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9 22:5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格(釋永上)
研究生(外文):CHANG KO
論文名稱:國際志工服務動機與服務願景及瓶頸—以阿彌陀佛關懷中心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motivations, visions and obstructions of nternational volunteer service- Amitofo Care Center as the example
指導教授:釋昭慧教授
指導教授(外文):Shih Chao-Hwei
口試委員:黃運喜教授游祥洲教授
口試日期:2015-07-0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宗教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9
中文關鍵詞:阿彌陀佛關懷中心志工動機願景目標
外文關鍵詞:Amitofo Care CentervolunteerMotivationvis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3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近幾世紀,國際志工已然形成一股潮流,台灣僧伽釋慧禮於2001年進入非洲馬拉威國家,設立阿彌陀佛關懷中心,專為失怙的孤兒做教養之服務。也因為他的願心與行動力,感動了許多人,於是紛紛響應前往非洲加入國際志工的行列。
看似輝煌壯麗的義舉,其背後充滿著各種辛酸苦辣,縱使是身經百戰的社會菁英,也會受當地現實環境與人事衝擊,讓此團體之志工流動率大,無法令志工們長期駐留該地,所以能在他鄉異地長期服務實屬不易,尤其是非洲!
本論文針對此問題,特別以阿彌陀佛關懷中心之志工為對象,來做個別訪談與探究,欲從他們的敘述中,逐一理解志工們的生活背景、服務動機、願景目標、困境之生成、各人的解決方式等,試著透過各種角度的檢視,來列出每個問題與狀況的類別、面對心態、處理方法。也從這些問題中,去看到這些志工們如何從困境中解套?是否從服務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些問題,即是本論文所關注之處。
志工無私與奉獻的精神,最能彰顯生命教育的珍貴,重要的是志工從服務過程中,不管是順境、困境,皆可成為難能可貴的經歷。也能從這些事件,探究出各方的因應之道,讓該團隊與志工們一齊共同成長!
In recent centuries, international volunteering has already formed a trend. A Taiwanese monk, Ven Hui-Li went to Malawi and established Amitofo Care Center aiming for nurturing the orphans. Because of his acts and vows touched so many people, many people went to Africa and followed the rank of the international volunteering work.
It seems like a great deed but actually the volunteers experienced various kinds of situations. Even a fully-experienced elite could have been affected greatly by the impacts of the local environment and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Therefore, the volunteer turnover rate becomes higher and the long-term presence of the volunteers is getting less. It is not easy for a volunteer to have a long-term service in an unfamiliar place, especially in Africa.
Thus, this thesis is aiming at analysis such problem as a research question. The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for the research study. We carried out several interviews and group discussion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volunteers’ background, service motivation, vision, goals and problem solve ability. Exam them by using different angles and then categorize problems, situations, mentality when facing the challenge and processing methods. From these problems, we can see how these volunteers overcome the predicament and if they find their life value. These questions are what the thesis is focusing on.
The spirit of selfless dedication of volunteers and the most able to demonstrate precious life education. Anything that the volunteers encountered, whether it is good or bad, can become a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m. Also from these case studies, we can find out proper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and allow the team and volunteers to grow together!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架構.......................4
第三節 文獻探討............................7

第二章 國際志工概述........................11
第一節 國際志工服務之定義、類別..............11
第二節 國際志工服務參與動機之相關理論.........15
第三節 國際志工服務之瓶頸...................17

第三章 阿彌陀佛關懷中心之志工................19
第一節 慧禮法師與非洲三國...................19
第二節 志工的來源與類型.....................26
第三節 志工的服務動機.......................32
第四節 台灣志工參與之評估....................32

第四章 ACC國際志工的生命故事.................41
第一節 來自台灣的國際志工....................42
第二節 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國際志工...............45
第三節 來自非洲華僑的國際志工.................50

第五章 ACC國際志工服務的瓶頸.................55
第一節 瓶頸的種類...........................56
第二節 問題呈現方式.........................64
第三節 問題解決能力.........................69
第四節 小結................................71

第六章 結論................................71
參考書目...................................77
壹、專書
1.曾華源、曾騰光,《志願服務概論 In troduction to volunteering in Taiwan》,台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2.吳美慧、吳春勇、吳信賢,《義工制度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心理出版社,1995年。
3.何慧卿,《志願服務與管理》,台中:華都文化,2010年。
4.陳武雄,《志願服務的理念與實務》,台北:揚智出版社,2004年。
5.蔡漢賢,《志願服務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1978年。
6.張耀維,《彩虹升起》,台北:利全美術印刷製版有限公司,西元2009年。
7.張融琳,《因為愛,我們在這裏》,台北:一家親文化出版社,西元2012年。
8.張融琳,《行腳非洲的和尚爸爸》,台北:一家親文化出版社,西元2010年。
9.張耀維,《十年磨一劍》,台北:菩提心出版社,西元2002年。
10.釋慧禮,《為愛行腳 在非洲交會的生命花園》,台北:一家親文化有限公司,西元2013年。
11.張春興,《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西元2005年。

貳、期刊論文
1.釋滿律(王芬蘭),《非洲「令正法久住」的另類模式-以「阿彌陀佛關懷中心」為研究對象》,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2010年。
2.陳雅蘭,《志工參與動機之Q方法論研究:以金門縣為例》,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2007年。
3.吳嘉玲,《非營利組織中志工的工作動機對工作表現的影響—以北美館與故宮博物院為例》,桃園: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2006年。
4.周文欽,《宗教志願服務者留任因素之研究-大林鎮慈濟社區志工為例》,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2010年。
5.郭玟蘭,《志願服務工作者訓練遷移影響因素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2007年。
6.林秀香,《志願服務意向行為與實踐行為之研析-以花蓮鐵道文化館志工為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2012年。
7.林岳玫,《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經驗之研究:社會資本觀點》,台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系,2011年。
8.何美珍,《非營利組織女性志工的參與動機、工作投入和工作表現之研究》,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民國2008年。
9.釋妙證(胡華真),《阿彌陀佛關懷中心「法傳非洲」之本土化理論與作略》,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2014年。
10.吳依軒,《逢甲大學國際志工服務學習之研究》,台中: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2012年。
11.林寶珠,《臺北縣區域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民國96年。
11.林勝義,〈台灣開拓志願服務人力的策略、理論與實務〉,《社區發展季刊》,第126期,台北:內政部社會司出版,2009.07,頁174。
12.林勝義,〈適合志願服務使用的方法與技巧〉,《社區發展季刊》,第115期,台北:內政部社會司出版,2006.09。
13.陳明國,〈臺灣國際志工服務動機、工作價值觀及滿意度之研究〉,《弘光學報》,第70期,頁103~104。
14.江林月嬌,〈善行與動機〉,《飛揚雜誌》,第40期,2004年。
15. ACC編輯部,〈ACC圓通學校 多元文化教育 • 點燃菩提心燈〉,《大象腳印》,第19期,2013.06。
16.林芳玫,〈新世紀的價值~志願服務〉,《公務人力發展中心--游於藝電子報》,第27期, 2001.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