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3 13:1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何昀真
研究生(外文):HO,YUN-CHEN
論文名稱:明日閱讀對學童閱讀行為之研究─以桃園市○○國小五年級學童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Reading Behavior of Students by the Reading of Tomorrow ─ A Case Study of Five Grade Students in Taoyuan City ○○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孫劍秋孫劍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UN,CHIEN-CHIU
口試委員:林進山楊曉菁
口試委員(外文):LIN,CHIN-SHANYANG, HSIAO-CHING
口試日期:2017-09-2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6
中文關鍵詞:明日閱讀閱讀行為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the Reading of Tomorrowreading behavior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74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旨在探討實施明日閱讀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行為之影響。本研究採取明日閱讀中的三項閱讀活動:身教式持續寧靜閱讀、班級聊書與明日書店線上薦書使用。研究對象以研究者任教之學校桃園市○○國小五年某班的學生,共計27人。研究期間歷時三個月,共計12週,採用行動研究方式,以閱讀活動的課室觀察、學生閱讀學習歷程紀錄與回饋單、師生之間訪談等質性資料為主,輔以閱讀行為問卷前測與後測之量化資料,進行資料的交互分析與佐證,以了解學生參與明日閱讀活動後,其閱讀行為是否有所影響及改變。本研究所得到的研究結果如下:
一、明日閱讀以「興趣驅動學習」的理念,在小學課堂現場可以有效的運作。
二、身教式持續寧靜閱讀對於學生的閱讀行為有正向的影響與改變。
三、班級聊書活動,對學生的閱讀行為有正向的影響與改變。
四、明日書店線上薦書模擬遊戲,對於學生的閱讀行為未有明顯的影響及改變。
五、明日閱讀理念與實作可改變教師對閱讀的看法與作法。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明日閱讀活動上的設計與修正,並提出建議以供未來研究者及教學者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Reading of Tomorrow on fifth-grader’s reading behavior. The study took three reading activities in the Reading of Tomorrow: Model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books discussing in the class, the online Bookstore of Tomorrow books recommending.Twenty-seven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were the author’s fifth-grade students in Taoyuan City. The study period lasted for three months, a total of 12 weeks. Using the methods of action research to observe the reading activities of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record the learning courses of students in reading and feedback,and interview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all above was the main qualitative data.In addition, using the quantitative data of the pre - test and post - test of the read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 to interactive analysis and evidenc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Reading of Tomorrow, the reading behavior has affected and changed or not.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The concept of the "interest-driven learning" by the Reading of Tomorrow could be effective in the class.
2. Model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for the students' reading behavior had a positive impact and improvement.
3. Discussing books in the class for the students' reading behavior had a positive impact and improvement.
4. The online Bookstore of Tomorrow to recommend books for students' reading behavior had no obvious impact and improvement.
5.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the Reading of Tomorrow could change the teacher's view of read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study,the author tried to provide some designs and improvements of the Reading of Tomorrow, and gave some advices for future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明日閱讀核心內涵、學習架構及其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身教式持續寧靜閱讀內涵及其相關研究 21
第三節 班級聊書內涵及相關研究 31
第四節 明日書店的內涵及其相關研究 35
第五節 閱讀行為之定義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
第一節 行動研究的內涵 43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者 47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55
第四節 明日閱讀活動設計 60
第五節 研究工具及資料分析 68
第六節 研究倫理 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5
第一節 身教式持續寧靜閱讀實施歷程、結果、困境與反思 75
第二節 班級聊書實施歷程、結果、困境與反思 94
第三節 明日書店實施歷程、使用後結果、限制與反思 120
第四節 明日閱讀運用與推廣 139
第五節 實施明日閱讀之活動省思與專業成長 142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4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47
第二節 建議 150
參考文獻 155
一、中文文獻 155
二、西文文獻 160
附錄 165
附錄一 明日閱讀對國小學童閱讀行為之調查問卷(預試) 163
附錄二 明日閱讀對國小學童閱讀行為之調查問卷 166
附錄三 明日閱讀活動推廣學生回饋單 169
附錄四 個人聊書書目紀錄表 170
附錄五 家長同意書 171
附錄六 給家長的一封信:明日閱讀理念介紹 172
附錄七 班級聊書實施次數、日期與師生分享書目 174

表目錄
表2-1 明日閱讀相關研究整理 19
表2-2 持續寧靜閱讀相關研究整理 26
表2-3 班級聊書相關研究整理 33
表2-4 明日書店相關研究整理 37
表3-1 傳統研究與行動研究差別比較 44
表3-2 大樹國小(化名)明日閱讀活動推廣SWOT分析 49
表3-3 10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初學生閱讀情形分析 51
表3-4 各類型資料的編碼及說明 70
表4-1 學生進行身教式持續寧靜閱讀書籍來源統計 83
表4-2 閱讀頻率之平均分數一覽表 85
表4-3 閱讀互動之平均分數一覽表 86
表4-4 閱讀興趣之平均分數一覽表 87
表4-5 閱讀態度之平均分數一覽表 88
表4-6 閱讀行為問卷前後測成對樣本 t檢定 90
表4-7 大樹國小(化名)晨間活動規劃表 90
表4-8 班級學生無法進行晨間閱讀原因 91
表4-9 晨間寧靜閱讀時間班級偶發狀況記錄 92
表4-10 出現在聊書活動課堂的輕小說及影視動漫改編小說 117
表4-11 在校使用明日書店薦書系統時程與內容 120

圖目錄
圖2-1 明日學校架構圖 12
圖2-2 明日閱讀的推動階段 13
圖2-3 明日主題學習架構 16
圖3-1 班級教室平面圖 48
圖3-2 研究架構 55
圖3-3 研究流程 56
圖3-4 班級聊書活動流程圖 61
圖4-1 小組之間集思廣益與創作 81
圖4-2 小組主題書海報成果作品之一 81
圖4-3 小組主題書海報成果作品之二 81
圖4-4 小組主題書海報成果作品之三 81
圖4-5 S04心語20170320榮譽卡換書 84
圖4-6 S25心語20170410榮譽卡換書 84
圖4-7 班級聊書課堂時間分配與內容 95
圖4-8 班級聊書後S26心語20170314 111
圖4-9 班級聊書後S23心語20170516 111
圖4-10 第一次聊書S24心語20170310 113
圖4-11 第七次聊書S24心語20170425 113
圖4-12 S16心語20170506 113
圖4-13 S16心語20170523 113
圖4-14 《變態王子與不笑貓》小說中漫畫插圖 117
圖4-15 《呆頭農場》系列漫畫封面與書籍內容 118
圖4-16 明日夫子學院 管理系統介面 121
圖4-17 明日書店學生學習歷程專區 122
圖4-18 全班學生7天內閱讀登記狀況 122
圖4-19 學生個人閱讀登記資料統計 123
圖4-20 全班學生7天內聊書發文情形 123
圖4-21 學生個人聊書部落格 124
圖4-22 所有學生7日內推薦書籍數及推薦方式使用比例 124
圖4-23 學生個人推薦書目的內容資料 125
圖4-24 教師修改學生推薦書目的內容資料與獎懲制度 125
圖4-25 明日書店使用心得S26心語20170317 130
圖4-26 日書店使用心得S23心語20170317 130
圖4-27 學生使用明日書店薦書的粗劣作品 133
圖4-28 3月學生使用明日書店薦書本數統計 134
圖4-29 5月學生使用明日書店薦書本數統計 135
一、中文文獻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怡卉(2005)。持續安靜閱讀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態度與閱讀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縣。
王姿文(2016)。桃園市國小典範教師實施MSSR(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王就貞(2016)。身教式持續安靜晨讀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高雄市。
任珮珊(2012)。運用班級讀書會於國小六年級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張友漁少年小說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江逸之(2007)。全球都相信閱讀就是競爭力。遠見雜誌,254,126-132。
艾莉絲(2014)。別驚訝!最精準的人性心理學。新北市,大拓文化。
余漢儀(2015)。社會研究的倫理。載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2-27頁)。臺北市:三民。
吳敏瑄(2011)。我的書店:以網路經營遊戲支援閱讀後續活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宋詩蘋(2015)。持續安靜閱讀對學童閱讀動機及閱讀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梵大學,新北市。
李佩芬、李宜蓁(2013年11月15日)。父母最困擾的6個閱讀難題。取自:親子天下專特刊23期https://m.parenting.com.tw/article/5054193-%E7%88%B6%E6%AF%8D%E6%9C%80%E5%9B%B0%E6%93%BE%E7%9A%846%E5%80%8B%E9%96%B1%E8%AE%80%E9%9B%A3%E9%A1%8C/?utm_source=Parenting.FB&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cp-f1-editor
李家同(2010)。大量閱讀的重要性。台北市,博雅書屋。
李棋芳(2015)。「線上文字聊書」:以書本為基礎建立閱讀社群(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卓然(2015)。「明日夫子學院」:兩種支持教師培訓模式之分析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林文寶(2000)。臺灣地區兒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林巧敏(2008)。迎接閱讀新浪潮:閱讀與國家競爭力。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18,4-9。
林佩璇(2012)。課程行動研究─實踐取向的研究論述。臺北市:洪葉文化。
林欣靜(2017年)。別再被刻板印象綁架了!讀知識類漫畫,孩子學到的比你想像更寬廣 (5本)。【線上論壇】。取自https://www.parenting.com.tw/reading/booklist-324-/?utm_source=parenting-fans-page.facebook.com&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cp-editor-170326
林淑芬(2012)。國小高年級學生閱讀動機、行為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明道大學,彰化縣。
林進山(2010)。形塑「專業發展學校」可行性策略之探討。中等教育,61(3),20-31。
柯華葳、游婷雅(譯)(2001)。踏出閱讀的第一步(原作者:M. Susan Burns, Peg Griffin, and Catherine E. Snow, NRC編輯群著)。臺北市:信誼。
柯華葳、詹益綾、邱嘉慧(2013)。PIRLS 2011報告: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發展處,未出版。取自:http://www.dorise.info/DER/image_pirls/country_icon_2006/pirls_2011%E5%A0%B1%E5%91%8A.pdf
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原作者:Kenneth S. Goodman)。臺北市:心理。
洪蘭(譯)(2009)。天生愛學樣:發現鏡像神經元:從模仿、學習到同理、瞭解人我關係的腦際特派員(原作者:Marco Iacoboni)。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2008)
洪蘭、曾志朗(2001)。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理學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38,1-4。
范康文(2014)。國小六年級實施班級讀書會之行動研究──以琦君散文作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孫劍秋、張于忻(2012)。國語文教師數位教學能力研究─以數位教材與數位測驗與評量為例。載於孫劍秋(主編),創新教學與課室觀察(345-357頁)。臺北市:五南。
張佳琳(2010)。美國閱讀教育政策發展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3,183-216。
張莉慧(2009)。臺灣閱讀推動之觀察與省思。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5(4),82-98。
張德銳等(2014)。教育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臺北市:高等教育。
教育部(2014年3月13日)。教育部推廣閱讀情形報告。取自http://www.ey.gov.tw/Upload/RelFile/26/716421/02%E7%B0%A1%E5%A0%B1%E6%AA%94_%E6%95%99%E8%82%B2%E9%83%A8%E9%96%B1%E8%AE%80%E6%8E%A8%E5%8B%95%E6%83%85%E5%BD%A2%E5%A0%B1%E5%91%8A(%E9%99%A2%E6%9C%83%E5%A0%B1%E5%91%8A)103_0311ok.pdf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國民中小學閱讀推動計畫作業要點 ( 民國 104 年 03 月 30 日 修正 )
郭玉霞等(2009)。質性研究資料分析:NVivo 8活用寶典。臺北市:高等教育。
郭玥妦(2008)。引導式閱讀策略融入網路讀書會於提升國小五年級閱讀素養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臺北縣。
郭得海(2015)。不同形式的持續閱讀對國小六年級學生閱讀理解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郭翠秀(2007)。閱讀教學與國民小學學童閱讀動機及行為的關係─以2005年PIRSL資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陳至中(2012年12月11日)。臺生閱讀成績佳 興趣低落。取自:中央社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212110054-1.aspx
陳秀雯(2016)。國民小學推行明日閱讀教育之執行研究:以桃園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陳奎熹(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筱萍(2015)。班級讀書會運用在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白話 西遊記》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德懷(2016)。明日閱讀:明日主題學習的基礎。臺北市:天下雜誌。
陳德懷、柯華葳、辜玉旻、簡子超、何淑華、陳雅惠(2013) 。課堂MSSR:回到閱讀的初衷。未出版手稿,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游舒惠(2017)。明日閱讀計畫導入國小閱讀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馮永敏、賴婷妤、陳美伶(2016)。國小閱讀摘要教學之實踐與反思。載於孫劍秋(主編),語文教育瞭望台(1-18頁)。臺北市:萬卷樓。
馮秋萍(1997)。兒童閱讀行為之探討。圖書與資訊學刊,25,頁63-72。
黃秀文(2016)。質性研究:典範與實務。臺北市:華騰文化。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臺北市:漢文。
楊雅婷(2017)。國小數位學習平台使用評估研究─以桃園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聖約翰科技大學,臺北市。
楊曉菁(2013)。閱讀不偏食─30篇文字美味的關係。臺北市:五南。
楊曉菁(2016)。中文閱讀策略研究─以《文心雕龍》「文術論」為理論視域。臺北市:萬卷樓。
溫明麗(2010)。芬蘭教育成就的啟示─找回臺灣教育的主體性。臺灣國際研究季刊,6(4),139-175。
詹志禹(2014)。發現孩子的亮點。臺北市:天下雜誌。
趙廣林(2014)。數位學習共同體的形成─以桃園縣中平國小「明日學校」計畫為例。教師天地,193,16-18。
劉怡君(2012)。臺中市國中學生閱讀行為與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劉純曲(2012)。持續靜讀融入相互交學法之閱讀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閱讀動機與閱讀能力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歐怡君(2014)。持續安靜閱讀對國小低年級學生識字能力、閱讀流暢度與閱讀動機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蔡清田(2000)。質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高雄市:麗文文化。
蔡清田(2003)。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等(譯)(2004)。課程行動研究:反思實務工作者的方法與資源手冊(原作者:James McKernan)。高雄市:麗文文化。(原著出版年:1996)
鄭錦倩(2016)。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國小學童閱讀行為意圖-以嘉義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賴明凱(2014)。彰化縣國民小學學童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謝雅安(2015)。「輕小說」插畫設計之創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景文科技大學,新北市。
簡子超(2015)。我的書店:以遊戲方式支援閱讀後續活動(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羅素如(2014)。持續性寧靜閱讀搭配閱讀理解教學對六年級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動機與閱讀理解的提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二、西文文獻
Carol Lynch-Brown, Carl M. Tomlinson. (2005). Essential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5th Edition). Boston:Allyn & Bacon.
Elliot, J.(1998) . The Curriculum Experiment:Metting the Challenge of Social Change.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F. Smith. (2006). Reading Without Nonsense(4th Edition).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J. Taylor, A.D. Roehrig, B. Soden Hensler, C.M. Connor, & C. Schatschneider.(2010). Teacher Quality Moderates the Genetic Effects on Early Reading. Science, 328, 512-514. doi:10.1126/science.1186149
Jackson, Philp W. (1990). Life in classrooms.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Lewin, K.(1946) . 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 Journal of social Issuses,19(6), 34-36.
Lyman C. Hunt Jr.(1970) .The Effect of Self-Selection,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upon Independent, Instructional, and Frustational Levels.The Reading Teacher, 24(2), 146-151.
Margaret Ann Richek, Joanne Schudt Caldwell, Joyce Holt Jennings, Janet W. Lerner (2001). Reading Problems: Assessment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4th Edition). Boston:Allyn & Bacon
McKernan, J. (1996).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A Handbook of Methods and Resources for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London:Kogan Paul.
McNiff, J.(1995) . Ac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tice. London:Routledge.
Mills, Geoffrey E. (2007). Action Research:A Guide for the Teacher Researcher (3th Edition). Bonston:Pearson.
Neil Gaiman. (2016). The View from the Cheap Seats:Selected Nonfiction. New York:William Morrow.
Rafe Esquith. (2007). Teach Like Your Hair’s on Fire:The Methods and Madness inside Room 56. England:Penguin Books.
Robert A. McCracken and Marlene J. McCracken. (1978). Modeling Is the Key to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The Reading Teacher, 31(4), 406-408.
Ron Clark. (2012). The End of Molasses Classes: Getting Our Kids Unstuck--101 Extraordinary Solutions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 New York:Touchstone.
Sago, Richard. (2005). The Action Research Guidebook:A Four-step Process for Educators and School Teams. Calif:Corwin Press.
Stephen D. Krashen. (2004). The Power of Reading:Insights from the Research(2th Edition). Connecticut:Libraries Unlimited.
Wigfield, A. (1997). Reading motivation: A domain-specific approach to motiv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2, 59–6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