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專書
吳芝儀、李泰儒(譯)(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Qualitative evaluation & research methods, 3th ed)(原作者:Patton,M.C)。嘉義市:濤石文化。
Charles N. Li & Sandra A. Thompson原著。黃宣範譯者,(2012 修訂版)。漢語語法學。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朱志平(2008)。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白建華(2009)。對外漢語語言點教學150例子(Chinese Grammar Made Easy). Yale University Press.
吳中偉(2006)。怎樣教語法 – 語法教學理論與實踐。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德津、程美珍(2008)。外國人使用漢語語法(修訂本)。北京:北京語言大學。
范曉(1998)。三個平面的語法觀。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何德華(2009)。華語教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新北:正中書局。
呂文華(2014)。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講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呂叔湘(1999)。現代漢語八百詞(曾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邢紅兵、張旺熹(2005)。現代漢語語法項目的標注及統計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向明 (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臺北市:洪葉文化。
徐子亮、吳仁甫(2006)。實用對外漢語教學法。台北:新學林出版社。
陳俊光(2008)。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修訂本)。台北:文鶴出版社。
舒兆民(2010)。華語文教學講義。臺北市:新學林。
齊春紅(2008)。現代漢語語氣副詞研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齊滬揚(2005)。對外漢語教學語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楊得峰(2008)。日本人學漢語常見語法錯誤釋疑。北京:商務印書館。
楊慶慧、白荃(1996)。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法難點剖析。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程美珍、副李珠(2010)。漢語病句辨析九百例-Error analysis of 900 sample sentence。 臺北市:新學林。
鈕文英(2016)。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郭玉霞(2009)。質性研究資料分析:Nvivo 8活用寶典=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Nvivo 8 guidebook。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
彭小川、李守紀、王紅(2004)。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釋疑201例。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小克、李宗宏(2014)。越南學生學漢語偏誤分析。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
張先亮、范曉(2010)。現代漢語存在句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郇慧(2012)。華語句法新論(上)。新北市:正中。
張斌、范開泰、張亞軍(2000)。現代漢語語法分析。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斌(2010)。現代漢語描寫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2001)。實用現代漢語語法(曾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珣(2002)。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侖。北京市 :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鄧守信(2009)。對比分析與教學語法。台北:文鶴出版社。
鄧守信(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臺北市:文鶴。
潘文國、譚慧敏(2006)。對比語言學:歷史與哲學思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鍾榮富(2009)。對比分析與華語教學。台北:正中書局。
二、英文專書
Corder, S.P. (1967).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International Review os Applied Linguistics (IRAL) 5 : 161-170.
Fries, Charles C. (1945). Teaching &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Fontana, Andrea and James H. Prey. (2000). The Interview:From Structured Questions to Negotiated Text. Pp.652 in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2d ed., edited by Norman K. Denzin and Yvonna S. Lincoln. Thousand Oaks, CA:Sage.
Hammerly, Hector. (1982). Synthesi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Blaine, Wash. : Second Language Publications.
James, C.(1998). Contrastive Analysis. London: Longman.
James, C.(1998). 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 Exploring errors analysis. London : Longman.
Odlin, T.(1989). Language transfer. Cambridge: Cambride University Press.
Sridhar, S. N. (1976). Contrastive analysis, errors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Three phases of one goal. Indian Linguistics 37:258-281.
Wadhaugh , R.(1970).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TESOL Quarterly 4:123-130.
Xing, J. (2006). Pedagogical Grammar of Chinese: Spatial and Temporal. 香港大學出版社。
Wu, Guo (1998). Information structure in Chinese.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三、碩士論文
王愛玲(2012)。現代漢語焦點句「是…的」已然義的分析與教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吳慧真(2013) 。華語教材「做」與「作」之多義探析及教學建議。(文藻外語大學圖書館,碩士學位論文。)陳秋伶(2010)。泰籍學生學習現代漢語助詞「的」之偏誤分析與教學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陳玫妤(2011)。現代漢語「是…的」句次結構分析與教學語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張筱艾(2014)。表反駁義的語氣副詞「才」、「又」的語用研究 及教學建議。(文藻外語大學圖書館,碩士學位論文。)謝辰旻(2015)。連詞「和」、「並」、「而」的偏誤分析及其教學建議。(文藻外語大學圖書館,碩士學位論文。)四、期刊
王旭(2014)。漢語分裂句的句法結構分析。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466001。
石慧敏、謝福(2008)。外國留學生「是…的」句的偏誤分析。海外華文教育第一期(總第46期)。
何元建(2010)。論漢語焦點句的結構。漢語學報。
李媞媞(2010)。「是…的」兩種句式焦點問題的再分析。語言應用研究。300071。
李燕洲(2011)。越南留學生漢語「是…的」句偏誤分析。語文學刊第六期,530001。
胡紅波(2014)。「是…的」句式的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 – 基於HSK動態作文語料庫的研究。青春歲月,430062。
侯穎(2009)。也談「是…的」結構的賓語。語言應用研究,100037。
孫蕾(2008)。「是…的」表因果關係用法的語法歸類與產生途徑。語文學刊,310012。
許培新(2003)。 「是…的」結構句的句法、語義分析。250100。
單韌(2016)。英語學習者焦點句式習得的偏誤現象及成因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110136。
張建鵬(2011)。談對外漢語語感教學 – 中高級留學生漢語語感培養方法探究。教學研究。610064
楊青、王振頂(2009)。關於「是…的」式的教學探討。語文學刊,225200。
楊柳(2011)。中高級階段越南留學生「是…的」句偏誤分析。語言教學研究,533000。
劉慶華(2008)。與焦點表達有關的「是…的」句研究。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報。No.4 2008。
五、網路資源
HSK動態作文語料庫。(2016/07/20)取自http://202.112.195.192:8060/hsk/index.asp
TOCLF學習者語料庫檢索系統。(2017/04/06)取自http://tocfl.itc.ntnu.edu.tw:8080
TOCLF華語學習者語料庫(考試寫作)和TOCLF華語學習者語料庫(練習寫作)。(2017/04/06)取自http://advancedcenter.top.ntnu.edu.tw/cht/achievement5_1.html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2017/12/10)取自http://www.sc-top.org.tw/chinese/LR/basic.php
六、其他資源
李彪(2017/04/23)。《南進越南華語教學之路 蹣跚難行》。新一代媒體集團。(2017/06/12)取自https://fairmedia.com.tw/%E6%95%99%E8%82%B2/16411
吳佩旻(2017/04/05)。《為何最多華語老師赴越南教書?學者分析這些原因》。聯合報 。(2017/06/12)取自 https://udn.com/news/story/9/238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