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圖書
Cone, James H. 《教會是什麼?》。黃伯和譯。台南:人光,1994。
Helminiak, Daniel A. 《聖經究竟怎麼說同性戀?》。黃禕一譯。台北:友善築橋,2015。
Newsom, Carol A. & Ringe, Sharon H.編。《婦女聖經註釋—新約》。朱麗娟、林千俐等譯。台北: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2001。
Rogers, Jack. Jesus, the Bible, and Homosexuality: explode the myths, heal the church. Louisville, Kentucky: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009.
Savin-William, R. C. “Who’s gay? Does it matter?”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15, no. 1(2006): 40-44.
Seow, Choon-Leong, ed., Homosexuality and Christian Community. Louisville, Kentucky: Westminster John Knox, 1996.
Turnbull, Sandra. God’s Gay Agenda. U. S. A.: Glory Publishing, 2012.
王崇堯編。《當代問題與基督教思想》。台北:永望文化,1992。
巴克萊(William Barclay)。《自由社會的倫理》。梁敏夫譯。香港:基督教文藝,1977。
世界歸正教會聯盟。《今日受召作福音見證》。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984。
台灣教會公報社編。《基督徒切身問題》。台南:人光,1997。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研究與發展中心。《同性戀議題研究方案報告書》。台北:永望文化,2004。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法規委員會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法規》。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2012。
同光同志長老教會編。《暗夜中的燈塔》。台北:女書文化,2001。
宋泉盛。《耶穌的上帝國》。莊雅棠譯。嘉義:信福,1998。
宋泉盛。《信心的探索》。林弘宣譯。台南:教會公報社,2015。
李熾昌編。《亞洲處境與聖經詮釋》。香港:基督教文藝,1996。
亞倫布瑞許(Alan Brash)。《面對我們的差異》。張懋禎等譯。台南:教會公報,2007。
邱瓊苑等編。《「新編焚而不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徒訓練手冊》。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2001。
柯志明。《尊貴的人,婚姻與性—同性戀風潮中基督徒絕不妥協的立場》。新北:聖經資源中心,2012。
候活‧祈連堡(Howard Clinebell)。《牧養與輔導》。伍步鑾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88。
郭佩蘭編。《上帝在亞洲人民之中》。香港:基督教文藝,1996。
莊慧秋編。《揚起彩虹旗》。台北:心靈工坊,2002。
陳南州。《基督徒的倫理生活》。高雄:常春藤,1992。
陳南州。《開放的信仰》。台北:永望,1989。
陳南州。《宣教與倫理》。台北:永望,1995。
陳南州、黃伯和、鄭仰恩編。《聖經‧詮釋‧實況:駱維仁博士榮退紀念文集》。台北:永望,2001。
陳南州。《教會面對挑戰的世界》。台北:永望,2003。
陳南州。《認同的神學》。台北:永望,2003。
陳南州。《宣教的神學與實踐》。台北:永望,2003。
陳南州。《委身上帝,認同人民:台灣實況中的神學與宣教》。台南:教會公報社,2009。
陳南州。《開放與堅持:變遷社會中的基督徒思想》。高雄:麗文文化,2010。
曹敏敬。《教牧心理輔導》。香港:基督教文藝社,2004。
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1989。
張春興。《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1993。
黃伯和。《本土神學與本土宣教》。台南:人光,1993。
黃伯和。《本土神學的倫理關懷》。台南:教會公報社,1999。
黃伯和、陳南州合著。《基督教要理問答》。台南:人光,1999。
黃伯和。《釘根本土的信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淺釋》。台南:人光,1991。
傑弗森‧貝斯齊(Jefferson Bethke)。《耶穌比宗教大:我熱愛耶穌,為什麼卻討厭宗教?》。朱怡康譯。台北:啟示,2014。
鄭連明、畢德生編。《開我的眼睛》。台北:使者,1989。
鄭仰恩主編。《人與基督徒生活:信仰尋求了解》。台南:人光,1998。
歐陽文風。《你的弟兄姊妹在哪裡?—同性戀與華人基督教會》。香港:香港基督徒學會,2011。
賴德卿編。《婦女講章》。台南:教會公報社,1998。
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樂為良譯。台北:雅言文化,2011。
謝淑民。《當人打你的右臉—耶穌的逆耳之言》。台北:使者,1987。
羅秉祥。《黑白分明—基督教倫理縱橫談》。香港:宣道,1992。
羅秉祥、龔立人。《同性戀的十字架—倫理學者的對話與交鋒》。香港:印象文字,2013。
龔立人。《是與非以外—基督教的倫理想像》。香港:基道,2010。
論文期刊
林照蕙。《同性戀者的牧會關懷》。東南亞神學碩士論文,1998。
楊于萱。《同志基督徒的身份認同歷程探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2015。劉安真。《「女同志」性認同形成歷程與污名處理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論文,2001。顏卲璇。《性傾向、宗教信仰、社會運動—以同光教會為研究實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顏慧旻。《台灣教會對同志議題之聖經詮釋探討》。長榮大學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柯志明。〈聖經對同性戀的雙面倫理觀〉。《神學與教會》26卷1期(2001年):67-95。
蔡麗貞。〈從聖經的角度談同志〉。《走出埃及雙月刊》22期(1999年):2-3。
研討會演講文集
邱愛芝。〈二元性別中的夾縫人生〉。發表於「『上帝創造人的心意』同性戀者牧養關懷研討會」。新竹,2014年9月9日。
陳南州。〈從基督教倫理學觀點看同性戀—回應羅秉祥教授的演講〉。發表於「『基督教對同性戀的態度與觀點』雙連講座台灣神學院教牧研習會」。台北,2012年12月11日。
曾宗盛。〈從新舊約聖經觀點看同性戀:舊約的相關經文分析〉。發表於「『基督教對同性戀的態度與觀點』雙連講座台灣神學院教牧研習會」。台北,2012年12月10日。
葉德蘭。〈認識CEDAW〉。發表於「『上帝創造人的心意』同性戀者牧養關顧研討會」。台北,2014年9月9日。
網頁資料
大專事工委員會。〈長青團契〉。刊載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專事工委員會:認識我們」。網頁http://highedu.pct.org.tw/intro_5.htm,檢索日期2015年6月22日。
林佳靜。〈上帝創造人的心意—同性戀牧養關顧研討會〉。報導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性別公義委員會:最新消息,2014/9/17」。網頁http://gender.pct.org.tw/news.htm?strBlockID=B00249&strContentID=C2014091700011&strDesc=Y&strPub=&strASP=news,檢索日期2015年6月17日。
性別委員會。〈2014性別公義維護「單一性別至少三分之一以上」呼籲文〉。刊載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性別公義委員會:最新消息,2014/4/11」。網頁http://gender.pct.org.tw/news.htm?strBlockID=B00249&strContentID=C2014041100017&strDesc=Y&strPub=&strASP=news,檢索日期2015年6月21日。
柯淑敏。〈認識同性戀?〉。網頁http://web2.yzu.edu.tw/yzu/st/psy/sex/sex5.htm,檢索日期2014年6月16日。
連嫦美。〈事工理念〉。發表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性別公義委員會:關於我們」。網頁http://gender.pct.org.tw/aboutus.htm,檢索日期2015年6月17日。
陳浩德。〈事工介紹〉。發表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認識我們」。網頁http://highedu.pct.org.tw/intro_2.htm,檢索日期2015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