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中國驗船中心(2014),「1974 年海上人命安全國際公約 2002 年修正案暨國際船舶和港口設施保全(ISPS Code)章程簡報」。
2.中國驗船中心(2014),SOLAS 2002年修正案及ISPS章程。
3.王中同(2004),「航海人員對船舶反恐防盜機制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4.王嘉瑛(2004),「我國港口當局實施國際船舶及港口設施保全章程相關問題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王寬弘、簡建章、柯雨端(1998),「我國商港安全檢查之理論與實務研究」,警學叢刊,第 28 卷,第 5 期,頁10-22。
6.行政院海岸巡防署(2004),海洋事務政策發展規劃方案海域安全組分工計畫報告。
7.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2010),「行政院國土安全政策會報設置要點」,行政院。
8.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2010),「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設置要點草案」,行政院。
9.交通部統計處(2006),「2005年世界前30名貨櫃港及營運概況」。
10.交通部航港局北部航務中心(2014),北部國際港口檢查業務協調會報作業要點。
11.李秀華(2004),「基隆國際商港管制工作整體效益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2.李志平(2006),「我國海事國土保安機制建構之研究—美國之啟示」,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13.李秀華(2004),「基隆國際商港管制工作整體效益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4.汪毓瑋(2007),「未來我國國土安全機關組織與人力資源整合研究」,國家菁英季刊,第3卷,第2期,中央警察大學。15.汪毓瑋(2008),「各國安檢作為研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委託計畫成果報告。
16.吳政諺(2007),「美國港口執行保全措施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7.吳明隆(2007),「問卷統計分析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8.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邱啟舜譯(1997),「海上安全國際公約」,傑舜船舶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20.邱啟舜(2003),「國際船舶與港口設施保安規則與章程」,傑舜船舶安全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版。
21.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第二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2.邱皓政,2006,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臺北:雙葉書廊。
23.林均穎(2007),「911事件後貨櫃航商之海運保安因應策略」,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4.林雙鎮(2012),「從國土安全範疇探討港口安全維護之作為-以臺中國際商港為例」,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5.周和平(2004),「港口國管制專論參考文獻(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運研究中心。
26.周映彤(2006),「海事保安因應恐怖主義之研究-以ISPS Code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7.洪文泉(2008),「在國土安全概念下之我國港口保安機制規劃-以臺中國際商港為例」,中央警察大學水上研究所碩士論文。28.施昭儀(2005),「基隆國際商港安全管理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9.翁順泰(2004)「港口保全之風險評估-模糊理論模型的發展與應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研究計畫。
30.郭金鷹、李文亮、洪肇嘉、李旻謙、周芸(2011),「化學品運輸安全脆弱性分析」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19卷,第4期,頁579-587。31.陳財貴(2004),「國際港口設施保全章程法制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32.陳威隆(2004),「國際商港港埠設施保全機制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33.陳朝陽(2008),「我國國際商港安檢管理機制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4.陳桂輝、張國治(1999),「貨櫃安全檢查專題研究」,國境警察叢書,第 17卷,第3期,頁19-27。
35.黃世賢(2006),「我國國際港口設施保全機制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36.張子寰(2004),「整合海洋地理資訊系統與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對臺灣海域安全之應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37.張金泉(2004),「船舶實施船舶與港口設施保全國際章程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38.張志清、鄭夙君、劉詩宗(2010),「北美地區執行貨櫃保安之探討」,航運季刊,第19卷,第2期,頁77-97。
39.張東閔(2011),「反恐與臺灣的港口安全:以麥寮港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40.楊明勳(2006),「基隆港實施船舶與港口設施保安國際章程現況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41.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2014),「基隆、臺中、高雄及花蓮國際港口保全計畫」,交通部航港局。
42.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2013),「基隆港、臺中港、高雄港、花蓮港務分公司港口設施保全現況檢討報告」,各港務分公司。
43.蔡宇鎮(2004),「強化我國國際港口保安機制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44.蔡維倫(2003),「IMO統合安全評估系統於海運安全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45.鄭夙君(2006),「實施ISPS後對船舶保全成效影響之研究-以某近洋雜貨船航業公司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機械與輪機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46.薛丞廷,「北美地區執行貨櫃保安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7.劉中平、韓道昂、陳嘉陵、何文智(2012),「基隆港施行港口保全機制改善之研究」,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2012海洋事業策略管理研討會,頁216-228。
48.劉中平、韓道昂、何文智(2013),「基隆港執行港安機制改善之研究」,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2013 海空運學術論文研討會(上),頁1-31。
49.韓道昂(2004),「海上人命安全國際公約ISPS CODE反恐活動預防新里程」,海巡雙月刊,第009期,頁36-42。
50.蔣雨春(2002),「臺灣地區國際商港安全檢查機制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二、 英文文獻
1.Barnes, P. and Oloruntoba, R., (2005), “Assurance of security in maritime supply chains: Conceptual issues of vulnerability and crisis managemen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Vol. 11, No. 4, pp. 519-540.
2.Chih-Ching Chang and C.S. Chiu(2003), “Certain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hip Security under the ISPS Code”, The New Challenge of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viation and Maritime Security, pp. 43-56.
3.Chapman, R.G. (1993), “Brand Performance Comparative,” Journal of Products and Brand Management, Vol. 2, No. 1, pp. 42-50.
4.Cheron, E. J., McTavish, R., &; Perrien, J. (1989), “Segmentation of bank commercial marke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 Vol. 7, No. 6, pp. 25-30.
5.Emerson, S. D. and Nadeau, J.(2003),“A coastal perspective on security”,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Vol. 104, No. 1-3, pp. 1-13.
6.Goulielmos, A. M. and, Anastasakos, A. A(2005),“Worldwide security measures for shipping, seafarers and ports: an impact assessment of ISPS cod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Vol. 14, No. 4, pp. 462-478.
7.Hetherington, C., Flin, R. and Mearns, K. (2006), “Safety in shipping: The human element”,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Vol. 37, No. 4, pp. 401-411.
8.IMO (1986), Assembly 14th SessionResolutions and other decision (Resolutions 558-595), London.
9.IMO (1992), Assembly 17th Session Resolutions and other decision (Resolutions 680-732), London.
10.IMO (1994), Assembly 18th Session Resolutions and other decision (Resolutions 733-820), London.
11.IMO (2000), Assembly 21th Session Resolutions and other decision (Resolutions 874-901), London.
12.IMO (2003), Port Facility Security Officer Model Course 3.21, London, 2003.
13.IMO (2003), Company Security Officer Model Course 3.20, London, 2003.
14.IMO (2003), Ship Security Officer Model Course 3.19, London.
15.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 Practice on Security in Port, Geneva.
16.King, J.(2005),“ The security of merchant shipping”, Journal of Marine Policy, Vol. 29, No. 3, pp. 235–245.
17.Koch, Christopher (2007), “Maritime Security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FE Port Act”, World Shipping Council.
18.USCG NVIC (2003), “Recommended Security Guidelines for Facilities”, No. 11-02, USA.
19.USCG NVIC (2002), “Guidelines for Port Security Committees and PortSecurity Plans Required for US Ports”, No. 9-02, USA.
20.White, B. L.and Wydajewski, K. J. P. E. (2002), “Processes and techniques for providing critical data to first responders to maritime security incidents”, OCEANS '02 MTS/IEEE, Vol. 2, pp.1180-1190.
三、 網頁文獻
1.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國際公約,締約國政府海事保全大會(Diplomatic Conference on Maritime Security),2002年12月9日至13日。網址:http://www.imo.org/blast/mainframe.asp?topic_id=110&;doc_id=2515(瀏覽日期:2014.05.31)
2.上海市交通委員會,http://www.shanghaiport.gov.cn/ (瀏覽日期:2014.05.31)。
3.大陸寧波市交通運輸委員會,http://www.nbjt.gov.cn/(瀏覽日期:2014.05.31)。
4.日本國土交通省,http://www.mlit.go.jp/(瀏覽日期:2014.06.15)。
5.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三總隊,http://www.tcopp.gov.tw/(瀏覽日期:2014.08.30)。
6.內政部警政署基隆港務警察總隊,http://www.klhpb.gov.tw/(瀏覽日期:2014.04.17)。
7.交通部,http://www.motc.gov.tw/hypage.cgi?HYPAGE=index.h(瀏覽日期:2014.08.25)。
8.行政院海岸巡防署,http://www.cga.gov.tw/GipOpen/wSite/mp?mp=999,(瀏覽日期:2014.06.15)。
9.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瀏覽日期:2014.05.31)。
10.美國國土安全部,http://www.dhs.gov/dhspublic/(瀏覽日期:201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