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Porter原著(1999)。周旭華譯,競爭策略。台北市:天下文化。
內政部營建署(2000)。臺閩地區營造業經營概況調查-調查結果提要分析。台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司徒達賢(1979)。台灣企業之環境分析。企銀季刊,3(1),27-38。司徒達賢(2003)。策略管理新論。台北市:智勝文化。
司徒達賢(2004)。策略管理案例解析-觀念與實例。台北市:智勝文化。
伍忠賢(1999)。企業併購聖經。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江克慧(2002)。小型營建企業的策略規劃與策略演進之探討。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江慶鴻(2003)。從核心擴張策略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建築產業為對象。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何如玉(2005)。人力資源彈性策略與組織績效、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國內鋼鐵業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吳先曉(2001)。企業多角化策略執行手段關鍵因素之研究-以公民營企業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吳惠林、張清溪(1991)。台灣地區的勞力短缺與外籍勞工問題。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呂鴻德(1996)。企業策略聯盟Q&A。台北市:商周文化。
李垣(2009)。組織結構敏感性對組織績效的影響分析。現代管理科學,4,34-35。
周文濱(1983)。環境因素對建築業經營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周信宏(1990)。企業核心競爭力。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周屏賜(2000)。營造業的轉型策略。中山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瑞陽(2001)。台灣營建產業不同發展階段經營策略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林瑞陽(2001)。台灣營建產業不同發展階段經營策略分析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胡偉良(1998)。營建聖經。台北市:黑石出版社。
高希均、石滋宜(1996)。競爭力手冊。台北市:天下文化。
張倩瑜(1994)。我國營造市場之經濟行為之研究。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棨銓(1990)。現代組織理論。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許臨高、簡春高(1992)。質性研究在社會工作界的應用。台北市: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陳家聲、鄭仁偉(1997)自主調適與組織慣性理論之整合實證分析-以台灣電子業IS9000認證為例。台大管理論叢,8(2),191-234。
陳淑如(2000)。營造廠競爭優勢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錦宗(2002)。營建相關產業微笑曲線。現代營建雜誌,285,41-50。彭文賢(1996)。組織結構。台北市:三民書局。
湯明哲(1990)。策略精論。台北市:天下文化。
黃文池、李得璋(2000)。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營建產業之影響與因應對策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黃永隆(2001)。營造業的經營策略與管理重點。現代營建,262,39-48。
黃英忠(1995)。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廖述賢、張文榮、胡大謙(2010)。推廣教育之市場導向與組織績效關聯性研究:內部行銷與組織承諾之中介角色。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0(4),55-82。廖基全(2007)。營造業法解析。台北市:詹氏書局。
蔡忠成(2004)。台灣地區中型營造場經營現況與策略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蔡崇禮(2002)。台灣地區建築業轉型暨永續發展策略之探討-以東岩建設個案為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鄭仁偉(1995)。組織自主改變、組織慣性與改變績效的關係-台灣電子業推動IS9000認證活動實證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鄭仁偉(1998)。理性調適與組織慣性理論比較分析與整合。中興企管學報,42,71-104。
鄭仁偉(2005)。組織彈性研究。T&D飛訊論文,38,1-30。
盧建中、張純華(2010)。高績效工作系統、人力資源技能與組織績效之探討。中小企業發展季刊,16,183-207。賴進林(2001)。我國中小企業轉型的個案研究以太平洋建設集團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二、英文部分
Cappelli, P & Neumark, D. (2001). Do “High-Performance” Work practices improve establishment-level outcome?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54(4), 737-774.
Chandler, A. D. (1962).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Covey, S. (1999), The Habits of Effective Organizations. CA: Jossey-Bass.
Collins, J. E. & Porras, J. T. (1994). 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 NA: HarperBusiness.
Hannan, M. T. & Freeman, J. (1989), Organizational Ecology,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ewson, R. (1997), New Dimensions in Strategic Leadership,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25(5), 42-47.
Prince, J. T., & Simon, D. H. (2009). Multimarket Contact and Service Quality: Evidence from On-Time Performance In the U.S. Airline Industr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2(2), 336-354.
Sanchez, R. (2002). analysis interior and competitor ability: Resources, ability and management process, in strategic handbook, David Faulkner,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
Sanchez, R. (1997). Preparing for an uncertain future Int. Studies of Mgt & Org, 27(2), 71-94.
Sanchez, R. (1999). Modular architectures in the marketing process, Journal of marketing. 63, 92-111.
Sanchez, R. (2002). Using modularity to manage the interactions of technical and industrial design. Design management Journal Academic review. 8-105.
Szilagyi, A. D. (1984).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NJ: Scott Foresman and Co.
Teece, D., Pisano, G., & Shuen, A. (1997).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8(7), 509.
Volberda, H. W., & Rutges, A. (1999). FARSYS: A knowledge-based system for managing strategic chang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a, 26(2), 99-123.
Willcoxson, L. (2000), Leading Strategicall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2), 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