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0 04: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呂靖平
研究生(外文):Lu,Jing-Ping
論文名稱:臺灣東部海岸獨木舟運動的發展與展望 —以宜蘭縣東澳灣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Kayaking Sport In Eastern Coast of Taiwan— Focus on Yilan Dong-ao Bay
指導教授:吳冠璋吳冠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u,Guan-Jang
口試委員:葉怡矜王伯宇
口試委員(外文):Ye,Yi-JinWang,Po-Yu
口試日期:2019-06-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體育大學
系所名稱:休閒產業經營學系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2
中文關鍵詞:臺灣東部海岸宜蘭縣東澳灣獨木舟運動運動發展海洋運動
外文關鍵詞:Eastern coast of TaiwanYilan Dong-ao BayKayaking sportThe development of sportOcean spor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44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目的為了解獨木舟運動於臺灣東部海岸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並聚焦於宜蘭縣東澳灣。藉由研究獨木舟運動於該地發展之歷史,探討過去到現在的發展情形及影響之因素。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與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等研究方式,根據宜蘭縣政府提供合法獨木舟運動業者之名單,將七位合法獨木舟運動業者及一位政府管理單位人員列為訪談對象。研究結果發現:
一、 宜蘭縣東澳灣獨木舟運動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階段為萌芽期(1976~2011),此階段僅從事人數非常少,活動形式多以個人或小團體為主,獨木舟運動發展規模不大。
第二個階段為發展期(2011~2016),此階段運動發展較有規模,並具備完整的活動流程及內容。
第三個階段為快速發展期(2016迄今),此階段出現大規模的商業模式,競爭日趨激烈,加速產業的成長。
二、 影響臺灣東部海岸獨木舟運動發展的因素,以宜蘭縣東澳灣為例:
首先分為兩部分作討論,外部社會力量及內部發展因素。其中外部社會力量共歸納成三項影響因素,政府、經濟、文化;內部發展因素包含了人員訓練、風險管理、環境維護、合法性、同業競爭。
三、 有關臺灣東部海岸獨木舟運動未來發展策略,以宜蘭縣東澳灣為例:
分別針對內外部發展策略提出了(1)推動海洋教育、(2)落實環境保育、(3)加強在地連結、(4)檢討水域遊憩政策等外部發展策略,以及建立自治組織之內部改善策略。
本研究針對以上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
一、 對於經管之政府單位:在法規與政策的制定上,應考量是否適合、是否具長遠發展的前瞻性以及管理單位專業能力之提升或尋求專業人士之建言。
二、 針對獨木舟運動推廣團體:在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下,相關推廣團體必須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和專業技術,而團體間也必須制訂標準化之規範公約與處置措施,以利群體成員遵行;同時建立合格業者、教練之認證制度,以促進獨木舟運動的健全發展。
三、 針對後續研究:可針對近期臺灣整體獨木舟運動之發展與其他獨木舟運動發展較快速的國家進行比較、或探討獨木舟運動融入各地特色教育之可行性及效益評估等三個方向,相信對於獨木舟運動之發展也將有進一步的幫助。

關鍵詞:臺灣東部海岸、宜蘭縣東澳灣、獨木舟運動、運動發展、海洋運動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kayaking on the east coast of Taiwan, the scope of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Dong-ao Bay, Yilan County. By 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of kayaking in this area we are able to explore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 in the past and affect it at present. To achieve the aforementioned objective, we used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the interview subjects are seven legal kayaking operators from a list provided by the Yilan County Government and one government management personnel.
The study results show as following:
(1) Dong-ao Bay’s kayaking develop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budding period, the development period,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Very few people were involved with the sport during the budding period (1976-2011) and kayaking mainly took the form of individuals or small groups, the scale of kayaking development during the budding period was not large; The development period (2011-2016) showed a larger sport development scale, comprehensive sport procedure and content was developed during this period; The third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2016 to now) shows a large development scale and took on a commercial form, commercialization and competition have intensified, thereby driving growth in the industry.
(2)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kayaking on the east coast of Taiwan can be discussed in two parts, the external social power and internal development factors. External social power is composed of three affecting factors, government, economics, and culture; Analysis shows that internal development factors include personnel training,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legality, and industry competition.
(3) Future kayak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on the east coast of Taiwan requires both external and internal improvement strategies.
We suggest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study results:
(1) When setting laws and policies, government agencies must consider whether the laws and policies are appropriate, whether these laws and policies are based on long-term development, whether the management agency ha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whether recommendations from professionals have been considered.
(2)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kayak promotion groups must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standardized conventions and handling measures must be set up between groups for group members to follow; a certification system for legal operators and coaches must be established to maintain the development of kayaking.
(3) Follow-up research can explore recent overall developments in Taiwan’s kayaking, comparing Taiwan’s kayaking development to that of kayaking in other countries, and the benefits/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kayaking into local education, studies such as these can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of kayaking in Taiwan.

Key Words: Eastern coast of Taiwan, Yilan Dong-ao Bay, Kayaking sport,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Ocean spor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4
第五節 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獨木舟運動之起源與發展 8
第二節 臺灣獨木舟運動的發展 15
第三節 影響獨木舟運動發展因素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4
第二節 研究工具 3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6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7
第五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3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0
第一節 臺灣東部海岸獨木舟運動發展歷程與現況 40
第二節 臺灣東部海岸獨木舟運動發展影響因素 46
第三節 臺灣東部海岸獨木舟運動未來發展策略 65
第四節 本章小結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2
第一節 結論 72
第二節 建議 74
參考文獻 77
中文文獻 77
英文文獻 83
附件一 訪談同意書 84
附件二 訪談大綱 86
附件三 效度檢核函 88


表 目 錄
表2- 1 古代獨木舟外觀、構造、起源概述表 9
表2- 2 近代獨木舟(輕艇)運動發展演變表 10
表2- 3 輕艇船型分類 12
表2- 4 獨木舟類型表 14
表2- 5 臺灣輕艇組織年代表 16
表2- 6 臺灣獨木舟運動發展階段表 17
表2- 7 國內推廣獨木舟運動單位及相關活動表 18
表2- 8 獨木舟運動相關研究一覽表 20
表2- 9 水域運動發展相關研究文獻整理 26
表3- 1 研究對象一覽表………………………………………………………………………………………35
表4- 1 歷年獨木舟環臺人士(團隊)表…………………………………………………………...39
表4- 2 宜蘭縣東澳灣獨木舟運動業者一覽表 42
表4- 3 宜蘭縣東澳灣獨木舟運動發展歷程表 43
表4- 4 連署活動流程表 48
表4- 5 提案內容政府回應內容一覽表 49
表4- 6 國人國內旅遊調查表........................................................................................52


圖 目 錄
圖1- 1 東澳灣簡圖………………………………………………………………….4
圖1- 2 東澳沙灘…………………………………………………………………….5
圖1- 3 東澳海蝕洞………………………………………………………………….5
圖1- 4 烏岩角……………………………………………………………………….6
圖2- 1 獨木舟運動發展歷程圖 11
圖2- 2 臺灣休閒獨木舟組織演變圖 16
圖2- 3 國內獨木舟運動組織推展趨勢圖 19
圖2- 4 獨木舟運動發展影響因素圖 30
圖3- 1 研究架構圖.........................................................................................................32
圖4- 1 宜蘭縣政府公告粉鳥林漁港禁止獨木舟運動之公告圖………………………..56
圖4- 2 宜蘭縣政府公告粉鳥林漁港禁止獨木舟運動示意圖.................................56



中文文獻
于文亭譯(1993)。皮划艇手冊,武漢體育學院出版,1-4。
中華民國獨木舟協會(2015)。C級獨木舟教練講義。中華民國獨木舟協會。臺北縣:中華民國獨木舟協會。
中華民國輕艇協會(2018)。獨木舟介紹。2018年11月12日。資料引用自:http://www.taiwancanoe.com.tw/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2019)敦促行政院履行海洋國家之宣示,建立全國水岸安全機制,協助修改或廢止現有不當水域禁令。2019年5月5日。資料引自︰https://join.gov.tw/idea/detail/9212ae27-f8a8-465a-a483-940dc66c1e0b?fbclid=IwAR1V_GOaXbAFfQ_Is9_T16arrRJSflBzUpDYKWVy44TWFn9bsY0b3S5J-l4
尹俊翔(2010)。臺灣獨木舟運動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王伯宇、王盛雄(2017)。影響臺灣激流獨木舟發展之因素: 開拓者的看法。臺灣體育學術研究,21-41。
王宗吉(1992)。體育運動社會學。臺北市:銀何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盛雄(2010)。臺灣激流獨木舟運動參與動機與發展之研究。亞洲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
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官方網站(2019)。輕艇運動。2019年5月5日。資料引自︰https://tokyo2020.org/en/games/sport/olympic/canoe/
臺灣獨木舟環島(2018)。簡介。2018年11月12日。資料引用自:http://taiwankayaktour.com/
交通部(2019)。交通部新聞稿。2019年5月5日。資料引自︰https://www.motc.gov.tw/ch/home.jsp?id=14&parentpath=0%2C2&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1904160003&aplistdn=ou=data,ou=news,ou=chinese,ou=ap_root,o=motc,c=tw&toolsflag=Y&imgfolder=img%2Fstandard
交通部觀光局 (2006)。中華民國95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臺北: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 (2007)。中華民國96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臺北: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 (2013)。中華民國102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臺北: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 (2014)。中華民國103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臺北: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 (2015)。中華民國104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臺北: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 (2016)。中華民國105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臺北: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 (2016)。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臺北: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 (2017)。中華民國106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臺北: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公路總局(2019)。認識蘇花改。臺北:公路總局。
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臺北:揚智出版社。
牟鍾福(2003)。我國海域運動發展之研究。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1)。海洋白皮書。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海巡署(2004)。國家海洋政策綱領。臺北:行政院海巡署。
行政院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2006)。海洋政策白皮書。臺北:行政院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
行政院(2018)。海洋委員會組織法。臺北:行政院。
何維華(1996)。輕艇運動。國立體育學院,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
吳國銑、魏士欽(2007)。推展海洋運動面臨之課題與可行策略。國民體育季刊,36(3)。
吳曼琪(2010)。政府與大型運動賽事之關係─以2007世界盃棒球賽為個案。國立中興大學為出版碩士論文,臺中。
呂亞力(2009)。政治學(修訂六版)。臺北:三民書局。
李委珈、方信淵、陳秀榮(2008)。臺灣休閒輕艇推廣現況之探討。2008 年兩岸運動訓練與運動休閒管理學術研討會。長榮大學運動休閒管理學系,臺南。
李委珈(2009)。臺灣輕艇運動歷史與發展之研究。長榮運動學刊,3,118-224。
李昱叡(2006)。臺灣海洋運動永續發展之願景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0。
李明儒、陳元陽(2008)。澎湖海洋運動發展策略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2-3,78-93。
李琪(2010)從水上救生的起源、現狀瞻望未來發展前景。科技創業月刊,7,47–48。
宜蘭縣政府(2017)。漁二字第1060007226B號。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2018)。府旅管字第1070155673B號公文。宜蘭縣政府。
林宜蔓(2003):休閒運動項目簡介-輕艇簡介(Flatwater)。休閒運動期刊,2,27-33 頁。
林盛峰(2004)。保齡球運動的歷史演進與發展。大專體育,71,77-81。
花蓮縣政府(2017)。觀產字第1060137196號公文。花蓮縣政府。
邱建章、林如瀚(2011)文化經濟:臺灣運動產業的新經濟。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運動產業專題研究結案報告書。
邱展文(2005)。臺東地區水域休閒運動之研究-以風浪板、潛水及獨木舟為例。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臺東。
胡幼慧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徐祥議(2017)。獨-海洋獨木舟環島者的冒險歷程與生命態度。國立臺東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臺東縣。
國際輕艇總會(2018)。International Canoe Federation。2018年11月12日。資料引用自:https://www.canoeicf.com/
張之元(2016)。臺灣風箏衝浪運動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市。
張承漢(1995)。社會組織與社會關係。臺北市:幼獅文化。
張振岳(1998)。噶瑪蘭族群的祭儀與生活。臺北市:常民文化。
張祖德(2011)。澎湖海洋獨木舟運動的發展與挑戰。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澎湖。
張偉信(2011)。臺灣帆船活動發展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運輸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基隆市。
許智富(2008)。蜜月灣衝浪活動區之旅由的生命周期與發展策略。運動休閒管理學報,3(1),84-103。
許樹淵(2012)。體育運動社會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許龍池、謝孟志(2014)臺灣衝浪運動發展阻礙因素之研究。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4-2,2-19。
陸晉湟(2013)。臺灣救生運動發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傅筱涵(2010)。臺灣衝浪運動發展現況之探究。靜宜體育,4,27-34。
華路遠(2005)。奧運百科,漢宇國際文化,臺北縣中和市。p155。
黃坤得、許成源(2002)。水域休閒運動之發展趨勢。大專體育,62,174-180。
黃東治、邱金松譯(2008)。運動世界的社會學。臺北:學富。
黃振紅(2008)。新興休閒活動-輕艇運動推展演變歷程探討。淡江體育,11,93-102。
黃楷翔、廖俊儒(2008)。臺灣風浪板運動發展現況及策略之探討。中華體育,22(1)。
楊宗翰、王建臺(2006)。臺灣水域休閒運動發展之研究-以帆船為例。屏東教大體育,10,244-258。
楊明恩(1999)。我國古代的獨木舟。學校體育,9(5),56-59。
楊明恩(2007)。輕艇運動。國立體育學院,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
楊明恩(2013)。國際輕艇運動發展趨勢與重要課題之研究。中華運動休閒與創新研發管理學刊,3卷1期,P12 – 22。
經濟部水利署(2018)。臺灣海岸。2018年12月1日。資料引用自:https://www.wra.gov.tw/6950/7170/7356/7378/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商鼎文化。
葉至誠主編(2000)。社會科學概論。臺北:揚智文化。
廖清海、張志成(2008)。從社會變遷與現象看體育運動發展的趨勢。嘉大體育健康休閒,7:3,183-194
劉修祥(2001)。海洋觀光-發展、影響與管理。臺北市:桂魯書局。
劉照金(2010)。運動產業發展之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國民體育季刊,39,38-44。
蔡文輝(2010)。社會學修訂六版。臺北:三民書局。
鄭憲成(2009)。潛水參與體驗與滿意度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8(1),81-90。
蕭瑞麟(2008)不用數字的研究:質性研究的思辯脈絡。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賴正全、詹益欣、黃艾君(2014)。探討臺灣風浪板運動之發展及訓練策略。交大體育學刊,7,49~56。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臺北:巨流。
蘇維杉(2009)。運動社會學。臺北市:華都文化。
蘇達貞(2016)。破浪,海洋獨木舟玩家攻略。臺北:漫遊者文化。

英文文獻
Canoe (2017). Introduction and guild. Retrieved November 18 2017, from: http http://canoe.com
Dowd, J. (1981). Sea Kayaking A Manual for Long-Distance Touring. Vancouver, Canada: Greystone Book.
Dillon, P. S. & Oyen, J. (2009). Kayaking Outdoor Adventures. United States: Human Kinetics.
Gratton, C. & Jones, I. (2007). Research Methods for Sport Studies. UK.
Kayak (2017). Introduction and guild. Retrieved November 18 2017, from: http://kayak.com
MacGregor, J. (1867). A Thousand Miles in the Rob Roy Canoe. Murray, USA: Dixon-Price Publishing (2000)
Norman, D.K. (2017). Sociological Methods: A Sourcebook. Routledge
Patton, M. Q. (2001).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Thousand Oaks, CA, US: Sage Publications, Inc.
Rowe, R. (1989). Canoeing handbook. Guildford: Biddles Ltd.
Tutty, L. M., Rothery, M. A., & Grinnell, R. M. (1996).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social workers: phases, steps, and tasks. Boston: Allyn & Bac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