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發中心(2013)。校長教學領導網站。取自 https://teachernet.moe.edu.tw/Leader/default.aspx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網站(2017)。教育。取自http://www.gcs.gov.mo/files/factsheet/Education_TCN.pdf
史美奐(2003)。國中教師創新教學專業能力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朱經明(2007)。教育及心理統計學(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課題組(2008)。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委託課題《澳門校長專業發展規劃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余映潮(2008)。教學創意。中學語文教學, 8,29。
余徹鵬(2012)。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師科技素養與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
吳雪華(2006)。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吳明隆、涂金堂(2014)。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臺北市:五南。
李安明(1999)。「為教學而行政」的校長教學領導:理論與實務。教育政策論壇, 2(2),158-203。
李宗薇(2010)。數位學習創新應用──2010數位學習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師大。
李新鄉(2008)。組織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李鳳琴(2014)。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李麗琦(2012)。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互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周淑卿、丁一顧、蔡清田、李新鄉、陳美如、黃旭鈞、楊振昇、李安明、蔡進雄(2013)。課程與教學領導。臺北市:高教。
林志成(2016)。行動智慧導向的教學創新。台灣教育,698,2-10。
林明地(2000)。校長教學領導實際:一所國小的參與觀察。教育研究集刊,
1(44),143-172。
林明地(2010)。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臺北市:五南。
林定蔚(2008)。教育部教學卓越獎教師人格特質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怡均(2014)。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模式與教師創新教學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林芳瑜(2015)。技術型高中教師學習型組織知覺、教師自我效能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林展緒(2016)。市立國中教師教學熱忱與創新教學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士林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林雪琴(2013)。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對校長角色知覺與教學領導策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林惠煌(2003)。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林進財(2005年 4月7日)。校長教學領導的理念與實務。【台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市政新聞】。取自 http//www.tncg.gov.tw/
邱惜玄(2001)。一所國民小學校長「協同教學」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姚麗英(2014)。高級中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段招宜(2016)。嘉義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洪淑宜(2009)。創新教學之操作應用研究—以感官學習型態為例。臺北市:揚智。
夏惠汶(2017)。PTS教學法:微型社會中的主題式教與學。臺北市:學富。
涂秀苓(2013)。屏東縣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信念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馬世驊(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高苙騰(2010)。桃園縣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高博銓(2002)。析論校長的教學領導。中等教育,53,66-81。
張世忠(2010)。教學原理:統整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國強(2010)。臺中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互動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張淑婷(2013)。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參與專業發展評鑑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張博雅(2014)。創新教學策略對學生創意構想設計能力影響之研究-以國中資訊教育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教育部(201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許忠棠(2012)。新北市立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許婉玉(2016)。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郭頌華(2017)。一位原住民小學校長推動教學領導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陳美言(1998)。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陳敦正(2015)。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同與創新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陳龍安(2004)。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心理。
游淑妃(2011)。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童鳳嬌、林志成(2014)。卓越領導與創新經營之理論與實務。臺北:高等。
黃中良(2013)。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黃宗顯、陳麗玉、徐吉春、劉財坤、鄭明宗、劉峰銘、郭維哲、黃建皓、商永齡(2013)。學校領導:新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黃雪蓮(2014)。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黃雅琳(2009)。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楊昌明(2011)。國中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楊家華(2014)。臺南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覺專業學習社群與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楊振昇(2003)。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287-318。
楊琇絢(2011)。屏東縣國中教師創新教學與專業成長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市:心理。
廖學全(2012)。雲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臺北教育部(2016年6月29日)。教育部104年「中小學磨課師課程創新教學應用計畫」成果發表會【新聞群組】。取自 https://depart.moe.edu.tw/ED2700/News_Content.aspx?n=727087A8A1328DEE&s=A559DA73706796E2
趙廣林(1996)。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劉明德(2005)。中小學校長教學領導核心技術關鍵之探討。學校行政,38,65-75。
蔡清田(2006)。課程創新。臺北市:五南。
蔡進雄(2005)。學校領導理論研究。臺北市:師大。
蔡進雄(2009)。教育領導研究—組織環境、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探析。臺北市:五南。
蔡雅茹(2011)。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教師教學信念、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國小學童創造力傾向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鄭明玉(2017)。國內校長教學領導相關學位論文研究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鄭崇趁(2011)。教育經營學導論—理念、策略、實踐。臺北市:心理。
鄭崇趁(2013)。教育經營學:六說、七略、八要。臺北市:心理。
鄭進丁(1986)。國民小學校長角色之分析。高雄市:復文。
黎秋妤(2015)。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集體效能感與其參與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魯先華(1994)。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2017c)。教學設計獎勵計畫。取自 http://www.dsej.gov.mo/~webdsej/www_cre/tplan/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2017d)。教青局舉辦“與教師有約”——教育與“互聯網+”座談會。取自http://portal.dsej.gov.mo/webdsejspace/internet/Inter_main_page.jsp?id=63530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2017a)。統計數字:教育統計。取自 http://portal.dsej.gov.mo/webdsejspace/internet/category/teach/Inter_main_page.jsp?id=8525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2017b)。教學管理:一般行政。取自 http://www.dsej.gov.mo/~webdsej/www/grp_sch/schguide/2017/SchGuide2017_03_01.pdf
鍾文峰(2014)。苗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顏逸鴻(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蘇麗美(2013)。創新擴散模式對高級中學教師科技接受模式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英文部分
Ampong, G. A., Gyambrah, M., Schmidt, J., & Werner, C. (2017). Enhancing leadership development in ghanaian senior secondary schools: An empirical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effective practice. Education Studies, 3(9), 423-455. doi: 10.5281/zenodo.889100.
Bakir, A. A. (2016). Innovation management perceptions of principal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tudies, 4(7), 1-13. doi:10.11114/jets.v4i7.1505.
Brandon, B. (2004). Applying instructional systems processes to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e eLearning Guild, 8, 1-9.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UK: Sage.
Chen, S. C. (2009).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novative teaching capacit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Penghu County. Retrieved from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e=1283038497890
Ferrari, A., Cachia, R., & Punie, Y. (2009).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he EU member states: Fostering creative learning and supporting innovative teaching literature review on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in E&T in the EU Member States (ICEAC). JRC Technical Note.
Fullan, M. (2007).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4 th ed.). New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Ganter, A., & Hecker, A. (2013). Deciphering antecedents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Business Research, 66(5), 575-584.
Germain, M. L. (2008). Traits and skills theories as the nexus between leadership and expertise: Reality or fallacy [Monograph]. Journal o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51(5), 32-39. doi: 10.1002/pfi.21265.
Hallinger, P., & Murphy, J. F. (1987).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the school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MB: Allyn and Bacon.
Hallinger, P. (2003). Leading educational change: Reflections on the practice of instructional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33(3), 329-335.
Hargreaves, A. (2003). Teaching in the knowledge society: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insecurity. New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Herman, J. J., & Herman, J. L. (1994). Educ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Effective schools through systemic change. Lancaster, PA: Technomic.
Irby, B. J., Brown, G., Duffy, J. A., & Trautman, D. (2001). The synergistic leadership theor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0(4), 304-322.
Kirkpatrick, S. A., & Locke, E. A. (1996).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three-charismatic leadership components on performance and attitudes. Applied Psychology, 81(1), 36-51.
Krinitsyna, A. V., Nikitin, O. D., & Boyakova, E. V. (2016).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eative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applying during the work with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Science Education, 11(18), 11709-11720.
Lee, P. C., Lin, C. T., & Kang, H. H. (2015). The influence of open innovative teaching approach toward student satisfaction: a case of Si-Men primary school. Quality and Quantity, 50(2), 491-507. doi:10.1007/s11135-015-0160-x.
Lindberg, E., & Vanyushyn, V. (2013). School-based management with or without instructionall leadership: experience from sweden.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2(3), 39-50. doi: 10.5539/jel.v2n3p39.
Nazem, F. (2005). The anticipating of effective leadership through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principal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Knowledge and Research in Psychology. Islamic Azad university of Khurasgan, (In Persian).
Ovando, M. N., & Ramirez, A. J. (2007).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within a teacher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Enhancing students' academic success.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20, 85-110.
Parlar, H., & Cansoy, R. (2017).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health. Redfame, 4(11), 39-48.
doi: 10.11114/jets.v5i4.2195.
Peterson, R. S., Smith, D. B., Martorana, P. V., & Owens, P. D. (2003). The impact of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personality on top management team dynamics. Applied Psychology, 88, 795-808.
Sawyer, K. E. (2006). Cambridge handbook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ebastian, J., & Allensworth, E. (2012). The influence of principal leadership on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student learning: A study of mediated pathways to lear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8(4), 627-628.
Siadat, S. A., Arbabisarjou, A., Azhdari Z., Amiri, Z., & Abooeimehrizi, M. (2011).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performance among school principals. Higher Education Studies, 1(1), 38-45. doi: 10.5539/hes.v1n1p38.
Smith, W. F., & Andrews, R. L. (1989).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How principals make a difference. Norfolk,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outhworth, G. (2002).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schools: Reflec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22(1), 73-91.
Stipek, D. J., Givvin, K. B., Salmon, J. M., & MacGyvers, V. L. (2001). Teacher’s beliefs and practices related to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d Learning, 17, 213-226.
Stukalenko, N. M., Zhakhina, B. B., Kukubaeva, A.K., Smagulova, N.K., & Kazhibaeva, G. K. (2016). Studying innovation technologies in modern educ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Science Education, 11(14), 6612-6617
Wallas, G. (1926). The arts of thought. New York, NY: Harcour Brace and Wo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