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古籍(按時代排序)
(春秋)管仲:《管子.水地》,丁雙平編輯:《百子全書》(長沙:岳麓書社,1994年,1版2刷)
(春秋)左丘明:《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春秋)荀況:《荀子》,丁雙平編輯:《百子全書》(長沙:岳麓書社,1994年,1版2刷)
(漢)東方朔:《十洲記》,《道藏.洞玄部.記傳類.惟字號》(三家本,1988年3月,1版1刷),第11冊
(漢)東方朔,(晉)張華註:《神異經》,丁雙平編輯:《百子全書》(長沙:岳麓書社,1994年,1版2刷)
(漢)郭憲:(明)吳琯校:《別國洞冥記》,丁雙平編輯:《百子全書》(長沙:岳麓書社,1994年,1版2刷)
(漢)趙曄,苗麓校:《吳越春秋》(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
(漢)班固,楊家駱主編:《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4年1月3版)
(漢)班固:《漢武帝內傳》,《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海字號》(三家本,1988年3月,1版1刷),第5冊
(漢)班固:《漢武帝內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年),第1042冊
(漢)班固:《白虎通德》,丁雙平編輯:《百子全書》(長沙:岳麓書社,1994年,1版2刷)
(漢)班固:《漢武故事》,魯迅編:《魯迅輯錄古籍叢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漢)劉向,(清)梁端校注:《列女傳校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據汪氏振綺堂補刊本校刊,1972年)
(漢)張衡:《靈憲》,(清)孫馮翼、洪頤暄輯刊、嚴一萍選輯:《百部叢書集成》三十八之二(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漢)鄭玄:《儀禮鄭注》(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1972年2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李學勤主編:《周禮注疏.春官宗伯》(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漢)苟悅,王雲五主編:《漢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10月,臺一版)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據抱經堂本校刊校勘,1965年2月,臺三版)
(晉)魏華存:《太上黃庭內景玉經》,《道藏.洞玄部.本文類》(三家本,1988年3月,1版1刷),第5冊
(晉)葛洪:《抱朴子內篇.仙藥》,《道藏.太清部.守字號》(三家本,1988年3月,1版1刷),第28冊
(晉)葛洪:《抱朴子內篇》,《道藏.太清部.守字號》(三家本,1988年3月,1版1刷),第28冊
(晉)葛洪:《神仙傳》,《中華道藏》(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45冊
(晉)干寶:《搜神記》,丁雙平編輯:《百子全書》(長沙:岳麓書社,1994年,1版2刷)
(南朝宋)范瞱,(晉)司馬彪補志,(唐)李賢等注:《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91年新校標點本)
(南朝梁)陶弘景:《真誥》,《道藏.太玄部.安字號》(三家本,1988年3月,1版1刷),第20冊
(南朝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道藏.洞真部.方法類》(三家本,1988年3月,1版1刷),第18冊
(唐)歐陽詢,于大成主編:《藝文類聚》(臺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8月初版)
(漢)王符:《潛夫論》(臺北: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1981年)
(唐)杜光庭:《墉城集仙錄》,《道藏.洞神部.譜錄類.竭字號》(三家本,1988年3月,1版1刷),第18冊
(唐)王懸河:《三洞珠囊》,《道藏.太平部.懷字號》(三家本,1988年3月,1版1刷)
(唐)王冰次注,林億等校正:《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道藏.太玄部.慎字號》(三家本,1988年3月,1版1刷)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
(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籤》,《道藏.太玄部.惟字號》(三家本,1988年3月,1版1刷),第22冊
(北宋)洪興祖:《楚辭補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11月)
(南宋)王松年《仙苑編珠》,《道藏.洞玄部.記傳類.惟字號》(三家本,1988年3月,1版1刷),第11冊
(南宋)陳葆光:《三洞羣仙録》,《道藏.正一部.筵字號》(三家本,1988年3月,1版1刷),第32冊
(南宋)朱熹:《楚辭辨證》(臺北:世界書局,1981年)
(明)朱權:《天皇至道太清玉冊》,《道藏.太玄部.字號》(三家本,1988年3月,1版1刷),第36冊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臺北:崧博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7年2月初版)
(清)毛奇齡:《天問補註》,吾平、回達強主編:《楚辭文獻集成》(揚州:廣陵書社,2008年8月1刷1版),第10冊。
(清)姚際恆:《古今偽書考》(臺北:興中書局,1964年)
(清)紀昀、永瑢:《武英殿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2月1日)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清)洪亮吉,王雲五主編:《春秋左傳詁》(上海:商務印書館,1931年)
(清)孫星衍:《周易集解》(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
(清)阮元:《十三經註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清)尚秉和注,常秉義點校:《焦氏易林注》(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年5月)
(清)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姬佛陀編、嚴一萍選輯:《百部叢書集成》三編之六(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清)王國維:〈漢魏博士考〉〉,《觀堂集林》,上冊,卷四(臺北:世界書局,1970年1月三版)
(清)釋印順(張鹿芹):《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之研究》(新竹:正聞出版社,1975年)
佚名,(晉)郭璞注:《山海經》,《道藏.太玄部.竟字號》(三家本,1988年3月,1版1刷),第21冊
佚名,(晉)郭璞注:《穆天子傳》,《道藏.洞真部.紀傳類.海字號》(三家本,1988年3月,1版1刷),第5冊
二、專書(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
丁謙:《蓬萊軒地理學叢書》(北京:北京圖書館,2008 年),第3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生命醫療史研究室編:《中國史新論:醫療史分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6月3日)
孔祥星、劉一曼:《中國銅鏡圖典》(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
王子今:《秦漢史──帝國的建立》(臺北:三民書局,2009年)
王子今:《秦漢魏晉南北朝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2年6月)
王汎森:《古史辨運動的興起:一個思想史的分析》(臺北:允晨文化實業,1987年)
王孝廉:《中國的神話世界──中原民族的神話與信仰》(臺北:時報文化,1992年12月)
王孝廉:《神話與小說》(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6年5月)
王明:《太平經合校》,(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2月)
王青:《漢朝的本土宗教與神話》(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臺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
何星亮:《中國圖騰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年)
何新:《諸神的起源》(臺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余英時:《東漢生死觀》(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6月)
余英時:《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月初版)
呂思勉:《西王母考》,《說文月刊》(第1卷,第9期,1939年)
岑仲勉:《〈穆天子傳〉西征地理概測》,《中外史地考證》(外一種)(北京:中華書局,1962 年)
李立:《漢墓神畫研究──神話與神話藝術精神的考察與分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李建國:《中國狐文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李炳泉、邸富生:《中國史學史綱》(遼寧: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
李凇:《論漢代藝術中的西王母圖像》(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李素平:《女神.女丹.女道》(北京:宗敎文化出版社,2004年)
李淞:《論漢代藝術中的西王母圖像》(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李喬:《中國行業神.下卷》(新北:雲龍出版社,1996年)
李養正:《道教與中國社會》(臺北: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89年)
李霖生:《易經密碼解密》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
汪玢玲:《中國虎文化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年7 月)
邢義田:《天下一家:皇帝、官僚與社會》(臺北:中華書局,2011年)
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4年9月1日)
昊萍:《漢畫像石羽人圖像研究》(北京師範大學,2008年10月)
易玄:《讖緯神學與古代社會預言》(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
武世珍,《神話學論綱》(甘肅:敦煌文藝出版社,1993年)
信立祥:《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8月1版)
胡孚琛,呂錫琛:《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丹道》(上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6月)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胡秋原:《古代中國文化與中國知識分子》(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
茅盾:《中國神話研究初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茅盾:《神話研究》(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年4月)
倪志雲:《美術考古與美術史研究文集》(山東:齊魯書社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2卷)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孫作雲:《天問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孫作雲:《孫作雲文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研究上》(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
徐吉軍、賀雲翺:《中國喪葬禮俗》(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徐興無:《讖緯文獻與漢代文化構建》(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袁珂:《山海經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月)
袁珂:《山海經校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
袁珂:《中國神話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
袁珂:《袁珂神話論集》(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
馬西沙、韓秉方:《中國民間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馬昌儀:《古本山海經圖說》(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年5月)
馬昌儀:《中國神話學文論選萃》(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年)
高佩英:《臺灣的虎爺信仰》(臺北:長青文化事業股份公司,2006 年1月)
高明士:《中國通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高敏:《雲夢秦簡初探》(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4月)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臺北:釀出版社,2016年2月)
張立文:《易經帛書今注今譯》(臺北:臺灣學生出版社,1991年)
張忠培:《中國考古學:走向與推進文明的歷程》(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
張軍:《楚國原型神話原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張豈之、王子今、方光華:《秦漢魏晉南北朝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張懷群:《甘肅涇川與西王母文化》(廈門:國際華文出版社,2001年8月)
章炳麟:《訄書.序種姓十七上》(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
許抗生、趙建功、田永勝:《六朝宗教》(南京:南京出版社,2004年)
陳烈:《中國祭天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9月)
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陳麗桂:《漢代道家思想》(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1月初版)
勞思光:《中國思想史》(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1980年)
游天恩:《楚辭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99年9月)
湯一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湯炳正:《屈賦新探》(濟南:齊魯書社,1984年)
馮天瑜:《上古神話縱橫談》(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6月)
黃東陽:《唐五代記異小說的文化闡釋》(桃園: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3月1日)
新疆天山天池管理委員會編纂,李瑩主編:《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文獻資料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新疆天山天池管理委員會編纂,李瑩主編:《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考古報告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新疆天山天池管理委員會編纂,遲文傑主編:《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傳說故事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新疆天山天池管理委員會編纂,遲文傑主編:《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論文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新疆天山天池管理委員會編纂,遲文傑主編:《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論文卷續篇》(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楊伯峻:《孟子譯注.公孫丑章句上》(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1月)
楊儒賓:《儒門內的莊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6年2月)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史論稿》(臺北:雲龍出版社,1994年12月15日)
葉珠紅:《絳雲集》(臺北:威秀資訊出版社,2007年2月1日)
葉國良:《出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葉舒憲、蕭兵、鄭在書:《山海經的文化尋蹤──想象地理學與東西文化碰撞》,(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賈建飛:《清代西北史地學研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
賈慶超:《武氏祠漢畫石刻考評》(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1993年5月1版)
鄔昆如:《倫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3月20日)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臺北:里仁書局,1993年)
臺靜農:《中國文學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年12月,上冊)
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北京:新華書店,1990年)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宗教學概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
劉屹:《敬天與崇道─中古經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歐麗娟:《大觀紅樓(母神卷)》(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年9月2日)
翦伯贊:《先秦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翦伯贊:《秦漢史》(臺北:雲龍出版社,2003年4月1版1刷)
蔣英炬、楊愛國:《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3月)
蔣智由:《中國人種考》(上海:華通書局,1929 年)
衛挺生:《穆天子傳今考》(臺北:中華學術院,1970年)
鄭志明:《台灣民間宗教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
鄭志明:《西王母信仰》(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1997年10月版)
鄭岩:《逝者的面具──漢唐墓葬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2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新北:新潮社出版,2011年6月1日)
蕭兵:《中庸的文化省察》(武漢:湖北人民出版,1997年9月)
蕭兵:《神話學引論》(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
蕭兵:《楚辭與神話》(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
鍾宗憲:《中國神話的基礎研究》(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瞿林東:《中國史學史綱》(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顧洪編:《顧頡剛讀書筆記》(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
顧實:《穆天子傳西征講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三、專書論文、會議論文、期刊論文(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于君方:〈尋找女性觀音的可能前身〉,《多面觀音:中國的觀音信仰(上)》《香光莊嚴》第59期,1999年9月
王立、劉暢:〈從漢代羽人看神仙思想及其相關觀念〉,《黑龍江社會科學》,2008年第5期
王孝廉:〈西王母與周穆王〉,李亦園,王秋桂主編:《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硏討會》(臺北,漢學硏究中心,1996年)
王志強:〈「西王母」神話的原型解讀及民俗學意義〉,《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1期,2005年1月
王珍:〈山海經一書中有關母系氏族社會的神話試析〉,《中州學刊》1982年第2期
王興芬:〈唐前西王母形象的演變及其文化意蘊〉,《青海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
田勝利:〈《焦氏易林》的方位詞及其相關事象選析〉,《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期
朱芳圃:〈西王母〉,《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論文卷》(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2008年)
朱芳圃:〈西王母考〉,《開封師院學報》1957年第2期
吳晗:〈西王母與西戎──西王母與昆侖山之一〉,《清華周刊》(第36卷,第6期,1931年)
李德芳:〈試論西王母神話的演變〉,鍾敬文主編《民間文藝學文叢》(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2年)
邢義田:〈漢畫解讀方法試探──以「撈鼎圖」為例〉,顏娟英主編:《中國史新論──美術考古分冊》(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0 年)
周保平、徐玲:〈從漢畫像石看漢代的民間信仰習俗〉,《中國漢畫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下)》2004年
周靜:〈兩漢時期的西王母信仰〉,《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論文卷.中卷)
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氏著《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
岳亞莉:〈甫漢墓中的羽人形象看神仚思想〉,(鄭州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學苑學報,第25卷第4期,2009年8月)
林江昌:〈圖與書:先秦兩漢時期有關山川神怪類文獻的分析──以《山海經》、《楚辭》、《淮南子》為例〉,《文學遺產》2008年第6期
林富士:〈試論《太平經》的主旨與性質〉,《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年6月4日)
施愛東:〈「棄勝加冠」西王母──兼論顧頡剛「層累造史說」的加法與減法〉,《青海社會科學》,2011年第5期
洪德先:〈俎豆馨香──歷代的祭祀〉,《敬天與親人,宗教禮俗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8月)
胡堃:〈論中國古代狐仙故事的歷史發展〉,《民間文藝季刊》,1988年3月
徐華:〈《太平經 》七言考識〉,《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2期
馬怡:〈西漢末年「行西王母詔籌」事件考──兼論早期的西王母形象及其演變〉,劉中玉主編《形象史學研究》2016/上半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1日
馬書田:《中國冥界諸神》(北京:團結出版社,1997年)
高有鵬:〈朱芳圃河南民間文化研究的發展軌轍〉,《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2期
高莉芬:〈九尾狐:漢畫像西王母配屬動物圖像及其象徵考察〉,《政大中文學報.第十五期》,2011年6月
高莉芬:〈神格共相與地域變相:漢畫像石西王母圖像及其象徵考察〉,《第四屆海峽兩岸民間文化論壇論文集》,中國民俗學會,2014年1月
常征:〈穆天子傳是偽書嗎──《穆天子傳新注》序〉,《河北大學學報》1980年2期
張光直:〈濮陽三蹻與中國古代美術上的人獸母題〉,《文物》(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1期)
張京華:〈「絕地天通」文本撮義〉,方克立主編:《湘學》第4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張珣:〈女神信仰與媽祖崇拜的比較研究〉,黃應貴主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6年79期)
淩純聲:〈昆侖丘與西王母〉,《中國邊疆民族與環太平洋文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
陳芳怡:〈論東漢中晚期畫像石中的羽人圖像〉,《學術論壇──文物世界》,2011年5月
陳連山:〈《山海經》西王母的正神屬性考〉,《先秦兩漢學術》2010年3月第13期
陳連山:〈論古代崑崙神話的真實性──古人為什麼要探索崑崙的地理位置〉,《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
陳夢家:〈古文字中的商周祭祀〉,《燕京學報》第十九期,1936年6月
陳夢家:〈燎於東母西母〉,《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論文卷》上卷
鹿憶鹿:〈從小米神話傳說探討台灣原住民文化〉,《大同大學通識教育年報》,2010年第6 期
傅錫壬:〈《文選》所錄漢賦中的神話特質與解析〉,(《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臺北:政治大學文學院出版,1996年12月)
童書業:〈漢代以前中國人的世界觀念與域外交通的故事〉附錄〈穆天子傳疑〉,氏著《童書業歷史地理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9月)
逯耀東:〈武帝封禪與「封書」〉,氏著《抑鬱與超越――司馬遷與漢武帝時代》(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7年5月)
楊玉彬:〈漢博局禽獸鏡中的西王母物像〉,《收藏》總第206期,2010年第2期
楊向奎:〈歷史與神話交融的防風氏〉,《楊向奎學術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楊莉:〈「女冠」芻議:一種宗教、性別與象徵的解讀〉,《漢學研究》第19卷第1期,2001年6月
楊善群:〈《穆天子傳》的真偽及其史料價值〉,《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論文卷》,中卷
楊寬:〈《穆天子傳》的真偽及其史料價值〉,《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論文卷》,中卷
葉舒憲、孫康宜:〈中國上古的女神〉,《嶺南學報》(香港:嶺南大學,2000年10月,新第2期)
葉舒憲:〈月兔,還是月蟾──比較文化視野中的文學尋根〉,《尋根》,2001年第3期
葉舒憲:〈牛頭西王母形象解說〉,《民族藝術》第3期,2008年
葉濤:〈論泰山崇拜與東嶽泰山神的形成〉,《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
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視野中的圖像〉,《中國社會科學》第4期,2002年8月
董艷嬌:〈古代神話的死亡情結〉,《陶瓷研究與職業教育》,河北: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03年第4期
鄭德坤:〈山海經及其神話〉,《史學年報》(第一卷,第四期,1932年)
賈貴榮:〈儒家文化與秦漢封禪〉,《齊魯學刊》(第4 期,2000年)
榮寧:〈試析西王母神話與羌族社會〉,《青海民族研究》,1995年第1期
趙敏俐:〈漢《郊祀歌》十九章研究〉,《廣島人文學科跨學科研究》學報,廣島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國立情報学研究所,2002年3月20日
劉宗迪:〈西王母神話地域淵源考〉,《民俗研究》2005年第2期
劉苑如:〈形見與冥報:六朝志怪中鬼怪敘述的諷喻──一個「導異為常」模式的考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二十九期,2006年9月
劉茜:〈試論《太平經合校》中〈師策文〉與哀帝建平四年的宗教運動之關係〉,《嘉興學院學報》第24卷第2期,2012年3月
劉婷婷:〈政治權威的崛起與中國古代文明的演進──評張光直《美術、神話與祭祀》〉,《東亞人文.2016年卷》(臺北:讀立作家出版社,2017年7月)
劉躍進、周忠強:〈「左圖右史」的傳統及圖像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的運用〉,《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3月
劉躍進:〈道教在六朝的流傳與江南民歌隱語〉,《社會科學戰線》,1996年第3期
蔣智由:〈神話歷史養成之人物〉,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神話卷》(上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3月1日)
蕭登福:〈先秦兩漢史料中的日神神話與東王公信仰探述〉,《世界宗教學刊》第十期,嘉義縣: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出版,2007年12月
蕭登福:〈西王母信仰源起及其在歷朝歷代中的神格發展〉,《宗教哲學》(臺北: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2010年3月)
蕭登福:〈魏晉六朝道經中所見之「守一」及頭上九宮說〉,《弘道》(香港:青松觀香港道教學院出版社,2008年第4期∕總第37期)
謝聰輝:〈瑤姬神話傳說與人神之戀〉,《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3卷第1期,1994年6月)
鍾宗憲:〈「圖騰」理論的運用與神話詮釋──以感生神話與變形神話為例〉,《東華漢學》第二期,2004年5月
鍾國發:〈葛氏道問題辨析〉,《弘道》(香港:青松觀香港道教學院出版社,2015年第3期∕總第64期)
鍾敬文:〈馬王堆漢墓帛書的神話意義〉,朱東潤、李俊民、羅竹風主編:《中國文史論叢》1997年第2輯(總第10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4月1版1刷)
瞿兌之:〈釋巫〉,《燕京學報》,1930年第7期
魏光霞:〈西王母與道教信仰〉,鄭志明主編:《西王母信仰》(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7年)
魏飛雪:〈漢代羽人的分類〉,《文史雜誌》,第4期,1996年
饒宗頤:〈中國古代東方鳥俗的傳說並論大皞少皞〉,王秋桂、李亦園合編:《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6年3月)
顧頡剛:〈〈莊子〉和〈楚辭〉中崑崙和蓬萊兩個神話系統的融合〉,《中華文史論叢》第2輯,1979年
四、外文專書(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日)小川琢治、汪馥泉譯:《昆侖與西王母》,《中國文學研究譯叢》(北京:北新書局,1930 年)
(日)小南一郎著,孫昌武譯:《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6年11月1日)
(日)川勝義雄,徐谷梵、李濟滄譯:《六朝貴族制社會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日)白川靜,王孝廉譯:《中國神話》(臺北:長安出版社,1986年10月)
(日)白鳥庫吉:《白鳥庫吉全集》(岩波書店,1971年,第9卷)
(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緯書集成》(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
(日)安居香山、田人隆譯,《緯書與中國神秘思想》(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美)巫鴻:《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8月1版)
(美)簡.詹姆斯:《漢代西王母的圖像志研究》,賀西林譯,《美術研究》,1997 年第86、87 期
(英)約翰.麥奎利(JohnMacquarrie):《談論上帝》,孫亦平主編:《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臺北市:昭明出版社,2003年)
(瑞士)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著,黎惟東譯:《自我的探索:人類及其象徵》(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1989年)
(德)彼得.昆茲曼(Peter Kunzmann)、(德)法蘭茲.彼得.布卡特(Franz-Peter Burkard)黃添盛譯:《德國國民必讀圖解世界哲學史》(臺北:商周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7月6日)
(德)恩斯特.卡西爾(Ernst Cassirer)著,甘陽譯:《人論》(An Essay on Man)(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羅馬尼亞)米爾恰.伊利亞德(MirceaEliade)著,晏可佳、姚蓓琴譯:《神聖的存在:比較宗教的範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1日)
(羅馬尼亞)米爾恰.伊利亞德(MirceaEliade)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五、外文專書論文、會議論文、期刊論文(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日)御手洗勝:〈關於四靈神話〉,《神與神話》(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8年)
(日)森雅子:〈西王母の原像.再考-古代中國における比較神話學試論-〉,篠田知和基編:《天空の神話──風と鳥と星》(東京:楽瑯書院,2009年)
(美)珍.詹姆斯(Jean.M.James),賀西林譯:〈漢代西王母的圖像志研究〉,《美術研究》,1997 年第86、87 期
六、學位論文(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張勤:《西王母神話傳說研究》(蘇州:蘇州大學2005屆博士學位論文)
陳明思:《東漢讖緯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廖同平:《西王母信仰文化探析》(廈門:廈門大學2010屆碩士學位論文)
蕭瀟:《武氏祠畫像藝術研究》(湖南: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論文,2007年5月)
羅正孝:《《太平經》的生命觀》(嘉義: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6月18日)蔡麗玲:《漢代畫象石之西王母神話圖像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魏光霞:《西王母信仰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4年)七、網頁
趙宗福:〈西王母研究從一般走向深入〉,《中國社會科學報》,青海省社會科學院電子報,2011年8月23日,第216期,(網址:http://www.qhass.org/Page/ArtDis.aspx?id=2316 ,閱覽日期:2017年3月25日。)
圖6-1-2清重修武梁祠石室記,圖像提供單位: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計畫(網址: 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repository/resource_content.jsp?oid=1831805,下載日期:2018年5月1日)
圖6-1-3武梁祠後壁畫像,圖像提供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網址:http://museum.ihp.sinica.edu.tw/exhibition_item.php?id=14&item=118#detail-wrapper
,下載日期:2018年5月1日)
圖6-1-4武梁祠東壁畫像,圖像提供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網址:http://museum.ihp.sinica.edu.tw/exhibition_item.php?id=14&item=119#detail-wrapper
,下載日期:2018年5月1日)
圖6-1-5武梁祠西壁畫像,圖像提供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網址:http://museum.ihp.sinica.edu.tw/exhibition_item.php?id=14&item=117#detail-wrapper
,下載日期:2018年5月1日)
鄧翔鵬:〈從神壇之上到女兒紅妝──雲肩的人文追求演變〉,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網站(網址:http://www.biftmuseum.com/news/detail/26747,下載日期: 2017年4月下載)