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5 17: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康靖尉
研究生(外文):Kang,Jin-Wei
論文名稱:中國大陸軍旅劇的敘事分析-以《火藍刀鋒》與《我是特種兵2》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Narrative Analysis of the Military Theme TV Drama in China: The Case of “Fire Blue Blade” and “Special Force in Action 2”
指導教授:謝奇任謝奇任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Jen Hsieh
口試委員:紀慧君
口試委員(外文):Huei-Chun Chi
口試日期:2014-05-1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系所名稱:新聞碩士班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新聞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6
中文關鍵詞:軍旅劇解放軍敘事分析軍隊形象
外文關鍵詞:People’s Liberation ArmyTV dramanarrativeima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86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中文摘要

當代中國軍旅電視劇傳遞出哪些解放軍形象呢?本研究從中國大陸的中央電視台節目中,選出兩部年度大戲《火藍刀鋒》與《我是特種兵2》為指標個案,希望從電視劇影像文本描繪中,找出解放軍的具體形象,本研究從敘事理論出發,藉由內容形式與表達形式兩個分析層次,釐清電視劇中角色類型、場景和情節等敘事要素意涵。研究發現,兩部軍旅劇中的人物角色刻畫,可對應於 Propp 的七種角色功能,具象的表達軍旅文化的意涵;而在場景部分,兩部電視劇的場景設定在軍營中,將焦點凝聚;而兩部電視劇故事發生的時間,則接合現代化的背景,使觀眾能更產生共鳴;最後在情節敘事安排上,兩部電視劇皆順應著敘事軸線,起初為一般民眾→入營服役接受挑戰→最終圓滿達成任務。進一步比較,兩部軍旅劇中敘事元素不謀而合的強調特定觀點,軍旅劇的敘事中,著重在「人人可當兵」、「努力就會成功」等的形象建構,在軍旅生活之中,對一般民眾而言,本來就鋪蓋著一層面紗,而透過軍旅劇長篇幅的故事時間鋪陳,再現被賦予時代意義的解放軍形象。整體而言,軍旅劇在解放軍形象的形塑上,藉由具體影像刻劃軍旅的神祕色彩,能更廣泛且深入的表達製作方的意圖建構的意識形態。本研究藉著軍旅劇的敘事分析,可使讀者更能理解軍旅劇背後的政治意涵。




關鍵字:軍旅劇、解放軍、敘事分析、軍隊形象

Abstract

What kind of image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is conveyed in China’s military theme TV dramas? In order to answer the question, two TV dramas, "Fire Blue Blade" and "Special Force in Action 2", both produced by CCTV in 2012, are chosen by this study to analyze. Based on the narrative theory, the study explores forms of content and forms of expression to compare roles, settings, and plots in the story of TV dramas. The result of analysis shows that roles portrayed are consistent with Propp's seven functions. Settings are built in military camps to manifest the military culture. The modern background of the story provides a closer link to the audience. The plot of story follows a classic three act structure. The narrative analysis also finds that military theme TV dramas usually describe popular themes such as “common citizens join the army to challenge themselves and eventually triumph their destiny”, “everyone can be a good soldier”, “working hard always paid off.” Overall, both TV dramas conveyed the ideolog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sacred go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This study delves the narrative analysis of TV dramas in hope that it may shed light on the audience to understand more of the political ideology behind the China’s military theme TV dramas.

Keywords: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TV drama, narrative, image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第三節 問題意識
第四節 重要名詞解釋
第五節 章節說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中國電視劇產業的發展
第二節 中國軍旅劇的發展與研究
第三節 中國軍旅劇的相關研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敘事理論與電視劇分析
第二節 中國大陸軍旅劇的敘事分析架構
第三節 文本選擇與介紹
第四章 影像敘事下的意涵
第一節 軍旅劇的故事場景分析
第二節 軍旅劇的故事角色分析
第三節 軍旅劇的故事情節分析
第四節 軍人形象的塑造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分析發現
第二節 分析發現代表的意涵
第三節 分析的限制
第四節 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貳、外文文獻
附錄一 中共軍事題材電視連續劇一覽表
附錄二 火藍刀鋒劇情介紹
附錄三 我是特種兵2劇情介紹
附錄四 丁曉兵關於建立國家烈士公墓的幾點建議



壹、中文文獻
中國編譯館(1994)。《1994年中國廣播電視年鑑》。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年鑑社。
王毓莉(1997)。《中共改革開放政策對電視事業影響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論文。
尹鴻(2001)。〈意義、生產與消費─當代中國電視劇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現代傳播》,第4期。
王小玲(2011)。《中共軍旅劇之研究─傳播學視野下的軍事文化》。 台北:國防大學解放軍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新聞局編(2004)。《中國大陸大眾傳播事業及其管理概況》。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仲呈祥、陶冶(2010)。〈重大革命歷史题材影視創作的理性梳理〉,《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第1期。
李瞻(1992)。〈中共的廣播電視事業〉,《廣播與電視》,第1期。
李英明(1992)。《哈伯瑪斯》。台北:東大。
李天鐸(1993)。《電視與當代批評理論》。台北:遠流。
李天鐸、劉現成(1999)。《亞太媒介圖誌》。台北:亞太。
呂郁女(1999)。《衛星時代:中國大陸電視產業的發展與挑戰》。台北:時英。
何延峰(2000)。〈軍旅劇逐漸走向成熟〉,《中國電視》,第4期。
何延峰(2005)。〈解析紅色經典〉,《中國電視》,第3期。
李曉風(2001)。〈迎接中國電視體制的偉大變革〉,《現代傳播》,第1期。
李金銓、黃煜(2003)。〈90年代中國民族主義的媒介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0期。
李治安(2006)。〈當前軍旅題材電視劇的四大類型〉,《當代電視》,第6期。
宋雪傲(2007)。〈軍旅題材作品的啟示—黑龍江省藝術研究所慶祝建軍八十周年座談會紀要〉,《劇作家》,第6期。
李洋(2008)。〈2007 年軍旅劇的回顧與感想〉,《當代電視》,第4期。
李洋(2008)。〈改革開放30年軍旅劇線性掃描〉,《軍營文化天地》,第1期。
李萌編(2008)。《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教育21講》。北京:長征出版社。
杜曉娟(2009)。〈英雄神話在軍旅題材電視劇中的消解與重構〉,《當代電影》,第9期。
宋強、郭宏(2009)。《電視往事-中國電視劇五十年紀實》。廣西:灕江。
李鈺(2010)。〈五十年成就輝煌—小議中國電視劇題材主題的發展史〉,《大眾文藝》,第4期。
李宇(2010)。《中國電視國際化與對外傳播》。北京:中國傳播大學。
李丹(2010)。〈軍事題材影視作品中的審美價值〉,《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第4期。
宋素麗(2010)。〈多元視域交織中的雜糅—對當代中國電視劇的多重考察〉,《當代電影》,第7期。
吳素玲(1997)。《中國電視劇發展史綱》。北京:北京廣播學院。
林東泰(1997)。《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吳欣怡(2006)。《王蕙玲電視連續劇《人間四月天》劇本之研究》。 台南: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月亮、韓俊偉(2006)。《電視劇藝術文化學》。北京:中國傳媒大學。
尚偉(2009)。〈軍事文化的傳播途徑〉,《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第5期。
林麗芳(2012)。《「人間條件」的敘事學研究》。 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胡曉群(1997)。《我國電視劇市場行銷模式分析》。台北: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論文。
倪炎元(2003)。《再現的政治:台灣報紙媒體對他者建構的論述分析》。台北:偉伯。
胡輝(2010)。〈家國軍旅一身事鐵板銅琶唱大風—我國軍旅劇50年發展述略〉,《雲南藝術學院學報》,第2期。
祝基瀅(1990)。《政治傳播學》。臺北:三民書局。
高宣揚(1991)。《哈伯瑪斯論》。台北:遠流。
翁秀琪(1993)。《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書局。
馬傑偉(1998)。《電視文化理論》。台北:揚智。
高明(2008)。〈淺析新世紀軍旅劇中的人物形象),《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第3期。
韋曉娟(2008)。〈平民視角的闡釋-論新世紀我國軍旅題材影視劇的藝術趨向〉,《電影文學》,第9期。
高小立(2010)。〈抗戰題材電視劇創作得與失〉,《廣電視聽》,第4期。
姚軍、王彩霞(2010)。〈中國軍旅劇探微〉,《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第1期。
馬天劍(2010)。〈中國電視劇聯播的原因探討〉,《現代視聽》,第2期。
紐文英(2013)。《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雙葉書廊。
郭鎮之(1990)。《中國電視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張錦華(1995)。《媒介文化、意識形態與女性》。台北:正中。
張錦華、柯永輝(1995)。《媒體的女人 女人的媒體 上》。台北:碩人。
張錦華、柯永輝(1995)。《媒體的女人 女人的媒體 下》。台北:碩人。
張錦華(1997)。《公共領域、多元文化主義與傳播研究》。台北:正中。
張應輝(2003)。〈中國電視劇與當代大眾文化思潮〉,《現代傳播》,第1期。
張華(2004)。《電視劇的投資與營銷》。台北京:中國廣播電視。
張裕亮(2007)。〈紅色經典到愛國主義商品:大陸主旋律電視劇文本意義的變遷〉,《中國大陸研究》,第1期。
張新英(2007)。〈新英雄傳奇的回歸和傳統敘事模式的魅力-評軍旅題材電視劇創作的新傾向〉,《聲屏世界》,第2期。
張東(2007)。〈狂潮中的冷思—近期軍旅劇創作問題思考〉,《文藝研究》第2期。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2007)。《2007年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發展報告》。北京:新華。
陳友軍(2008)。〈略論軍旅題材電視劇審美趣味的變遷〉,《當代電影》,第4期。
曹蘭琴(2008)。〈延異與抹擦—論軍旅題材電視劇中被解構的反面形象〉,《當代電影》,第4期。
陳喬冬(2009)。《軍事文化軟實力論》。北京:國防大學。
陳芳、戴與瑤(2009)。〈軍旅題材影視劇創作一夕談-著名導演寧海強訪談錄〉,《中國電視》,第8期。
張兵娟(2009)。《電視劇敍事:傳播與性冸》。河南:河南大學。
張裕亮(2010)。《中國大陸流行文化與黨國意識》。台北:秀威。
張健編(2010)。《影視藝術欣賞》。台北:五南。
莊明貞主編(2010)。《敘事探究課程與教學的應用》。台北:心理。
陳品秀譯(2012)。《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台北:臉譜。
莊志文(2013)。《電視劇〈三國〉的人物分析》。 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賀子宸(2008)。〈主旋律電視劇的商業化策略之路〉,《現代商業》,第35期。
馮嶺(2008)。〈游走於大眾文化消費與主導意識形態之間-當今中國軍事影視作品發展態勢探析〉,《當代文壇》,第1期。
黃式憲(2010)。〈關於近30年中國電視劇在美學建構上的斷想〉,《現代傳播》,第1期。
楊淇竹(2009)。《「寒夜三部曲」電視劇研究—文本書寫到影像傳播之跨媒體比較》。 嘉義: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論文。
楊越明(2012)。《中國電視的對外傳播》。北京:知識產業。
劉立行著(1997)。《電影理論與批評》。台北:五南 。
劉萍、李靈(2005)。《中國電視劇》。武漢:湖北美術。
廖婧(2009)。〈我國主旋律電視劇的主題與形象分析〉,《知識經濟月刊》,3月。
劉彬彬(2010)。《中國電視劇改編的歷史嬗變與文化審視》。長沙:岳麓書社。
劉原(2010)。〈站在軍事題材高地上的人-記電視劇策劃人李洋〉,《當代電視》,第1期。
費志傑(2010)。〈從古今「報效國家」的區冸與聯繫看愛國主義在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中的傳承與創新〉,《國防雜誌》,第2期。
蔡佳霖(2010)。《「雍正王朝」電視劇劇本分析研究》。 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
齊隆壬(2013)。《電影符號學:從古典到數位時代》。台北:書林。
劉力行(2013)。《當代電影理論與批評》。台北:五南。
樓榕嬌等著(2005)。《軍事傳播: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蕭文彬(1998)。《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電影中文化意涵之研究-以影片作品分析為例》。 台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
蕭盈盈(2006)。〈軍旅劇形象塑造的突圍〉,《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第4期。
羅曉南(2005)。〈文化產業、意識形態與知識菁英-兼論三種有關中國電視刻文化策略的論述〉,《東亞研究》,第2期。
譚曉明(2007)。〈軍旅劇中的民族主義〉,《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第2期。
邊國立(2007)。〈軍旅題材電視劇審美形態描述—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周年而作〉,《當代電視》,第8期。
羅世宏譯(2010)。《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維基百科(2013.7.25)。〈右派〉,上網日期:2013年10月5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3%E6%B4%BE
維基百科(2013.10.3)。〈左派〉,上網日期:2013年10月5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7%A6%E6%B4%BE
百度百科(2013.8.21)。〈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上網日期:2013年10月5日,取自http://baike.baidu.com/view/556033.htm?fromId=17612
百度百科(2013.6.13)。〈金星獎〉,上網日期:2013年10月5日,取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952119.htm
百度百科(2012.10.14)。〈火蘭刀鋒〉,上網日期:2013年10月5日,取自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710662/7356055.htm
百度百科(2012.10.27)。〈我是特種兵2利刃出鞘〉,上網日期:2013年10月5日,取自http://baike.baidu.com/view/8906477.htm
百度知道(n.d.)。〈馬爾斯偵察兵大賽〉,上網日期:2014年4月30日,取自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C2%ED%B6%FB%CB%B9%D5%EC%B2%EC%B1%F8%B4%F3%C8%FC&lm=0&sort=0&ie=gbk
鐵血社區網(n.d.)。〈世界獵人學校〉,上網日期:2014年4月30日,取自http://bbs.tiexue.net/post_5165985_1.html
文匯網(2013.12.05)。〈解放軍駁菲抗議〉,上網日期:2014年4月30日,取自http://news.wenweipo.com/2013/12/05/IN1312050036.htm
貳、外文文獻
Chatman, S. (1978).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Freedman, J., & Combs, G. (1996). Narrative therapy: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referred realities. New York, NY: W. W. Norton & Co.
Hansen, Anders, Cottle, Simon, Negrine, Ralph, and Newbold, Chris(1998).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Washington Square, NY: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Chapter6:Analyzing the Moving Image:Narrative,pp130-162.
Ben Brewster.(1971).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