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4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9 09: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逸松
研究生(外文):LIN,YI-SUNG
論文名稱:都市計畫法公共設施保留地與役權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Related Legal Issues Between the Land Reservation for Public Facilities in Urban Planning Law and Easement
指導教授:張鈺光張鈺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NG,YU-KUANG
口試委員:廖欽福辛年豐
口試委員(外文):LIAO,CHIN-FUHSIN,NIEN-FENG
口試日期:2019-06-2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碩士班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9
中文關鍵詞:公共設施保留地公用地役關係地役權相鄰關係都市計畫
外文關鍵詞:land reservation for public facilitiespublic easement on privately-owned existing roadseasementsadjacent land relationurban pla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60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臺灣地小人稠,爰都市計畫顯其重要,如何妥善規劃每一分土地,將影響其地區發展深遠。都市計畫法於1964年修正後,才於臺灣全面實施,又受建築法規及相關子法立法及修法影響,原於土地上建築房屋及開闢道路,已然既成事實,成為都市計畫之歷史共業,此燙手山芋延伸之法制問題,將受學者及專家廣泛研討,惟卻成為立法規避之議題。
都市計畫為掣劃都市未來藍圖之重要行政計畫,政府為增進城市之競爭力,著手規劃各種公共設施用地,以完備城鎮之公共需求,在其用地尚未辦理徵收取得開闢前,本文稱之為公共設施保留地,而計畫道路之公共設施保留地,部份現況已做為道路使用屬私人產權,形成公用地役關係之既成道路,因所有權人無法自由使用該財產,成為法制上之特別犧牲關係,各級政府往往以經費困難為由,無法限期籌措財源逐年辦理徵收或以他法補償,本文將針對公用地役關係之既成道路進行論述,以期尋求合理之解決方案。
既成道路與公用地役關係之名詞,首見於大法官解釋釋字第400號,此號解釋成為後續政府機關引用之法源,惟其抽象之釋意,如未經實質立法前,將倍受爭議,形成公共與私人法益競合關係。其最顯著例子,以台北市政府以自治法規命令制定「台北市市區道路管理規則」,並以該規則第十五條針對既成道路使用原則進行立法,其恐違反憲法授權原則,且法律位階不足,業經大法官解釋釋字第440號宣告違憲,此號解釋旨趣值得討論點為既成道路上設置公共設施,須經合法徵收或補償方能施設,如基於維護人民公共安全之柏油路刨舖呢?將可深入探究。
相鄰關係及不動產役權為私法權利,相較下公用地役關係涉及侵害人民財產權較深,本應更受法律保留原則所拘束,本文將以「為不特定之公眾通行所必要」為基礎,進行法理之推論,尋求公用地役關係之法律位階、立法及處理原則,以期於增進公共利益前提下,減少對私人產權之侵害,試圖修復都市計畫歷經立法、修法及實施,所遺留之歷史創傷,藉由法制尋求憲法第十五條之保障人民財產權及第二十三條之增進公共利益,雙方於競合權衡下,能取得實質平等。

Taiwan is a small island with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hus urban planning is correspondingly an important issue. To plan each piece of land properly will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vastly. The Urban Planning Law came into effect in Taiwan after its amendments in 1964. In addition, with the following amendments and legislations of the Building Act and related sub-laws, those existing building, houses, and roads on the land have become thorny issues of urban planning. While the derivative legal problems of this hot potato are widely studied and discussed by scholars and experts, it is often an evading issue from legislation.
Urban planning is important for the future blueprint of a city.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 city, the government plans land use for various public facilities and further to fulfill the public interests. Lands not yet expropriated and developed for public use are defined land reservation for public facilities in this study. Some land reservations for public facilities that are planned for road use of a city are presently privately-owned existing roads, and so-called public easement on privately-owned existing roads, which specifically sacrifices the land owner’s profits on the property for the public interests. The central or local governments, due to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re unable to gather financial resources within a definite time to expropriate all such lands by annual installments or make compensation by other means. This study aims to find reasonable solutions through discussion of public easement on privately-owned existing roads issues.
The term—Public Easement on Privately-Owned Existing Roads is first seen in Law Interpretations No. 400, which governments cite as law source latter for similar cases of the same issue. However, not until the term is defined and gone through legislation process will the indefinite interpretation still be controversial and always lead to contention betwee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interests. The most striking example is that the Taipei City Government, applying its autonomous authority, enacted the “Taipei Urban Road Management Rules” and further the principles of Privately-Owned Existing Roads by Rule 15. This may violate the principle of Constitution authorization and legal hierarchy and thus Law Interpretations No. 440 was declared unconstitutional. The point why Interpretation No.440 is worth discussing in depth is that installing public facilities on privately-owned existing roads must come with legal expropriation or compensation to the owner. On the other hand, for example,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paving roads for concerns of people safety,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essentiality going through the same process of expropriation or compensation.
Adjacent land relation and realty easements are private law rights. In contrast, public easement on privately-owned existing roads involves further infringements to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so it should be more constrained by the principle of legal reservation. This study infers law principles based on the point of "necessity for unspecified public access" to explore the legal hierarchy, principles of legisl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public easement on privately-owned existing roads with a view of reducing infringements to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under the premise of promoting public interests, and furthermore, to clear obstacles left behind by legislation, amend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planning. Only under considering thoroughly importance by Article 15 of the Constitution which protects people's property, and by Article 23 which aims to raise public interests, can substantive equality in law be achieved.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第一款 動機
第二款 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架構
第一款 範圍
第二款 架構
第二章 都市計畫法之探討
第一節 都市計畫概論
第一款 行政計畫概論
第二款 都市計畫法制史
第二節 特別犧牲概論
第一款 土地徵收與補償
第二款 特別犧牲理論
第三節 通盤檢討變更之法律性質
第一款 概論
第二款 司法實務見解
第三款 司法院釋字第742號解析
第四節 司法院解釋之解析
第一款 都市計畫變更屬法規性質亦或屬行政處分
第二款 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期限與徵收收回權通知義務
第三款 徵收請求權範圍及私法案件涉及公法關係之審判權
第四款 程序正義與不確定法律概念之釋疑
第五款 既成道路構成要件與使用限制
第六款 都市計畫之計畫道路廢止與建築之限制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私有法益保障必要性-以既成道路為例
第一節 既成道路與公用地役關係之法律關係
第一款 公用設施用地與既成道路之概論
第二款 未開闢道路之執行問題
第三款 公用地役關制度形成之探討
第四款 公用地役關係土地利用與限制
第五款 既成道路利用之法律性質
第二節 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及補償
第一款 公共設施保留地立法沿革
第二款 一般徵收、區段徵收、市地重劃與都市更新之淺論
第三款 損失補償基礎與法律保留之適用
第三節 公用地役關係之既成道路廢止之處理程序-以高雄為例
第一款 公用地役關係制度之形成及評論
第二款 司法院釋字第255號評析
第三款 高雄市現有巷道改道或廢止辦法(詳附錄A)評析
第四款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92年度訴字第1128號判決案例評析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民法役權與公用地役關係實例探討
第一節 相鄰關係概論
第一款 相鄰關係之定義與性質
第二款 所有權與相鄰關係之權衡
第三款 台日相鄰關係規範之比較
第四款 袋地通行權之定義
第五款 臺灣與日本袋地通行權之比較
第六款 袋地通行權之開路權爭議
第二節 不動產役權現況之探討
第一款 前言
第二款 不動產役權之演變
第三款 不動產役權之效力與消滅
第四款 各國地役權之規定
第三節 公用地役關係實務判例之研析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A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1.王澤鑑(1996):民法實例研習。台北:自版。
2.王澤鑑(2003):民法總則。台北:自版。
3.王澤鑑(2009):民法總則。台北:自版。
4.王澤鑑(2009):債法原理。台北:自版。
5.王澤鑑(2009):民法物權。台北:三民書局。
6.王澤鑑(2010):民法物權。台北:自版。
7.朱柏松(2010),民事法問題研究物權法論。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8.李惠宗(2007):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9.李惠宗(2008):憲法要義。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10.李惠宗(2008):行政法要義。台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11.李惠宗(2009):憲法要義。台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12.李惠宗(2009):案例式法學方法論。台北市: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3.李震山(2007):行政法導論。台北:三民書局。
14.李建良、陳愛娥、陳春生、林三欽、林合民、黃啟禎合著(2006):行政法入門。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15.吳庚(2003):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自版。
16.吳庚(2004):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自版。
17.吳庚(2005):行政爭訟法論。台北:自版。
18.吳庚(2007):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自版。
19.吳庚、陳淳文(2013):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台北:自版。
20.吳光明(2009):新物權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21.林明鏘(2006):行政契約法研究。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2.林明鏘(2018):國土計畫法學研究。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23.林錫堯(2006):行政法要義。台北:自版。
24.林錫堯(2016),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25.林紀東(1994):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
26.林英彥(1997):市地重劃。台北:文笙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7.林誠二(2012):民法總則新解—體系化解說(下冊)。台北: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8.姚瑞光(2002):民法總則論。台北:自版。
29.姚瑞光(2011):民法物權論。台北:自版。
30.施啟揚(2005):民法總則。台北:自版。
31.陳新民(1999):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冊)。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32.陳新民(2002):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冊)。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33.陳新民(2005):行政法學總論。台北:三民書局。
34.陳敏(2003):行政法總論。台北:自版。
35.陳明燦(2013):土地徵收導論。台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6.陳明燦(2017):土地重劃導論。新北:自版,頁27。
37.孫森焱(2008):民法債編總論上冊。台北:三民書局。
38.許文昌(2014):土地法規。台北:高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9.張志朋(2016):民法物權。台北:高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0.張志朋(2017):民法債編II。台北:高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1.張桐銳(2009):既成道路認定之法律救濟問題。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專書。
42.張永健(2015),物權法之經濟分析。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43.莊仲甫(2014),市地重劃實務全輯。台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4.黃異(1992):行政法總論。台北:三民書局。
45.溫豐文(2012):土地法。台中:自版。
46.董保成、湛中樂(2008):國家責任法-兼論大陸地區行政補償與行政賠償。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47.趙淑德(2002):地政學通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48.鄭玉波(2007):民法物權。台北:三民書局。
49.鄭冠宇(2017):民法物權。台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50.蔡志方(1995):行政法三十六講。台北:三民書局。
51.謝在全(2003):民法物權論上冊。台北:三民書局。
52.謝在全(2003):民法物權論(中)。台北:自版。
53.謝在全(2007):民法物權論(中)。台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54.謝在全(2010):民法物權論(上)。台北:自版。
55.謝在全(2014):民法物權論(上冊)。台北:自版。
56.謝哲勝(1995):財產法專題研究(1)。台北:三民書局。
57.謝哲勝(2010):民法物權。台北:三民書局。
58.羅傳賢(1993):行政程序法基礎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二)期刊及學術論文
1.尤重道(2006):既成道路-公用地役關係成立要件與法律性質暨制度形成之檢討。律師雜誌,326期,頁71-90。
2.王進祥、江嘉琪、邱若曄、李福隆、陳明燦、許兆慶(2018):未開闢的都市計畫道路解決方案研討會。台北市:臺灣法學基金會,頁1-
76。
3.李介民(2007):人民請求在私有土地上舖設柏油路的法律問題。法令月刊,58卷11期,頁63-75。
4.李建良(2014):司法護特「既成道路」?人民力排「不法結果」!大埔農地徵收處分撤銷訴訟案之三-台中高等行政法院101年度訴更
一字第47號判決評釋之一。臺灣法學雜誌,241期,頁25-42。
5.吳光明(2013):不動產役權之變革與發展。月旦法學雜誌,218期,頁73-98。
6.林三欽(2017):現有巷道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聚焦於公用地役關係。月旦法學雜誌,266期,頁107-122。
7.林明鏘(2017):財產權之特別犧牲與社會義務-評司法院大法官釋第747號解釋。月旦裁判時報,64期,頁5-16。
8.林明鏘(2004):私有既成道路與損失請求補償權。月旦法學雜誌,112期,頁47-56。
9.林明鏘(2014):〈行政救濟法專題研究系列之二〉《臺灣都市計畫法總體檢》。月旦法學雜誌,233期,頁173-196。
10.范文青(2014):私有公共設施用地免徵地價稅-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一○一年度簡字第三六九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233期,頁263-
274。
11.耿卓(2011):比較法視野下的我國鄉村地役權及其立法。當代法學,5期,頁10-17。
12.陳清秀(2010):既成道路之捐贈財產估價標準-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一八五二號判決評析。月旦裁判時報,1期,頁31
-38。
13.張欣怡(2015):土地徵收補償與協議價購之市價查估方式探討-以公共設施保留地分析。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4卷4期,頁106-116。
14.謝榮堂(2012):行政處分於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後之救濟。月旦法學教室,115期,頁12-14。
15.蘇南、陳昆成(2012):我國土地徵收制度之檢討。財產法暨濟法,30期,頁1-40。

(三)學位論文
1.朱美華(2013):稅捐稽徵程序下徵納義務之研究-以公共設施保留地免徵土地增值稅為中心。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李采芹(2010):我國財產權特別犧牲損失補償原則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法所碩士論文。
3.翁國軒(2016):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檢討變更原則適用性之研究。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4.陳雅筑(2018):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的司法救濟:以司法院釋字第742號之原因案件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碩士論文。
5.陳奕安(2017):公共設施保留地徵收補償問題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論文。
6.莊乙木(2014):特別犧牲損失補償原則之立法與實踐。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7.程鵬(2013):由大法官相關解釋論台北市政府就已喪失功能既成道路處理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8.鄭進來(2010):既成道路損失補償之研究-以法律保留原則為中心。玄奘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9.賴世昌(2008):從法政策學觀點論「我國特別犧牲之損失補償制度」建構之困擾-以既成道路補償為中心。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
碩士論文。
10.謝孟妙(2010):移轉公共設施保留地違法課徵土地增值稅退稅問題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謝景澤(2017):都市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策略之研究-以彰化都市計畫區為例。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
文。
12.簡聖文(2018):臺日不動產相鄰關係之比較研究-以袋地通行權、越界建築與日照利益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碩士
班碩士論文。

二、網路資源
1.中華民國內政部全球資訊網:https://www.moi.gov.tw/。
2.中華民國司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s://www.judicial.gov.tw/index.asp。
3.月旦法學知識庫:http://lawdata.cm.tw。
4.立法院法律系統:http://lis.ly.gov.tw/lgcgi/lglaw。
5.司法院大法官解釋:https://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
6.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9L6_B3/login?jstimes=1&loadingjs=1&o=dwebmge&ssoauth=1&cache=1541905418961。
7.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
8.高雄市政府地政局全球資訊網:https://landp.kcg.gov.tw/。
9.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全球資訊網:https://urban-web.kcg.gov.tw/KDA/web_page/KDA010100.jsp。
10.最高行政法院:http://tpa.judicial.gov.tw/。
11.最高法院: http://tps.judicial.gov.tw/。
12.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https://www.ncl.edu.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