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3 04: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段氏蘭英
研究生(外文):Doan Thi Lan Anh
論文名稱:焦點句「是…的」之偏誤分析與教學建議-以中高級華語程度之越南學習者為研究對象
論文名稱(外文):An Error Analysis "shi... de" focus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suggestion to Vietnamese students with high intermediate ability in Mandarin as study object
指導教授:王季香王季香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 Chi-Hsiang
口試日期:2018-01-2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文藻外語大學
系所名稱: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2
中文關鍵詞:焦點句偏誤分析漢語語法語料庫
外文關鍵詞:Focus constructionError analysisMadarin ChineseCorpu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4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漢語焦點句「是…的」為重要語法點,亦為語法教學的難點。諸多學者均認為此句式為現代漢語中使用比率較高的句子。關於焦點句的語法結構和語義功能的討論,論者不少,最具代表性的有劉月華、潘文娛、故韡(2001)編寫之語法書。此種句式常見的功能有二,其一為: 加強語氣,強調一個已完成動作發生的時間、地點或方式等;而其另外的功能為:說話人的評論、敘述或描寫、闡述道理,表示說話人的看法、意見等。劉月華等人(2001)稱兩者為:「是…的」(1)和「是…的」(2)。但對於外籍生而言,若教學者不能善加引導,外籍生往往因為不能充分掌握語法結構、語義和語用功能,而造成不少的偏誤。關於焦點句的偏誤分析,依筆者所見,諸多論者對外籍學習者進行研究;至於越南籍學習者的偏誤分析則少見。針對焦點句「是…的」(2)更是未予注重,然其實際使用的偏誤情況相當高。由此兩個原因,筆者擬以「焦點句『是…的』之偏誤分析與教學建議-以中高級華語程度之越南學習者為研究對象」為題,先對比中文和越南文之此種句式,通過語料庫檢索系統、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等研究設計,探析中高級階段越南籍學生偏誤之數量及比例。旨在於針對越南學習者之偏誤找出成因,從而提供教學建議,希望幫助越南籍學習者正確地運用此句式及作為華語教學之參考。
"Shi... de" focus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an essential grammar, but also a teaching difficulty in Mandarin. Many researchers have considered this construction appear more frequently in modern Mandarin. Many people have talked about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hi... de", an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eople are Prof. Liu Yuehua et al (2001) who wrote the Grammar Book. This original form has two main functions; (a) to emphasize the tone or to emphasize time, places and ways that an action has already been done. The other function, (b) criticism, description and elaboration from the speaker, which includes his perspectives and opinions as Prof. Liu Yuehua et al (2001) considered these two: "shi... de"(1)and "shi... de"(2). However, if teachers misguide foreign students, most of foreigners will not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meaning and the function, which cause even more grammatical errors. In the author’s perspectives, many researchers concentrate on focus construction by analyzing foreign learners. Nevertheless, Error Analysis of Vietnamese learners can rarely been seen. Moreover, people did not pay great attention to "shi... de" focus construction which also increases the usage errors. Due to the reasons above, the author set the topic as “An Error Analysis "shi... de" focus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suggestion to Vietnamese students with high intermediate ability in Mandarin as study object subject”. Firstly, the author conducted this research through comparing between focus construction of Mandarin and Vietnamese. Secondly, he used concordancer, surveys and analysis of number and portion to find out common errors in learning Madarin of Vietnamese students. As a result, we may conclude authentic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and assist Vietnamese students to apply these grammatical structures precisel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第二語言習得相關理論 7
第二節 焦點句「是…的」之相關研究 11
第三節 語言教學應用理論 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9
第一節 研究範圍 29
第二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來源 30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8
第四節 研究步驟 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3
第一節 越南籍學習者焦點句「是…的」(2)之偏誤類型 43
第二節 越南籍學習者焦點句「是…的」(2)的偏誤成因 54
第三節 焦點句「是...的」的教學建議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結論 79
第二節 研究限制未來發展方向 80
參考文獻 83
附錄 88
附錄一 問卷調查 88
附錄二 TOCFL-學習者語料庫和MTC-學習者語料庫「是…的」(2)之偏誤類型 91
附錄三 越南語的情態詞 92
附錄四 TOCFL華語學習者語料庫、MTC華語學習者語料庫和HSK動態作文語料庫 94
一、中文專書
吳芝儀、李泰儒(譯)(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Qualitative evaluation & research methods, 3th ed)(原作者:Patton,M.C)。嘉義市:濤石文化。
Charles N. Li & Sandra A. Thompson原著。黃宣範譯者,(2012 修訂版)。漢語語法學。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朱志平(2008)。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白建華(2009)。對外漢語語言點教學150例子(Chinese Grammar Made Easy). Yale University Press.
吳中偉(2006)。怎樣教語法 – 語法教學理論與實踐。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德津、程美珍(2008)。外國人使用漢語語法(修訂本)。北京:北京語言大學。
范曉(1998)。三個平面的語法觀。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何德華(2009)。華語教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新北:正中書局。
呂文華(2014)。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講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呂叔湘(1999)。現代漢語八百詞(曾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邢紅兵、張旺熹(2005)。現代漢語語法項目的標注及統計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向明 (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臺北市:洪葉文化。
徐子亮、吳仁甫(2006)。實用對外漢語教學法。台北:新學林出版社。
陳俊光(2008)。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修訂本)。台北:文鶴出版社。
舒兆民(2010)。華語文教學講義。臺北市:新學林。
齊春紅(2008)。現代漢語語氣副詞研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齊滬揚(2005)。對外漢語教學語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楊得峰(2008)。日本人學漢語常見語法錯誤釋疑。北京:商務印書館。
楊慶慧、白荃(1996)。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法難點剖析。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程美珍、副李珠(2010)。漢語病句辨析九百例-Error analysis of 900 sample sentence。 臺北市:新學林。
鈕文英(2016)。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郭玉霞(2009)。質性研究資料分析:Nvivo 8活用寶典=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Nvivo 8 guidebook。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
彭小川、李守紀、王紅(2004)。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釋疑201例。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小克、李宗宏(2014)。越南學生學漢語偏誤分析。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
張先亮、范曉(2010)。現代漢語存在句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郇慧(2012)。華語句法新論(上)。新北市:正中。
張斌、范開泰、張亞軍(2000)。現代漢語語法分析。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斌(2010)。現代漢語描寫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2001)。實用現代漢語語法(曾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珣(2002)。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侖。北京市 :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鄧守信(2009)。對比分析與教學語法。台北:文鶴出版社。
鄧守信(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臺北市:文鶴。
潘文國、譚慧敏(2006)。對比語言學:歷史與哲學思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鍾榮富(2009)。對比分析與華語教學。台北:正中書局。
二、英文專書
Corder, S.P. (1967).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International Review os Applied Linguistics (IRAL) 5 : 161-170.
Fries, Charles C. (1945). Teaching &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Fontana, Andrea and James H. Prey. (2000). The Interview:From Structured Questions to Negotiated Text. Pp.652 in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2d ed., edited by Norman K. Denzin and Yvonna S. Lincoln. Thousand Oaks, CA:Sage.
Hammerly, Hector. (1982). Synthesi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Blaine, Wash. : Second Language Publications.
James, C.(1998). Contrastive Analysis. London: Longman.
James, C.(1998). 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 Exploring errors analysis. London : Longman.
Odlin, T.(1989). Language transfer. Cambridge: Cambride University Press.
Sridhar, S. N. (1976). Contrastive analysis, errors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Three phases of one goal. Indian Linguistics 37:258-281.
Wadhaugh , R.(1970).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TESOL Quarterly 4:123-130.
Xing, J. (2006). Pedagogical Grammar of Chinese: Spatial and Temporal. 香港大學出版社。
Wu, Guo (1998). Information structure in Chinese.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三、碩士論文
王愛玲(2012)。現代漢語焦點句「是…的」已然義的分析與教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吳慧真(2013) 。華語教材「做」與「作」之多義探析及教學建議。(文藻外語大學圖書館,碩士學位論文。)
陳秋伶(2010)。泰籍學生學習現代漢語助詞「的」之偏誤分析與教學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陳玫妤(2011)。現代漢語「是…的」句次結構分析與教學語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張筱艾(2014)。表反駁義的語氣副詞「才」、「又」的語用研究 及教學建議。(文藻外語大學圖書館,碩士學位論文。)
謝辰旻(2015)。連詞「和」、「並」、「而」的偏誤分析及其教學建議。(文藻外語大學圖書館,碩士學位論文。)

四、期刊
王旭(2014)。漢語分裂句的句法結構分析。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466001。
石慧敏、謝福(2008)。外國留學生「是…的」句的偏誤分析。海外華文教育第一期(總第46期)。
何元建(2010)。論漢語焦點句的結構。漢語學報。
李媞媞(2010)。「是…的」兩種句式焦點問題的再分析。語言應用研究。300071。
李燕洲(2011)。越南留學生漢語「是…的」句偏誤分析。語文學刊第六期,530001。
胡紅波(2014)。「是…的」句式的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 – 基於HSK動態作文語料庫的研究。青春歲月,430062。
侯穎(2009)。也談「是…的」結構的賓語。語言應用研究,100037。
孫蕾(2008)。「是…的」表因果關係用法的語法歸類與產生途徑。語文學刊,310012。
許培新(2003)。 「是…的」結構句的句法、語義分析。250100。
單韌(2016)。英語學習者焦點句式習得的偏誤現象及成因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110136。
張建鵬(2011)。談對外漢語語感教學 – 中高級留學生漢語語感培養方法探究。教學研究。610064
楊青、王振頂(2009)。關於「是…的」式的教學探討。語文學刊,225200。
楊柳(2011)。中高級階段越南留學生「是…的」句偏誤分析。語言教學研究,533000。
劉慶華(2008)。與焦點表達有關的「是…的」句研究。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報。No.4 2008。

五、網路資源
HSK動態作文語料庫。(2016/07/20)取自http://202.112.195.192:8060/hsk/index.asp
TOCLF學習者語料庫檢索系統。(2017/04/06)取自http://tocfl.itc.ntnu.edu.tw:8080
TOCLF華語學習者語料庫(考試寫作)和TOCLF華語學習者語料庫(練習寫作)。(2017/04/06)取自http://advancedcenter.top.ntnu.edu.tw/cht/achievement5_1.html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2017/12/10)取自http://www.sc-top.org.tw/chinese/LR/basic.php

六、其他資源
李彪(2017/04/23)。《南進越南華語教學之路 蹣跚難行》。新一代媒體集團。(2017/06/12)取自https://fairmedia.com.tw/%E6%95%99%E8%82%B2/16411
吳佩旻(2017/04/05)。《為何最多華語老師赴越南教書?學者分析這些原因》。聯合報 。(2017/06/12)取自 https://udn.com/news/story/9/238546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