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7 09:3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侯裕珍
研究生(外文):HO,YU-CHEN
論文名稱:瓶裝飲料包裝設計之研究: 以臺灣市售烏龍茶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f Package Design of Bottled Beverages : A Case Study of Oolong Tea in Taiwan
指導教授:許立杰許立杰引用關係鄭建華鄭建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u, Li ChienCheng,Chien-Hua
口試委員:張英彬楊行中
口試委員(外文):Chang ying-pinYung, Hsing-Chung
口試日期:2018-06-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亞太創意技術學院
系所名稱:茶陶創意研究所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綜合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7
中文關鍵詞:烏龍茶瓶裝飲料包裝設計
外文關鍵詞:Oolong teaBottled BeveragesPackaging Desig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96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要
回顧中國茶一直是以熱泡現飲為主要的飲用方式,一直到西元1985年台中春水堂將烏龍茶加入冷飲中,跳脫傳統框架,開創一個全新的喝茶方式,同年台灣的「開喜烏龍茶」誕生,開始了瓶裝烏龍茶的商品,不但顛覆了幾千年來品茶的模式,更掀起一股即開即飲瓶裝飲料茶的風氣。
也因為瓶裝烏龍茶的誕生而有了全新的喝茶和買茶的模式,現在消費者站在櫥窗前面,只需幾秒鐘就決定選購一瓶包裝飲料,在無專人的介紹及試喝的情況下,影響消費者購買的因素,是本研究的主題,本研究利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的方法,分析295份的有效問卷,發現消費者喜愛的包裝色彩與跟烏龍茶茶湯本身有連結性的金色和黃色,強化瓶裝飲料上的文字,美術設計字體、印刷字體或整體設計和視覺設計,以及包裝設計上呈現茶湯均可提升顧客之再購意圖。

Abstract
Recalling that Chinese tea has been the main drinking method of hot-breathing drink, it has been added to cold drinks in the Taichung Chun Shui Tang in 1985. It has escaped the traditional framework and created a brand new way of drinking tea. In the same year, Kaixi Oolong tea was produced in Taiwan. The birth of bottled oolong tea products not only subverted the model of drinking te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ut also set off an atmosphere of ready-to-drink bottled beverage tea.
Also because of the birth of bottled oolong tea, there is a brand new model of drinking tea and buying tea. Now that consumers are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shop window, they decide to buy a bottle of packaged beverage in a few seconds. Without expert introduction, they cannot try to drink it. The key moment that affects consumer purchases is also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we analyzed 295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and learned that consumers' favorite packaging colors are connected with Oolong tea infusion and tea itself. The gold and yellow color, enhanced text on the bottled drinks for the art design fonts, printed fonts or overall design and visual design, and expose the tea on the package can enhance the customer's repurchasing intentions.

目錄
審定書 i
謝誌 i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茶的歷史與分類 8
一、茶的歷史 8
二、茶的分類 11
第二節 台灣烏龍茶包裝飲料的沿革 14
一、臺灣烏龍茶的歷史 14
二‬、台灣飲料產業的沿革 16
三、台灣地區飲料銷售現況 18
四、台灣市場目前在便利店上架的茶飲料公司 20
第三節包裝設計的理論 22
一、包裝的定義 23
二、包裝設計的定義 24
第四節包裝設計的構成要素 26
一、色彩 27
二、文字字體設計 31
三、圖案意象 33
第五節消費行為探討 34
第三章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研究架構和流程 38
第二節研究假設 40
第三節研究樣本與取樣說明 41
第四節問卷設計之內容 43
一、消費者特性彙整表 43
二、烏龍茶的品項 44
三、研究工具 45
第五節資料統計分析方法 47
第四章結果分析 48
第一節敍述性統計分析 48
第二節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60
第三節迴歸分析 80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84
第一節研究結論 84
第二節研究建議 86
文獻資料 88
附錄 94


文獻資料
王秀雄(1983)譯。《美術設計的點•線•面》。台北市:大陸書店
王桂沰,2005,企業.品牌。識別.形象符號思維與設計方法,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
朱介英(2001)。《色彩學》。台北市:美工科技有限公司。
谷欣伍(1991)。《色彩理論與設計表現》,台北市,武陵出版社。
呂清夫(1990)。《造形原理》。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朱陳春田(1996)。《包裝設計》。台北市: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李蕭錕 (1986)。《色彩的管理》台北市:漢藝色研文出版社。
李蕭錕、鄭國裕、林磐聳(1996)
池宗憲(2003):《貴德街史》,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林書堯(1989)。《色彩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林書堯(1991)。《色彩認識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林文昌(1991)。《色彩計劃》。台北市:藝術圖書出版社。
林馥泉(1956)。《烏龍茶及包種茶製造學》。台北市: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茶葉傳習所出版。
金子修(1996)。《包裝設計》,博遠出版公司
林木連等(2003)。《台灣的茶葉》。台北市:遠足文化。
許言,(2002) 張慧如(2002)。《商業包裝設計》初版。台北市:藝風堂。
許杏蓉(2003)。《復古商業包裝學:理 論.觀念.實務》台北市:視傳文化
吳萬益(2015)。《企業研究方法第5版 》。台北市:華泰文化。
吳德亮(2017)。《戲說六大茶類》。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匠英一著 ; 石學昌譯.(2006)《圖解行銷心理學 = Psychological marketing method 》台北市: 世茂出版社。
鄧成連(1987)。《現代商業包裝設計》。台北市: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鄧成連(1990)。《最新包裝設計實務》。台北市:星狐出版社
鄧成連 (1992)。《 現代商品包裝設計 》。台北市:北星圖書公司
陳俊宏(1988)年《色彩嗜好與色彩意象之調查分析》。台北市:藝風堂。
陳宗懋(1992)。 《中國茶經》。上海市:上海文化出版社。
陳俊宏、楊東民編著(1998)。《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
陳煥堂、林世煜(2001)。《台灣茶》,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簡明輝(2008)《消費者行為 = Consumer behavior》台北市:新文京開發公司。
廖淑伶(2009)《消費者行為 : 理論與應用 》台北市 : 前程文化公司。
野村順一著 ; 沈永嘉譯(2000)《色彩學與你》台北市:大展公司。
黃俊英(1985)《多變量分析 = Multivariate analysis : an introduction》台北市 :
中國經濟企研所出版社。
蘇宗雄(1988)。《文字造形與文字編排》,台北市:檸檬黃文化事業。
曾漢壽(2001)。《綠色包裝設計》。台北市:台灣包裝工業雜誌。
康敏嵐(2000)。《紙類容器之意象評估與視覺設計研究》。台北市:全華科技。龍冬陽(1982)。商業包裝設計:台北市L檸檬黃文化事業。
葉士敏(2016)。《茶科學.臺灣茶》。台北市:知音出版社。
《農委會茶改場製茶技術》
羅文坤(1986)。《行銷傳播學》。台北市:三民出版社
David Lwis & Darren Bridger 著陳琇玲 譯(2002)。《新消費者心理學》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Brian Mullen & Craig Johnson 著,游恒山譯,2013,《消費者行為心理學》 (2013/03/08 ),台北市:五南出版。
Hair et al. (2014)。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Marianne R. Klimchuk, Sandra A. Krasovec著 ; 楊欣怡譯.(2011)《包裝設計 : 從概念到銷售造就成功品牌》台北市 : 五南圖書公司。
Mcoo色彩研究中心(2011)。《新手配色寶典.室內設計篇》。大陸:人民郵電出版社。
Nikkei Design著 ; 郭彥廷譯(2013)《商品包裝設計教科書 = Textbook for package design 》台北市: 博碩文化公司。

春水堂人文茶館官網,春水故事。取自:https://chunshuitang.com.tw/index_back.php
吳琬瑜(2012/06/28)天下雜誌149期開喜的烏龍傳奇,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6827
開喜烏龍茶。德記洋行官網。取自:http://www.tait.com.tw/product_brand001.php
蘋果日報(2014/07/29)【行銷專題企劃】開喜30年進化史(大事紀)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style/daily/20140729/35972377
(2008年8月)Brain.com動腦雜誌
台灣飲料同業工會統計(2017年)
陶德、李春生與台茶大時代。中央研究院 數位文化中心。取自http://digitalarchives.tw/Exhibition/2525/1.html
細說台灣茶。泉芳茶莊。取自:http://www.cftea.com.tw/index.php?module=intro&mn=7&id=9329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消費者如何進行購物決策?(2014年11月)壹讀。取自:https://read01.com/zh-tw/oyDzA4.html#.Ww5hYy_W69Y
王韋堯、周穆謙 (2010)。包裝品牌命名字形設計差異化及其視認性研究。設計學報,15(1)。
王秀如、林明男,(2004)。大專學生對市售包裝飲用水視覺設計評價與意象之研究,親民學報,第十期,pp.185~199。
王秀如、林明男,2008.3,民眾對茶葉消費行為與包裝偏好之調查研究。環球科技人文學刊,第7期,pp.29~42。
余宏毅,2003,包裝設計策略之探討與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慈菁,2010,uni咖啡品牌形象建立之視覺設計與應用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欣翰,2012,消費者對瓶裝茶飲料包裝平面視覺設計意象認知之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林芝兌,2016,地方特色商品包裝設計創作 -以澎湖風茹茶為例 。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創作論述。
陳世華,2002,商業包裝設計對提升商品價值感之探討─以不同涉入程度商品為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論文。
陳虹吟,2006,台灣花茶業品牌形象建立之視覺設計與應用研究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炎,2015,苗栗東方美人茶產業之發展策略研究。亞太創意技術學院茶陶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欣宜,2007,台灣茶葉包裝設計之構成元素對消費者行為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茶行為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視覺傳達設計組碩士論文。
彭阿善,1999,〈包裝設計「商品表徵」相似性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珊妤,2007,台灣茶文化產業視覺設計創作報告。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蔡苡妏,2014,食物透明包裝與尺寸大小對消費的影響。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碩士論文。
楊立德,2014,便利商店女性消費者之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研究-以統一超商7-11 為例。樹德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鄒永誠,1992,消費者對飲料包裝設計之偏好研究--以台北市青少年為例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工程學門碩士論文。
謝在豐(1996)。消費者對包裝設計偏好的影響因素之研究-以糕餅禮盒為例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