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4 06: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呂俞慧
研究生(外文):Yu-Hui Lu
論文名稱:技職體系競賽選手訓練模式、自我決定和生涯規劃之研究—以美容、美髮職類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f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CompetitorsTraining Mode,Self-determinationand Career Planning - Taking Hairdressing Categor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陳俊瑜陳俊瑜引用關係林明惠
指導教授(外文):Chun-Yu ChenMing-Hui Lin
口試委員:康雅菁
口試委員(外文):Ya-Chin Kang
口試日期:2015-07-0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萬能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研究所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美容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8
中文關鍵詞:技職體系訓練模式自我決定生涯規劃美容美髮
外文關鍵詞: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Training modeSelf-determinationCareer planningBeautyHairdress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51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技職體系之教育宗旨,著重於到職場之前的職業訓練,以培養職場基層人員、士級人員、培育師資及培育國際觀人員。如何從一個美容、美髮相關科系的技職學生,到成為一位美容、美髮類競賽選手的競賽歷程。當一位競賽選手必須要了解什麼樣的自我決定條件,以及適合自己的訓練模式。
本研究意旨探討目前美容、美髮職類競賽,參賽選手為何想參與競賽的動機,參賽選手與指導老師之間的配合情況,指導老師進而分析參賽選手須使用何種模式來配合訓練,主要研究變項包含選手本身的「背景變項」、「自我決定」,選手對指導教師的「訓練模式」以及選手對未來的「生涯規劃」進行研究探討。
本研究利用問卷調查法,以立意取樣的方法收集332份研究樣本,從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關分析及多元逐步回歸中發現,人口統計變項中17-19歲、專科學制的少年對訓練模式各因素的重視進而影響生涯規劃最強,也對其生涯規劃較有顯著影響;且專業證照數、競賽得獎數與競賽場次較多的選手,愈能認同競賽是能增加自信,特別是更能認同對其未來的生涯發展有所幫助。

The purpose of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focuses on orientation training. how to traning the student become a skill competition of Hairdressing Category. In fact ,they have tounderstand what kind of self-determination andfind thesuitabletraining mode.

This study wasnot only to explore what is the motive for skill competition of Hairdressing Category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test motive, but alsothe situa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 instructor.Then analyze the training mode, it`s include "background variables", "self-determination", "training mode",and questionnaires were adopted as the survey method to explore whethereffect their "career planning".

In this study,A total of 332 questionnaires filtered and valid finally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tested using factor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OVA,Pe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rough the regression analysisfound thatthe "age17-19"and " University and College "has indicat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career planning inthe training mode.Themore professional license, race and race winning, tend to get more confident, especially tend to get more gains in the"career planning".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謝 誌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流程 3
1.4 研究限制 4
1.4.1 研究對象 4
1.4.2 研究內容 4
1.4.3 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2.1技職體系 5
2.2 美容美髮類競賽現況 7
2.2.1 競賽的意義 7
2.2.2國際競賽 8
2.2.3全國競賽 10
2.2.4技職之光 13
2.2.5 技職之光遴選及表揚 14
2.2.6 技職之光表揚 16
2.3 理論訓練模式 19
2.3.1 訓練計劃設計循環模型 19
2.3.2 教師效能訓練模式 20
2.3.3 肯定訓練模式 21
2.4 自我決定理論 21
2.4.1 外在調節(external regulation) 22
2.4.2 內攝調節(introjected regulation) 22
2.4.3 認同調節(indentified regulation) 22
2.4.4 統整調節(integrated regulation) 23
2.5 生涯規劃理論 2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5
3.1 研究架構 25
3.2 研究假設 26
3.3 研究方法 27
3.4 研究對象 27
3.4.1問卷調查樣本對象 27
3.4.2 專家訪談對象 28
3.5 研究工具 29
3.5.1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 29
3.5.2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30
3.5.3描述性統計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31
3.5.4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 31
3.5.5相關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31
3.6 問卷設計與預試問卷分析 32
3.6.1 問卷預試與回收 37
第四章結果與討論 45
4.1.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 45
4.1.1.、人口統計變項之基本資料分析結果 45
4.2獨立樣本T檢定之人口統計變項分析結果 46
4.3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人口統計變項分析結果 47
4.4 相關分析結果 55
4.5迴歸分析結果 55
4.6 綜合討論 56
4.6.1訓練模式構面與生涯規劃之差異 57
4.6.2 自我決定構面與生涯規劃之差異 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8
5.1 研究結論 58
5.1.1人口統計變項 58
5.1.2各因素間與生涯規劃 58
5.2研究建議 59
5.2.1 對競賽選手之建議 59
5.2.2 對指導老師之建議 59
5.2.3 對學術界的建議 59
參考文獻 61
附錄一、技職體系美容美髮職類競賽訪談對象與綱要 65
附錄二、技職體系美容美髮職類競賽教練訪談內容 66
附錄三、技職體系美容美髮職類競賽選手訪談內容 81
附錄四、技職體系美容美髮職類競賽選手問卷量表 84
中文部份:
1.沈翠蓮(2001)「教學原理與設計」出版社:台北 五南
2.李清茵(2004)。家庭互動行為、心理需求滿足、關係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屏東。
3.李俊青(2007)。學業情緒歷程模式之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台南。
4.何瑞景(2010)。應用自我決定理論改善特教班學生型為問題之研究。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1。
5.何瑞景(2010)。台中市國小自足式特教班教師的工作困擾、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
6.吳玉真(2011)。 國中運動代表隊選手心理需求、自我決定動機與自我設限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7.7. 林秀慧(2012)參與競賽 觸動創意與學習 師友月刊539 2012.05,10-14頁。
8.洪美伶( 2011)。美容整體造型設計教學國際化與國際競賽。技術及職業教育。1卷4期。201110。頁97-102。
9.洪鳳儀(2000)。九二一災後生活重建之府際關係研究─以南投縣政府社會局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10.孫本初、傅岳邦(2012)。教育訓練的內涵與技法:以個案教學為例。T&D飛訊第142期101年05月01,1-21頁。
11.教育部(2012)。「找對方向-技職不可限量」技職教育政策與發展
12.教育部技職司(2011)。高級中等學校技藝技能優良學生甄審及保送入學實施要點
13.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2008)。台灣技術及職業教育簡介。台北:作者。
14.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市:五南。
15.陳品華(2006)。技職大學生自我調整學習的動機困境與調整策略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8(1),37-50。
16.陳靜玲、陳孟君(2011)。 家長式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競賽壓力之研究. 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7,238-250。
17.陳寬裕、王正華(2011)。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台北市:五南。
18.郭鴻耀, 卓玠宏, 高而仕, 陳麗文( 2010)。美容美髮競賽獲獎選手技能學習歷程與培訓師教學策略之研究-以建國科技大學為例。建國科技大學美容科學研討會 。
19.郭美貝、吳立安(2012)。美容系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美容科技學刊,9(4),59-78。
20.黃振盛(1998)。高職機械類科學生技能學習影響因素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21.舒沈世 (2008 年)。臺灣八年級學生行為和情感參與功課自決權和實現目標的關係。小學教育雜誌,108,313 334。
22.黃家溱(2011 年)。「自我決定理論」在禮儀師殯葬教育上的應用 。高雄師大學報:自然科學與科技類 ; 30 期 (2011 / 06 / 01) , P17 – 31。
23.葉麗珠(2012 )。自我決定理論在健身運動領域之驗證 大專體育學刊;14卷2 期
24.蔡淳如(2008)。師徒制與師徒功能對員工創新行為之影響-以知識分享為中介變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25.蔡惠如(2011)。教師領導與自我決定對全國農業類科技藝競賽選手學習後設認知的影響。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26.賴琦(2011)。國立桃園高中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與自我決定需求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所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27.簡嘉菱、程炳林(2013)。環境目標結構、自我決定動機與學業情緒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2013,44 卷, 3 期,713-734 頁。
28.鐘孟玲(2010)。動機、基本心理需求滿足與幸福感之關係- Deci 與 Ryan自我決定理論為基礎。

網站參考:
1.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http://www.edu.tw/downLoad/detail.aspx?Node=1123&Page=26267&wid=560d2ade-378e-4cb6-8cb4-c2ce2b227759&Index=1 2014.11.13
2.技職院校課程資源網
http://course-tvc.yuntech.edu.tw/Web/Default.aspx 2015.7.8
3.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網站
http://sc.labor.gov.tw/home.jsp?pageno=201111010001 2014.10.23
4.OMC全球美容美髮資訊網 http://198.55.121.69/cgi-bin/big5/k/374z?q1=374zv1*q65%3D2012299*time%3D17:13:58*q27%3D374z*q12%3D1 2014.5.12
5.亞洲美髮美容協會
http://www.asianhairbeauty.com/?page_id=59 2014.5.12
6.SPC JAPAN全日本理美容大會
http://www.styling-collection.com/ 2014.5.12
7.SPC台灣本部台北
http://blog.yam.com/spctaiean 2014.5.12

外文參考:
1.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ehavior. New York: Plenum.
2.Deci, E. L., & Ryan, R. M. (1985a). The general causality orientations scale:Self-determination in personalit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19,109-134.
3.Deci, E. L., & Ryan, R. M. (2000). 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ne 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quiry, 11(4),227-268.
4.Deci, E. L., & Ryan, R. M. (2002). Handbook of self-determination research.Rochester, NY: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5.H. Kaiser(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39), pp.31-36.
6.Nadler, L.(1989).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3rd ed).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7.Vallerand, R. J., Fortier, M. S., & Guay, F. (1997). Self-determination and persistence in a real-life setting: Toward a motivational model of high school dropou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2, 1161-1176.
8.Vallerand, R. J.& Miquelon P. (2007). A motivational model of persistence in science education: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pproach.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12, 351-369.
9.Urdan, T., & Schoenfelder, E. (2006). Classroom effects on student motivation: Goal structures,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competence beliefs.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44.331-34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