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敏如1990,酒癮患者配偶之社會心理適應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
2、內政部1997 ,人口統計資料。
3、行政院衛生署1995,國內有嚼食檳榔習慣統計報告。
4、行政院主計處2001,行政院原住民委員統計處。民國八十七年「臺灣原住民生活調查報告」至民國八十八年「臺灣原住民就業狀況調查報告」。
5、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2,九十一年臺灣原住民就業狀況調查報告。
6、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2,文化園區管理局的原住民文化。
7、李亦園1983,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8、巫銘昌與黃燕萍1998,企業界主管對於原住民就業問題態度研究,原住民教育季刊,第11期,頁1-30。
9、林令世、林信男1991 ,藥物濫用系列(10):酒癮相關疾病,當代醫學第18 卷10 期,頁880-884。10、林宛渝1996,談原住民的經濟問題及就業問題,收錄於蔡中涵編著,原住民現代社會適應,頁959-966,臺北市教育廣播電台。
11、林志興1998,原住民成人法律教育之初探,原住民成人教育國際觀摩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3 冊,頁1-24。
12、林穎寬2002,嘉義地區原住民就業狀況及其歸因,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13、林鳳珠2005,原住民的工作世界-阿美族青年的故事,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14、范佳慧2000,台灣原住民職業訓練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15、高淑貴1999,原住民飲酒行為相關之研究-以泰雅族、賽夏族為例,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16、陳國成1995,9期號:0309 專欄:檳榔專輯,標題:檳榔問題面面觀。
17、陳秋萍2000,原住民文學中的自我認同與主體重建,中國文學研究所。
18、陳昭帆2000,社會變遷與弱勢族群,原住民的遷徙、就業與歧視問題。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
19、陳明哲2002,原住民與非原住民之檳榔濫用者跨文化的評估,高雄醫學
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孫大川2000,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北:聯合文學,4月。
21、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1998,大台北地區原住民營造工現況調查,台北市政府勞工局研究計劃。
22、高德義1999,台灣原住民的地位與處境,歷史月刊,第132期,頁89-98。
23、許木柱,李亦園1978 社會文化變遷高山族青少年問題-以環山泰雅族為例的初步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4:281-297。
24、張慧端1996,台灣原住民社會發展方案執行成果評估報告書,台灣省原住民行政局研究計劃。
25、張淑婷1999,花蓮縣豐濱鄉原住民嚼食檳榔態度與行為研究,慈濟醫學院原住民健康研究所。
26、張欣萍2000,原住民飲酒行為與家庭相關之研究-以泰雅族、賽夏族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7、郭振昌1999,原住民就業問題與對策,中國勞工第995期,頁27-29。
28、郭祐慈2000,當今臺灣相關原住民少年兒童小說呈現原住民形象探討,兒童文學研究所,頁41。
29、莊昆祐2003,臺灣原住民之就業歧視,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30、傅仰止1994台灣原住民困境的歸因解釋:比較漢人觀點與原住民觀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7:35-87。
31、黃逢明1997,都市原住民職業生涯發展之研究-以都市阿美族為例。台北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32、曾碧淵1994,除了正名之外,淺論原住民之就業問題。勞工之友 526:22-25。
33、曾筱甯2001,我國原住民族就業機會保障體制之研究。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34、華加志1999,原住民就業問題與因應措施,政策月刊,第46期,頁25-27。
35、葉元麗1987,臺灣地區泰雅族、排灣族、雅美族山胞酒精濫用、酒精依賴之盛行率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36、管倖生2008,設計研究方法第二版,全華科技,本書屬於集體創作,來自全省各大專院校老師的參與規劃及撰寫而成。
37、劉麗珠1988,酗酒對家庭影響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38、蔡淑鈴1988,社會地位取得:山地、閩客及外省之比較,收錄於楊國樞與翟海源主編:變遷中的台灣社會(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頁1-44。
39、衛民與郭振昌1998,原住民族就業安全服務體系之探討,當前原住民就業促進機制之探討,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研究計劃。
40、謝高橋1998,加強原住民謀生技能提昇職業層次,省政研究發展叢書第85輯,政治大學。
41、薛慧平2007,藍天下的缺憾-從間代關係與流動談原住民青少年發展與需求,文化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
42、麗依京.尤瑪於1996傳承-走出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