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刁明芳編,《國際漢學的推手:蔣經國基金會的故事》,臺北:天下文化,2008。
《千佛山雜誌》,第285期,2014年1、2月刊,網址: http://www.chiefsun.org.tw /tw/6_magzine/5_detail.php?Id=1476,取用日期,2016年8月30日
上野千鶴子,《日本經濟新聞》,1994年4月18日。轉引自黃英哲,〈晚近二十年台灣文學在日本之翻譯出版〉,《台灣文學館通訊》,第32期,2011年9月,頁24-29。
王梅香,《隱蔽權利:美援文藝體制下的台港文學(1950-1962)》,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博士論文,2015。———,〈冷戰時代的台灣文學外譯-美國新聞處譯書計畫的運作(1952-1962)〉,《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19期,2014 年10 月,頁223 – 254。
王儷蓉,《台灣鄉土小說翻譯---論黃春明與王禎和作品之可譯性及其英譯之等效問題》,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學位論文,2003年。
方祖燊,《小說結構》,台北 : 東大圖書,1995。
方夢之,《譯學辭典》,上海市 : 上海外語教育,2004。
卡特福德,穆雷譯,《翻譯的語言學理論》,北京旅遊教育,1991。
四方田犬彥,〈蓮花的烏托邦〉,《新潮》,2006年7月,轉引自黃英哲,〈晚近二十年台灣文學在日本之翻譯出版〉,《台灣文學館通訊》,第32期,2011年9月,頁24-29。
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網》,網址: :http://tln.nmtl.gov.tw/ch/M10/nmtl_w1_m10
_s1_c_1.aspx?sid=40,取用日期2017年2月5日。
史宗玲,〈臺灣籤詩英譯之論析〉,《編譯論叢》,第4卷第1期,2011年3月,頁161-194。
史佩珊,《台灣光華雜誌與中華民國筆會刊物中翻英之比較研究─以目的論之觀點論析》,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碩士論文,2012。汝明麗,《從勒菲弗爾的翻譯理論看台灣文學之英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論文,2010年。
向陽,《浮世星空新故鄉――台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台北 : 三民,2004。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一方一方文字磚打破語言藩籬中書外譯計畫:打造台灣創作版圖〉,《新台風》,第11期,2007年,頁12-15。
朱瑾,〈《殺夫》的英譯.出版與書評〉,《聯合報》,第8版,1987年3月30日。
安必諾,〈台灣文學在德、美、法三國—歷史及現狀一瞥〉,《中外文學》,第34卷第10期,2006年,155-165。杜國清,〈英譯《台灣文學》叢刊出版前言〉,《台灣文學英譯叢刊》,第1期,1996年8月,頁1-4。
———,〈台灣文學走向世界,路有多遠?〉,《台灣文學館通訊》,第 32期,2011年9月,頁10-13。
———,《臺灣文學與世華文學》,臺大出版中心,2015。
李繼宏(用陳一白筆名),〈西遊記《西遊記》〉,《東方早報・上海書評》, 2013年5月12日,轉引自黎志添,〈悼余國藩老師――閱讀修訂版英譯本《西遊記・導論》有感〉,《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5卷第3期,2015年9月,頁89-96。
李林波、邱子修、胡令珠等主編,《臺灣文學外譯書目提要 (1990-2011)》,台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2。
李姿儀,〈以台灣鄉土文學作品中英平行文本作為大一英語教學資料庫之成效〉,《英語文暨口筆譯學集刊》,第12卷第2期,2014年7月,頁87-111。
李瑞騰編,《臺灣文學二十年集 (四) 1978〜1998 : 評論20家》,台北 : 九歌,1998。
李豐楙,〈放水燈〉,《全國宗教資訊網》,內政部,
網址:http://religion.moi.gov.tw/ Knowledge/Content?ci= 2&cid=152,取用日期2016年8月30日。
吳錫德,〈翻譯的空間 : 論傅雷的「神似」理論〉,《編譯論叢》,第2卷第1期,2009年3月,頁1-25。
吳璧雍,〈矯飾的古典情懷—論蕭麗紅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文星》,第110期,1987年8月,頁108-111。吳鳳琳,《鍾肇政中、短篇小說女性形象析論》,國立屏東教育大學,2013。邱子修,〈翻譯中的盲點: 試探春與英譯的幾個問題〉,收錄於江寶釵編,《樹的見證:鄭清文文學論集》,臺北 : 麥田,2007。
卓立,〈台灣文學作品法譯與接受〉,《台灣文學館通訊》,第32期,2011年9月,頁18-23。
茅盾,〈譯文學書方法的討論〉,《小說月報》,第十二卷第四期,1921年4月,轉引自趙稀方,《翻譯現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譯研究》,台北 : 秀威資訊,2012。
林鎮山,〈翻譯台灣 : 楓葉篇〉,《台灣文學館通訊》,第32期,2011年9月,頁14-17。
林怡君,《以目的論評析當代台灣文學英譯之作品》,長榮大學翻譯學研究所論文,2013。
林志勳,《以關聯理論探究《殺夫》英譯本之文化翻譯問題》,長榮大學翻譯研究所學位論文,2009年。
林以亮,〈翻譯的理論與實踐〉,收錄於劉靖之編,《翻譯論集》,台北 : 書林,1993年再版。
柯慶明,〈臺灣現代主義文學概說〉,《臺灣大百科專業版•文學卷》,台北:遠流出版社,2008。
客家委員會,〈客家八音〉,《客家委員會》,網址:http://www.hakka.gov.tw/ct.asp?
xItem=8484&ctNode=09&mp=,取用日期2016年7 月24日。
———,〈客家人的謝平安與收冬戲〉,《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網址: http://archives.hakka.gov.tw/topic_detail.php?id=25,取用日期2016年8月30日。
洪健昭,〈客家文學巨擘鍾肇政的小說英文譯作,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匠心籌劃
下近日出版,也讓客家文學更加全球化〉,《台灣出版資訊網》,網址:
http://tpi.culture.tw/content-54-PStatusCtr-publishContent/2399,2012年9月
28日,取用日期2016年7月6日。
———〈行政院客委會成立來首本翻譯著作《賴和小說集》英文版正式發行〉,《客家委員會》,網址: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100307& ctNode=2159&mp=2013,2010年10月22日,取用日期2016年7月2日。
———,〈台北寫真:洪健昭暢談為何用英文寫“台灣新史”〉,《中國新聞網》,網址:http://news.sina.com,2011年03月18日 07:51,取用日期2016年7月2日。埃斯卡皮,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台北 : 遠流,1990。
徐菊清,〈贊助對臺灣文學英譯的發展與傳介之影響〉,《編譯論叢》,第6卷第1期,2013年3月,頁1-32。
馬悅然,〈文學、翻譯和台灣〉、詩人向陽VS瑞典學院院士馬悅然,收入向陽《浮世星空新故鄉――台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台北 : 三民,2004。
張典婉,《台灣客家女性》,台北 : 玉山,2004。
張瓊芳,〈台灣文學「放洋」記〉,《光華雜誌》,第26卷第1期,2000年12月。
蔡自青,〈談張大春《野孩子》的英譯〉,《台灣文學館通訊》,第32期,2011年9月,頁44-51。
莊紫蓉,〈探索者、奉獻者――鍾肇政專訪(一)〉,《台灣文藝》,163、164合
刊本,1998,頁58-68。
梁欣榮、項人慧,〈打開臺灣文學的世界視窗:中華民國筆會〉,《編譯論叢》,
第4卷第2期,2011年9月,頁215-218。
———,〈台灣文學中書外譯現況概述〉,《台灣文學年鑑》,2009,頁154-15。
陳建忠,〈冷戰與戒嚴體制下的美學品味:論吳魯芹散文及其典律化問題〉,《臺
灣文學研究集刊》,第16期,2014年8月,頁83-104。
陳芳明,〈鍾肇政小說的現代主義實驗――《中元的構圖》的再閱讀〉,收錄於陳萬益編,《大河之歌 : 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3。
陳萬益編,《大河之歌 : 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3。
陳碧月,〈淺論小說的敘事觀點〉,《空大學訊》,網址:http://blog.udn.com/piyueh 2288/9516246,第495期,2013年11月。取用日期2016年7月15日。
許雪桂、王良能,〈文化差異與翻譯困境〉,《應用外語學報》,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外語學院,第2期,2004年12月,頁23-43。郭慧華,《鍾肇政小說中的原住民圖像書寫》,臺灣師範大學碩士班學位論文,2003年。
郭著章編,《翻譯名家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國立台灣文學館編,《台灣文學翻譯出版補助成果手冊1990-2011》,台南 : 國立台灣文學館,2011。
黃英哲,〈晚近二十年台灣文學在日本之翻譯出版〉,《台灣文學館通訊》,第32期,2011年9月,頁24-29。
黃心村,〈從醬園弄到鹿港:詹周氏殺夫的跨國演繹〉,《臺灣文學學報》,第18期,2011年6月,頁1-25。費儒伯,〈英譯歌仔戲:翻譯廖瓊枝的《陳三五娘》〉,《台灣學誌》,第8期,2013年10月,頁1-2。
傅雷,〈翻譯與臨畫――《高老頭》重譯本《序》〉,收錄於劉靖之編,《翻譯論集》,台北 : 書林,1993年再版。
——,〈致羅新璋論翻譯書〉,收錄於劉靖之編,《翻譯論集》,台北 : 書林,1993年再版。
彭瑞金編,《鍾肇政集》,台北 : 前衛,1991。
———,〈鍾肇政與《白翎鷥之歌》〉,《台灣文藝》,第9期,1995年6月,頁34-37。
———,〈傳燈者鍾肇政〉,收錄於李瑞騰編,《臺灣文學二十年集 (四) 1978〜1998 : 評論20家》,台北 : 九歌,1998。
———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4》,國立臺灣文學館,2011。
童元方,《譯心與譯藝》,台北 : 書林,2012。
鄒元孝,〈真正的台灣人〉,2016年3月31日,網址:http://www.ex-gio.org/index.php/best-article/ 264-best-099,取用日期2017年1月12日。
葉石濤,《台灣鄉土作家論集》,台北 : 遠景,1981。
楊國鑫,〈客家婦女名字「妹」字再探〉,《三台雜誌》,第17期,1988年,頁7-15。
齊邦媛,《巨流河》,2009,台北 : 天下文化。
愛德華‧泰勒,連樹聲譯,《原始文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維基百科,《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風水,取用日期2016年7月21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拾骨葬,取用日期2016年7月23日。
廖詩文,〈政府公部門的翻譯贊助與台灣文學的外譯―以《臺灣文學外譯書目提要(1990-2011)》為例〉,《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18期,國立臺灣文學館,2014年4月,頁305-326。
鄧倩如,雙面翻譯—論《玫瑰玫瑰我愛你》的跨文化與跨語際交換,臺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09。
齊邦媛編,《巨流河》,臺北:天下文化,2009。
黎志添,〈悼余國藩老師――閱讀修訂版英譯本《西遊記・導論》有感〉,《中國
文哲研究通訊》,第25卷第3期,2015年9月,頁89-96。
劉靖之編,《翻譯論集》,台北 : 書林,1993。
———,《形似與神似》,台北 : 書林,1996。
劉宓慶,《當代翻譯理論》,台北 : 書林,1993。
劉興云,呂永中,〈試論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及翻譯策略〉,《咸寧學院學報》,第25卷第4期,2005年8月,頁101-103。
蔡玫姿,〈汶化中國的譯/義:以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翻譯個案為例〉,《去國•汶化•華文祭:2005年華文文化研究會議》,國立交通大學,2005年1月,頁1-34。
鄭清文,〈探索臺灣人的原型〉,收錄於彭瑞金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4》,國立臺灣文學館,2011。
鄭永康,〈文學翻譯中的異國轉換:譯者自由度對翻譯策略、輸出與功能的影響〉,《翻譯學研究集刊》,第15期,2012年10月,頁127–158。
賴朝暉,〈客家硬頸精神〉,《好客臺中》,台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第八期,2012年6月。
龍應台,《龍應台評小說》,台北:爾雅,1985。
錢鍾書,〈林紓的翻譯〉,收錄於劉靖之編,《翻譯論集》,台北 : 書林,1993年再版。
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台北 : 聯經,1981。
鍾肇政,〈血淚的文學、掙扎的文學――七十年台灣文學發展縱橫談(總序)〉,收錄於台灣作家全集編輯委員會編,《台灣作家全集短篇小說卷別冊》,,台北 : 前衛,1994。
戴羅斯編,《翻譯常識淺讀》,1977年,頁36,轉引自許雪桂,〈文化差異與翻譯困境〉,《應用外語學報》,第二期, 2004年12月,頁23-43。
謝淑媚,〈翻譯與跨文化溝通〉,《歐洲語文學報》,第3期,2010年5月,頁147-163。
應鳳凰,〈台灣文學研究在美國〉,《台灣文學評論》,第4卷第2期,2004年,頁150-161。
譚光磊,〈台灣文學外譯與大眾出版〉,《台灣文學館通訊》,第32期,2011年9月,頁37-53。
嚴復,〈天演論〉,收錄於韓迪厚,《近代翻譯史話》,香港辰衝圖書公司出版,1969,頁11,轉引自劉靖之,《神似與形似》,台北 : 書林,1996。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網址: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562/tony0562.html,2008.03.19,取用日期2016年9月15日。
Amazon, A Thousand Moons on a Thousand Rivers September 15, 2001. https://www.amazon.com/dp/0231117930?_encoding=UTF8&isInIframe=0&n=283155&ref_=dp_proddesc_0&s=books&showDetailProductDesc=1#product-description_feature_div. 取用日期 June 16,2106.
Chung, Chao-cheng. Chung Chao-cheng's Anthology of Short Stories. Translated by Joe Hung. Taipei: Central News Agency, 2012.
Chung, Chao-cheng.“A Picture of the Ghost Festival.”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 N0.14 Translated by John Balcom. US-Taiwan Literature
Foundation, 2004.
Chung, Chao-cheng.“The Skull and the Faceless Clock.”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 N0.16 Translated by John Balcom. US-Taiwan Literature
Foundation No.14, 2005.
Chung, Chao-cheng.“Song of the Egret.”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 N0.21 Translated by Sue Wiles. US-Taiwan Literature
Foundation, 2007.
Eugene Nida and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ondon: Brill, 1969.
Huang, Yu-cheng. “Preface.” Chung Chao-cheng. Chung Chao-cheng's Anthology of Short Stories. Translated by Joe Hung. Taipei: Central News Agency, 2012.
Hung Joe,“ Chung Chao-cheng's Short Stories”, The China Post, December 3, 2012, 12:08, In http://www.chinapost.com.tw/commentary/the-china-post/joe-hung/2012/12/03/362842/Chung-Chao-chengs.htm. 取用日期 July 16, 2106.
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Tu, Kuo-Ch'ing. “Foreword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Chung Chao-cheng.”
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 N0.33. US-Taiwan Literature Foundation,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