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Froebel, F.(1992)。人的教育(陶明潔譯)。臺北:亞太圖書。(原著出版於1826
年)
J. Neelands(2007)。開始玩戲劇11-14 歲:中學戲劇課程教師手冊(歐怡雯譯)。
臺北:心理。(原著出版於2004年)
Viola Spolin(2008)。劇場遊戲指導手冊(區曼玲譯)。臺北:書林。(原著出版於
1986年)
內政部統計處(2003)。少年身心狀況調查報告。臺灣:內政部。
王君文(2012)。運用劇場遊戲教學進行國小二年級人物動態繪畫表現之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教育與創作碩士班。
王泳貴(2002)。國小教師人際依附風格、人際溝通能力與人際溝通滿意度之關係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王淑俐(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 臺北:三民書局。
王瑞賢(2009)。兒童遊戲的文化觀察。台灣教育與文化觀察電子報,2。
江麗莉(1997)。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臺北:五南
何薇玲(2016)。幼兒發展與輔導。臺北:高點。
余紫瑛(2000)。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
吳幸玲(2003)。兒童遊戲與發展。臺北:揚智。
呂宜璋(2015)。從遊戲的觀點看「人做戲、戲做人」─戲劇遊戲運用於國小高年
級學童發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
學系碩士班。
李芳樂(2009)。教育遊戲與學習。香港中文大學資訊科技教育促進中心。
李郁文(1998)。團體動力學。臺北:桂冠。
周談輝(2005)。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全華。
林奕雯、周佩芬(1995)。青少年人際關係與輔導。父母親月刊,33-40。
林淑華(2002)。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林玫君(2005)。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教室中的行動研究。臺北:心理。
林清琴(2008)。臺北市里幹事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林明儀(2012)。以英語繪本教學實施生命教育對提升國中生人際關係之行動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邱美華(1996)。青少年的同儕關係–上。父母親月刊,137,33-40。邱招婷(2002)。國民中學青少年次級文化、同儕關係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邱瓊瑩(2004)。社交技巧訓練團體對國小兒童社交技巧與人際關係之影響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與教學碩士班。
段慧瑩、黃馨慧譯(2000)。不只是遊戲-兒童遊戲角色與地位。臺北:心理。
夏林清(1996)。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臺北:遠流。
國家教育研究院 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取自:http://terms.naer.edu.tw/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婉鈞(2011)。合作學習融入表演藝術課程對學生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以八年
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
張禎(1998)。青少年的人際關係與群育觀。訓育研究,37(3),47-50。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臺北: 心理。
張曉華(2007)。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統整教學的方法
。臺北: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曹琬琳(2013)。運用戲劇策略於國中表演藝術課程提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許允麗(2008)。劇場遊戲概說(一)。國民教育,49(2),54-60。陳秀碧(1995)。疏離和親和:論國中生在班級中的人際關係。學生輔導,36,59。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地研究。臺北:五南。
陳可兒(2002)。從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遊戲。取自
http://www.fed.cuhk.edu.hk/~qsp/writing/small/learning/l005.htm
陳皎眉(2008)。人際關係與人際溝通。臺北:雙葉。
陳李綢、蔡順良(2009)。「中學生人際關係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心理。
陳李綢(2009)。中學生人際關係量表之發展。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學刊,56(3),343-368。
陳緣(2013)。戲劇遊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生視覺藝術教學影響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碩士班。
曾筠媗(2015)。情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課程以改善國中生人際關係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黃正鵠(1996)。長期性研究─「青少年文化與心理態度量表」之編製與調查研究。
建立青少年文化與心理態度指標,專案第二期系列七。
黃德祥(2006)。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五南。
黃馥鵑(201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導師改善國中二年級人際互動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
楊錦登(1999)。人際關係相關理論之探討。國教輔導,38(5),45-52。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
葉重新(2004)。心理學-修訂三版。臺北:心理。
廖順約(2006)。表演藝術教材教法。臺北:心理。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蔡炳剛、吳漢明(2005)。玩好團隊:探索體驗活動。臺北:幼獅。
賴怡妏(2007)。情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課程對國中七年級學生情緒智慧、同儕人
際關係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
戴君安(2003)。遊戲舞蹈的教學研究。臺南:漢家。
簡良哲(2008)。創作性戲劇活動提昇學童同儕人際關係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
英文部分
Way, B. (1967). Development through drama. New York, NY: Longm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