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專書
1.曾華源、曾騰光,《志願服務概論 In troduction to volunteering in Taiwan》,台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2.吳美慧、吳春勇、吳信賢,《義工制度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心理出版社,1995年。
3.何慧卿,《志願服務與管理》,台中:華都文化,2010年。
4.陳武雄,《志願服務的理念與實務》,台北:揚智出版社,2004年。
5.蔡漢賢,《志願服務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1978年。
6.張耀維,《彩虹升起》,台北:利全美術印刷製版有限公司,西元2009年。
7.張融琳,《因為愛,我們在這裏》,台北:一家親文化出版社,西元2012年。
8.張融琳,《行腳非洲的和尚爸爸》,台北:一家親文化出版社,西元2010年。
9.張耀維,《十年磨一劍》,台北:菩提心出版社,西元2002年。
10.釋慧禮,《為愛行腳 在非洲交會的生命花園》,台北:一家親文化有限公司,西元2013年。
11.張春興,《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西元2005年。
貳、期刊論文
1.釋滿律(王芬蘭),《非洲「令正法久住」的另類模式-以「阿彌陀佛關懷中心」為研究對象》,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2010年。
2.陳雅蘭,《志工參與動機之Q方法論研究:以金門縣為例》,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2007年。
3.吳嘉玲,《非營利組織中志工的工作動機對工作表現的影響—以北美館與故宮博物院為例》,桃園: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2006年。
4.周文欽,《宗教志願服務者留任因素之研究-大林鎮慈濟社區志工為例》,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2010年。
5.郭玟蘭,《志願服務工作者訓練遷移影響因素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2007年。
6.林秀香,《志願服務意向行為與實踐行為之研析-以花蓮鐵道文化館志工為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2012年。
7.林岳玫,《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經驗之研究:社會資本觀點》,台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系,2011年。
8.何美珍,《非營利組織女性志工的參與動機、工作投入和工作表現之研究》,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民國2008年。
9.釋妙證(胡華真),《阿彌陀佛關懷中心「法傳非洲」之本土化理論與作略》,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2014年。
10.吳依軒,《逢甲大學國際志工服務學習之研究》,台中: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2012年。
11.林寶珠,《臺北縣區域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民國96年。
11.林勝義,〈台灣開拓志願服務人力的策略、理論與實務〉,《社區發展季刊》,第126期,台北:內政部社會司出版,2009.07,頁174。12.林勝義,〈適合志願服務使用的方法與技巧〉,《社區發展季刊》,第115期,台北:內政部社會司出版,2006.09。13.陳明國,〈臺灣國際志工服務動機、工作價值觀及滿意度之研究〉,《弘光學報》,第70期,頁103~104。14.江林月嬌,〈善行與動機〉,《飛揚雜誌》,第40期,2004年。
15. ACC編輯部,〈ACC圓通學校 多元文化教育 • 點燃菩提心燈〉,《大象腳印》,第19期,2013.06。
16.林芳玫,〈新世紀的價值~志願服務〉,《公務人力發展中心--游於藝電子報》,第27期, 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