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1.Earl Babbie(著),邱泯科、陳佳穎、蔡毓智、姜馨彥(譯) (2006)。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台北市:雙業書廊有限公司,p371-372。
2.Lovelock•Wirtz•Keh(著),方世榮、江季芸(譯) (2003)。服務行銷:人員、科技及策略。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S.I.G髮色調整&頭皮育毛養髮研發中心 (2014)。沉默是金開發企業有限公司。
4.丁金輝 (2006)。跨越企業危機:避開經營鴻溝與投資地雷。台北市:財訊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5.三谷宏治(著),陳昭蓉(譯) (2015)。經營戰略全史: 50個關於定位、核心能力、創新的大思考。台北市: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6.王志民 (2005)。內部行銷、員工反應、組織服務性氣候與經營績效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南市。7.丘宏昌、謝依靜著 (2007.4)。服務行銷與管理。台北市:雙葉畫廊有限公司。
8.行政院主計處(2011)。中華民國職業標準分類。
9.行政院主計處 (1993)。中華民國職業標準分類。
10.呂佩芸(2013)。樂活紓壓。台北市:活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1.李偉綸 (2013)。服務業與科技結合之效益研究-以美髮業為例。(碩士論文)。龍華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桃園市。12.林建煌 (2005)。行銷管理。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3.林素一等 (1989)。中等學校美容科畢業生就業情況之研究計畫。頁77-78。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系、台灣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
14.林陽助 (2003)。服務行銷。台北:新陸書局。
15.林瓊華、林隆全(譯) (2013)。策略圖解。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商業週刊。
16.唐納德.高斯、傑拉爾德.溫伯格(著),褚耐安(譯) (2007)。從需求到設計:如何設計出客戶想要的產品。台北市:經濟新潮社。
17.徐宗國 (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8.浦鄉義郎(著),黃深勳(監譯) (2008)。零距離行銷:客製型服務新思維。新北市:揚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9.張孟芸 (2010)。美髮產業人力派遣經營的探討。(碩士論文)。佛光大學經濟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宜蘭縣。
20.曹克誠 (2008)。化妝品與皮膚病。台北市:合記圖書出版社。
21.畢恆達;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 (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台北:巨流圖書公司,p27-46。
22.許瑞林 (2011)。美髮沙龍創業一本通。新北市:金塊文化。
23.郭俊男 (2002)。運籌能力、競爭策略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高雄市。24.陳文敏 (2006)。你就是品牌-用服務打造你的品牌。台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5.陳永昇 (2013)。連鎖美髮業經營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彰化縣。26.陳秀足 (2008)。技職院校美髮類課程與職場需求能力之研究。(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27.陳坤宏 (1995)。消費文化理論。台北:揚智文化。
28.陳明邦 (1995)。品質管制月刊。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29.陳韋達(編譯) (2011)。新化妝品學 ( 第二版 )。新北市:合記圖書出版社。
30.陳偉 (1996)。創新管理。台北市:科學出版社。
31.陳麗容 (2012)。台灣美髮連鎖企業創新管理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新北市。2015.7.1332.黃于瑄 (2015)。日本SPC三芯哲學對台灣美髮業經營者理念影響之探討-以SPC台灣分會為例。(碩士論文)。建國科技大學美容系暨美容科技研究所,彰化市。33.黃俊英 (2003)。行銷學的世界 (第二版)。台北市:天下文化。
34.新北市女子美容商業同業公會 (2014)。台灣百年髮粧演進專書。新北市。
35.楊佳璋、陳宜嫻、黃宜純、黃淑桂、傅如嶽、溫慧萍、鄭智交 (2004)。皮膚生理學。台北市:華格那出版有限公司。
36.葉伊修、李淑敏 (2011)。商業概論Ⅱ。新北市:東岱專業。
37.詹慧珊、林容慧 (2004.10)。美容美髮從業人員行業特性與工作倦怠之研究【臺南女院學報】 23:1頁181-206。38.廖敏榮 (2009)。台灣美髮業競爭優勢及關鍵成功因素探討-以大桃園地區美髮沙龍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花蓮縣。39.管倖生、阮綠茵、王明堂…(2010)。設計研究方法。台北:全華,p-126,p-293
40.蔡隆坤 (2007)。美髮院競爭優勢的決定因素探討-以區域型連鎖店的經營模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高雄市。41.鄭翔洲、葉浩 (2014.3)。創新商業模式:前進中國獲利的新戰略思維。新北市: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42.謝育容 (2006)。創新者的思考。台北:商周出版。
43.謝森展 (1996.7)。服務行銷管理。台北市:創意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4.黛儷詩化粧品有限公司 (2013)。引用中華民國發明專利 專利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專利 專利號,發明人及專利權人 郭金龍。
45.蘭登•摩里斯著,林均燁(譯) (2013)。創新的起點。台北:商周出版。
二、英文部分
1.Brown, R. (1992).“Managing the “S”curves of innovation”.Th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9(1),61-72.
2.Glynn, M. A .(1996), “Innovative Genius: A Framework for Relating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s to Innov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1: 4, pp. 1081-1111
3.Kotler,P.(2006)Marketing Management,Prentice-Hall,Upper Saddle River,NJ.
4.Porter, M.(1985),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York: Free Press.
5.Zerbe,W.J.,Dobni, D.,& Harel, G.H., Promoting Employee Service Behavior: The Role of Perception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Service Culture. 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Vol.15,pp.165-179,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