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參考文獻 Husserl, Edmund. HUSSERLIANA-EDMUND HUSSERL: GESAMMELTE WERKE, DEN HAAG MATIUNS NIJHOFF BZW. DORDERECHT U. 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andⅩⅩⅧ: Vorlesungen über Ethik und Wertlehre (1908-1914). Hrsg. Von U. Melle, 1988. 參考書目及期刊論文 參考書目中文部份 A.麥金太爾 著 宋繼杰 譯 《追尋美德──倫理理論研究》 初版 譯林出版社 南京2003 倪梁康 著 《胡塞爾現象學概念通釋》 初版 三聯書店 北京1999 倪梁康 編 《面對實事本身──現象學經典文選》 初版 東方出版社 北京2000 倪梁康 編 《自識與反思》 初版 商務印書館 北京2006 胡塞爾 著 倪梁康 譯 《現象學觀念──胡塞爾講稿》 初版 南方出版社 台北1987民86 胡塞爾 著 李幼蒸 譯 《純粹現象學通論》 初版 台北市 桂冠出版社1994民83 胡塞爾 著 倪梁康 譯 《邏輯研究 第一卷──純粹邏輯學導引》 初版 時報出版社 台北1994 胡塞爾 著 倪梁康 譯 《邏輯研究 第二卷──現象學與認識論研究 第一部分》 初版 時報出版社 台北1999 胡塞爾 著 倪梁康 譯 《邏輯研究 第二卷──現象學與認識論研究 第二部分》 初版 時報出版社 台北1999 胡塞爾 著 鄧曉芒、張廷國 譯 《經驗與判斷》 初版 三聯書店 北京1999 胡塞爾 著 倪梁康 譯 〈先驗現象學引論〉 《面對實事本身──現象學經典文選》 初版 東方出版社 北京2000 胡塞爾 著 王炳文 譯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初版 北京商務 北京2001 胡塞爾 著 倪梁康 譯 《哲學作為嚴格之科學》 初版 北京商務 北京2002 胡塞爾 著 艾四林、安仕侗 譯 《倫理學與價值論的基本問題》 初版 中國城市出版社 北京2002 胡塞爾 著 克勞斯˙黑爾德 編 倪梁康、張廷國 譯 《現象學的方法》 初版 上海譯文出版社 上海2005 胡塞爾 著 克勞斯˙黑爾德 編 倪梁康、張廷國 譯 《生活世界現象學》 初版 上海譯文出版社 上海2005 胡塞爾 著 王炳文 譯 《第一哲學》(上、下卷) 初版 商務印書館 北京2006 保羅˙利科 著 江志輝 譯 《歷史與真理》 初版 上海譯文出版社 上海2004 迪特˙亨利希 著 大衛˙帕西尼 編 彭文本 譯 《康德與黑格爾之間──德國觀念論講演錄》 初版 商周出版社 台北2006 亞里斯多德 著 《倫理學》 苗力田、徐開來 譯 初版 知書房 台北2001民90 馬克思˙舍勒 著 倪梁康 譯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上、下冊) 初版三聯書店 北京2004 莫里斯˙梅洛龐蒂 著 楊大春、張堯均 譯 《行為的結構》 初版 商務印書館 北京2005 莫里斯˙梅洛龐蒂 著 姜志輝 譯 《知覺現象學》 初版 商務印書館 北京2003 許為勤 著 《布倫塔諾價值哲學》 初版 貴州人民出版社 貴陽2004 斯拉維˙紀傑克 著 朱立群 譯 《幻見的瘟疫》 初版 桂冠出版 台北縣新店市2004民93 斯拉維˙紀傑克、格林˙戴里 著 孫曉坤 譯 《與齊澤克對話》 初版 江蘇人民出版 南京2005 黃振華 著 李明輝 編 《論康德哲學》 初版 時英出版社 台北2005民95 黃慶明 著 《應然實然問題探微》 二版 鵝湖出版社 台北民87 黃慶明 編著 《倫理學講義》 初版 紅葉文化 台北1998民87 奧古斯丁 懺悔錄 著 周士良 譯 初版 台灣商務出版 台北1998民87 蔡錚雲 著 《從現象學到後現代》 初版 五南出版 台北市 2001民90 蔡錚雲 著 《另類哲學──現代社會的後現代文化》 初版 邊城出版社 台北2006 漢斯-格奧爾格˙加達默爾 著 《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上、下冊) 初版 上海譯文出版社 上海2005 德穆˙莫倫 著 蔡錚雲 譯 《現象學導論》 初版 桂冠出版社 台北2005民94 德希達 著 《胡塞爾《幾何學的起源》導引》 錢捷 譯 初版 桂冠圖書 台北2005民94 德希達 著 《《友愛的政治學》及其他》 夏可軍 編 胡繼華等 譯 初版 吉林人民出版社 長春2006 康德 著 《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 李明輝 譯 初版 聯經 台北1990民79 康德 著 《論崇高感與優美感》 何兆武 譯 初版 商務印書館 北京2001 康德 著 《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 李明輝 譯 初版 聯經 台北2002民91 羅爾斯 著 《道德哲學史講演錄》 張國清 譯 初版 左岸文化 台北2004民93 龔卓軍 著 《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 初版 心靈工坊 台北2006民95
期刊論文中文部份 《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 第二輯 現象學方法》 初版 上海譯文出版社 上海1998 《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 第六輯 藝術現象學、時間意識現象學》 初版 上海譯文出版社 上海2004 《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 第七輯 現象學與倫理》 初版 上海譯文出版社 上海2005 王心運 著 〈從笛卡兒式的普遍懷疑嘗試法看胡塞爾現象學懸置法的真正意涵〉 《東吳哲學學報 第十三期》 東吳大學出版 民國九十五年二月 克勞斯˙黑爾德 著 倪梁康 譯 〈對倫理的現象學復原〉 《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 第七輯 現象學與倫理》 初版 上海譯文出版社 上海2005 蔡錚雲 著 〈傅柯是如何修補現象學與倫理學之間的缺口——自我照顧與管理自己〉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傅科思想研討會2004 潘怡帆 著 《含混性有無可能充實客觀論述之不足-以梅洛龐蒂身體觀論述》 未出版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論文 民93 龔卓軍 著 《身體與想像的辯證──尼采,胡塞爾,梅洛龐蒂》 未出版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班畢業論文 民87
參考書目外文部份 Beck, Lewis White. “A Commentary on Kant''s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0. Bernet, Rudolf. Kern, Iso. Marbach, Eduard. “An Introduction to Husserlian Phenomenolog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Evanston, Illinois, 1993. Husserl, Edmund. “Formal and Transcendental Logic”, translated by Dorion Cairns, 1969 by Martinus Nijhoff. Husserl, Edmund. “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 and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 translated by David Carr, 1st, press b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1970. Husserl, Edmund. “CARTESIAN MEDITA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translated by Dorion Cairns, fifth impress, 1973 by Martinus Nijhoff. Husserl, Edmund. “Experience and Judgment”, translated by James S. Churchill and Karl Ameriks, first, press b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1973. Husserl, Edmund. “Ideas Pertaining to A Pure Phenomenology and to A 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y──First book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A Pure Phenomenology”, translation by F. Kersten, 1982 by Martinus Nijhoff. Husserl, Edmund. “On The Phenomenology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Internal Time(1893-1917)”, translated by John Barnett Brough, 1991 by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Husserl, Edmund. “The Idea of Phenomenology”, translation, Lee Hardy, 1999,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Husserl, Edmund. “Analyses Concerning Passive and Active Synthesis-Lectures on Trancendental Logic”, translated by Anthony J. Steinbock, first, 2001 by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Husserl, Edmund. “Logical Investigations (Volume I & II)”, translated by J. N. Findlay, Edited by Dermot Moran, London & N.Y., 2001 by Routledge Publishers. Kant, Immanuel.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and Other Writings in Moral Philosophy”, L. W. Beck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 Kant, Immanuel.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 translated by Thomas Kingsmill Abbott, New York : Liberal Arts Press, 1949. Kant, Immanuel. “Religion Within The Limits Of Reason”, trans. Theodore M. Greene and Hoyt H. Hudson, 1st ed. Harper & Row Press, N.Y.1960. Kant, Immanuel.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First, translated by H,J, Paton, publish by Harper & Row, N.Y.1964. Kant, Immanuel. “Critique of Judgment”, trans. by James Creed Meredith, Oxford: OUP, 1964. Kant, Immanuel.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translated by Norman Kemp Smith, 1st., New York: MacMillan, 1965. Marx, Werner. “Towards A Phenomenology Ethics – Ethics and The Life World”, translated by Ashraf Noor, first,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2. Mill, John Stuart. Utilitarianism, Bobbs-Merrill, New York, 1957. Merleau-Ponty, Maurice. “The Structure of Behavior”, trans. A.L. Fisher, Boston: Beacon Press, 1963. Merleau-Ponty, Maurice.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trans. A.L. Colin smith, London: Rouledge & Kegan Paul and Atlantic Highlands: Humanities Press, 1962. Moran, Dermot.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Moran, Dermot. & Mooney, Timothy. Edited “The Phenomenology Reader”,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2. Ricoeur, Paul. “The Symbolism Of Evil”, trans. Emerson Buchanan, 1st ed. Harper & Row Press, N.Y. 1967. Ricoeur, Paul. “A Key to Husserl’s Ideas I”, translated by Bond Harris & Jacqueline Bouchard Spurlock, Marquette University Press, 1996. Sokolowski, Robert.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1s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Sontag, Susan. “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New York, NY: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3. Berger. Zaner, Richard M. “The problem of Embodyiment: Some Contributions to A Phenomenology of the Body”, The Hague: Martinus Nijhoff, 1971.
期刊論文外文部份 Tsai, Cheng-Yun. “Intersubjectivity:Husserl and Merleau-Pont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Duquesne University, Published by U.M.I. in 1989. Held, Klaus. “Virtue in the Technological Age Second Lecture: The Crisis of Virtue in Modern Moral Philosophy”,國立政治大學科技與人文研究中心96年度人文價值講座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