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0 01: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彭淑美
研究生(外文):Shu-Mei Peng
論文名稱:網路商標侵權之研究-以關鍵字廣告為主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rademark Infringement on the Internet-Focusing on Keyword Advertising
指導教授:陳春山陳春山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江雅綺蔡惠言
口試日期:2014-01-0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智慧財產權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專業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4
中文關鍵詞:關鍵字廣告網頁標記彈跳式廣告橫幅廣告商標侵權商標使用混淆誤認之虞初始興趣混淆合理使用不公平競爭間接侵權
外文關鍵詞:keyword advertisingmetatagspop-up advertisementsbanner advertisementstrademark infringementtrademark uselikelihood of confusioninitial interest confusionfair useunfair competitionindirect infring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14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隨著網路行銷及電子商務活動的發展,各種網路上的技術及商業模式不斷推陳出新,在電子商務時代,網路廣告已成為企業於網際網路交易環境提高能見度的主要行銷工具。在過去10幾年來,美國及歐洲於網路上使用他人商標所引發的商標侵權爭議,包括網頁標記、橫幅廣告、彈跳式廣告、付費排序關鍵字廣告等,在商標侵權要件認定上,曾引發諸多討論,其中最大爭議在於「商標使用」與「混淆誤認之虞」兩大要件之認定。
本文首先從法規制度面比較分析TRIPS、美國、歐洲及我國關鍵字廣告商標侵權相關規範,其次,歸納分析美國及歐洲法院在現有法令架構下對「商標使用」要件與「混淆誤認之虞」要件之解釋,該如何運用於網際網路的虛擬世界?透過案例的觀察分析,探求歐美法院對關鍵字廣告引發之商標使用理論、初始興趣混淆、搜尋引擎服務業者是否須負間接侵權責任、合理使用抗辯等法律議題的見解及判斷法則,並分析在我國現有法律制度下處理關鍵字廣告商標侵權問題可能之解釋與適用。本文試圖從分岐的學說及法院實務見解中找到平衡,並對商標、競爭主管機關及法院面對關鍵字廣告商標侵權爭議時,可能面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期使商標權保護與社會大眾合理利用資訊的利益能得到平衡。

Over the last decade, disputes on trademark infringement regarding the use of third party trademarks as keywords to trigger internet advertising were highly common. The most controversial issues were “Trademark Use” and “Likelihood of Confus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compare the statutes of trademark infringement by analyzing cases of keyword advertising in the US, EU and Taiwan. It also summarizes the courts’ interpretation and opinion of Trademark Use and Likelihood of Confusion in the virtual world of the internet. A comparison of case studies in the US and the EU is then made to analyz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legal issues arisen from keyword advertising, such as trademark use doctrine, initial interest confusion, search engine operator’s indirect liability for trademark infringement, the defense of fair use, and such. This article concludes with possible explanations of relevant legal issues under Trademark Act, Fair Trade Act, and Civil Code in Taiwan, and examines whether it is sufficient to rule the inadequate use of third party trademarks as keyword advertising in Taiwan. Finally,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our current trademark protection policy to get the best balance of interests for trademark owners’ protection and the public’s reasonable use of information.


摘要 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
第四節 章節架構 4
第二章 關鍵字廣告商標侵權法令規範 6
第一節 國際公約規範與原則 6
第一項 TRIPS協定規定之商標侵權構成要件 6
第二項 關鍵字廣告與商標使用 7
第三項 關鍵字廣告與合理使用 9
第二節 美國商標法規範 9
第一項 商標侵權構成要件 10
第二項 關鍵字廣告與商標使用 12
第三項 關鍵字廣告與合理使用 13
第三節 歐盟商標法規範 14
第一項 歐盟商標法令架構 14
第二項 商標侵權構成要件 15
第三項 關鍵字廣告與商標使用 17
第四項 關鍵字廣告與合理使用 18
第四節 我國商標法規範 19
第一項 商標侵權構成要件 19
第二項 商標使用 19
第三項 合理使用 21
第五節 我國與美國、歐盟商標侵權法制之比較 22
第一項 商標侵權要件 22
第二項 商標使用 23
第三項 混淆誤認之虞 26
第四項 合理使用 27
第六節 結語 28
第三章 關鍵字廣告與商標使用 30
第一節 關鍵字廣告概述 30
第一項 網頁標記 31
第二項 橫幅廣告 31
第三項 彈跳式廣告 32
第四項 付費排序關鍵字廣告 32
第二節 美國關鍵字廣告與商標使用案例分析 36
第一項 商標使用理論 36
第二項 網頁標記與商標使用 38
第三項 橫幅廣告與商標使用 40
第四項 彈跳式廣告與商標使用 41
第五項 付費排序關鍵字廣告與商標使用 45
第三節 歐洲關鍵字廣告商標使用案例 50
第一項 搜尋引擎業者與廣告主買賣關鍵字是否為商標使用 51
第二項 網路交易平台業者購買關鍵字廣告是否為商標使用 54
第四節 關鍵字廣告與商標使用相關議題 57
第一項 商標使用是否為侵權之門檻要件 58
第二項 如何界定商標侵權下的使用行為 60
第三項 我國商標使用要件之檢討 62
第五節 結語 69
第四章 關鍵字廣告與商標侵權 70
第一節 美國判例法之商標侵權判斷準則 70
第一項 混淆誤認之虞的判斷原則 70
第二項 初始興趣混淆原則之應用 72
第三項 商標間接侵權責任 74
第四項 指示性合理使用 75
第二節 美國關鍵字廣告商標侵權案例分析 76
第一項 採用傳統混淆誤認之虞分析之案例 76
第二項 採用初始興趣混淆原則分析之案例 85
第三節 歐洲關鍵字廣告商標侵權案例分析 96
第一項 Google France案建立的商標侵權判斷原則 97
第二項 德國案例 99
第三項 英國案例 102
第四項 法國案例 111
第四節 歐美關鍵字廣告商標侵權相關議題 112
第一項 混淆誤認之虞的判斷 112
第二項 搜尋引擎服務業者間接侵權責任之認定 116
第三項 關鍵字廣告是否有合理使用之適用 120
第五節 結語 122
第五章 我國法規對關鍵字廣告相關規範之探討 123
第一節 商標法之侵權規範 123
第一項 商標法混淆誤認之虞的判斷 124
第二項 商標法對註冊著名商標的保護 128
第二節 公平交易法對不公平競爭行為之禁止 129
第一項 第20條規範之仿冒行為 130
第二項 第24條規範之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行為 131
第三節 關鍵字廣告案例探討 132
第一項 廣告主購買關鍵字廣告之侵權責任認定 132
第二項 搜尋引擎服務業者販賣關鍵字廣告之侵權責任認定 134
第四節 我國法規對關鍵字廣告相關議題之探討 135
第一項 初始興趣混淆是否應納入混淆誤認之虞 135
第二項 關鍵字廣告於我國商標法是否有合理使用之適用 139
第三項 搜尋引擎服務業者共同侵權連帶責任之認定 140
第五節 結語 14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5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5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51
參考文獻 155

壹、中文參考文獻
一、司法院大法官解釋與法院判決
大法官會議釋字第594號。
司法院 66 年 6月1日(66)院臺參字第0578號令例變字第1號。
智慧財產法院97年度民商上字第3號民事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97年度民商上字第5號民事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97年度民商上易字第4號民事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97年度刑智上易字第18號刑事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97年度刑智上易字第52號刑事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民商上字第11號民事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99年度民商上更(一)字第5號民事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99年度民商訴字第32號民事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99年度行商訴字第238號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0年度民商訴字第1號民事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1年度民商訴字第18號民事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1年度民商訴字第22號民事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96年度判字第01118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96年度判字第1637號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94年度智上字第48號民事判決。
二、專書
汪渡村(2007)。《公平交易法》,3版1刷,頁180-181、185,臺北市:五南。
王敏銓(2007)。〈從維多利亞秘密案看美國聯邦商標淡化法〉,收於:焦興鎧(主編),《美國最高法院重要判決之研究:2000~2003》,頁236。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汪渡村(2011)。《商標法&;#63809;》,2版1刷,頁161-162、253-254。臺北市:五南。
陳文吟(2006)。《商標法論》,3版,頁152。臺北市:三民。
陳昭華(2013)。《商標法之理論與實務》,初版第1刷,頁120、121、127、329。臺北市:元照。
曾陳明汝(2007)。《商標法原理》,修訂3版,頁366-367、453。臺北市:學林。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編)(2013)。《商標法逐條釋義》,2版第 1 刷,頁4、12-15、135、234-237、245。臺北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委託研究期末報告書(2006)。《商標侵權案例及相關立法例之研究》,頁12-15。臺北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蔡惠如(2012)。《智慧財產法律規範101》,初版第1刷,頁130。臺北市:元照。
三、期刊論文
王敏銓、扈心沂(2010)。〈商標侵害與商標使用--評台灣高等法院九十六年度上易字第二○九一號判決與智慧財產法院九十七年度民商上易字第四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85期,頁169。
王德博(2011)。〈商標合理使用之判斷原則〉,《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51期,頁29、50。
沈宗倫(2011)。〈商標侵害法理在數位時代的質變?-以「商標使用」與「初始興趣混淆」為基點的反省與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123期,頁343、349、366、385。
邵瓊慧(2010)。〈商標侵權使用之判斷-兼&;#63809;智慧財產法院最新見解〉,《智慧財產權月刊》,第 135 期,頁8、27、32。
胡仲男(2013)。〈新型態廣告規範之研究-以公平交易法為中心〉,《公平交易季刊》,第21卷第3期,頁166。
許曉芬(2013)。〈論著名商標中侵害態樣中之「搭便車」行為-以歐洲法院判決實務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7期,頁181。
郭戎晉(2006)。〈網路廣告商標侵權爭議之最新實務發展趨勢介紹〉,《科技法律透析》,第18卷第10期,頁9-10。
郭雨嵐、林俐瑩(2012)。〈由Rosetta Stone v. Google Inc.案淺論關鍵字廣告之商標法上爭議〉,《萬國法律》,第185期,頁35。
陳人傑(2004)。〈歐盟電子商務指令對於媒介服務提供者之責任規範簡析〉,《科技法律透析》,第 16卷第1期,頁32-33、38。
陳宏杰(2008)。〈關鍵字與商標─從搜尋引擎到消費者〉,《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11期,頁5、19-20。
陳昭華(2002)。〈商標使用規定之再探討─以我國、歐盟及德國之規定為中心〉,《輔仁法學》,第23期,頁276。
陳昭華(2007)。〈由販賣他人仿冒商標之商品是否構成民事侵害商標權檢討商標使用要件〉,《植根雜誌》,第23 卷第7 期,頁31、36。
陳昭華(2013)。〈比較廣告在商標法之合理使用〉,《月旦法學教室》,第123期,頁39。
陳昭華、陳育廷(2010)。〈搜尋引擎服務商之侵權責任─以他人商標作為關鍵字廣告為核心〉,《月旦民商法》,第28期,頁161。
曾勝珍、黃雪芬(2012)。〈臺灣商標法有關商標侵害之實務探討〉,《月旦財經法雜誌》,第31期,頁34。
董延茜(2012)。〈歐盟商標制度檢討─馬普報告重點介紹〉,《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63期,頁23-25。
劉蓁蓁(2008)。〈關鍵字啟動著名商標與合理使用之探討〉,《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11期,頁29-30、32、41、45-46。
蔡明誠(2006)。〈商標法上商標使用之意義〉,《月旦財經法雜誌》,第4期,頁34。
謝國廉(2012)。〈網路關鍵字廣告之商標權侵害爭議─評析美國與歐盟實務對於商標使用之界定〉,《科技法學評論》,9卷2期,頁10、18、20、36、38。
簡維克(2009)。〈網路世界中關鍵字所涉及之商標侵權爭議-以美國法的初始混淆原則與使用為中心〉,《科技法律評論》,第6卷第2期,頁110、125。
蘇月星(2012)。〈淺談美國法對商標間接侵權責任的類型〉,《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62期,頁65。
四、研討會文獻
陳昭華(2004)。〈著名商標之保護與公平競爭之關係-新修正商標法著名商標保護規定之檢討〉,收錄於《2004商標法制發展學術研討會》,頁30。
趙晉玫(2004)。〈商標權與混淆誤認之虞〉,收錄於《2004商標法制發展學術研討會》,頁50-51。
五、學位論文
王石杰(2008)。《商標使用定義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昆達(2010)。《由商標法上混淆理論之演進探討商標權侵害之認定&;#8213;以美國法之初始興趣混淆理論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姝賢(2013)。《非傳統商標保護之研究—以現實生活與虛擬世界為中心》,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淑閔(2008)。《動態商標之研究》,嶺東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菁樺(2009)。《美國法上商標權侵害之研究—以網際網路上關鍵字之使用為主》,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又菁(2008)。《商標法上最初興趣混淆&;#63972;&;#63809;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63960;研究所碩士&;#63809;文。
湯淑嵐(2010)。《論商標侵權下商標使用要件之妥適性》,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63809;文。
黃亭瑋(2013)。《論台灣商標法對於著名商標之保護》,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宜珍(2010)。《從網際網路商標使用談商標使用要件》,逢甲大學財經法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克齊(2011)。《網路服務提供者商標侵權責任研究》,世新大學法學院智慧財產權研究所。
賴靖基(2012)。《探討網路購物平台提供者之商標侵權責任》,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青蓉(2005)。《商標法上混淆誤認之虞之理論與實踐》,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網路資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民國100年商標法修正條文對照表》,載於:http://www.tipo.gov.tw/ct.asp?xItem=285172&;ctNode=7051&;mp=1(最後瀏覽日期:1/4/2014)。
維基百科,《彈出式廣告》載於: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B9%E5%87%BA%E5%BC%8F%E5%B9%BF%E5%91%8A(最後瀏覽日期:1/4/2014)。
維基百科,《歐洲法院》,載於: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C%A7%E6%B4%B2%E6%B3%95%E9%99%A2(最後瀏覽日期:1/4/2014)。
維基百科,《備忘意見書》,載於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2%99%E5%BF%98%E6%84%8F%E8%A6%8B%E6%9B%B8(最後瀏覽日期:1/4/2014)。
臺北市數位行銷經營協會,《2012年全年台灣整體數位媒體廣告量》,載於: http://www.iama.org.tw/Resource/Trend (最後瀏覽日期:1/4/2014)。
智慧財產培訓學院,《100年度第一次智慧財產實務案例評析座談會(主題:商標法上「使用」概念之釐清與界定)》,載於:https://www.tipa.org.tw/p3_1-3.asp?nno=15(最後瀏覽日期:1/4/2014)。
智慧財產局,《98年 5 月 13 日著作權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總說明》,載於: http://www.tipo.gov.tw/ct.asp?xItem=335445&;ctNode=7012&;mp=1(最後瀏覽日期:1/4/2014)。
智慧財產局,《SCT第七屆大會-有關網路上標章及其他智慧財產權標識保護之備忘錄》,載於:http://www.tipo.gov.tw/ct.asp?xItem=206919&;CtNode=7073&;mp=1(最後瀏覽日期:1/4/2014)。
Yahoo!奇摩,《Yahoo!奇摩關鍵字廣告》,載於:http://tw.emarketing.yahoo.com/ysm/product-intro.php(最後瀏覽日期:1/4/2014)。
Google, 《AdWords仿冒商品》,載於:https://support.google.com/adwordspolicy/answer/176017(最後瀏覽日期:1/4/2014)。
Google,《AdWords商標政策》,載於:https://support.google.com/adwordspolicy/answer/6118(最後瀏覽日期:1/4/2014)。
貳、英文參考文獻
一、法院判例
1-800 CONTACTS, INC., v. WHENU.COM and Vision Direct, Inc., 309 F.Supp.2d 467 (S.D.N.Y. 2003).
1-800 CONTACTS, INC., v. WHENU.COM, INC. and VISION DIRECT, INC., 414 F.3d 400 (2d Cir. 2005).
456 U.S. 844, 854 (1982).
AMF, Inc v Sleekcraft Boats, 599 F.2d 341 (9th Cir. 1979).
Binder v. Disability Group, Inc., 772 F.Supp.2d 1172 (C.D. Cal. 2011).
Brookfield Communications, Inc. v. West Coast Entertainment Corp., 174 F.3d 1036 (9th Cir. 1999).
Case C-487/07, L&;apos;&;apos;Oreal v. Bellure NV (2009).
Case C-206/01, Arsenal Football Club plc v Matthew Reed [2002]ECR I 10273.
Case C-323/09, Interflora e.a. v. Marks &; Spencers (2011).
Case C-324/09, L&;apos;&;apos;Or&;eacute;al SA v. eBay International AG (2011).
Case C-328/06, Alfredo Nieto Nu&;ntilde;o. v. Leonci Monlle&;oacute; Franquet (2007).
Case C-375/9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 Yplon SA (1999).
Case C-533/06, O2 Holdings Ltd. v. Hutchison 3G UK Ltd. (2008).
Case C-91/09, Eis.de GmbH v. BBY Vertriebsgesellschaft GmbH (2009).
Dreamwerks Prod. Grp., Inc. v. SKG Studio, 142 F.3d 1127 (9th Cir.1998).
Eli Lilly and Co. v. Natural Answers, Inc, 86 F. Supp. 2d 834 (S.D. Ind. 2000).
GEICO v. Google Inc., 2005 WL 1903128 (E.D. Va. 2005).
GEICO v. Google Inc., 330 F. Supp. 2d 700 (E.D. Va. 2004).
Google Inc. v. Am. Blind &; Wallpaper, 2007 WL 1159950 (N.D. Cal. 2007)
Grotrian v. Steinway &; Sons, 523 F.2d 1331 (2d Cir. 1975).
Interflora Inc v. Marks &; Spencer Plc, [2013] EWHC 1291 (Ch).
Joined cases C-236/08 to C-238/08 [2010] ECR I-02417.
Joined cases C-236/08-C-238/08, Opinion of Advocate General Poiares Maduro (2009).
Louis Vuitton Malletier S.A. v. Haute Diggity Dog, LLC, 507 F.3d 252 (4th Cir. 2007).
Merck &; Co., Inc. v. Mediplan Health Consulting, Inc., 425 F.Supp.2d 402 (S.D.N.Y. 2006).
Moseley v. V Secret Catalogue, Inc., 537 U.S. 418 (2003).
Network Automation, Inc. v. Advanced Systems Concepts, Inc. 638 F.3d 1137 (9th Cir. 2011).
New Kids on the Block v. News America Publ&;apos;&;apos;g, Inc., 971 F.2d 302 (9th Cir.1992).
PEI v. Welles, 279 F.3d 796 (9th Cir. 2002).
PLAYBOY ENTERPRISES, INC. v. 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 354 F.3d 1020 (9th Cir. 2004).
Polaroid Corp. v. Polarad Electronics Corp., 287 F.2d 492 (2d Cir. 1961).
Reed Executive Plc v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Ltd., 2004 WL 343610 (2004).
Rescuecom Corp. v. Computer Troubleshooters USA, Inc., 464 F.Supp.2d 1263 (N.D. Ga. 2005).
Rescuecom Corp. v. Google Inc., 562 F.3d 123 (2d Cir. 2009).
Rescuecom Corp. v. Google Inc., 456 F.Supp.2d 393 (N.D.N.Y. 2006).
Rosetta Stone Ltd. v. Google Inc., 676 F.3d 144 (4th Cir. 2012).
Rosetta Stone Ltd. v. Google Inc., 730 F.Supp.2d 531 (E.D. Va. 2010).
SecuraComm Consulting, Inc. v. SecuraCom, Inc., 984 F.Supp. 286(D.N.J. 1997).
Tiffany (NY) Inc. v. eBay Inc., 600 F.3d 93 (2d Cir. 2010).
U-Haul International, Inc. v.WhenU.com, Inc., 279 F.Supp.2d 723 (E.D. Va. 2003).
Wilson v. Yahoo! UK Ltd, [2008] E.T.M.R.33.
二、英文書籍
Amy N. Langville &; Carl D. Meyer (2006). Google&;apos;&;apos;s PageRank and Beyond: The Science of Search Engine Ranking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avid C. Hilliard &; Joseph N. Welch II &; Janet A. Marvel (2007). Trademarks and Unfair Competition Deskbook, San Francisco: Matthew Bender.
J. THOMAS MCCARTHY (2006). MCCARTHY ON TRADEMARKS AND UNFAIR COMPETITION, Eagan: Clark Boardman Callaghan.
三、研討會論文
David H. Bernstein, Trademarks, Keywords and the Online Marketplace: Recent Developments, INTA, European Conference on Trademarks and the Internet (2011).
四、期刊論文
Alexander Klett, Google AdWord Advertising and German Trademark Law: Is Use of a Third-Party’s Trademark as a Keyword Infringing? INTA Bulletin (2009).
Anne-Kathrin Adler, Google AdWords – Infringing or Liberalizing Trade?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reatment of Google AdWords under U.S. and EU Trademark Law, Linn&;aelig;us University, Sweden (2012).
&; Mark D. Janis, Confusion Over Use: Contextualism in Trademark Law, 92 Iowa L. Rev. 1597, 1609-1612 (2007).
Irina, D. Manta, In Search of Validity: A New Model for the Content and Procedural Treatment of Trademark Infringement Surveys, 24 Cardozo Arts &; Ent.L.J. 1027 (2007).
Isabella Peiker, Question on AdWords&;apos;&;apos; Trademark Infringement Submitted to ECJ,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port (2009).
Jeniffer E. Rothman, Initial Interest Confusion: Standing at the Crossroads of Trademark Law, 27 CARDORO L. REV. 105 (2005).
Albert, G. Peter Jr. &; Abbati, Rita A., Metetags, Keywords, and Links: Recent Developments Addressing Trademark Threats in Cyberspace, 40 San Diego L. Rev. 341 (2003).
Kevin Zeck, Referential Fair Use &; Keyword Advertising: The Necessity of Product Placement to Our Domestic System of Free-Market Enterprise, 44 Gonz. L. Rev. 519 (2009).
Kitsuron Sangsuvan, Trademark Infringement Rules in Google Keyword Advertising, 89 U. Det. Mercy L. Rev. 137 (2012).
Margreth Barrett, Finding Trademark Use: The Historical Foundation for Limiting Infringement Liability to Uses “In the Manner of a Mark”, 43 WAKE FOREST L. REV. 893 (2008).
Margreth Barrett, Internet Trademark Suits and the Demise of “Trademark Use,” 39 U.C. Davis L. Rev. 371 (2006).
Mark Bartholomew, Making a Mark in the internet Economy: A Trademark Analysis of Search Engine Advertising, 58 OKLA. L. Ray. 179, 187 (2005).
Mark P. McKenna, Trademark Use and the Problem of Source, 2009 U.ILL. L. REV. 773 (2009).
Martin Viefhues &; Jan Schumacher, Country Correspondent: Germany, World Trademark Review, at 62 (20009).
Niels Lehmann, Clear Guidelines Needed for Keyword Advertising,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2008).
Noah Shemtov, Mission Impossible? Search Engines&;apos;&;apos; Ongoing Search for a Viable Global Keyword Policy, J. Internet L. (2009).
Patrick Ryan Barry, The Lanham Act’s Applicability to the Internet and Keyword Advertising: Likelihood of Confusion v. Initial Interest Confusion, 47 Duq. L. Rev. 355 (2009).
Sascha Abrar, Google Adwords: new opportunities for advertisers, World Trademark Review (2012).
Stacey L. Dogan &; Mark A. Lemley, Grounding Trademark Law through Trademark Use, 92 Iowa L. Rev. 1669 (2007).
Stacey L. Dogan, Beyond Trademark Use, 8 J. ON TELECOMM. &; HIGH TECH. L. 135 (2010).
Tyson Smith, Googling a Trademark: a Comparative Look at Keyword Use in Internet Advertising, 46 Tex. Int&;apos;&;apos;l L.J. 231 (2010).
Zachary J. Zweihorn, Searshing for Confusion: The Initial Interest Confusion Doctrine and Its Misapplication to Search Engine Sponsored Links, 91 CORNELL L. REV. 1343 (2006).
五、網路資源
Chris Crum, Where Google Stands on the “Keywords” Meta Tag, available at http://www.webpronews.com/where-google-stands-on-the-keywords-meta-tag-2009-12 (last visited Jan. 4, 2014).
Eric Goldman, Important Ninth Circuit Ruling on Keyword Advertising, Plus Recaps of the Past 4 Months of Keyword Ad Decisions, TECHNOLOGY &; MARKETING LAW BLOG, available at http://blog.ericgoldman.org/archives/2011/03/important_ninth.htm (last visited Jan. 4, 2014).
Europa, 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available at http://europa.eu/about-eu/institutions-bodies/court-justice/index_en.htm (last visited Jan. 4, 2014).
Google, 2012 Financial Tables, available at http://investor.google.com/financial/2012/tables.html (last visited Jan. 4, 2014).
INTA, INTERNET COMMITTEE KEYWORD JURISPRUDENCE CHART AND SEARCH ENGINE POLICIES, available at http://www.inta.org/Advocacy/Pages/Reports.aspx (last visited Jan. 4, 2014).
Laura Morelli, Application of the &;quot;Adwords&;quot; Decision of the CJEU and Assessment of Adverse Effect on the Trademark Function of Indicating Origin, Hogan Lovells Intellectual Property Quarterly Newsletter, Apr. 2011, available at http://www.hoganlovells.com/files/Publication/ff36209a-0317-4bdb-a6da-7663a5c36d15/Presentation/PublicationAttachment/461581c8-e8b4-4247-af12-bc3b2be73f66/IP_Newsletter_April_2011.pdf (last visited Jan. 4, 2014).
WIPO, WIPO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NDBOOK: POLICY, LAW AND USE, CHAPTER 2 -FIELD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wipo.int/export/sites/www/about-ip/en/iprm/pdf/ch2.pdf (last visited Jan. 4, 201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敏銓、扈心沂(2010)。〈商標侵害與商標使用--評台灣高等法院九十六年度上易字第二○九一號判決與智慧財產法院九十七年度民商上易字第四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85期,頁169。
2. 王敏銓、扈心沂(2010)。〈商標侵害與商標使用--評台灣高等法院九十六年度上易字第二○九一號判決與智慧財產法院九十七年度民商上易字第四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85期,頁169。
3. 王敏銓、扈心沂(2010)。〈商標侵害與商標使用--評台灣高等法院九十六年度上易字第二○九一號判決與智慧財產法院九十七年度民商上易字第四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85期,頁169。
4. 王德博(2011)。〈商標合理使用之判斷原則〉,《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51期,頁29、50。
5. 王德博(2011)。〈商標合理使用之判斷原則〉,《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51期,頁29、50。
6. 王德博(2011)。〈商標合理使用之判斷原則〉,《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51期,頁29、50。
7. 沈宗倫(2011)。〈商標侵害法理在數位時代的質變?-以「商標使用」與「初始興趣混淆」為基點的反省與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123期,頁343、349、366、385。
8. 沈宗倫(2011)。〈商標侵害法理在數位時代的質變?-以「商標使用」與「初始興趣混淆」為基點的反省與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123期,頁343、349、366、385。
9. 沈宗倫(2011)。〈商標侵害法理在數位時代的質變?-以「商標使用」與「初始興趣混淆」為基點的反省與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123期,頁343、349、366、385。
10. 邵瓊慧(2010)。〈商標侵權使用之判斷-兼&;#63809;智慧財產法院最新見解〉,《智慧財產權月刊》,第 135 期,頁8、27、32。
11. 邵瓊慧(2010)。〈商標侵權使用之判斷-兼&;#63809;智慧財產法院最新見解〉,《智慧財產權月刊》,第 135 期,頁8、27、32。
12. 邵瓊慧(2010)。〈商標侵權使用之判斷-兼&;#63809;智慧財產法院最新見解〉,《智慧財產權月刊》,第 135 期,頁8、27、32。
13. 胡仲男(2013)。〈新型態廣告規範之研究-以公平交易法為中心〉,《公平交易季刊》,第21卷第3期,頁166。
14. 胡仲男(2013)。〈新型態廣告規範之研究-以公平交易法為中心〉,《公平交易季刊》,第21卷第3期,頁166。
15. 胡仲男(2013)。〈新型態廣告規範之研究-以公平交易法為中心〉,《公平交易季刊》,第21卷第3期,頁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