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1 11: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怡荃
研究生(外文):Chang, Yi-Chuan
論文名稱:品牌形象結合插畫手法之創作──鳳梨酥品牌「吉作八功夫」視覺規劃設計
論文名稱(外文):Creation of Brand Image Associated with Illustration Applies in the Visu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Good-Fortune Pineapple Pastry"
指導教授:蘇佩萱蘇佩萱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u, Pei-Hsuan
口試委員:楊清田馮承芝
口試委員(外文):Yang, Ching-TienFeng, Chen-Chih
口試日期:2014-12-1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視覺傳達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4
中文關鍵詞:品牌形象視覺設計插畫鳳梨酥品牌評估
外文關鍵詞:Brand ImageVisual DesignIllustrationPineapple PastryBrand-Evalu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93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不同企業需要不同的視覺設計,適當的設計能表現品牌專業,吸引適合的客群並提高品牌辨識度。「好農市安心食品公司」是一間強調安心、健康與嚴格把關的有機商店,「吉作八功夫」是其自行推出的鳳梨酥品牌,目前正逐步規劃各種行銷方式,以及視覺的改良。
  本研究與實際企業主合作,進行品牌視覺形象的設計與應用。有鑒於部份小型企業缺乏整體性的視覺設計,雖然品質良好,卻缺乏良好形象與行銷,因此本研究將以此案例進行視覺改良與創新,提供研究對象使用或參考,也提供相關研究人員作為品牌重塑之參考。使用個案研究法、品牌評估法,將國內外指標案例分別研討,分析品牌視覺設計案例、插畫相關包裝設計與競爭品牌案例,配合問卷調查法了解消費者對「吉作八功夫」視覺形象的感受度,包含門市、口碑、文宣品、包裝、網站等各個品牌接觸點,評估標準由「非常不好─非常好」分成五個層級的選項,繼而據調查結果進行品牌網絡圖、品牌接觸點、品牌接觸順位圖等綜合分析。本研究創作前期,邀請企業主管、視覺設計專家、品牌顧問與品牌設計師進行專家訪談,加強品牌設計的觀點與論述,並根據企業主管提供之需求與限制條件,改良現有視覺形象。
  研究發現,好農市「吉作八功夫」具良好口碑、品質與評價,但視覺尚有待調整的空間。因此調整重點是為該品牌設計一套CIS企業識別系統並加以延伸,設計規劃項目為商標改良、標準色、輔助圖形、輔助插畫,以及應用設計、週邊贈品、吉祥物、官方網站、包裝設計等。為使品牌延伸接觸到年輕消費族群,使用質樸、手感的「拓印」插畫,讓畫面多元又不失穩重、品牌形象更加值。並於創作完成後,以索緒爾符號學「符徵─符旨」檢測設計項目之視覺符號語彙,確認品牌創新後是否符合「吉作八功夫」鳳梨酥的隱喻與象徵。

  Different businesses require different visual design. Therefore, by using appropriate designs any businesses can show professional brand to attract target customers and to increase their brand recognition. "Friendly-Farm Market relieved food company" is an organic stores who emphasize friendly, healthy and rigorous. "Good-Fortune Pineapple pastry" is it’s sub-brand of pineapple cakes, now needs to plan various market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heir visual image.

  In this study, we design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of brand and its applications which cooperate with business executives. Using the case-study method and the brand-evaluation, the study discusses domestic and foreign cases which were analyzing brand visual design cases referred to packaging design and illustration. The study further employs the questionnaire to understand how target consumers feel about the visual image of "Good-Fortune Pineapple pastry."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the study may analyze the brand comprehensively.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er invited business executives, commercial design experts, brand consultant and brand visual designer to do interviews for strengthening the design ideas, as well as for improving the existing brand image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business executives.

  The study found that "Good-Fortune Pineapple pastry" have good reputation, quality and evaluation, but the visual image can be adjusted. Therefor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djustment to re-brand "Good-Fortune Pineapple pastry," to improve their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CIS) applied to their visual identity designs and packaging. In order to make the brand extend to the younger consumer, using the stone-rubbing-illustration is the way full of plain-seeing, touch-feeling and makes images diversify and stability, so that the brand image becomes more valuable. As a result, the researchers conducts a semiotic study referred to the discussion of Saussure’s "Signifier-Signified" to detect the visual symbols for the design project.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設計創作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設計創作目的 4
第三節 設計創作研究方法 6
第四節 設計創作範圍與限制 8
第五節 創作流程與架構 9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 品牌的概念與意義 10
一、品牌的建立 11
二、品牌創新 12
三、品牌行銷 15
第二節 插畫 22
一、插畫的定義 22
二、插畫的分類 23
第三節 CIS企業識別系統 26
一、視覺形象案例分析 27
二、競爭品牌分析 31

第三章、創作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專家深度訪談 47
一、好農市吉作八功夫主管訪談 50
二、商業設計專家訪談 51
三、品牌顧問與品牌設計師專家訪談 53
第二節 指標個案研究 56
一、「daebeté茶米茶」品牌形象分析 56
二、「Darling white Coffee」品牌形象分析 59
第三節 品牌形象符碼研究 62
一、索緒爾符號學 63
二、符號學研究方法 64

第四章、吉作八功夫視覺規劃

第一節 建構品牌藍圖 66
第二節 吉作八功夫品牌現況分析 68
一、吉作八功夫現有視覺傳達 72
二、吉作八功夫現有包裝設計 78
三、吉作八功夫社群頁面與網路購物平台 73
四、吉作八功夫綜合分析 73
第三節 吉作八功夫品牌重塑設計規劃 87
一、品牌名稱與故事 87
二、產品項目與內容 87
三、概念發想與方向 88
四、視覺形象建構 90
五、設計創作內容呈現 101
第四節 以符號學解析吉作八功夫視覺規劃 128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一、現有品牌形象評估 132
二、視覺設計規劃 133
三、回饋與建議 135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資料 136
英文參考資料 139
電子參考資料 140

附錄
附件一:企業主管專家訪談 141
附件二:商業設計專家訪談 144
附件三:品牌顧問與品牌設計師訪談 147
附件四:附錄圖表 152
附件五:問卷設計 156
附件六:授權同意書 165

一、中文參考書目

王逢振(2000),《文化研究》台北:揚智出版社。
王桂沰(2005)。《企業‧品牌‧識別‧形象──符號思維與設計方法》。
台北:全華圖書。
王韋堯、黃詩珮(2012)。〈插畫式平面廣告設計類型之探討與應用〉設計學報。
王炳南(2013)。〈品牌識別與包裝識別關係之研究──以國際知名品牌視覺設計
格式架構分析為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王慧美、高慈薏(2014)。〈虛擬品牌社群對品牌忠誠度之影響〉行銷科學學報,
第十卷第二期。
文化部(2013)。《 Heartbeat Taiwan:臺灣文創精品專輯》文化部出版。
余錦芳(2002)。〈顧客滿意與品牌忠誠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
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
吳昭怡、洪震宇(2003)〈心動產業 讓世界哈台〉。天下雜誌288期,2003年12月
1日。
周羿樺(2012)。〈貓主題插畫創作及應用於文創產品設計之研究〉國立臺灣藝術
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卓展正(2004)。〈台灣企業識別設計之實例研究─以電腦產業為例〉銘傳大學商業
設計碩士論文。
卓良賢(2011)。《Facebook社群行銷術》台北:PCuSER電腦人文化出版社。
林東海、張麗琦(1993)。《企業識別設計》台北:新形象出版公司。
林妍蓁(2010)。〈創新品牌形象設計之創作與研究─以傳統米粿食品店「采緹油飯」
設計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慶昌、盧建璋(2013)。〈品牌聲望與品牌知覺是否影響消費者滿意度──以
La Jolla為例〉。「2013 ITIA 資訊技術與產業應用研討會」論文。台北,關渡。
韋惟珊(2014)。〈行銷最重要概念STP:找到對的顧客,行銷精準又有效〉《經理
人月刊:活用STP,精準做行銷》2014年10月號,台北:巨思文化。
馬克.葛伯(2011),吳孟穎、賴孟怡譯。《感動:創造情感品牌的關鍵法則》台北:
寶鼎出版社。
唐‧舒爾茨、海蒂‧舒爾茨(2001)。《IMC整合行銷傳播策略與企劃》戴至中、
袁世珮譯。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
許奕雯(2011)。〈農特產品視覺品牌形象建構之設計創作〉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
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常金蘭(2008)。〈兩岸廣告比較-從原型分析探討〉,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研究
所碩士論文。
徐素霞(1996)。(插畫─獨立而完整的藝術),雄獅美術,第302期:11-20頁。
張光甫(2014) 。〈在「低價格高代價」之後,提升品牌價值,有賴驗證制度〉
營建知訊期刊,第379期。
莊于嫻(2010) 。《台灣年輕設計師自創品牌模式探討》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
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陳清沂(2012)。〈台灣古早味:傳統產業品牌形象轉型創新設計研究─以李鵠餅店
為例〉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秋、陳志洪、曾偲期(2013)。〈傳統與數位插畫媒材對視覺藝術創造思考之
影響探究〉,藝術學報93期。
陳麗秋、蕭仁瑋(2011)。〈拼貼插畫技法初探─以傳統與數位整合性插畫技法為
例〉,2011「新媒體創作與資訊科技」國際研討會。彰化:建國科技大學。
黃光玉(2006)。〈說故事打造品牌:一個分析的架構〉廣告學研究,第二十六集。
黃心奎(2009)。〈台灣出版業編輯與插畫工作者對插畫經紀制度之認知〉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思園(2010)。《MIT就是好禮:Made in Taiwan》台北:橘子出版社。
詹楊彬(1992) 。〈繪畫新技〉台北:藝術圖書。
蕭鳳君、盧永祥(2014)。〈服務品質、企業形象、顧客滿意與行為意向之研究─
以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為例〉顧客滿意學刊,第十卷第二期。
顏淑美(2006),〈國內商品插畫之個案分析─以當代插畫創作者 張曉萍為例〉
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明進(1996)。〈看圖畫書的小孩長大了〉台北:精湛,29,30-39。
鄭君仲、陳芳毓(2013)。《經理人特刊:完全圖解,行銷攻略36招》台北:巨思
文化,2013年10月號。
嚴貞、林淑媛(2010)。〈包裝設計效益對品牌權益影響之變項探討〉設計學報第
15卷第1期,2010年3月。
蘇佩萱(2013) 。《觀者與影像符碼:詮釋跨媒介符號意義之系列研究》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World Branding Committee(2010),陳怡伶譯。《品牌的秘密》台北:旗標出版社。

二、外文參考書目

Aaker, D. A. (1991) Managing brand equit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Aaker D. A. (1996). Building strong brands. New york free press.
Afuah, A. (1998). Innovation management-strategies, implementation, and profits (1st ed.).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uncan, T. (2002). IMC: Using avertising and promotion to build brands. New York:McGraw-Hill.
Holt, D. B. (2004). How Brands Become Icons: The Principles of Cultural Branding.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Keller, K. L. (2002) Branding and brand equity. In B. Weitz & R. Wensley (Eds.),
Handbook of Marketing (pp.151-178). London: Sage.
Keller, K. L. (1998),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Keller, K. L. (2001) Build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Marketing Managment,
10(2)14-20.
Kotler, P.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seventh ed.,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
Kotler, 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8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otler, P. (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 10th edition,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Kotlor, P. (2002) Marketing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Marshall Arisman (2006), Introduction, Teaching Illustration, Allworth Press
Williams, Raymond.(1995)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三、電子參考書目

天將品牌設計
http://www.ecis.com.tw/point-2.html (2014/11/18瀏覽)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研究發展處
http://rd.tnua.edu.tw/~syhsu/readings.html (2014/10/21瀏覽)
設計思潮
http://thinkdesign.cgu.edu.tw/c2t/topic.asp?TOPIC_ID=846 (2014/11/17瀏覽)
馮至綱(2012)。(自創品牌)Sailors Creative Center。
http://www.sailors.com.tw/Trevds-1.html (2014/12/02瀏覽)
詹千慧(2013)。(行銷即戰力 #2)動腦雜誌,2013年05月24日。
http://www.brain.com.tw/Famous/FamousContent.aspx?ID=1096#ixzz3G26CsQbx (2014/11/04瀏覽)
hielo專題-高鐵店-前導篇
http://f107chen.pixnet.net/blog/post/29720832-hielo%E5%B0%88%E9%A1%8C1-%E9%AB%98%E9%90%B5%E5%BA%97-%E5%89%8D%E5%B0%8E%E7%AF%87 (2014/02/18瀏覽)
「關於插畫,我說的其實是…」樂多日誌,2011年7月13日。
Marshall Arisman (2006),黃立佩譯。
http://reader.roodo.com/artlipei/archives/16053023.html (2014/11/18瀏覽)
淡江大學文創學習網
http://www.ccci.tku.edu.tw/index.php/tw/about-us/get-to-know/21-about-us (2014/10/23瀏覽)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