟發 31
二、台灣推動食農教育概況 32
三、食農教育在課程上的體現 34
四、農耕課程體現鄒族傳統農耕文化面貌 35
第三章 新美部落農耕文化現況 37
第一節 部落農耕文化概況 37
一、農業知識傳授方式 37
二、耕作的勞力來源 39
三、作物種類的選擇 40
四、種植作物的時間 40
五、「九糧田地」的呈現概況及優點 43
六、焚耕所帶來的好處 45
第二節 部落九糧田地相關案例 47
一、大面積種植主要收成作物 49
二、與主要作物混種的作物 51
三、農地界線上的作物 53
四、其他農作物 55
五、因應耕地坡度傾斜的作法 59
第三節 新美部落慣行農業概況 64
第四章 九糧田地在新美國小實施現況 67
第一節 農耕體驗的實施過程 67
一、與學校自然課程結合 68
二、與食農教育結合 91
三、與學校科展特色課程結合 92
四、利用畸零地,種植其他作物 93
第二節 學生學習成果分析 102
第三節 研究歷程的省思 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7
第一節 結論 107
第二節 展望及建議 108
參考文獻 111
附錄一、學習單 115
附錄二、自然科種菜體驗教案 117
附錄三、訪談大綱一 123
附錄四、訪談大綱二 125
附錄五、訪談內容 127
一、受訪者:汪○輝 127
二、受訪者:楊莊○違 129
三、受訪者:方○生: 130
四、受訪者:莊○賢: 131
五、受訪者:陸○娟 132
附錄七、學校科展:相思成飲-探討新美咖啡酸甜風味的製程 147


一、專書與專書論文
大內正伸圖、文,陳盈燕譯,《里山生活基本術》(臺中:晨星出版,2015)
王嵩山,《原住民叢書─鄒族》(臺北:三民,2004)
巴代,《薑路》(臺北:山海文化,2009初版)
李亦園,《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聯經,1982)
森丑之助著,楊南郡譯註,《生番行腳》(臺北:遠流,2012)
浦忠成,《庫巴之火—台灣鄒族部落神話研究》(臺中:晨星,1996)
鹿野忠雄,《山、雲與蕃人》(臺北:玉山社,2000)
鹿野忠雄著,楊南郡、李作婷譯註,《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先史學研究,上卷》(臺北:原住民族委員會,2016)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番俗六考,北路諸羅番七》
楊南郡著,《台灣百年前的足跡》(臺北:玉山社,1999)
董時叡、蔡嫦娟,《當筷子遇上鋤頭—食農教育作伙來》(臺中:台灣農業推廣學會,2016)
霍斯陸曼.伐伐著,《玉山魂》(臺北:INK印刻出版社,2006)
賴澤涵主編,《台灣經濟、社會與文化的變遷》(臺北:威仕曼文化,2008)
衛惠林、余錦泉、林衡立編修,《臺灣省通志稿.同冑志.曹族篇》(臺中:臺灣省文獻會,1951)
藻谷浩介,林宜佳譯,《里山資本主義,不做資本主義的奴隸,做里山的主人》(臺北:天下雜誌出版,2016)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三冊.》(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5)
二、學位論文及期刊
鍾孟瑾,〈里山倡議之逐夢踏實—花蓮富興生態農場創設歷程與經營議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2014)
原視界TITV雙月刊,2016年6月號,Vol.12(台北市,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2016)
張耀宗,《知識轉型:日治時期原住民族農業知識的轉變》(臺北: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第7卷第1期春季號)
康以琳、張瑋琦,《人與食物的距離–鄉村小學食農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教育實踐與研究,第29卷、第1期,2016)
鄭伊娟,《原鄉實踐里山倡議精神之初探》(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出版品,農政與農情,105年8月第290期)
顏愛靜,〈土地倫理為本之永續農業和原住民社區發展:以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部落為例〉(臺北:都市與計劃 第四十二卷 第二期,2015)
三、網路資料
Google Map新美部落衛星圖,研究者整理,https://reurl.cc/V9bbQ,2019.07.23參閱。
內政部統計處,〈內政部戶政類公務統計報表程式(108年實施版)〉,https://reurl.cc/KGGRp,2019.07.23參閱。
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小米類作物〉,https://reurl.cc/zVVEk,2019.07.23參閱。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氣候統計〉,https://reurl.cc/l11rQ,2019.07.23參閱。
全國法規資料庫,〈原住民族基本法〉,https://reurl.cc/7aaL1,2019.07.23參閱。
行政院,〈永續能源政策綱領〉,https://reurl.cc/a3Y6Z,2019.07.23參閱。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相關新聞摘要〉,https://reurl.cc/NWKam,2019.07.23參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平台,〈農業教育法草案〉,https://reurl.cc/EAANk,2019.07.23參閱。
產銷履歷農產品資訊網,〈認識產銷履歷〉,https://reurl.cc/5mmyV,2019.07.23參閱。
陳建宏,〈日本「食育基本法」之概要〉,https://reurl.cc/033b9,2019.07.23參閱。
溫帶森林及灌木林自然景觀帶,https://reurl.cc/ZmL3g,2019.07.23參閱。
嘉義縣竹崎戶政事務所,〈阿里山鄉村里鄰人口數〉,https://reurl.cc/WnnVk,2019.07.23參閱。
維基百科,〈世界經濟〉,https://reurl.cc/vMMxe,2019.07.23參閱。
劉怡馨 ,〈日本《食育基本法》奠定和食文化│從營養午餐到外食族都是推進目標〉,https://reurl.cc/RNNoZ,2019.07.23參閱。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