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1.林山田、林東茂(1997),犯罪學,台北:三民書局。
2.李璞良譯(1998),Robert K. Ressler、Ann Burgess、John E. Douglas著,異常快樂殺人心理,台灣先智出版社。
3.王朝煌、張維平(2000),電腦及網路犯罪偵查,警察百科全書(七)-刑事警察,中央警察大學。
4.謝名冠(2000年),網路犯罪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5.谷岡康則(2000),如何防範個人電腦犯罪,台北:林鬱文化。
6.蔣平(2000),電腦犯罪問題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7.陳文地(2000),網路犯罪模式分析及偵防對策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8.林煒翔、廖有祿、王朝煌(2000),電腦犯罪偵查之探討─偵查程序之建構,警學叢刊,中央警察大學。9.黃世銘、謝名冠(2001年),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年度研究報告,網路行為規範之研究。
10.廖有祿(2001),電腦犯罪模式及犯罪者特徵分析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11.林錦新(2002),網上電子現金交易之數位證據偵蒐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2.郭孟璋(2002),利用網咖從事犯罪及其偵防對策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13.謝昆峰(2002),網際網路與刑事偵查,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4.何景東(2002),網路犯罪之研究-偵查活動與刑事責任之探討,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5.吳宗成(2003),電子商務安全-資通安全專輯之九,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
16.沈榮華(2003),網路犯罪相關問題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論文集。17.張志全(2003),新型態電子支付系統與網路洗錢活動之防制,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18.廖有祿、李相臣(2003),電腦犯罪─理論與實務,五南出版社。
19.蔡旻峰(2003),電腦犯罪案件偵查中數位證據蒐證、鑑識之建議標準作業程序,中央警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徐源隆(2004),以行為分析為基礎的網路拍賣詐欺偵防策略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1.鄭哲斌、叢培侃、黃明達、林宜隆、蕭瑞祥(2004)六國資通安全情勢分析與政策之研究,網際空間:資安、犯罪與法律社會。
22.曾煒鈞(2004),網路犯罪偵查之蒐證、鑑識及反溯設計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3.黃志龍、王俊雄(2005),網路犯罪成因與防治對策之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報告。
24.內政部警政署(2005),警察偵查犯罪規範。
25.林宜隆(2005),網路使用與犯罪問題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
26.李相臣、莊明雄(2005),電子商務犯罪模式分析之研究-以網路盜刷信用卡為例,警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第七屆2005年「網際空間:資訊、法律與社會」。
27.李文桐(2005),網路詐欺犯罪之研究-以拍賣購物詐欺為例,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8.范谷良(2005),稽核紀錄在網路犯罪偵查上之應用,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貳、英文部分
1.Parker, Donn B., (1976)”Computer abuse”,Crime by computer,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2.Coleman, James W.(1985), The criminal elite : The sociology of white-collar crime, St. Martin’s Press.
3.Kosiur, David(1997), Understanding electronic commerce, Microsoft Press.
4.Hollinger, Richard C. (ed.) (1997), Crime, deviance and the computers, England: Dartmouth
5.Hatcher, Michael, McDannell , Jay and Ostfeld, Stacy (1999),”Computer crimes”,American criminal law review.
6.Kosiur, David(2000) Understanding electronic commerce, Microsoft Press.
7.Casey, Eoghan (2000),”Criminal profiling,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Journal of Behavioral Profiling, May,2000,vol.1,NO.2.
8.Kalakota (1996)& Whinston(1996), Frontier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June, 1996.
9.Stephenson, Peter(2000), Investigating computer-related crime, London: CRC Press.
10.President’s working group on unlawful conduct on the Internet(2000), The challenge of unlawful conduct involving the use of Internet, http://www.usdoj.gov/criminal/cybercrime /unlawful.htm, 2000,March.
11.vacca, John(2002),Computer forensics:Computer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12.Jewkes, Y.(2003),“Policing cybercrime”, Handbook of policing Newburn Tim ed. Willan Pub.
參、網路部分
1.北海岸週刊網站(2003),http://ncoast.tku.edu.tw/ncoast/
2.蕃薯藤網站(2005),網路使用問卷調查,http://survey.yam.com/2005/
3.InsightXplorer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 (2006)『網路使用行為與消費行為調查』,http://www.insightxplorer.com/specialtopic/crossmedia_200611_2.html
4.清水木華研究中心網站(2006),2006年中國電子商務營利研究報告http://www.waterwood.com.cn/research/2005/572_ecommerceway.htm
5.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網站新聞資料(2007),http://www.cib.gov.tw
6.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http://www.myhome.net.tw/2002_03/web/news/
7. 科技法律中心,http://stlc.iii.org.tw/stlc/c.htm
8. 資安人科技網,http://www.isecutech.com.tw/feature/view.asp?fid=307
9. 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網路犯罪防制網http://www.tcpsung.gov.tw/cybercrime/
10. 網路商業應用資源中心,http://www.ec.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