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1 11: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尚熙
研究生(外文):LAI, SHANG-HSI
論文名稱:中國加入WTO對於金融服務業改革開放之研究 --從十二五規劃以來對銀行業之改革為核心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Financial Services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Focus on the Reform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since the 12th Five-Year Plan
指導教授:王煦棋王煦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HSU-CHI
口試委員:黃陽壽王文杰王煦棋
口試委員(外文):HUANG,YANG-SHOUWANG,WEN-CHIEHWANG,HSU-CHI
口試日期:2017-07-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5
中文關鍵詞:改革開放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世界貿易組織入世承諾金融體制金融監管小微企業農村金融存款保險民營銀行自貿區服務貿易一帶一路
外文關鍵詞:Reform and Openthe 12ͭ ͪ Five-Year Planthe 13ͭ ͪ Five-Year PlanWTOWTO Commitments for AccessionFinancial SystemFinancial RegulationSMERural FinanceDeposit Insurance SystemPrivate BankFTATrade in Servicesthe Belt and Road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2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金融是經濟的核心,中國大陸歷經改革開放、加入WTO、成立自貿區等重要階段,逐步完善金融體制、金融法制及金融監理之建設,促進金融健康發展。金融體制上,對外招商引資,健全國有銀行體質,結束大一統時代,對內開放民營中小銀行及村鎮銀行設立,建立以中央銀行為中心、國有大型銀行為主體、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分立協作之多層次銀行體系;金融法制上,陸續頒布對內、對外開放之優惠措施,以及保護證券投資人、被保險人及銀行存款人之法律、法規及規範性文件;金融監理上,加強國際合作,引進國際金融監理趨勢,並內化為監理規定,避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中國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我國最大出口國,也是台資銀行境外布局、台商投資設廠的主要市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30年來兩岸從民間交流到官方接觸,尤其2008年後的八年內兩岸金融及經貿關係更加緊密。作者身為銀行從業人員,有感於中國大陸之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特別是《十二五規劃》以來的各項發展計劃,對兩岸金融及經濟影響深遠,頗值得探討。深入研究之後,發現中國大陸金融雖有後發優勢,仍存在著一些制度及法規上的闕漏,或可借鑒我國實務經驗而補正;反之,我國亦可藉其自貿區、一帶一路及亞投行等宏觀規劃之有餘,補我國商機與市場之不足。期許我國在第三次政黨輪替後,兩岸能持續維持良好互動關係,營造雙贏共榮局面,截長補短,互濟有無,良性發展。
Financial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he economy. China has undergone several crucial developments such as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accession to WTO,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free trade zone, and gradually improves the financial system, legal and compliance, and financial regulation to promote a sound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China encourages foreign investment, improves qualification of the state-owned banks, and gets over with centralized management. Furthermore, the government allows opening up medium-size private and rural banks and establishes the Central Bank as the center and state-owned banks as the main body, shunt policy finance and commercial finance for multi-level banking system. For the measures of financial legal system, China has promulgated various preferential measures for citizen and foreigner and built up the normative system to protect securities investors, insured, and bank depositors. In the field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China strengthen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import the norm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gulations for their domestic system and to avoid systemic financial risk.
China is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and is not only Taiwan's largest exporting country but also the main market for Taiwanese businessmen and banks.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the cross-strait exchanges process from nongovernment to official contact and lead to get close in the relations of finance and economy, especially during eight years after 2008. The author as a bank practitioner ponders the progress of reforming and opening in China recently and thinks that it is worth to discuss various developing plan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12th five-year plan regarding its impact for the cross-strait’s finance and economy. After a detailed research for this theme, the author found that China’s financial and regulatory system still have some defects which possibly correct from our practical experience. On the contrary, Taiwan can attend its FTA, the Belt and Road, AIIB, and other macro plans to reinforce our opportunities and market deficiencies as well.
The author personally expects that the cross-strait can continue to maintain good and interactive relations after the third rotation of ruling Party and create a win-win situation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論文章節與架構 5
第三節 文獻探討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6
第五節 預期結果 8
第二章 中國大陸金融發展歷史與現況 9
第一節 中國大陸金融體制與演進 9
第一項 中國人民銀行職能演進 10
第二項 銀行業金融機構體制改革 11
第一目 國有銀行為主之體制改革 12
第二目 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革演進 17
第二節 中國大陸金融監理法制架構 23
第一項 「銀行三法」之監理法制架構 23
第二項 十二五時期之重要金融法制建設 26
第三節 中國大陸銀行業監理機關概述 32
第一項 單一集中監理機關-中國人民銀行 32
第二項 分業監理機關-「一行三會」監理體制 33
第三項 統一監理機關之倡議 35
第三章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 40
第一節 WTO金融服務業概述 43
第一項 金融服務之內涵 43
第二項 WTO關於金融服務貿易之規範 44
第二節 中國大陸入世議定書對銀行業之承諾 50
第一項 入世承諾內容 50
第二項 市場經濟地位之質疑 54
第三節 中國銀行業漸進自由化與開放成效 55
第一項 外資銀行准入開放歷程 55
第一目 外資銀行准入監管規範 56
第二目 外資銀行參股銀行業概況 59
第二項 民營中小銀行之開放 62
第一目 推動民營銀行之基本原則 63
第二目 民營銀行發展與監管政策 64
第三目 民營銀行籌建、設立及經營現況 66
第四章 中國十二五與十三五規劃及銀行業金融改革主要內容 73
第一節 十二五規劃與金融形勢發展現況 74
第一項 十二五規劃之金融業發展與改革 75
第二項 中國大陸金融形勢發展現況 76
第三項 十二五規劃目標達成情形之檢視 80
第二節 十三五規劃之金融業發展與改革 84
第一項 十三五規劃主要內容 85
第二項 十三五規劃對世界各國之影響 86
第三項 十三五規劃對我國之影響 88
第三節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創新 90
第一項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之扶持 92
第二項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之創新 95
第一目 融資信用擔保制度 95
第二目 互聯網金融與金融創新 98
第四節 完善農村金融法律制度 101
第一項 中國大陸農村金融改革歷程 101
第二項 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概況 102
第三項 農村金融法制之建構 106
第五節 存款保險制度之建構 110
第一項 存款保險制度概說 111
第一目 存款保險之概念 111
第二目 存款保險制度之起源 112
第三目 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之必要性 114
第二項 中國大陸存款保險制度 117
第三項 兩岸存款保險制度之比較與借鏡 120
第一目 存款保險制度設計之比較 120
第二目 中國大陸存款保險制度之評析 130
第五章 完善中國銀行業監理之國際接軌 135
第一節 2008年金融海嘯後國際金融監管新趨勢 135
第一項 巴塞爾資本協定三(Basel III)之主要內涵 136
第二項 以美國為首之金融監管新規 142
第二節 中國銀行業之國際接軌 144
第一項 商業銀行資本監管 144
第二項 宏觀審慎評估體系 150
第三節 兩岸金融服務業貿易之未來展望 15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66
參考文獻172
一、專書172
二、期刊176
三、論文、年報、學術研討會、研究報告183
四、報章、網路資訊184

表目錄
表一、國有商業銀行引進外資及上市大事紀……………………………………..15
表二、外資銀行參股中國大陸銀行情況一覽表…………………………………..60
表三、中國大陸民營銀行設立情形一覽表………………………………………..68
表四、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概況…………………………………………………..78
表五、銀行業金融機構家數……………………………………………………......78
表六、台資以外之外資銀行業金融機構情況……………………………………..80
表七、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91
表八、金融安全網三大支柱的職責分工…………………………………………116
表九、我國金融機構參加存款保險概況表………………………………………123
表十、我國存款保險限額及全額保障比較(因應金融海嘯時之暫時措施)…….125
表十一、要保機構差別費率分級表(一)一般金融機構………………………….127
表十二、要保機構差別費率分級表(二)農會漁會信用部適用………………….128
表十三、一般金融機構及農會漁會信用部之存款保險費率……………………129
表十四、Basel III分年度資本充足率要求……………………………………….136
表十五、流動資產覆蓋率(LCR)之擇要架構…………………………………138
表十六、穩定資金配合比率(NSF)之擇要架構……………………………….140
表十七、過渡期內分年度資本充足率要求………………………………………146
表十八、兩岸資本適足率規劃……………………………………………………148
表十九、MPA考核體系…………………………………………………………...153
表二十、兩岸銀行業互設分支機構現況統計表…………………………………156
表二十一、上海自貿區之行政管理改革措施…………………………………….16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