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4 08: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珊珊
研究生(外文):San-San Wang
論文名稱:晚清「新女性」的身體與空間論述 —以小說《海上名妓四大金剛奇書》、《女獄花》、《女媧石》與《黃繡球》為討論範圍
論文名稱(外文):Discuss the bodies and the spaces of “new women” in late Qing Dynasty – based on the novels “hai shang ming ji si da jin gang qi shu”, “nu yu hua”, “nu was hi” and “huang xui qui”
指導教授:羅秀美羅秀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u-Mei Lo
口試委員:陳俊啟呂文翠
口試日期:2015-06-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7
中文關鍵詞:女性身體女性空間身分認同晚清小說晚清文學女性文學
外文關鍵詞:Female bodyspace of womenidentity recognitionlate Qing dynasty novellate Qing dynasty literaturefemale literatu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79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論文選用《海上名妓四大金剛奇書》、《女獄花》、《女媧石》和《黃繡球》四本小說,作為研究晚清女體自主性和能動性文本,除了討論小說中新女性的形象外,更在意這些新女性渴望「改變現狀」的動機、作風和時代意義,藉著討論人物性格特點的多面性和複雜性,整合出晚清新女性的典型樣貌,和她們所欲建築的世界藍圖與兩性關係。
論文第一章先定義晚清新女性、身體、空間,最後四本小說的基礎架構。第二章就晚清新女性的身體表現與所處空間,略分為四節,運用表格歸納出新女性可能遭遇的「三個考驗」,其次加入梁啟超等人對晚清女學堂的期許和見解,提出新女性的審美觀念已不再是以纖柔為美,最後嘗試分析出新女性的成長背景、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第三章整合文本,以新女性的職業作為分節的依據,羅列小說中新女性在職場和家庭中身分的轉變和女權覺醒的種種因由。
而後第四章從女體的自我抑制、女性與男性的目光衝突、女體與物質文化的接觸三個方向出發,分為三小節,探討新女性在晚清可能找不到足夠經驗的長者可以詢問關於女權的諸多問題,亦找不到合格的典範可以標榜,因而在女權鬥爭中受到無謂的犧牲。第五章回歸文本,以珍妮佛「性的陰/陽特質理論」及海德格對於「棲居的存有模式」,嘗試就小說中纏足、創辦學堂和女性專為自己打造的烏托邦空間進行詮釋,並根據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術語,提出「女性的閹割恐懼」可能來自於長期的自我約束,亦加入巴特勒對於性別的看法。
最後結論總結論文的見解及重點,期望能對晚清新女性的典型,以及其所欲打造的世界樣貌與兩性關係有具體的陳述,並就研究可能造成的侷限和未來展望做一說明,希望藉此對晚清新女性的研究,提供不同面向的剖析和思考。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界定及重要名詞釋義 2
一、版本界定 6
二、晚清「新女性」釋義 9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述評 10
一、專書 11
二、期刊論文 13
三、學位論文 1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 16
一、研究方法及進路 16
(一)研究方法17
1. 女性的身體17
2. 女性與空間18
(二)研究進路19
二、章節架構 21

第二章 晚清小說中「新女性」主體的形塑 23
第一節 晚清婦女解放風潮的激盪─女體在晚清社會中的分化 24
第二節 「新女性」的成長背景回顧與身體經驗敘述 38
第三節 「新女性」肉身所處的地理空間與人際關係樣貌 45
第四節 「新女性」所「施與受」的質疑和壓抑 51

第三章 多元流動的新女性身份與醒覺 57
第一節 性別概念的鬆動與解構─「新女性」多元流動的身份 57
第二節 「女政治家」在革新與革命之間折衝 60
第三節 「女科學家」思想獨立與自身定位 64
──兼論「女醫學家」打破父權神話和對人體的感知 64
第四節 「女教師」對學生的啟發與期許 69
第五節 「主婦」對生育與個人事業的選擇 79
第六節 「尤物」的多元身分:對身體的主控權 85

第四章 女體的自主與解放 93
第一節 從「我不能」到「我能」:女體自我抑制的意向性 93
第二節 從「分裂」到「重構」:女人自己與男性目光的衝突 98
第三節 從「噤言」到「圖謀」:女體與物質文化的接觸 103

第五章 女性的烏托邦空間 109
第一節 從被凝視到自我凝視:對「身體自主」的意識和作為 109
第二節 女體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性別處境的共謀與共果 115
第三節 「女」父親:女性的自體生殖與「閹割恐懼」 119
第四節 女性空間中的科技文明:
專屬女性使用的人工生殖、交通工具與食品科技 124

第六章 結論 131
第一節 晚清「新女性」的典型 131
第二節 研究的侷限與未來的展望 140

附錄一: 143
附錄二: 153
附錄三: 159

參考文獻 163


圖表目次
一、表目次:

表一:《海上名妓四大金剛奇書》等四書創作表 4
表二:新女性所遭遇的「三個考驗」及其回應方式異同比較表 30
表三:沙雪梅所論之夫婦進化表 80
表四:新女性最初的禁錮經驗與婚嫁觀對照表 134
表五:初嫁丈夫對新女性的要求影響日後對異性的看法對照表………...135

二、圖目次:
圖一:研究步驟圖 20
圖二:論文章節架構圖 21
圖三:新女性經歷的三個階段考驗分化圖 37
圖四:女學堂中的學生升學方式圖 75
參考文獻 *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一、文本:
1.王妙如:《女獄花》(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年)。
2.抽絲主人:《海上名妓四大金剛奇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年) 。
3.海天獨嘯子:《女媧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1年)。
4.頤瑣:《黃繡球》(台北:廣雅出版有限公司,1984年)。

二、其他文本:
1.(漢)鄭玄著、李學勤主編: 《禮記正義》(台北:台灣古籍,2002年)。
2.〈女工志盛〉,《女學報》第9期,1898年10月。
3.《晶報》1919年4月30日,日刊。
4.汪了翁:《上海六十年花界史》(上海:時新書局,1922年)。
5.金一:〈女子世界發刊詞〉,《女子世界》1904年第4期。
6.柳亞子等:〈本社招股廣告〉,《新女子世界》1907年。
7.秋瑾:《精衛石》,參見阿英:《晚清文學叢鈔·說唱文學卷》(台北:中華書局,1960年)。
8.海上漱石生:《退醒盧筆記》(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
9.笑雲:〈天足說〉,《小說叢報》1917年卷第3期第8號。
10.高素素:〈女子問題之大解決〉,《新青年》,第3卷1號,1917年3月1號
11.高燮:〈女中華歌〉,《女子世界》第4期,1904年4月。
12.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新小說》,1902年。
13.梁啟超等:〈女學堂試辦略章〉,《中國女學會書墊章程》,《新聞報》,1897年3月17日。
14.辜鴻銘:〈照像〉,《辜鴻銘文集─上冊》(長沙:嶽麓書社,1985年)。
15.劉鶚:《老殘遊記》(台北:廣亞出版社,2007年)。
16.潘小璜:〈為民族流血無名之女傑傳〉,《女子世界》第11期,1905年2月。
17.魏連科等注譯:《新譯後漢書》(台北:三民書局,2013年)。

三、專書及專書論文:
(一) 中文著作:
1.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2003年)。
2.石曉楓:《狂歡之聲與冷酷之眼─文革小說中的身體書寫》(台北:里仁書局,2012年)。
3.李幼蒸:《欲望倫理學:弗洛伊德和拉康》(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出版,1998年)。
4.李秉新等編:《近代中國娼妓史料》(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5.李國彤:《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廣西:廣西師大出版社,1995年)。
6.汪民安:《身體、空間與後現代性》(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
7.泥澤恩:《近代物理》(台北:五南出版社,2013年)。
8.阿英:《晚清小說史》(台北:台灣商務書局,1996年)。
9.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10.夏曉虹:《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香港: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
11.夏曉虹:《晚清文人婦女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12.孫毓棠主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第一輯(北京:科學出版社,1907年)。
13.孫廣德:《晚清傳統與西化的爭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14.高宣揚:《後現代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9年)。
15.張永久:《晚清情色遊戲官場》(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11年)。
16.張莉:《浮出歷史地表之前─中國現代女性寫作的發生》(天津:開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
17.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s﹞》(台北:政大歷史系出版,2003年)。
18.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8年)。
19.黃錦珠:《晚清小說中的新女性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20.黃錦珠:《清末民初女作家小說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14年)。
21.廖炳惠編:《關鍵詞200》(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3年)。
22.顏健富:《從「身體」到「世界」: 晚清小說的新概念地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年)。
23.魏紹昌:《晚清四大小說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24.顧燕翎等主編:《女性主義理論和流派》(台北:女書文化,2000年)。

(二) 外文譯著:
1.巴特勒(Judith Butler)著、林郁庭譯:〈性/別惑亂─女性主義的身分顛覆〉(台北:桂冠出版社,2008年)。
2.米列(Kate Millett)著、宋義偉譯:《性即政治》(Sexual Politics)(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70年)。
3.艾莉斯.馬利雍.楊(Iris Marion Young)著、何定照譯:《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台北:商周出版社,2007年)。
4.克萊麗莎.平蔻拉.埃思戴思(Clarissa Pinkola Estes,Ph D)著、吳菲菲譯:《與狼同奔的女人》(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出版,2012年)。
5.珍妮佛(Jennifer Harding)著、林秀麗、黃麗珍譯:《性的扮演─陰/陽特質的實踐》(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6.約翰.伯格(John Berger)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
7.胡纓(Hu Ying)著、龍瑜宬、彭姍姍譯:《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
8.海倫.威爾金森(Helen Wilkinson)等著、吳菲菲譯:《明天的女人》(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出版,1997年)。
9.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著、郜元寶譯:《人,詩意地安居︰海德格爾語要》(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1年)。
10.高彥頤(Dorothy Ko)著、苗延威譯:《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
11.參見約翰.斯圖爾特.彌爾(John Stuart Mill)著、郭志嵩譯:《論自由(2版)》(台北:臉譜出版社,2015年)。
12.傅科(Michel Foucault)著、尚衡譯:《性意識史—第一卷:導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8年)。
13.賀蕭(Gail Hershatter):《危險的逸樂》(台北:展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14.微拉.伯蘭特(Vera Bertrand)著、方維貴譯:《文學與疾病──比較文學研究的幾個方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15.潔玫.葛瑞爾(Germaine Greer)著、吳庶任譯:《女太監》(台北:正中出版,1996年)。

四、期刊論文:
1.吳宇娟:〈晚清女作家小說的書寫論述-以《紅樓夢影》、《女獄花》與《俠義佳人》為例〉,《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第2卷第4期,2008年。
2.胡纓:〈歷史書寫與新女性形象的初立:從梁啟超〈記江西康女士〉一文談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9期,2001年8月1日。
3.劉慧英:〈女權啟蒙中塑造的救國女子形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2年第2期。
4.魏文哲:〈《女獄花》與《女媧石》:晚清激進女權主義文本〉,《明清小說研究》,2003年第4期。

五、學位論文:
1.林健群:《晚清科幻小說研究 (1904-1911)》,國立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8年。
2.張三郎:《五四時期的女權運動(1915-192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3.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s)》,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
4.郭芊欐:《晚清小說中「自由結婚」觀研究──以《自由結婚》、《女獄花》、《黃繡球》、《女子權》、《俠義佳人》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5.楊曉菁:《晚清婦女解放問題小說主題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6.廖秀真:《清末的女子教育(1897-1911)》,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所碩士論文,1980年。
7.趙淑萍:《民國初年的女學生(1912~1928)》,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年。
8.蔡佳燕:《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思想:以《教育雜誌》(1909-1928)的相關內容為討論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六、網路資源

1.中央政府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網址: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43 ,2015.8.10上網確認。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